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味觉者”之谜,生命中无法承受的酸甜苦辣

2023-12-29无极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3年9期

“超级味觉者”(Super-tasters)是指味觉敏感性异乎寻常的一类人,他们的味觉往往高出常人很多倍,能轻轻松松喝出葡萄酒Tasting"Notes里写的那些花香、莓果、皮革、烟草的味道,而其他人对这些几乎浑然不觉。第一个提出“超级味觉者”的是耶鲁大学教授琳达·巴特舒克(Linda"Bartoshuk),她凭着自己细心的研究,成为味觉领域知名的先驱及专家,并且揭开了超级味觉者之谜,甚至还能依据味觉做出亲子鉴定!

然而,很多人只知道琳达在口腔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却不知道她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味觉者,她天生味觉敏锐,有一根“皇帝的舌头”,但常常因为能尝到一般人不能察觉的味道而引起误解。不可思议的是,她能识别的酸甜苦辣是一般人的数倍以上,甚至能尝出化学品的味道。那么,她究竟遭遇了哪些离奇经历,才解开了神奇的味觉奥秘呢?

味觉错位,错中也有对

1950年8月,琳达出生于美国普林斯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布拉娅是一名教师。琳达小时候长得很瘦弱,母亲为了帮她加强营养,总是想着法为她做好吃的。可她从小就有些挑食,不爱吃蔬菜,尤其不喜欢菠菜、苦瓜、西兰花之类,她总觉得太苦,吃在嘴里一点也不舒服。

蔬菜含有大量维生素,小孩子不吃怎么行呢?于是,布拉娅开始每天变换着做菜,可是,琳达似乎对吃菜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不喜欢的菜,她一口也不吃。

琳达6岁时的一天傍晚,布拉娅在做牛排时,不小心错放了一丁点咖喱粉,其实是准备放黑胡椒的。琳达吃了一口后,一下子全吐了,原来她最讨厌吃咖喱。可家里其他人,没有一个人尝出牛排里有咖喱味。布拉娅怜惜地看着琳达,这孩子的胃口怎么如此挑剔。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琳达拒绝吃莴苣、西洋水芹、甘蓝等诸多美味蔬菜,她最后宁愿饿着,也不肯吃。

转眼,琳达就上学了,因为无法和朋友分享美食,她成为同学们排斥的对象,一直到高中,她都很孤独,她都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独来独往。然而高中毕业时,一个帅气的男生洛根居然给她写了一封情书,久闭的心门被轻轻推开,她接受洛根的邀请,一起去吃烛光晚餐。

洛根点了很多菜,还上了一道果盘。洛根侃侃而谈,她心如鹿撞。洛根含情脉脉地看着她,殷勤地把一枚草莓送入到她的碗中。草莓是绝大多数女孩喜欢的水果,可琳达平常几乎不吃草莓,望着洛根炽热的眼神,她轻轻咬了一口,结果立刻眉头紧皱,连忙吐在了桌子上,那种强烈的酸味让她几乎窒息,连牙都酸得痛了起来,眼泪也快冒出来了。

看着她的窘态,洛根的脸瞬间紧绷起来,他知道琳达有点挑剔,可没想到竟然这么挑剔!琳达的初恋就此终结。

回到家,琳达忍不住落下泪来。布拉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了哄女儿开心,便带她去远在英国的伊莉亚姨妈家里玩。

伊莉亚姨妈的厨艺特别好,她对美食颇有研究!她们一去,伊莉亚姨妈端出了一大盘自己做的巧克力面包。布拉娅吃了一口,连说好吃,便示意琳达也吃一块。

琳达犹豫了一下,拿起一块放入口中,没想到她竟然两眼放光,这面包居然是自己喜欢的味道!她对伊莉亚姨妈说:“这巧克力面包真好吃,里面放了一些来自中国的茶汁,味道特别美。”

伊莉亚一听惊呆了,她的确是喜欢在巧克力酱里加一些亚洲的茶汁,这样可以去腻,这可是她的美味秘籍之一,几乎没人知道,可琳达是怎么知道的呢?

接下来,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晚餐时,伊莉亚把她们带到了米其林餐厅,那里有一位她的厨师朋友汤姆。看到熟人到来,汤姆特意做了一道熏三文鱼,他使用陈年威士忌酒桶熏制,为鲜嫩鱼肉去腥的同时,又增添了一抹香气,也使肉质更有嚼劲。

琳达尝了一口,却一直没有吭声,但她最后还是忍不住说:“熏三文鱼虽然去掉了它本身的腥味,但是如果能保持一些大海的味道就更好了。”

汤姆听后好奇地问:“这也是我所考虑的问题,但一直找不到方法,你有什么建议吗?”琳达说:“我觉得在腌制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新鲜的格陵兰岛的海带,因为海带独特的鲜味不会被轻易遮盖。”

汤姆一听连声称赞:“这个办法好!”在琳达的建议下,这道菜居然成了传统熏三文鱼的金招牌。布拉娅第一次发现,琳达并不是单纯的挑食,而是拥有一条“皇帝般的舌头”,才能品尝出食物里特别精细的东西,她的味觉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厉害了呢?

“苦”不堪言,苦中也有甜

从此,再没有人说琳达是挑食鬼了,反而觉得她的确拥有超群的味觉。有意思的是,琳达考入耶鲁大学外科与心理学系,正好可以好好研究人的味觉。

一天,琳达跟着老师进实验室里研究一种被称为苯硫脲(PTC)的化合物,一位同学操作时不小心撒出来了一些。可就这一点儿不起眼的化合物,竟然让琳达感到强烈不适,她忍不住抱怨说:“为什么我感觉到这里的空气中有一股难以忍受的苦味?”

老师一惊,这种苦味很微弱,一般人基本无法察觉,需要很大的剂量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一点儿苦味,可琳达居然能感觉到,她实在是太灵敏了。

随后,琳达开始做各种尝试,她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品尝出化学品的味道。她把HCl(盐酸)放入一丁点在口中,感觉嘴里滑溜溜的,有点酸,微辣,典型的呕吐物感。她把稀NaOH(氢氧化钠)放入口中,咸咸的,有一些辣;她又品尝了一下浓NaOH,含在嘴里十分辣,有刺痛感,而且舌头麻木。随后,她还品尝了稀Br2(溴)水溶液,味道浓重,感觉就像汽车尾气与松节油混合的味道。

一时之间,琳达在学校里被封为“味蕾达人”,而她也想研究自己的这一特点,于是加入美味品尝小组,成了一名品尝师。

在一个房间里,桌子上摆放着食物,每人先用清水漱口,再拿起几颗坚果。琳达把坚果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再送到口中咬一小口,然后在本子上记录自己的感受。吃完坚果,她漱了漱口,再抓起另一种食物,重复刚才的步骤。

品尝师又被称为“试吃者”,食物的味道合格与否,要由他们来鉴定。在生活中,食物的成分是否安全可以由机器来检测,但是机器无法评价食物好不好吃,只能人工评估。

比如,防止食品出现过多的防腐剂。后来,琳达又接到消费者协会邀请,因为她能尝出面粉、食用淀粉、生鲜肉等食品中是否添加了禁用香精。

琳达的超级味觉被媒体报道,但有些人并不相信,要求让她现场验证。消费者协会为打消大家的疑虑,便当着大家的面,在一升水里加入0.01克白醋让她品鉴。

0.01克白醋在一升水中确实微乎其微,几近于无,但琳达胸有成竹,她能品尝出白醋在水中微小的味道,许多人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味道的微小变化,但一个超味觉者不仅会注意到,而且还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它的味道与正常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果然,琳达成功了,她成为名副其实的“味觉神人”。由于她味觉超群,经常被米其林餐厅、品酒会等邀请,她能分辨出米其林餐厅顶级美食里的几十种调料和食材,也能品尝出各种美酒的醇度。

但是,她渐渐发现,自己虽然能品尝出一般人不能察觉的精细味道,尤其对甜味和鲜味了如指掌,对各种作料也得心应手,可在实际生活中,她却不能承受某种单一的酸苦辣咸,比如初恋时对草莓的抗拒,那种酸到极致的感觉,让她想起来就有些后怕。

而太酸、太甜、太苦、太辣、太咸的食物,她完全吃不了,而最让她困扰的是,她已经成为美食家,但是却不能吃“苦”,还真是有苦难言!其实,苦味也有很多美食,比如苦瓜,菠菜,各种蔬菜,但是她吃不了。当她看到别人吃得满口香甜的时候,她很羡慕。

有时候,她自己想想都觉得很神奇,自己因为挑剔和精致的口味而被冠以“味觉超人”,偏偏自己不能吃“苦”,简直弱爆了。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吃“苦”,有没有什么方法改变呢?她决定深入研究,从根源上破解超级味觉之谜。

味蕾爆棚,有喜也有忧

琳达带着助手安德鲁开始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查找资料后发现,“超级味觉”的超能力可以让一个人的味觉敏感度超出普通人的好几倍。

普通人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咸,在超级味觉者看来就变成了“非常酸,极其甜,超级辣,极度苦,特别咸”。除此之外,这类人的味觉感受阈值也比普通人低很多。如果在水里放一小片柠檬,在普通人尝起来根本没有任何味道,但超能力的人却会觉得“这酸爽简直不敢相信”。

并且,琳达还发现,人的味蕾能感知到的五种基础味觉是酸甜苦辣咸,除此之外,还有第六种味觉——肥。安德鲁纳闷地问:“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肥’到底是一种什么味道呢?”

琳达说:“这是一种很难用文字来表述的味道,如果一定要描述,就是一种当你一口咬住一块多汁的牛排时那种感受,是你把一滴橄榄油滴在舌头上的味道,它可能有点腻,可能有点香,也可能有点脂肪的味道。”

琳达已经找到这是一种基础味觉的证据,通过多次试验,她把不同味道让参与者品尝、分类和辨别,有足够多的人分辨出“肥”味,这是一种不同于鲜,更不同于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更关键的是,肥味符合基础味觉的特征,它与其他已知的五种味觉之间没有重合,它不是任何其他味觉可以混搭出来的味道,它是一种独特的、可以剥离出来的味道。它就像三元色一样,是搭配出其他五颜六色的基础色之一。虽然这种肥味有点难以辨别,但超级味觉的人却能清晰感知。

1998年,琳达通过大量研究后,将味觉敏感性特别高的一类人定义为“超级味觉者”(Super-tasters),她说:“超级味觉者是那些对味觉和味觉差异更加敏感的人,这不是所谓‘挑食’人的主观看法,而是有生物学和解剖学基础的。研究表明,超级味觉者确实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的味蕾。”

人舌头的味蕾总数有9000个,每个味蕾上的味细胞数量为50~100个,普通人每平方厘米舌面上有30~70个味蕾,有些弱势味蕾者的味蕾不到30个,而超级味觉者则有70个以上味蕾。所不同的是,每个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均能分辨五种基本味道酸、甜、苦、辣、咸,而不是不同区域的舌头负责品尝不同味道。

安德鲁发出惊呼:“这实在是太神奇了,超级味觉者的味蕾怎么会如此厉害?”琳达笑了笑:“他们的味蕾是厉害,但有时候也会受环境影响而改变。”

琳达发现,味蕾的敏感度还和高空有关。研究表明,飞机上的食物难吃的真正原因是乘客的味蕾在作怪。

全球最大的航空膳食及客舱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汉莎天厨,其行政主厨Grant"Mickels为此解释称:“处在35000英尺的高度中时,人们最先失去的就是味觉。”在飞机上,不管是吃鱼、猪肉,还是面条,与地面上比起来都是索然无味。在高海拔环境中,乘客对咸和甜的味觉会下降约30%。

人体有多达1万个味蕾在工作,这些味蕾含有的微绒毛来辨别食物的味道。味蕾替换的速度大约是10天。随着年龄增长,这个过程会变长,部分味蕾会停止替换,上了年纪的人可能只剩5000个味蕾。

相较于一般味觉者,超级味觉者拥有更多乳突,因此具备更多味蕾及味觉细胞,导致他们所体验的各种味觉都较为强烈。超级味觉者吃辣椒时,体验的灼烧感是无感味觉者的4倍,品尝食物所获得的乳脂感及油腻感也比无感味觉者要丰富2~3倍。

由于超级味觉者的味觉敏感度较高,对甜食及油脂食物可能较快感到厌腻,因此他们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通常稍微低于无感味觉者。

然而,要想成为超级味觉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超大号”的味蕾,还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味蕾。“那应该怎样保护呢?”安德鲁好奇地问。

琳达笑而不答,只有她自己清楚,为了保护好自己这条“皇帝的舌头”,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平时的她不抽烟,不喝酒,从来不擦任何带有香味的护肤品,更不用说化妆品了,也不会喷香水,她甚至还为自己的“宝贝舌头”买了一份保险。

随着研究的深入,超级味觉者之谜渐渐清晰起来,为了研究得更透彻,琳达又对在大学实验室遇到的苯硫脲重新做了一次试验。她把苯硫脲制成样品,分给实验室的其他人品尝,发现有的人觉得苦,有的人觉得一点味道都没有。琳达把能尝出1/750000~1/50000PTC浓度溶液味道的人(苦涩味,少数人感到甜味)称为苯硫脲“尝味者”;只能尝出PTC浓度大于1/24000溶液的味道的人称为苯硫脲“味盲者”。

然后,她又把样品分给更多人品尝,发现这个特点竟然有遗传性,而且是符合孟德尔定律的显性遗传,尝味由显性基因T决定,味盲由隐性基因纯合子tt所决定。琳达惊喜地发现,这个性状是由一个叫TAS2R38的基因决定的,位于人类第7条染色体上,居然可以应用于亲子鉴定之中。

这让琳达想到,其实她的父亲和祖母在品尝食物上也有一些挑剔,但是她尤为严重。助手安德鲁又一次睁大了惊诧的眼睛:“超级味觉者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后来,这种苦味化合物开始被用作各种族人群的遗传学分析,这种性状很长时间被应用于亲子鉴定中。实验证明,一个人能否尝出苦涩味会受其基因影响,也与其所属民族及其他因素有关。

琳达认为,超级味觉者在进化中是有利的,因为这种超能力能让人们更好地“趋利避害”,规避可能的苦味有毒物质,而更好地摄取带有甜味的糖类、带有鲜味的蛋白质等能量物质。在达到同样的“满足感”时,超级味觉者所需要摄入的糖和脂肪的量可能比较少。所以,超级味觉者比起普通人,不太容易吃成大胖子,比较适可而止。

当然,这种超能力是两面性的,有研究显示,超级味觉者往往会比较喜爱高盐的食物,用咸味来掩盖食材中的苦味。但长期高盐饮食容易造成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另外,超级味觉者往往不能忍受水果、蔬菜中的苦味,而偏偏有些苦味恰恰来自对人体有益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甚至有研究显示,超级味觉者的饮食习惯比起普通人,有更高的结肠癌风险。

苦的东西经常有毒,但蔬菜所具有的某些苦味化合物,却十分有益健康,特别是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由于摄取苦味的食物就某种程度而言对生存有利,因此从演化的角度来说,最适当的做法是谨慎面对,而不是完全排斥苦的物质。

或许,活在更强烈的味觉世界中就是一种超级体验,快乐和痛苦都会被双倍放大。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超级味觉者。

检验方法很简单,先找个食品级色素,或者颜色比较深的蓝莓、红酒之类,把舌头“染个色”。接着拿张纸,中间掏一个4mm的小洞,贴在舌头上,数舌头上位于这个小洞内部的“乳头状突起”的数量。如果数量超过了30个,那么是超级味觉者的可能性相对就很大。

其实,生活本就充满了苦咸甜鲜酸肥,超级味觉者尝到的每一种味道都比别人更浓烈,他们生活在一个霓虹闪烁的食品世界中,而普通人则生活在一个色彩淡柔的食物世界里。个中滋味,冷暖自知,各有各的精彩。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