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落地途径
2023-12-30刘梦娇
刘梦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其中之一就是家国情怀。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理解并认识家国情怀,要探究其内涵并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下面结合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根据课标的解释,“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人文追求,二是社会责任。很显然,人文追求是指向人类文化的。在培养初中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作为文史哲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历史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国情怀素养培育中,史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透过课标中的相关阐述去进一步理解家国情怀,笔者以为还必须认识到家国情怀是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学生的情感密不可分。应试状态下的历史教学更容易重知识而轻情感,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同步发展,要从情感激活的角度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养成。
二、家国情怀落地途径探究
基于以上分析,面向实际的历史教学,教师要关注课标的相关要求与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研究表明,品味史料的文字细节能让学生感受民族辉煌,研读人物史料能让学生感受人物的革命精神,分析插图信息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拓展影视资料能让学生聚焦社会责任,展开问题探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以服务于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一要求将历史知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生长环境结合在一起,这也就为家国情怀的培养指明了一条基本的道路,那就是要以与学生生活以及成长相关的素材作为教学基础。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中介绍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不能只给学生提供抽象的知识,而应当结合具体的史料,让学生在史料的占有与分析当中形成知识性认识;同时,在教学的时候要融情于景,要让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切身认识。这些认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巩固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生成相应的情感。当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之下转识成智的时候,家国情怀也就有了肥沃的生长土壤。基于这样的思路,笔者在设计教学时重点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
环节一 史料的提供与分析引导
鸦片战争涉及的史料是比较丰富的,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史料。
环节二 家国情怀的生长与巩固
当学生形成上述认识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面对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尤其是当时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所表现出来的“丛林法则”,同学们将自己所分析得出的认识投向当下的国际关系,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最终,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形成了相应的家国情怀: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增强了实力,也增强了抵抗强权的意志力,这完全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路线,得益于全体中国人民兢兢业业的努力。自己作为中国人是自豪的,同时也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三、家国情怀引领历史教学
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家国情怀对中考等应试起不到直接的作用,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用家国情怀来引领历史教学是必要的,这直接服务于课程标准的落地,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用家国情怀来引领历史教学,其指向是明确的。从历史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家国情怀的培养与学生的成长直接联系在一起,超越了初中三年的知识积累,指向了学生的精神成长与“三观”培养;从历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来看,可以让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真正服务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盈;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培养出真正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接班人。
可以肯定的是,當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的时候,就是学生将自己的命运、前途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学生认识到身上的责任与重担的时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就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所以,坚持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引领地位,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然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