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传播网络建构过程及价值
2023-12-31王海珠王洪涛
王海珠 王洪涛
[摘 要] 以《哈利·波特》的成功译介为个案,考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翻译传播网络建构过程及价值,剖析网络建构对译介效果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哈利·波特》译介活动的发起者,在翻译项目发起、翻译生产和译本传播等环节,与作者、文学代理、译者、书商、读者等行动者相互联结,合力建构《哈利·波特》翻译传播网络并使之运作。这一网络的建构与运作扩大了译本的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为文学翻译与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翻译传播网络 《哈利·波特》 行动者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3) 06-0060-06
Process and Value of People’ 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s Translation-Circulation Network
Wang Haizhu Wang Hongtao
(School of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and value of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PLP)’ s translation-circulation network of Harry Potter series, and analyzes how the networking contributes to the phenomenal success of the series in China. It argues that as an initiator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PLP has involved in translation-circulation networking altogether with various actors(e.g., the author, literary agent, translator, publisher, reader), thereby enabling wide reception of the series in China and giving insights into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circulation.
[Key words] People’ 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Translation-circulation network Harry Potter series Actor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中国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2022SYLPY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海珠,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20级博士生,比利时鲁汶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王洪涛,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引 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现隶属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致力于服务国家文学出版和文化建设事业。70余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组建外国文学翻译和编辑出版队伍,翻譯出版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种文学名著,打造了“系统性、多元化、高品位、高质量的‘人文版’图书品牌”[1],从而“为中国认知世界、了解世界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2]。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引介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发起翻译项目、组织翻译生产、推进译本传播等方式,建构起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传播网络,推动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成功译介,以此满足中国读者的文学文化需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即得益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建构的翻译传播网络。本文以《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为个案,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及翻译传播网络分析模式,基于历史文献和访谈内容,追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翻译传播网络建构过程,考察翻译传播网络的建构对于《哈利·波特》的成功译介与广泛传播的价值,以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传播有所启发和借鉴。
2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翻译传播网络分析模式
20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和约翰·劳(John Law)等人创造性地提出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该理论重点研究科学技术领域行动者相互联结而成的网络,后又发展为一种“对经济、法律、金融等学科研究也产生广泛影响的新社会学理论”[3]。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诸多异质行动者相互联结,建构网络,并通过界定其在网络中的身份而建构甚至重组社会。所谓“行动者”,是指“做出行动或由他人或他物赋予行动的人或事物”[4],包括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比如人、微生物、机器、观念、技术、媒介等。
拉图尔提出“联结社会学”概念,指出联结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关系[5]。约翰·劳也指出,社会存在于关系网络之中,并始终受关系网络的影响[6]。因此,研究者需观照行动者的社会属性,通过“追踪行动者”和“追溯社会联系”[7],考察行动者之间如何互动,从而形成网络。中国学者汪宝荣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概念,旨在“建构一种过程分析的网络模式”,并将之先后运作于翻译项目发起、翻译生产、译作传播3个环节[8]。本文综合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和“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概念,依托历史文献和访谈内容,追踪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哈利·波特》翻译项目发起、翻译生产、译作传播等环节的一系列行动,回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翻译传播网络建构过程,考察翻译传播网络的建构对于《哈利·波特》的成功译介与广泛传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3 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传播网络建构过程
翻译是一种建构网络的活动,参与翻译生产链的行动者包括译者、出版社和书商等,其中译者和书商通过出版社产生联系[9]。事实上,出版社在翻译项目发起、翻译生产和译本传播等多个环节,不仅联结译者和书商,而且联结文学代理人、图书经销商、读者等重要行动者,并与之合力建构一个庞大的翻译传播网络,从而切实推动翻译作品的传播与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哈利·波特》的成功译介即为明证。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哈利·波特》翻译项目发起、翻译生产和译本传播等环节,积极寻求与作者、文学代理人、译者、图书经销商、媒体、读者等重要行动者的联系与合作,因而可被看作建构《哈利·波特》翻译传播网络的核心行动者。
3.1 多方协调发起翻译项目
追踪《哈利·波特》翻译项目的发起过程,本文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动征召原作者、文学代理人、译者等行动者,积极开展版权引进和译者招募工作,初步建起了《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翻译传播网络,从而为该系列小说的译介做好了铺垫。
引进版权。在当前日益拥挤的图书市场,各大出版社为获得高质量内容和读者的关注而展开竞争,掌握作者资源和内容渠道的文学代理人因此成为“欧美出版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10]。在《哈利·波特》翻译版权引进环节,人民文学出版社积极寻求与罗琳及其文学代理人的联系,并通过文学代理人就版权引进问题与英国版权方进行协商。人民文学出版社少儿读物编辑室主任兼《哈利·波特》译介项目负责人王瑞琴在《中华读书报》时任编辑赵武平的帮助下,与罗琳的文学代理人克里斯托弗·利特(Christopher Little)取得联系[11],并按英国版权方要求寄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相关资料,最终于2000年4月与英国版权方正式签约,收到前3册样书[12],自此人民文学出版社承担起《哈利·波特》“在中国生存、生长的生命工程”[13]。此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相继获得其余4册的简体中文版权。
招募译者。人民文学出版社拿到《哈利·波特》前3册版权后,当即召开项目准备会,统一部署投产准备工作,具体表现为:组织3位译者进行翻译,以确保2000年10月法兰克福书展前出版前3册译本[14]。考虑到原作者是女性,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了3位女性译者:翻译家兼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部编审曹苏玲翻译第1册,翻译家马爱新翻译第2册,新华社记者郑须弥翻译第3册。为确保《哈利·波特》译介项目的顺利开展,人民文学出版社统筹全局,始终与译者及时沟通协调。在访谈中,马爱农提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征召下,她后来与马爱新合作翻译了《哈利·波特》第4册至第7册,翻译第5册时蔡文也被招募进来。至此,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委托与赞助下,曹苏玲、马爱新、郑须弥、马爱农和蔡文5位译者被征召到《哈利·波特》译介项目中,成为建构《哈利·波特》翻译网络的重要行动者。
3.2 全员聚力助推翻译生产
在《哈利·波特》翻译生产环节,人民文学出版社就翻译问题与多位译者进行协调,并就译本修订和装订问题与译者、编辑等行动者进行沟通,从而使得原作、译作、译者、编辑等行动者产生互动,联结成一个“工作、运动、流动和变化”的翻译生产网络[15]。
合作翻译。《哈利·波特》合作翻译模式的形成得益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系列行动。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哈利·波特》译介网络的核心行动者,设法招募到建构网络必需的行动者—译者,促成合作翻译模式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哈利·波特》中文译本与读者见面的进程。同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积极推动译者、编辑等行动者展开合作,共同探讨翻译细节问题,比如魔法、咒语等术语的翻譯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组织译者制定术语翻译的方案,以此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翻译奠定了基础[16]。由是观之,得益于译者、编辑等行动者的一系列合作行动,人民文学出版社成套推出了多种版本的中文译本及其衍生文本,比如中英文英汉对照版、中文版纪念典藏版、世界经典立体书·珍藏版、百科全书(全新典藏版)等,在中国大陆出版界形成了独家优势。这不仅充分挖掘出《哈利·波特》的商业潜力,而且也为《哈利·波特》在中国的长久畅销提供了商业价值。
修订译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主持下,也应诸多“哈迷”读者的要求,马爱农和马爱新对《哈利·波特》第3册和第5册后10章进行了重译,并修订了其余几册的译本,改变了译本的原始形态,她们也因此成为了拉图尔所谓的“通过产生影响而改变事态”的行动者[17]。在两位译者的合作下,《哈利·波特》修订本和重译本误译更少,也更有利于中国儿童读者接受。除去组织翻译、重译和修订等行动,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对《哈利·波特》翻译生产的其他环节作了统筹安排,包括“编审、校对、装帧设计、出片、选料、印装”以及选择插图、确定版式、标定价格等一系列工序[18],亦即“翻译出版的全过程”[19]。综观而论,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征召下,文学代理人、原作、译者、译作、编辑、修订本和重译本等主要行动者参与到《哈利·波特》的译介活动之中,而行动者之间的联结与合作又推动了《哈利·波特》翻译网络的建构。
3.3 多措并举助力译本传播
图书出版关涉生产、流通、接受和流传等图书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其参与者[20]。在图书供应链中,出版社往往扮演着中介者的角色,对图书的国际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哈利·波特》中文译本的出版和传播环节,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开展媒体宣传、联络各大书商等方式,及时将译本投放图书市场,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拓译本的销售渠道和传播路径。
拓宽译本销售渠道。在译本正式投放市场前,人民文学出版社举行了新闻发布会,组织了媒体宣传,以制造书市热点,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关注。与此同时,鉴于图书批销商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读者资源,是“出版人神经和血管的延伸”[21],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展了对图书批销商的业内宣传,比如召开订货会、制定分销计划等,以此确保译本顺利投入图书市场。除此之外,在译本投放图书市场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举办了一系列大规模推广活动,包括举行译本首发仪式、发放导读手册、赠送精致礼物、邀请专家导读、组织深度书评、开发多元品种等活动,以增强译本的市场号召力,吸引更多读者关注。
依托多种传播媒介。据历史文献,人民文学出版社为《哈利·波特》同名电影的引进做了大量铺垫工作,比如提供电影资料、协助翻译字幕、制作宣传海报等,以促进图书与电影互动,从而再次掀起图书市场的波澜[22]。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互联网媒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与800网站、博库网站等签订购书和宣传协议,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网上商城销售译本及其衍生文本;其次,开通“哈利波特吧”官方微博,注册微信公众号“人民文学出版社Harry Potter工作室”,定时推送译本的出版情况;最后,借助微信、微博平台举办直播活动,与读者互动,如2021年8月28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铁杆书迷郭鹤鸣主持的“魔法世界知识大赛暨‘哈利·波特’20周年纪念版套装首发式”吸引了全国数十座城市的数万名哈迷读者。
4 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传播网络建构价值
如上所述,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哈利·波特》翻译项目发起、翻译生产和译本传播的各个环节,通过引进版权、招募译者、组织翻译、联络书商等一系列行动,与原作者、文学代理人、译者、媒体、书商、专家、互联网、读者等行动者建立了可持续的具体联系,并与之合力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哈利·波特》翻译传播网络。这一网络的建构与运作扩大了译本的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中文译本及其衍生本得到了中国教育界和普通“哈迷”读者的普遍好评,同时也为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1 译介效果:教育界和读者的认可
中国教育界日渐重视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中文译本。2014年,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在其《英汉名译赏析/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材》一书中,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部分段落列为8个代表性译文片段之一。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特意向广大中小学生推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并为此写了前言《孩子们喜欢〈哈利·波特〉的N个理由》。教育界的认可增加了《哈利·波特》中文译本未来进驻教育系统的可能性,而这又可以为之带来虔诚的读者、被奉为常销书的机会和广阔持久的市场[23]。可以预见,在教育系统和教育界专业人士的肯定下,《哈利·波特》中文译本将可能成为中国文学出版史上最成功的常销书之一,而这均得益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核心引领、诸多行动者合力建构的翻译传播网络。
在笔者对马爱农的采访中,她提到《哈利·波特》中文译本的受众颇广,铁杆书迷年龄不等,来自各行各业,通过购买书籍、阅读交流、发表评论等多种方式表述了他们对该译本的认可和支持。一是格外重视译本的首发仪式,读者常常在译本首发当天冒着风雪排队买书,并与编辑、译者等行动者进行现场互动。二是主动构建译本的阅读交流空间。读者还在百度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空间讨论小说情节,交流阅读感受:拥有超过85万用户的“哈利波特吧”已经发布近1.5亿条相关帖子;获得百万以上关注的微博博主也非常活跃,比如“哈迷疯子”(574.9万粉丝)和“哈利波特魔法觉醒”(142.7万粉丝)。三是积极发表译本的评论与建议。相关读者在知乎、豆瓣读书等网络平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哈利·波特》译本的评论,指出其中存在的漏译、错译等问题,并以写信、打电话等方式告知人民文学出版社,从而对译本的修订、重译乃至传播、接受产生了积极影响。据统计,《哈利·波特》中文译本的销量在2017年就已超过两千万册[24],推动了儿童文学市场的蓬勃发展[25]。
4.2 借鉴价值:文学翻译传播的典范
人民文学出版社领衔建构的翻译传播网络为《哈利·波特》在中国取得的商业成就和社会认可做出了突出贡献。事实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翻译传播网络建构过程展现了出色的翻译组织力、出版编辑力和媒介传播力,能够从翻译要素、出版要素和传播要素三个方面为文学翻译与传播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换言之,文学的成功译介需要统筹翻译、出版和传播各个环节的多种要素,凝聚各种要素和行动者的力量,建构一个涵括诸多要素、行动者的互动网络。
首先,兼顾多种翻译要素。文学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文化生产活动,其中文本、译者和读者是促成翻译生产的核心要素,也是影响译介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文本方面,优先择取兼具较高文学价值和潜在市场潜力的拟译作品。就译者而言,优先选择具有文学品位、文化修养、翻译能力、读者意识和社会声誉的翻译家。对读者来说,一部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能够满足他们阅读期待与文化需求的翻译作品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原作者、原作出版社、文学代理人等要素和行动者不仅关系到翻译版权等重要問题,而且可以沟通文本、译者和读者等要素,因此也是建构翻译网络的关键要素和重要行动者。概而言之,文本、作者、译者、出版社、文学代理等要素及行动者彼此关联、紧密合作,方能确保文学翻译活动的顺利开展。
其次,统筹各类出版要素。出版社作为文学译介活动最重要的文化生产者之一,着力于统筹各类出版要素,其文化生产行为贯穿了译前、译中和译后的全过程。具体而言,译前的选题论证、译中的译文审校以及译后的译作销售均有赖于出版社的精心策划、统一协调和灵活实施。其中,编辑是核心行动者,其出版编辑力是开发出版资源、构成出版行为、控制出版节奏、产生出版效益、加强图书社会化存在及扩大图书传播影响力的基本单元和核心力量[26]。此外,出版社还统筹图书编辑出版所需的其他要素,组织选题、翻译、编辑、校对、装帧、印装、标价、销售等工序。因此,加强出版编辑力、统筹出版要素,必将助力文学作品的译介与传播。
再次,整合多元传播要素。在媒介融合时代,文学译作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日益明显。文学译作需借助数字化时代“文学与影视、网络等多种新媒介表达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互动”的新契机[27],积极推动同名影视作品的翻译和引进,并通过互联网媒介加强与网上书店、读者群体的多渠道联结与互动。在此过程中,出版社得以依托翻译文本媒介、影视媒介和互联网媒介,与译作、影视作品、网上书店等非人类行动者以及书商、读者等人类行动者共同建构一个庞大的多媒介传播网络,借此推动文学作品在译入语国家的广泛传播和接受。
5 结 语
人民文学出版社领衔建构的翻译传播网络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中国的成功译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成功经验凸显了出版社之于文学翻译与传播的重要性。文学作品的成功译介与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出版机制的有效运作[28],而出版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出版社具有开阔的文学视野、丰富的译者资源、强烈的读者意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与时俱进的新媒介观,以此发挥其作为建构翻译传播网络核心行动者的作用。唯有如此,翻译文学出版界才能发掘出优秀且具有市场潜力的拟译作品,生产出成功的文学译作,培育出广大而稳定的读者群体,开拓出广阔而持久的图书市场,开发出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的多元产品,从而推动文学译作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
注 释
[1][2]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王海波辑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六十年图书总目:1951—2011[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1-2
[3] 邢杰,黎壹平,张其帆. 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翻译研究的效用[J]. 中国翻译,2019,40 (5): 28-36
[4] Latour, B. On actor-network theory: A few clarification [J]. Soziale Welt ,1996(4): 369-381
[5][7][15][17] 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 Theory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9, 43, 143, 71
[6] Law, J. Actor network theory and material semiotics [M] // B. S. Turner. The New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al Theory.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9: 141-158
[8] 汪寶荣. 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模式:以西方商业出版社为中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43 (2): 34-42+159
[9] Billiani, F. Francesca Billiani speaks to Gisèle Sapiro: translating sociology [J]. The Translator, 2014, 20 (2): 229-242
[10] 谢柯,张晓. 基于传播学的中国当代文学“三阶段译传模式”[J]. 外语学刊,2019 (6): 98-107
[11] 舒晋瑜. 当人文遇上哈利[N]. 中华读书报,2007-07-11
[12][16] 王瑞琴. 魔法永存:我与“哈利·波特”二十年[J].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0 (3): 178-191
[13][14][18][21][22] 聂震宁.一部超级畅销书的“生命工程”:《哈利·波特》的整体开发与营销[J]. 中国编辑研究,2004 (1): 232-249
[19] 李景瑞. 翻译出版学初探[J]. 出版工作,1988 (6):94-103
[20] 乔晓鹏,张志强. 民国时期的知识生产与斗争:以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社会科学书籍出版为中心的考察[J]. 出版发行研究,2021 (12): 93-100
[23]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 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115
[24] 张知依. 《哈利·波特》引进17年售出两千万册[N]. 北京青年报, 2017-06-28
[25] 方卫平. 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N]. 文学报,2015-02-12
[26] 张炯. 编辑力研究的微观、中观与宏观之辨:以童书出版编辑力为例[J]. 出版科学,2019,27 (3): 27-31
[27] 王海珠,王洪涛. 中国文学在西方多媒介传播的社会学分析:以莫言《红高粱家族》为例[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 (1): 26-31
[28] 汪宝荣. 社会翻译学学科结构与研究框架构建述评[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40 (5): 110-118
(收稿日期: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