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媒介环境的视觉艺术设计的创新

2023-12-29李勤

艺术大观 2023年8期

摘 要:媒介的根本在于人们所生存的技术环境,而该环境的变迁容易对时代文化形态的变革造成很大影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媒介的产生,表示着新型的媒介形态容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媒介不断发展,艺术与设计的表达形态有了较大的变化。基于此,本文从媒介变革和视觉艺术设计改变、数字媒介中视觉艺术的形式与分类、数字媒介影响视觉艺术设计转变以及数字媒介促进视觉艺术设计创新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媒介环境;视觉艺术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8-00-03

就数字媒介来讲,其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媒介呈现和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就是以信息数字化为依托,而且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传播的主要信息媒体,实际上其是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尽管对于语言来说,文化是重要的产物,然而所有媒介都会对其再创造,也就是从绘画变成形象符号,而且从字母变成电视。所有的媒介都为表达思想的方法进行全新准确的定位,以确保创造的话语符号相当独特。

一、媒介变革和视觉艺术设计改变

在人类媒介发展过程中不管什么因技术发展引起的媒介形态变革,都能看作是新媒体是以旧媒介为基础进行替代以及进化。比如,原始文明的契刻媒介变成农业文明的手抄媒介,还有手抄媒介变成工业文明的印刷媒介,如今信息时代背景的数字化媒介突破工业时代的电子媒介和印刷。一般来说,所有时代媒介技术以及形态变革均是不断进步的发展过程,新媒介和旧媒介往往是在长期内共享共存的。各种技术支撑的新媒介和旧媒介形式以及属性对应的视觉形式语言存在差异,比如,就汉字书写来讲,在尚未出现大规模印刷技术前,汉字形态通常是手工书写,书法字体从单一变成多样化,推动中国书法技术繁荣发展,而因为受到宋代活字印刷和近现代工业印刷技术带来的影响,使汉字视觉形态的印刷制式逐渐朝着模块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其最为典型的是宋体字的兴起和发展。之后的圆体以及仿宋体等,字体从刚开始的衬线到之后的无衬线,其变化充分反映出工业和电子媒介对字体简洁化以及形制化在视觉上的实际需求。因此,不难发现,汉字形态的标准化让视觉信息的传播更加容易识别和大力普及,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物质文化繁荣发展。以计算机为依托的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使人们真正迈进信息文化时代,其实,新媒介的数字虚拟化,除了是视觉心态的变化,还是艺术文化观念的重要变革。当前,很多当代艺术以及视觉设计行为都开始尝试应用新媒介,所以媒介的进化是社会文化观念和技术发展二者彼此影响、彼此促进的过程。

视觉艺术设计属于视觉形态创新行为,对于其设计表达而言,媒介是重要的部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数字媒介的广泛普及,不管是设计的创作观念还是形态,都应该积极创新改变,除了要不断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也要形成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符的视觉文化形态以及视觉表达方法。就技术来讲,视觉艺术设计慢慢才能由单向传递变成双向交互,从静态表达变成动态叙述,是数字技术提升且当作支撑的最终结果[1]。人们不仅感受到动态视觉带来的乐趣,而且使视觉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现代视觉文化的根本是将所有物品当作视觉对象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并非人们看到的感官体验,而是视觉精神的需求,信息时代下新媒体以及数字技术的融合,建立现代视觉化的基本形态。数字技术往往会直接影响媒介,技术文化的关键特质在于社会生活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而数字媒介具有的一些功能特性,也恰恰是视觉艺术设计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根本要求,而这里提到的功能特性主要包括动态性以及交互性等。

二、数字媒介中视觉艺术的形式与分类

(一)数字雕塑

数字雕塑,简单来讲,是指将造型技术与传统雕塑技术进行结合,利用计算机虚拟的雕塑创作。刚开始在雕塑创作过程中使用电脑时,必须使用粉笔图工具以及简约程序,然而因为受到原来硬件的限制,导致创作者很难灵活运用粉笔头,造成创作的雕塑既没有立体感,又没有真实感。之后随着快速成型工艺的兴起以及普遍运用,导致原来的擦拭程序变成添加程序,以确保三维状的物体可以很快创作出来。现阶段,很多雕塑艺术家针对数字雕塑的运用都没有统一的观点,一些创作者擅长在电脑终端屏幕上进行书写,再将相应的数字雕塑作品绘制出来;一些艺术家仅仅将数字雕塑当作雕塑创作的辅助方法,其先将虚拟的数字雕塑作品进行创作,再将其印制成像,而且将数字雕塑作为蓝本,然后将真实的雕塑作品成功创作出来[2]。

(二)数码装置技术

数码装置技术,简单来讲,主要是指艺术家将人们平时生活中艺术的重组改造成已经消费和没有消费的物质文化实体,再利用数字技术将全新的精神文化意蕴的一种艺术形态向人们充分展示出来。初期的装置艺术创造软件没有完善的功能,操作也相当复杂。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微软控制技术的兴起,艺术家越来越方便地将各种三维物件图像创作出来,比如,将互动型环境创作出来,又或者将互动型机器人创作出来。

三、数字媒介影响视觉艺术设计转变

在迈进信息时代后,新媒体的概念有很大改变,从之前的印刷和电子技术形态提高到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技术上,相对于传统媒介来说,数字化新媒介出现更多的信息传播属性。数字媒介产生全新的视觉表达形态,因为视觉形态具有数字虚拟化的特征,工业文明和原来将实体物质作为显著特点的媒介传播方法变成虚拟非物质性表达,而且视觉形象的虚拟数字化使传统纸媒二维空间的表达不再受到约束,在电子和数字显示分辨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虚拟心态的呈现与现实效果相当贴近,光影材质是非常逼真的,而且色彩丰富多彩,再加上视觉想象空间场景的显式转换,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冲击人们的视觉。而数字媒介带来不一样感官体验的视觉艺术表达形态,事实上,是因为技术创新造成的文化观念的改变,新媒介存在的根本是人类物质文化的不断提高,使精神文化的实际发展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原来单向传播以及点对点传播方法的小范围媒介技术和视觉交流方法,极大地促进社会文化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传播技术出现的新媒体,从某个角度来看,符合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3]。

技术文化产生的视觉技术没写,相对于传统视觉表达出来,虚拟且逼真的数字图像有很强的视觉力,不管是户外大型显示屏还是各种类型的交互装置,不管是数字显示终端设备还是可穿戴虚拟现实头盔,新媒体的出现促使全新的视觉形态表达出现,以此所形成的视觉力量对个人、社会和群体都会出现文化观念以及文化形态的改变。比如,韩国某创作团体创作这样的大型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即“Wave”,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很大的LED显示屏,在视觉表现方面是一种海浪特效,而且随着对应的海浪音频,在行人相当多的商业街区产生明显的视觉反差,以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数字新媒体产生的虚拟现实视觉效果,使很多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比如,设计的传统创作思维以及文化理念等,从刚开始的静态到后面的动态,从刚开始的单向到后面的多向交互,从刚开始的单纯视觉到后面的多知觉体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慢慢变成牵涉不同领域的一种综合文化设计行为,这不仅仅是媒介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且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根本需求。

就视觉形态的表达构成来讲,数字新媒介具有很多特征,如实时性以及交互化等。因为数字媒介的呈现方法主要是动态视觉,那么时间性对视觉形态表达介入导致某个时间点具有视觉影像碎片化的特性,就观者来讲,若要接受主题视觉信息传递,就势必会花费很多时间[3]。将时间维度添加到新媒体表达中,是视觉传达设计实现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就视觉感官层面来讲,静态视像的视觉力场往往是利用视觉元素大小以及位置等合理编排,以获得各种视觉效果,而一般来说,动态视觉呈现的根本是利用时间轴将不同的动态图像变成动态信息的表达,每秒静帧的播放组成有着体现时间维度的一种动态视觉体验,通常,动态影像的视觉力场是利用影像播放时间的节奏变化进行合理控制的,所以新媒体和传统媒介的视觉体验差异是本质性的视觉文化和视觉形态的改革。

除此之外,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全感官沉浸式交互体验是结合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数字技术建立的虚拟现实中,如果是360度全感官沉浸式视觉体验,那么就可以使观者觉得与外部真实空间完全隔绝,在人工制造的三维空间中建立对现实进行模拟的视觉场景,而人们能够对此虚拟场景的数字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及控制,以确保可以有效干预观者的知觉,而且会影响人的身体和心理。人和虚拟影像的结合,更加扩大人类视觉想象空间,再加上在“MR”以及“AR”等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数字媒体也开始进到人工智能媒介时代;并且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媒介的表达方法以及展示空间都有很大的变化,原来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表现方法通常是纸媒,在技术的不断促进下逐渐变成多维度且虚拟性的数字媒介[4]。

四、数字媒介促进视觉艺术设计创新

第一,数字媒体终端的广泛普及,使得视觉界面设计的需求出现,相对于传统视觉艺术设计来说,以数字媒体为依托的界面设计除了要有基本的图形以及字体创意,也要结合各种数字媒体以及产品特性,选用人群创作相对应的视觉信息架构,也可以看出,界面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视觉艺术设计,对设计项目的规划高度重视,而且积极整合有关信息资源,因为利用网络的数字媒介终端有很多,对于各种人群的交互方法以及用户体验,是当前每个设计人员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

第二,视觉形态数字化除了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视觉艺术设计的重要技术保障,也形成其时代的审美特点以及设计美学。首先,对于后现代视觉艺术设计形态来说,其超现实以及多样性的特征与数字技术下的社会视觉文化转向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借助数字媒介和网络的大力推广以及广泛普及,信息沟通和获取越来越便利,使数字信息民主化真正成为全新的社会文明态势。由此可以看出,不管什么历史或者哲学,在后现代数字视觉艺术作品中都侧重于反传统式表达,就像达达主义改变了原来的艺术形态以及理念,采取夸张以及重构等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具备批判以及讽刺意味的作品,是后现代数字视觉艺术设计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5]。任何时代的视觉艺术设计风格形成,往往都需要两个方面的发展促进,一方面是技术,另一方面是文化,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建立数字虚拟化的视觉设计美术馆;并且数字化新媒介还有其他的特性,即不管对什么视觉形象,都能以数字虚拟化的形式进行充分呈现,就视觉传达设计来讲,视觉信息的比特化表示原来基于实体媒介的视觉图像能够利用先进的虚拟影像技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表现效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都普遍认可以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发展态势,而且在设计艺术领域中充分体现,主要是二维变成多维化,将光影渐变以及材质特效合理加入图形中,利用将时间的属性加入图形中,以确保可以将图形直观生动地全面演示出来,也能配合适宜的音效,获得视觉以及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体验。

以数据库和云计算为依托的视觉艺术设计,提高视觉信息传递效率。随着大数据信息的优化整合,再加上应用信息层次架构体系实施逻辑推导的视觉艺术设计形态,必定在商业设计推广领域有相当不错的表现。事实上,数字媒体的性质为软件,其利用数据库能够体现出很多特征,如可编程、可计算等,结合大数据以及有关信息的优化整合,设计人员能够很快获得数据信息传播受众的数据信息分析,也可以分析市场同一种类型产品的视觉传达表现,以确保所设计的视觉艺术设计产品体现出合理性和科学性。就其他角度来看,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视觉艺术设计是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以及完善的数据库,提高自身的准确性,设计人员越来越重视基于整合和分析数据的设计创作手段。不管什么视觉元素的交互以及运用方法的设定,都会指向用户的两个方面:一是体验接受度,二是舒适度,这些都利于数字媒体来准确投放以及传播有关用户,以确保可以获得更多的效益,显著提高效率[6]。

五、结束语

设计形态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传播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就媒介技术革命的整个发展历程来讲,人类社会有关视觉信息设计的形态演化直接取决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就视觉艺术设计来讲,不管什么设计形态,都必定是利用对应的媒介进行传播以及表达,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结合,可以形成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基本形态,也重新构造视觉设计的文化结构基本内涵,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和非线性视觉感知背景下,视觉艺术设计有了更大的变化,不再是原来的信息传递,而是变成人类视觉生存和交流的方法,而且其概念也慢慢进入后现代视觉文化的框架中。因此,在如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积极深入探究分析视觉艺术设计的创新,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金秋子,章倩砺.基于视觉艺术心理学的室内设计智能照明应用[J].灯与照明,2022,46(03):33-37.

[2]黄鑫.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发展[J].天工,2022(25):70-72.

[3]李鑫.基于传统文化的动态视觉设计研究[J].大观,2022(08):24-26.

[4]武非,窦志春.数字媒介环境的视觉艺术传播创新[J].传媒,2021(17):56-58.

[5]冷凛.基于数字媒介环境的视觉艺术设计形态的转变与创新[J].西北美术,2021(03):124-127.

[6]王倩.增强数字时代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的方法初探[J].艺术教育,2020(1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