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劳动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考

2023-12-30

活力 2023年19期
关键词:劳动力岗位技能

冯 峰

(平定县张庄镇党群服务中心,阳泉 045200)

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发展的差距在整体上拉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较低,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不利于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在配置和管理农村劳动力资源时,需要从农村劳动力的特征出发,将其区别于其他人力资源,正视农村劳动力整体知识素养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的问题,从现实的问题出发,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的问题,充分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发挥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指导和牵引作用,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一、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现状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多

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问题,农村无法充分吸收劳动力资源,因此部分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除了经济原因,还有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知识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其进入现代就业市场,从而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闲散在农村。

(二)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相对减缓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021 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34‰。实际上从2016 年开始,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在下降。在整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超低增长状态下,农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显著下降。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总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很大原因是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可见,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实际上呈现减少的趋势。

(三)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类型单一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类型较为单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创业型,部分具有一定储蓄并且有一定知识技能和创业勇气的青年农村劳动力会选择创业,大多是以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形态出现[1];第二是就业型,即在各大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制造工厂从事生产制造劳动,或者是建筑工人,一般呈现出季节性特征,农忙时节求职的农村劳动力更少;第三是家庭服务型,主要是一些文化素养较低、专业技能缺乏且进入中年的农村劳动力,一般选择一些临时短工,更多的时间是经营家庭,少数时间通过打零工获取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数量多

农村劳动力资源表现为绝对数量上的庞大。从相对变化来看,农村人力资源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因此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也较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任务难度较大。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一)推动农业产业优化

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得单纯的初级农产品销售产业链得以延长和拓展,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和种植园观光旅游产业等,切实有效地地促进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二)促进农村经济振兴

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开发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使剩余劳动力创造相应的价值,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实现农村综合发展

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指导,能够有效地发挥农村劳动力的价值,使其能够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促进农村的综合全面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配置和困境

(一)就业面单一

农村劳动力能够选择的就业面比较单一。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技术,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更多的是依靠经验积累而获得了进入相应行业的“敲门砖”,但是就业类型比较少,大部分都是社会体力劳动或技术含量低的行业。

(二)就业岗位少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消费市场也有限,因而能够提供的生产岗位相对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农村地区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农村附近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部分强壮的年劳动力会选择外出就业,而进入中年甚至老年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则会因为就业岗位年龄的限制而闲居在家。

(三)整体收入低

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劳动力从事的行业大多是低收入的生产制造或较为底层的服务业务,如工厂中的分拣岗位、零件生产岗位,以及清洁服务企业、快递行业等替代性较强的行业,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和工作强度高于其他行业,但其晋升可能性较小,因此收入增长幅度较小。

四、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职业技能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养

为了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应当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和分配效率。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职责,设立专项就业培训基金,用以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定期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转移岗位和产业就业需求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技能培训[2]。

首先,需要进行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从思想上引领,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就业,而不是“等、靠、要”。其次,还要推动地方培训资源的整合,以一个区县为单位,集中该区县下属各乡镇农村的劳动资源,构建起区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区县人社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作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聚集在一起,开展专业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立足于“按需培训,学用结合”的原则,开展长期和短期并行的技能培训。再次,区县和乡镇政府还应当大力寻求与当地本土企业的合作,开展定向型订单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活动,由政府人社、农业、乡村振兴等部门出面和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和订单,而后合作开展定向型订单培训,培训合格后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相应的技能,直接上岗就业。最后,还可以建立起补缺型短期技能培训,即不定时、不定项地邀请专家学者到基层开展讲座和技能培训会议等,秉持着自主自愿的原则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以此来激发其工作意愿,增强农村劳动力对于某些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创建信息化平台

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农村人力资源就业指导保障制度,创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就业服务平台。

第一,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各地区的人社、农业、乡村振兴等部门需要针对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分布及剩余状况搭建起信息化的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相关信息,准确掌握本地劳动力资源供给状况,将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整合在一个数据库和系统之中,以供人社等部门了解当地的劳动力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就业指导和扶持计划[3]。

第二,就业信息招聘平台。需要设立就业信息招聘平台,由当地人社及涉农相关部门运营该平台,并且吸引更多当地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或者由政府部门发布相应的招工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和筛选为当地劳动力资源提供更加合适的岗位。农村求职者不需要自己去线下收集就业招聘信息,有效降低其就业信息成本,并且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

第三,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平台。通过劳动力就业培训平台定期发布相应的技能培训宣传信息,将就业技能培训的详细信息展示出来,包括此次就业技能培训的费用状况,标明是免费的、减免费用的还是收费的技能培训,并且明确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的求职方向等,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

第四,农民工权益维护平台。农民工权益保障历来都是政府部门重视的民生工作。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和专业技能水平较低,通常从事的都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工作,如建筑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车间工人等。而农民工自己对于相关的劳动权益保障法律和制度不够了解,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基于此,需要设立农民工权益维护平台,打造便捷的渠道,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加快速、直接、操作简单的权益维护通道。例如,在遇到拖欠工资款项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农民工权益维护平台中的快速申诉通道提交相关信息,快速立案,有效地降低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成本,切实有效地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培育创造新岗位

当前,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具有劳动能力,但是缺乏合适的劳动机会和就业岗位,因而待业在家,选择从事农业生产[4]。因此,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当地缺乏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基于此,需要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将单一型农业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农产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使得更多农村劳动力能够就近就业,而不用长途跋涉到外地工厂求职。采取这一措施既留下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还能够吸引更多在外求学的高质量青年人才回乡,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的问题。

首先,需要大力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地有利的资源,可以在农村地区发展适合当地产业的工业园区,将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制造厂就近设立在农村地区,建设如食品工业园区、生活用品制造工业园区等。另外,还需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大学生返乡创业作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创新点。其次,还需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通过田园观光、中国特色乡村建设等来推动饮食服务业、商业、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适合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5]。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效率,尽可能多地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价值、发挥价值,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应当有序地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就业工作机会稀缺的区域转移到具有相应就业机会的区域,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在相应的领域发挥价值,实现充分就业。例如,在当前这个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6]。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各行各业的拓展,城乡地区工业、服务业规模的扩展。因此,需要准确掌握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取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限制,特别是需要结合各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真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劳动力输出等有力的政策措施,更加科学地提升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管理服务能力。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应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就近向周围的乡村招工,招聘劳动剩余劳动力,有效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五)夯实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保障制度

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时,还需要建立起农村劳动力保障制度,规范各乡镇企业和生产制造工厂的劳动力招聘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根据该区域农村的平均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制定最低收入标准。而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与城市企业职工类似的就业待遇和福利,有效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权益。相关的劳动力管理部门需要增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督,制定科学的用工制度,改造农村劳动力的工作环境,切实有效地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增加。

结 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当前,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只有从思想上加强引领,从产业上加快发展,从职业技能上强化提质,不断完善创新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农村劳动力发展现状与当地产业发展趋势、劳务输出需求、就业创业、政策精准施策相结合,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线下线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达效,推动培育创造新岗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最终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劳动力岗位技能
高级技能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画唇技能轻松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