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中医曹志群基于“虚、瘀、毒”理论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经验

2023-12-30孔维枝相宏杰张海东李晓彤曹志群

陕西中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化瘀胃脘扶正

孔维枝,相宏杰,张海东,李晓彤,张 傲,曹志群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山东 济南 250355;3.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8047)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治疗预后相对较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高危人群数量和现有患者数量均远超其他国家[1-3]。研究表明,慢性胃炎向GC进展的过程是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多步骤逐步演变的渐进性过程。Correa级联反应认为该病的“炎、癌”转化过程是指胃部疾病逐渐从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肠化生(IM)、异型增生(DYS),最终转化成GC的过程[4]。广义的胃癌前病变(PLGC)包含CAG、IM和DYS,是正常胃黏膜逐渐向GC转化的关键环节[5-6]。因此应当及时对该环节实施有效干预,截断甚至逆转CAG“炎、癌”转化。当前西医认为幽门螺杆菌(HP)在GC的发生中起始动作用,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出现萎缩、IM和DYS,最终导致癌变[7-8]。当前西医治疗CAG主要以根除HP等对症治疗方法为主,缺乏有效控制“炎、癌”转化进程、阻断或逆转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特异性药物,且患者病情易于反复,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9]。众多研究表明,中医扶正化瘀解毒类方不仅可以显著缓解CAG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理组织分级,更可以抑制“炎、癌”转化的发生与发展,值得临床重视。

曹志群教授,主任医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分会主委,临证经验丰富。曹老师结合临床经验提出CAG发生“炎、癌”转化乃“虚、瘀、毒”所致,治疗以“扶正化瘀解毒”为基本原则,临床治疗中颇有成效。笔者有幸跟诊临证,受益匪浅,本文就曹老师防治CAG“炎、癌”转化的经验作一总结,以供参考。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尚无CAG的相关记载,根据其临床上常表现为胃脘不适伴有上腹胀满、嘈杂、泛酸、疼痛等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胃痞”“嘈杂”“胃痛”“吐酸”等范畴[10]。致病因素多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药物损伤,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进而形成气滞、湿阻、寒凝、血瘀等病理因素,出现上述症状。现代研究认为[11],痰瘀互结为慢性胃炎恶性转换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毒邪相互凝结,胶着日久,阻塞胃络,久之乃生肿瘤。曹老师临证过程中则发现,本病患者多为正气虚弱加之外邪侵袭、饮食内伤、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因素致病,发展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正气亏虚,标实以瘀、毒为主,“正气亏虚”是发病之本,“瘀、毒”为病情进展之关键,“虚、瘀、毒”为“炎、癌”进展的关键病机。

1.1 虚-“炎、癌”转化之根本 曹老师认为CAG“炎、癌”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多步骤逐渐进展的复杂过程,正气虚损贯穿于CAG“炎、癌”转化全程,是CAG发病并不断向GC进展的根本原因。“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在消化道系统疾病中,使疾病发生、病情发展的“正虚”往往表现在“脾虚”。“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转运水谷,脾精浓厚者化营化血,濡养胃腑,脾胃衰弱,则胃黏膜失于濡养。另外曹老师强调“脾主卫”,脾具有保卫机体,防御病邪,既病祛邪,促愈防变,防病反复的作用,胃黏膜相对于五脏六腑而言,应将其对于“表”的范畴,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初起即可被外来邪气侵袭[12],“脾主卫”的功能失常,正不御邪,病邪久踞体内,进一步损耗体内正气,“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动摇五脏之根,形成恶性循环,引发胃黏膜腺体萎缩、IM、DYS,由原来的慢性胃炎状态逐步向GC演进[13]。

1.2 瘀-“炎、癌”转化之基础 随着病程迁延发展,脾胃日渐虚弱,日久气血生化无源,气虚无力助血液运行而致血瘀。HP具有“湿邪”属性,湿性重浊黏滞,最易阻碍气机,当HP黏附于胃黏膜后可引起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入血发生黏附、聚集,导致气机郁滞不畅而致血瘀[14];若日久湿蕴体内化热,热邪煎熬津液,使血液黏稠,“血犹舟也,津液水也”。津液枯耗、血液停滞于血脉化而为瘀。瘀血留滞日久不去,《诸病源候论》云:“瘀久不消则变为积聚癥瘕也”,致使疾病日趋严重,胃黏膜色暗,出现颗粒状或结节状凸起,表面粗糙不平,出现IM、DYS等变化,甚则癌变[15]。

1.3 毒-“炎、癌”转化之关键 中医学认为毒邪泛指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病理因素,“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如瘀血、痰浊、湿热等邪气过盛,均可酿而为毒;上述邪气杂合兼夹,可聚生成毒;病邪在体内留恋日久,亦可化而成毒[16]。曹老师认为机体内的毒邪一旦蕴育而成就参与并加速了“从CAG转化为PLGC,最终发生GC”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毒为邪之渐,既可由外感而来,亦可由脏腑功能失调而内生,在该转化过程中,毒邪亦有内、外两种,其中外来之毒主要指HP感染、炎症细胞长期浸润等,内生之毒则是由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周流不畅,不能将产生的生理或者病理产物排出,久踞中府,气郁日久所致的郁毒、痰湿久蕴所化的浊毒、瘀血久留所成的瘀毒和热邪久盛所现的热毒,此类毒邪多因积而成,或由盛所变,既是该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又在保留原有病邪致病特点的基础上作为致病因素加重病情恶化,毒邪盘踞入里,毒势蔓延,攻窜破坏,最终会导致GC的出现[17-18]。

2 治则治法

2.1 扶正补虚以培本 在CAG“炎、癌”转化过程中,始见脾虚,病程迁延,久则肾伤,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濡养周身,肾为先天之本,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最初动力,肾赖后天脾胃化生的气血津液以充养,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亦须依赖肾阴的濡润滋养,先后天互滋互用,相辅相成,共为人身先后天之根本。因此,脾肾虚损为该病程逐步进展的根本要素。“治病必求于本”,曹老师认为在治疗中当以健脾益肾、扶正补虚为先,应将其贯穿于治疗始末。扶正补虚并非单纯的运用滋腻碍胃之品补益荣养,而重在健运脾胃,“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19]。另外曹老师强调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补脾时应选用甘平或甘淡之品,滋而不腻,补而不恋邪。补肾当选用益肾养精之品,既可补益肾精以化生肾气,又能上寄于胃以濡养胃阴,健脾益肾同用共奏扶正补虚之功。在临证时曹老师常选用炙黄芪、女贞子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中的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女贞子中的三萜类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均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抑制GC细胞侵袭,预防CAG癌变[20-21]。

2.2 化瘀行滞以通络 相关研究显示胃络瘀血证的CAG患者更易向GC方向发展[22],活血化瘀法可通过改善胃黏膜微循环灌注情况,促进胃黏膜的血运,使病变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得以缓解,并可以消除炎症反应,逆转胃黏膜萎缩、IM、DYS[23]。另外活血化瘀类中药还可以改善机体内环境,破坏GC发展的环境,增强细胞免疫功能[24]。曹老师认为,该转化过程之瘀乃虚中之瘀,病程迁延,日久入络,胃络受阻,切不可单用峻剂逐瘀之品,以防戗伐正气,使正气更虚,应辨证地在健脾益肾、扶正补虚的基础上根据瘀血形成的原因、血瘀的程度轻重以及患者所伴随的症状分别用以养血活血、行气活血、凉血活血、消癥逐瘀等不同的活血化瘀之法,对CAG“炎、癌”转化进程加以干预。曹老师在临床中常用药包括当归、丹参、醋香附、醋莪术等。

2.3 解毒祛邪以防变 现代医学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是“炎、癌”转化进程中的重要促进因素[25-26],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GC的一类致癌因子[27]。曹老师认为从中医角度而言,HP属于“邪气”范畴,同时具有“湿毒”的性质,临床应用中常佐以黄芩、蒲公英等中药在抗HP的同时还能抑制GC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28]。曹老师针对内生之毒,提出应寻因解毒,根据不同毒邪致病特点,分别选用理气解毒、燥湿解毒、化痰解毒、化瘀解毒以及清热解毒等治法,阻断“炎、癌”转化进程,防止向GC的转化。

曹老师在“虚瘀毒”理论的指导下,以补虚泻实、虚实兼顾为治疗准则,创立“芪莲舒痞方”,该方由炙黄芪、半枝莲、醋莪术、薏苡仁、女贞子五味中药组成,具有运脾益肾、化瘀解毒之效,方中炙黄芪为君药,可补五脏诸虚不足,壮脾胃,益元气,“脾胃为五脏之根蒂,人体之本源。脾胃一虚,诸症峰起。”女贞子为方中臣药,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可化肾阴为胃阴濡养胃络,其与黄芪配伍,脾肾同补,以达扶助正气固本、助祛邪外出之功;薏苡仁一方面可以淡渗甘补,健运脾胃,并给湿邪以出路,使其从下焦而出。《本草纲目》中云:“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而脾属土,土能胜水除湿。”另一方面,其可以清热解毒散结,实验研究发现薏苡仁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药性论》记载:“煎服之破毒肿”。莪术行气化瘀、软坚散结、开胃醒脾,既可破血,又善调气,莪术与黄芪配伍,使黄芪补而不滞增强其补气之功,另黄芪可助莪术破积消坚,去积聚癖块,增强胃黏膜的血流和血供,使得萎缩的腺体得以修复,并促进IM和DYS转化和吸收。半枝莲善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肿止痛,并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29],可有效阻断胃“炎、癌”转化进程。三药共为佐使。动物实验表明该方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PLGC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膜厚度有关[30],增强脾酪氨酸激酶(SYK)的水平,抑制Survivin、突变型P53的表达等有关[31]。将该方广泛运用于临床发现该方不仅可以明显改善CAG、PLG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降低病理组织分级,抑制“炎、癌”转化进程,临床疗效显著[32]。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2022年8月5日于山东省中医院消化内一科门诊就医。主诉:间断胃脘部胀痛7年余,加重2周余。初诊症见:胃脘部胀痛,餐后明显,时有反酸烧心,口中黏腻不爽,口干口苦,体倦乏力,纳眠差,大便质黏,排出不畅,残便感,日1行,小便色黄,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2022年7月30日于山东省中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C2),病理回示:(胃窦黏膜)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部分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虚湿热瘀毒证。治法:运脾益肾、清热利湿、化瘀解毒。处方:炙黄芪、蒲公英各30 g,半枝莲、女贞子各15 g,黄连、广木香、砂仁(后下)各9 g,薏苡仁45 g,丹参12 g,醋莪术、檀香、山慈菇、甘草各6 g。14剂,水煎至400 ml,1剂/d,早晚饭后0.5 h服用。2022年8月20日二诊:效可,现症见:胃脘部胀痛较前缓解,偶伴有胃脘部胀满,仍觉反酸,口中黏腻,晨起口苦,纳眠一般,小便调,大便质黏仍伴残便感。舌红苔黄腻,脉滑。上方加苏叶9 g,浙贝母12 g,海螵蛸30 g。14剂,用法同上。2022年9月4日三诊:患者诉诸症减轻,偶因饮食不慎时出现胃脘部胀痛,口中黏腻感明显减轻,晨起轻微口苦,饱食后仍觉反酸,纳一般,眠可,大便质稍黏,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虚滑。二诊方改黄连3 g,生薏苡仁30 g,加焦三仙各12 g,党参18 g,麸炒白术24 g。14剂,用法同上。后以该方为主加减治疗,半年后胃镜复查病理回示(胃窦黏膜)轻度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腺体轻度肠化。

按:患者老年男性,年逾六旬,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气血生化乏源,加之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饥饿及饱食更易损伤脾胃气机,导致脾滞不运,胃失通降,升降失宜,湿浊中阻,所以出现胃脘部胀痛。湿蕴日久化热,故出现反酸烧心,口中黏腻,口干口苦,大便质黏,排出不畅,残便感,小便色黄,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征象。该患者病程日久,迁延不愈,久病及肾,伤及肾中精气,气化无权,失于调摄脏腑升降,湿热、瘀血蕴结不解化而为毒,瘀毒互结内蕴于胃,最终导致胃络瘀滞,胃腑失于濡养而出现萎缩、IM、DYS等。初诊方以芪莲舒痞方为主方,另伍丹参饮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疏通胃络之瘀滞;香连丸清热燥湿,行气止痛,善行大肠之滞气;蒲公英清胃火、泄胃浊,《本草新编》云:“蒲公英亦泄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脾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山慈菇解毒消肿,化痰散结;炙甘草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寒热同调,虚实兼顾、祛邪不伤正,共奏扶正补虚、化瘀祛邪、解毒抗癌之功,从而截断甚至逆转CAG “炎、癌”转化的进展过程。二诊患者胃脘部胀痛减轻,仍觉反酸、口苦,口中黏腻不适,故加用苏叶9 g行气和胃,浙贝母12 g、海螵蛸30 g行气降浊、制酸止痛。三诊患者口中黏腻感、大便黏滞情况、舌象均较前改善,湿热之象减轻,故黄连改为3 g,生薏苡仁改为30 g,加用焦三仙、党参、麸炒白术以补脾助运,消食和胃。经过半年的调理,终获良效。

4 小 结

由CAG演变为PLGC最终发生GC的病程变化相对较为漫长,传统西医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存在着不良反应,目前尚无特效药。中医病机演变错综复杂,临床表现常虚实相兼,故其辨治施方绝非以一证一药可蔽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曹老师基于治病求本的原则,结合临证经验,提出“虚、瘀、毒”为“炎、癌”进展的关键病机,认为在治疗中CAG“炎、癌”转化过程中应当以健脾益肾、扶正补虚为先,将其贯穿于治疗始末,并根据疾病进展辨证使用活血化瘀通络、解毒之药,标本兼治,从整体上把握CAG“炎、癌”转化。同时自拟芪莲舒痞方防治CAG“炎、癌”转化,该方药味少,功效专,将扶正化瘀解毒作为基本治法,扶正补虚以培本,化瘀行滞以通络,解毒祛邪以防变,扶正不敛邪,祛邪不伤正,则络安胃气自复。临床试验表明,该方相比于现代医学疗法具有HP清除率高、药物安全性强等特点,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炎、癌”转化,阻断、延缓甚至逆转胃黏膜病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曹老师基于“虚、瘀、毒”理论创立的芪莲舒痞方在防治CAG“炎、癌”转化方面的确有疗效,也为今后治疗本病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化瘀胃脘扶正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画说中医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