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共生

2023-12-29

现代阅读 2023年12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传》

材料二:事不凝滞,理贵变通。

—《宋史·赵普列传》

材料三:“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和经济压力,更需要一种破冰前行的勇气。于是,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

以上几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本题为语录材料与引语式材料组合作文题,具有思辨性。三则材料的核心命意是“穷则思变”,因势利导、随势而变,方能突围和超越。

材料一蕴含着我国古人可贵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换句话说,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变化,这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发展。行不通时选择变化,变化了后就会豁然开朗,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材料二的意思是,做事要灵活不拘泥,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变通方式。

材料三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句出自汉代桓宽的《盐铁论·忧边》,意思是: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这告诉我们,要因势利导、随事而变,不可刻舟求剑、故步自封。

由此可见,3则材料意在让学生关注社会变革,从而悟透“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之理,考查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变”需要审时度势,“因势”“随事”;“变”需要勇气,抛开畏惧心理,打破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约定俗成的旧体制、原有规律、原有观念;“变”需要改革创新,开拓出崭新局面,从而扭转局势。

据此,学生可以引申到学习、工作、做事甚至治国,可以由个人、国家延伸到人类社会层面。“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不能故步自封、循规蹈矩,要有危机意识,要因事而行,从而化危机为契机,扭转乾坤。从“感悟和思考”可知,文体限制为议论文,注意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指导教师: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四中学正高级教师 黄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