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纺织材料”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31陶丽珍邵东锋张春花

纺织报告 2023年8期
关键词:纺织思政技能

陶丽珍,邵东锋,张春花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早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因此,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是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3]。

纺织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家战略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4]。因此,纺织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服务纺织产业发展为己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度的社会责任感[5-6]。

“纺织材料”课程是高职纺织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扣好专业学习的第一颗扣子,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塑造三者密切融合,实现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需要一直探索和实践。

1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纺织材料是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创新。人们最早采集大自然中野生的葛、麻等材料遮体御寒,逐渐发展到种麻索缕、养羊剪毛、育蚕抽丝等自主种植和培育,进而发展为自主研究开发各种化学纤维和功能性材料。纺织材料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要素。

我国的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50.0%以上,在全球体量最大;国内行业从业人员1 103.2万人,占全国制造业的10.5%。纺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精神品格的状态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智造强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坚持“德技并修”“以德为先”[7],要求课程团队充分发挥“纺织材料”课程思政的作用,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能从行业发展、纺织文化、历史典故等资源中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2 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纺织材料”课程有64课时、4个学分,面向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等不同专业开设。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发展,确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导向。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种类、结构和性能等基本知识,掌握纤维鉴别、性能检测、分析计算和结果评价等相关技能[8]。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专业学习的第一门先导课程,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科思维,自强自立、产业强国的专业认同,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课程也要为后续“纺织工艺技术”“纺织产品设计”“纺织品检验”等职业技能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 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

3.1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纺织产业是母亲产业,全球的工业革命率先从纺织业开始。作为纺织产业发展基础的纺织材料,其来源、工艺、性能、功能、应用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纺织材料的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纺织材料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纺织文化的源远流长、纺织技术的日新月异。

课程深度挖掘纺织行业的价值、精神和文化等思政元素,将纺织文化、历史典故、行业发展、工匠精神等思政资源作为教学素材,有机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遵循“价值引领、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教学设计和学习任务,有效提升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使课程设计更加丰富、生动和鲜活,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成效。

3.2 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

“纺织材料”课程理论性较强,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实践训练,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重构设计教学项目,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在超星泛雅平台创建了上课实录、微课视频、动画模拟等线上课程资源,同时建设了PPT课件、题库、参考资料和拓展资源等。利用线上平台,可以展示丰富的课程拓展资源,如纺织科技史话、百家讲坛之丝绸之路、衣尚中国之纺织材料新应用等,作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素材,对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育情怀等具有积极作用。

课程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躬身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具体如下。

(1)案例教学。通过历史故事、热点事件、纺织名人等开展案例教学。例如,通过丝绸之路的丝绸文化、马王堆的素纱襌衣、“十四五”纺织产业的发展成就等分享中国纺织的悠久历史、璀璨的华夏文明和丰硕的产业发展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棉纤维性能教学中,教师以新疆棉事件导入,通过视频资料介绍新疆棉的种植、采摘、棉纤维性能,以鲜活的事实驳斥强迫劳动、侵犯人权和宗教歧视的不实言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增强学生为民族复兴、祖国强大而奋斗的决心;在化学纤维教学中,通过北京冬奥火炬、冬奥运动服、宇航服、深海绳缆等介绍纺织纤维材料功能性的提升、应用领域的拓展,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投身纺织业的责任感、使命感。

(2)启发式教学。在化学纤维生产教学中,从再生纤维、合成纤维的定义上引导学生思考其原料的来源,比较分析利用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和使用木浆、竹浆等再生能源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纤维生产工艺的发展,使其掌握不同化学纤维纺丝的特点;指导学生调研废弃纺织品及其再利用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路径,并结合再生聚酯等产品的生产、利用,让学生关注其应用领域,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新型纺织纤维,通过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通过文献查询、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3)项目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规范记录数据和现象,全面分析评价测试结果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技能大赛等。学生在实践与探究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逐渐形成思辨的工作方法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3 课程教学评价的改进

课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线上+线下”“学校教师+课外导师+学生同伴”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建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评价体系,自动汇总在线学习、线上作业、单元测试、阶段考试、互动交流和拓展任务等完成情况,构成线上成绩,占比40.0%。线下学习占比60.0%,包括素养与规范30.0%、实践操作30.0%、综合能力40.0%。线下评价通过任课教师、课外导师、学生同伴等多主体进行评价,在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规范,同时综合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技能比赛等情况,多维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3.4 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提升

课程思政的落地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学识水平、仁爱之心都会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为纺织专业教师,要坚守纺织强国的产业认同,深入挖掘其学理、价值、伦理等思政资源,作用于学生,让其学会以专业为基础,从专业中找到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而实现思政教育[9]。作为纺织专业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深入研究纺织产业的璀璨历史和文化内涵,关心纺织产业的发展,关注纺织产业的国家战略和社会责任,深入思考和挖掘相关思政元素,“润思政而细无声”,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感染学生。另外,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反思,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改进课程设计、筛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提升教书育人成效。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纺织材料”作为高职纺织专业学习的第一门先导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组织和评价方法,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努力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纺织思政技能
高级技能
澳洋纺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