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市战略下加强北辰区高端制造业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
2023-12-30撰文王萌
撰文/王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北辰区作为京津两个特大型城市的“黄金走廊”,始终坚持把天津市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作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将区位比较优势和联盟资源效应转化为发展优势,系统整合产业链上各家企业的共性需求、个性需求,突出党建引领,加快产才融合,推动组织建在链上、创新融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区、魅力北辰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新时代加强高端制造业人才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高端制造业人才建设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应有之义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国之重器”。按照党的二十大绘就的蓝图,着眼今后五年,天津市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于2022年12月提出组织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十项行动”是打开天津今后5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给出了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的“天津答案”。其中,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在“十项行动”中发挥着引领驱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天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广开进贤路、铺宽成长路、护航发展路,构建起人才荟萃、群贤毕至的生动格局。
(二)加强高端制造业人才建设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进入全面改革时期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对进一步释放区域生产力,充分利用区域内固有资源,创新资源获得途径,激发资源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发挥出积极影响。“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布局的合理,有利于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结构。北辰区拥有难得的区位条件、坚实的产业基础、便捷的交通路网、叠加的优惠政策、良好的生态环境、宝贵的民心民气和敢打必胜的干部队伍,共同形成了北辰区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借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建设经济强区、魅力北辰按下了“加速键”。
(三)加强高端制造业人才建设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制造业逐步走向高端,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强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人员在20个大类行业中位居第二,就业人口占比达18.1%;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成为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制造体系门类齐全,是超级制造大国,但距离世界制造强国仍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有限、一些重要设备和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品牌运作水平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差距。2015 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指出,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任务。新征程,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离不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在高质量发展中建立与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育体系,也成为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北辰区高端制造业的人才建设现状
(一)搭建党建赋能产业的“组织链”
北辰区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打造区域统筹、产业融合、多方联动的区域党建共同体,促进联盟企业协调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2022年10月,北辰区举办的 “走进江天数据,牵手华为转型”暨高端装备产业链党委党日活动,集聚包括天津江天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在内的10余家联盟企业、产业链企业,形成兼容开放、携手共进、共赢发展的联盟“朋友圈”。
近年来,北辰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把主题党日活动开到产业链现场,着力破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调难、协同难、协力难等问题,推动产业融通创新、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真正把组织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全力打造产业链党建的“红色样板”。
(二)打造校企协同合作的“创新链”
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打造校企精准对接协同创新平台,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
北辰区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积极打造校企合作、产业协作、技术共享的创新服务平台。为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智力保障,与联盟成员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北辰智能装备研究院。自研究院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大族激光等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头部企业寻求合作。同时,研究院为学校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厚的发展土壤和源头动力。截至目前,研究院入驻智能康养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等科研团队10余支,联合培养研究生600余人,激发出创新创业的强大活力,形成了产业协同、技术合作、人才集聚的生动局面。
此外,北辰区与河北工业大学还合作成立了天津河工大先进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作为研究院的经营主体,支持研究院孵化及引进企业做大做强,从战略发展规划、技术与学术专家指导、团队建设、企业服务等方面进行统筹,全力打造初创企业加速转化基地、产业化基地。该公司还以产业论坛、创业大赛、项目路演等形式开展高质量产、学、研交流活动,围绕研发制造类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打造服务企业公共平台,为产业升级蓄势赋能。
(三)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服务链”
2022年,北辰区开展全市智能装备专业副高级和中级职称评审工作,依托联盟开创性实施“以才评才”新机制,切实提升了职称评价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实现“盟内人才盟内评价”。组织专人上门对联盟内部职称评审进行政策培训,使专技人员更加精准地掌握申报程序、资格条件和评价标准。针对企业人才最关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联盟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组建天津市工程技术系列智能装备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立智能装备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聘请联盟龙头企业36位专家担任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全部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企业技术专家24人、占67%。首次职称评审11位专家中有8人来自联盟企业,在智能装备领域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和较高威望。
此外,在制定职称评价标准过程中,北辰区坚决破除职称申报中的唯学历、资历、论文、奖项的“四唯”倾向,坚持以业绩论英雄,对企业引进和培养的海内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无论职称有无、高低,均可根据业绩直接申报相应层级职称。在确定职称评审资格条件基础上,明确了工程师3项破格条件、高级工程师4项破格条件、正高级工程师2项破格条件,打通了人才成长的“天花板”,真正实现让人才定标准、评人才、评得上。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北辰区的人才建设还存在着制约发展的一些因素。一是制造业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加快高端制造业升级的进程中,企业的生产运营急需大量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二是青年技能人才储备还不充足。社会上对产业工人存有偏见,有人认为一线工人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较低且辛苦,升职机会较少。反而,有不少人选择较为轻松自由的职业,即使这样的职业不如技能工人收入高。例如,进工厂不如挤破脑袋争坐办公室,不如网络直播带货,而实际中,企业对文员的要求数量并不高。三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加大。当前,各地区重视制造业振兴,都在引进人才,纷纷抛出橄榄枝吸引各类人才,由此北辰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高层次制造业人才的引进、培育将受到很大阻力。四是引进创业项目偏少,相较而言,创新创业项目存在着培育周期更长、短期产值可能不高等情况。
三、加强北辰区高端制造业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坚持把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作为做好人才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优势、最重要的成功经验,认真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责任,加快构建符合地区实际、科学系统、开放兼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完善人才工作格局,树立大人才观工作理念。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管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二)推进京津冀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力融合发展
高端制造业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是激发京津冀区域内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对形成以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提升人才综合素质进而再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北辰区主动对接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加强项目信息共用共享,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对接平台,引进更多京冀项目落地发展。
(三)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利用现有北辰区的高校资源,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范式。紧密对接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优化院校专业设置,提高与制造业需求匹配程度。面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强化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新工科建设,提高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加快实现人才培养校企互认。发挥天津市和北辰区职业教育优势,推进中职、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培养更多既了解制造生产操作,又了解技术理论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深化产教对接,推动“选教入企”和“引企入教”,打造一支懂理论、通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企业参与在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广“工厂课堂”和“车间课堂”的理论+实践教学方式,建设一批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培养与制造业企业需求契合度。
(四)加大制造业人才引进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北辰区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类人才的参与,北辰区的发展也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机遇。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扩大人才交流合作,广聚制造业英才来干事创业。坚持长期聘用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对于部分长期留津有困难的高端人才,可通过承担项目、技术顾问、兼职服务等多种灵活方式,招揽制造业“候鸟式”人才为我所用。坚持以产业聚才,面向12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着力推进“高精尖缺”人才的结构性、梯队性培育引进,特别加强对制造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引入,进一步完善紧缺急需人才招录、使用机制,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才创新载体,吸引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落地。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建立“数字工匠”培育库,构建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制和高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生态。由过去“单纯引进”转为“带土移植”,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进一个团队、促进一个产业、健全一个链条,强化产业政策与人才政策叠加效应。
(五)坚持完善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软硬环境,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人才生态
引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高水平人才高地要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必须拥有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生态环境,这是释放我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基础保障。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技能水平与专业技术职称相衔接的认证制度,打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优化制造业人才激励机制,举办好、宣传好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加大对技术能手的宣传表彰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做到“一手抓产业、一手抓人才”,真正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起来,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要统筹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高品质、便利化的综合创新提升城区软实力;还要持续改善“硬环境”,加快优化“软环境”,真正帮助各类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不断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