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市场迎来春天了吗
2023-12-29徐劲聪

投,还是不投?这似乎成为2022年多数创投人的心理。
2022年11月23日,南都·湾财社举办的首届湾区最具产业温度投资人活动发布。为时一年的智媒活动,遴选后总结分析20家湾区最具典型的产业投资机构的投资模式,看出今年头部投资人在产业投资领域上的共性探索:新的市场环境下,砥砺前行。
热,还是虚火?这似乎成为2022年部分硬科技分赛道遭遇的融资情况。
2022年,国内创投市场交易活跃度整体出现较明显下滑,这一方面是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影响,但也有创投市场自身前期出现过热的因素,需要经历一个“挤水分”过程。
步入2023年,产业投资能否迎来新春天,温度何以升级?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开展回访,多位湾区头部产业投资人直言,从国家政策及市场发展趋势等来看,2023年将强化创投市场的投资信心,一些具有科技创新底色的行业赛道仍具较高发展确定性。同时,经过2022年一年的“挤水分”过程,许多赛道逐渐回归到更具投资价值的区间,这些都将成为明年创投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
估值炒得太高 热门赛道“遇冷”
热词:挤水分

2022年创投市场的真实表现,可能会让一些行业人感到意外。
回看IT桔子等市场研究机构收集的近三年国内创投市场的交易热度数据可见,2021年不仅是这三年国内创投交易热度的一个高峰,且从交易金额来看达到近十年高峰。彼时,市场机构纷纷对2022年创投市场发展有较乐观的预期。
不过进入2022年,实际情况却给创投机构们泼了“一盆冷水”。
市场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成为近两年来国内创投交易最不景气的一个季度,投资交易事件和投资金额无论环比同比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多个前期热门的“大赛道”如新消费领域、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大健康等交易热度也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这样的情况在持续。2022全年创投市场景气度都不如以往。从IT桔子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2月20日,市场机构收录的国内创投交易数量5100余笔,相比2021年全年的7200余笔差距较大,也不如2015-2019年的水平,仅较2020年稍多。
分析其中原因,2022年,南都·湾财社前期调研时,广泛收集了投资机构对于创投市场活跃度下降的看法。整体来看,市场外部的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是一项共识。例如2022年冲击港交所IPO的深圳天图投资就在招股书中直言,当前及未来面临的许多不利影响因素超出机构的控制范围。如疫情反复影响终端市场积极性、国际形势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等。
另一项共识则针对创投市场自身。“像半导体、新能源这些赛道前期都出现了过热现象,一级市场估值炒得太高,导致今年不少这类企业IPO上市后股价出现破发,说明市场对他们的高估值并不认可。”一位深圳产业资本投资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说,多位投资人也均表示,2022年一些前期热门赛道“遇冷”其实是一个“挤水分”过程。
以半导体赛道为例,有投资人把2020年、2021年称为“魔幻的两年”。
本来以半导体高技术门槛、长发展周期的属性来说,投资考察的周期应该相对较长,但这两年中却出现了不少投资人仅和创始人见一面就投资、创业企业发展阶段没有任何变化就以翻倍估值获得下一轮融资等故事,资本环境的过热现象明显。
进入2022年,前期过热的半导体赛道,尤其是其中针对消费电子市场的芯片设计企业在创投市场骤然遇冷。
“相对前两年,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年投资机构普遍对于半导体项目的投资变得更保守谨慎。”一家广东半导体制造企业负责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说,“过去两年有太多芯片设计公司成立获得融资,但从市场和人才等条件来看肯定是容纳不了这么多的,今年投资机构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推动广东成为投资热土
热词:硬科技

虽然新能源、半导体、大健康等前期大热赛道2022年出现了“挤水分”和回调,但依旧站稳了当前创投市场的主流。
市场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0日,当年国内发生的约5100起创投交易事件中,先进制造、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汽车交通、智能硬件等领域发生的创投交易合计占比超七成,远超此前多年资本密集投资的电商零售、本地生活、游戏娱乐、社交网络等消费互联网领域。
以制造业见长的广东,这种趋势也十分明显。
2022年,南都湾财社持续跟踪广东创投交易情况,形成湾财创投数据库。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创投交易数量同比虽然与整体国内市场一样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相对较小。相比此前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的北京、上海两地,2022年以来广东创投交易数量跃居国内第一。对此,贡献最大的就是以先进制造领域为代表的“硬科技”类赛道。
对此,有总部位于北京的知名早期科技投资机构投资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优秀的投资合伙人开始把办公室开在广东,甚至把家安在广东,这也是因为随着科技产业投资越发重要,广东提供了越来越多质地优秀的“硬科技”项目投资机会,因此对创投机构、投资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不过,多家投资机构投资人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领域在募资属性、投资估值、投后服务、退出周期等方面都与互联网投资有明显不同,无法简单套用互联网投资的打法。因此与产业投资新趋势相配套的投资机构新模式也十分重要。
疫情影响+发展模式转变阵痛
热词:不确定性

“下周我准备去深圳参加一场投资主题的会议,虽然有可能在路上或者在深圳‘阳’了,但也不是很担心。”近日,一位机构总部位于北京的投资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说,随着防疫政策优化,投资人“经常到处飞”的工作状态也将回归日常。
在知名早期投资机构深圳大米创投董事长艾民看来,防疫政策优化后,多地预测将在一两个月内出现第一波疫情高峰,加上春节假期前后影响,创投市场的活跃度可能要一直到2023年3月份左右才会出现较明显的逐步回升。而在之后,他预测2023年创投市场整体会较为活跃。
“到2023年上半年左右,我认为是一些前期过热赛道‘挤水分’的过程。”艾民表示,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一些走“烧钱”模式的科技类赛道项目,这些项目会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到了2023年上半年其中仍然存活的项目估值可能会回到一个合理的区间,投融资热度也将探底回升。
深圳创东方投资方面也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预计2023年市场所受压力仍会很大。
这一过程中,新能源和半导体的部分细分领域或部分项目,如果没有展现出技术先进性,会在创投市场上“遇冷”。创东方投资同时表示,预计2023年支持市场的政策力度将加大。“过去一直坚持‘健身减肥’(供给侧改革),现在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必须转变方式,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营养比减肥更重要。”
启明创投方面亦认为,2023年仍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国内外的诸多挑战仍要面对,部分一度被疫情掩盖发展模式转变阵痛仍在。但2023年也是值得期待的一年,后新冠时期的中国孕育着很多发展机遇,无论是消费的回暖,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拥抱,还是投融资活跃度的提高,都在呼唤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中国企业家。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企业开始站上世界舞台。
未来5-10年有较多机会
热词:5个赛道

“过去一年,启明创投完成了新一期基金32亿美元募集,是年内国内创业投资领域最大美元募资之一,新基金主要聚焦的投资方向包括科技、消费和医疗健康领域。”启明创投方面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启明创投看好这些领域的长期发展机会,并将在2023年重点关注多个细分方向。
其中,芯片方面,包括芯片设计以及芯片制造核心设备;电动车方面,包括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及操控相关技术;工厂自动化及机器人方面,结合AI的机械臂、机器视觉等将是重点;以及元宇宙相关技术等。在消费领域,启明创投将重点关注新商业、新社交和社区等赛道,捕捉新用户、新技术、新交互方式、新内容分发形式。在医疗健康领域则看好在生物医药、器械、诊断、服务等细分赛道的创新机会。
大米创投董事长艾民则认为,从早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未来5-10年有5个赛道方向确定性较高,分别是科技+消费领域、碳中和新能源领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和数字化、进口替代领域。
艾民认为,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我国产业市场不断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仍然明显,他认为这些较具科技创新底色的赛道方向在未来5-10年有着较高确定性的发展机会。
和艾民一样,金沙江联合资本方面也认为一些前期降温赛道可能将在2023年回暖。
“经过2022年的降温,我们认为企业级软件在2023年可能会受到关注。一是因为随着刺激政策的落地,企业级的需求会逐步回暖,二是在如今大环境下,信创方向的企业级软件的需求也会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金沙江联合资本也认为,考虑到从投资到产能逐步释放,动力电池的细分赛道可能会逐步回归理性;除此之外,2022下半年大热的AIGC和生成式内容也可能因为商业化瓶颈和巨头入场而降温。
中科创星和丹麓资本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2023年最为看好的单一领域赛道。
中科创星认为,2023年,硬科技投资依然会是主流赛道,预计“光子”相关产业领域,包括光子集成芯片、光通信、模组、大功率激光器、相关激光加工设备和零部件、光子传感、视觉传感器以及光子在生物医学的应用会在2023年受到更多的关注。
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丹麓资本则表示,2023年,一些技术上面临突破,或者确定性强的医疗创新领域,例如脑科学相关、创新医疗器械等众多产业细分赛道会受到更多关注。与此同时,一些医疗领域的前期过热赛道如合成生物学,fastfollow(快速追踪新药模式)的创新药等,将很有可能出现降温。
展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热词:政策支持

预判2023年热门投资赛道的同时,多家投资机构也对整个创投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其中,多家机构共识认为,政策性资金等金融力量进一步参与支持创投市场发展的趋势在2023年仍将持续。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举办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及“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南都·湾财社2022年启动首届“寻找湾区最具产业温度投资人”时,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科技创新、产业投资领域对地方的创新要素、产业链供应链支持等要求较高,明显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引导基金等政策性资金加大力度参与支持创新创投发展。而更多本土政策性资金与市场化投资机构进行合作,也对投资机构服务本地产业升级、招引优质科技企业落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系主任何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需要创新运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科创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卡脖子”等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动能的支持力度。
中信证券研究也指出,从政策导向来看,预计明年政策将给予企业充分的科研支持,包括“专精特新”补贴、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府购买等,并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带动行业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