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背景下油画创作与实践研究

2023-12-29刘力奇

艺术大观 2023年8期

摘 要:在信息化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报纸、杂志、电视、新媒体、建筑、站台等各种类型的图像充斥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深刻影响着受众的信息接收和视觉体验方式,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着艺术家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及艺术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和创作语言。基于此,本文以视觉文化为研究背景,在明确视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视觉文化对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的影响,并积极探索视觉文化背景下油画艺术创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视觉文化;图形图像;油画艺术;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8-00-03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审美素养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油画的创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视觉艺术的需要。为了顺应视觉文化的发展,油画艺术家需要转变创新理念、创新创作方式,运用计算机图形软件、摄影摄像、人工智能等形式进行油画创作,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视觉文化时代的要求。因此,对于视觉文化背景下油画创作实践的研究,了解油画艺术新表现形式、创作特点和创作规律,可以为当代油画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法支持。

一、视觉文化的概述

所谓的视觉文化,就是以图形图像符号为主要的信息呈现和文化传输的构成元素,以视觉感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视、电影、海报、广告、插画、短视频等视觉影像,逐渐成为广大受众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和文化呈现的主要形态。

视觉文化概念最早是由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20世纪30年代所提出的,他强调世界的图像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视觉表现会愈加复杂多样,视觉经验会更加敏锐,对图像的辨识度、创造力会也会日益进步[1]。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众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识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文化的新时代,电影、电视、图片等视觉形象具有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样油画艺术家借助图像的分解、组合、变形等艺术手法,可以创作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艺术美感的油画作品。

二、视觉文化对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视觉文化对受众审美习惯的影响

面对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视觉文化冲击,具象化、形象化、多样化的视觉文化元素,可以被无限地娱乐化、程式化,在商业利益驱使下蒙太奇式的视觉形象极大满足广大受众物欲化、非理性视觉快感需求的同时,也让视觉形象的功能性和文化内涵逐渐丧失。相对于以文字和画布为主的油画形式而言,视觉文化时代转瞬即逝的动态画面,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受众驻足凝神遐想,特别是受到泛娱乐化视觉符号的影响,广大受众信息获取的渠道、审美素养、审美习惯、审美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2]。

另外,视觉文化时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由大众传媒支配、以大众消费为主导的时代,油画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既要面对新媒体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的压力,又要承受着外来文化和大众审美趣味变化的猛烈冲击,因此其艺术思维结构和油画艺术创作方法、情感表达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甚至审美创作活动逐渐被机器化、数字化、批量化的视觉文化所取代,造成了目前油画艺术作品精神内涵的缺失。

(二)视觉文化对油画艺术审美的影响

伴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广大受众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解放,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世俗化特点,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逐渐代替了以往的理想主义和唯美主义,这不仅严重阻碍着油画艺术创作者深入研究社会文化现象,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彰显艺术个性的探索步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泛娱乐化、快餐化转型发展,让广大受众和油画艺术家的审美价值取向、艺术标准发生了严重的混乱[3]。比如,在低俗、娱乐、流行的视觉文化背景下,广大受众对于文化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不再是以真、善、美为评价标准,而往往只关注视觉美感、视觉刺激,从而导致了一些暴力、血腥、丑恶的艺术作品泛滥成灾。因此,在艺术审美标准混乱、艺术作品商业化的视觉文化时代,也造成了油画艺术家审美思想认识肤浅、艺术创作手法僵化、艺术创作心态浮躁的窘况。

(三)视觉文化对油画家创作心态的影响

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之上的视觉文化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数量、种类、质量等都是以往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在这个读图的视觉文化时代,油画艺术家大多都是以现成的图像、视频影像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灵感来源的,而鲜有源于生活感悟和自身体验的艺术表现[4]。特别是人工智能绘画、数字绘画、数字打印等技术的助力下,形成了数字化的艺术样式和艺术风格,对于传统油画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让油画家的创作心态浮躁,没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了艺术创作的远大理想,没有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对现实生活缺乏追求艺术理想的热情和人文精神,而更多的是对于物欲的追求。

视觉文化影响下油画家创作心态浮躁的表现,一方面,油画艺术工作者,喜欢运用摄影摄像技术拍摄照片和视频,对照着现成的图像来进行临摹写生,尽管所创作的油画作品的视觉效果更逼真,但是却疏远了创作者与现实场景之间的距离,削弱了对观众心灵的震撼力,让油画的创造性、艺术性、情感表达性荡然无存;另一方面,油画艺术家借助数字化技术,所创作的怪诞造型、艳丽色彩,尽管制造了具有视觉刺激性的画面效果,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引发了视觉时尚潮流,但是却缺乏深刻且富有韵味的精神内涵。因此,视觉文化背景下油画艺术家不能被商业化的利益追求,消费化、娱乐化的“时尚潮流”所蒙蔽双眼,而是要沉下心来认真思想、深刻感悟,才能在纷杂的视觉文化时代耐得寂寞,创作出优秀的油画艺术作品。

(四)视觉文化对油画创作方式的影响

面对视觉文化的巨大冲击,油画艺术家更为关注画面的视觉冲击,并出现了一些平面化、构成化、卡通化等新的造型图式样。一些青年艺术家不仅将网络文化、卡通动漫文化、大众消费文化搬上了油画艺术舞台,而且充分利用新媒体、摄影摄像、电脑图像处理技术来创作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视觉文化时代,油画艺术创作的方式更为多元化,并且在流行文化的影响,油画的艺术风格和视觉呈现形式也更为丰富,出现了画面模糊化、平涂化的新现象。比如,传统油画艺术受到摄影镜头“精深”“虚化”“蒙太奇”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影响,形成了传统油画与平面设计相结合的新型创作方式,不仅创作出具有虚化、流动性、空间感的画面效果,而且大大丰富了油画艺术的创意表现方法,让当代油画艺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融合性和宽松性[5]。

三、视觉文化背景下油画艺术创作的实践路径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油画艺术的创作需要充分借鉴图形图像和新媒体技术,让传统油画艺术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进而丰富油画艺术创作语言、增强油画作品的观念内涵、满足受众审美价值取向。

(一)丰富油画艺术创作语言

现代社会文化的形式和情景可谓是日新月异,也使得人们的审美情趣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新奇化的特点。同时新时代的油画艺术家,无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绘画技法,无论是抽象表现还是具象写实,都要立足于传统油画本体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形式、思想表达方式上的创新和超越,最大化释放个性与感性,才能使油画艺术在视觉文化的多元形态与多维碰撞中,逐渐成为能量象征。因此,为了满足受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以及油画艺术的创新发展,油画艺术从业者必须充分利用视觉文化时代的数字化技术,不断丰富油画艺术创作语言,才能创作出更符合受众审美需求的优秀油画作品[6]。

一方面,充分利用Photoshop、SAI、Paint、Illustrator、Illustrator等绘画软件以及手绘板等硬件设备,巧妙地把视觉形象与绘画技巧进行结合,大大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语言,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实现形、色彩、笔触、质感、肌理、构图、构成等,让油画艺术创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而不再受制于绘画工具、绘画环境等外在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可以将现代平面设计、三维空间设计等数字化艺术法则运用到油画艺术创作中,进而创新油画艺术的构图形式,形成能够体现自身美学观念、艺术品位和技法水平的油画艺术语言,才能更好地处理油画画面中语言叙述的节奏与韵律,实现油画视觉艺术效果的提升和画家审美素养、价值观念的表达。

(二)增强油画作品的观念内涵

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理念”与“视觉”都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都是油画艺术作品的显著特征,在视觉文化时代油画艺术创作仍然要秉承“观念先行”的艺术创作理念。正所谓“画如其人”,视觉文化背景下油画艺术家自身的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价值观念、文化内涵,同样决定着油画作品的创作质量。因此,油画艺术创作者,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视觉文化呈现的同时,需要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人文内涵和审美水平并将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审美精神融于其中,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油画艺术语言[7]。

比如,近些年兴起的数字油画,可以让没有任何油画基础的人根据线条框架、数字符号来完成油画绘制,尽管同样可以完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油画作品,但却缺少了绘画者自身生活感悟、思想情感的融入,因此数字油画作品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灵魂。数字技术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型绘画工具,油画艺术创作者仍然是以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生活经验、高尚道德素养的艺术家为主。如新生代数字油画家米莎·什尤金和汉斯·汉默尔利用数字技术创作的油画作品《人工花朵》,花朵的每一片花瓣,每一片叶子都有属于它的独特美感,除了色彩、形态、构图等视觉效果以外,更是充分体现着画家自身对于花朵美感的观察,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满足受众审美价值取向

随着人类迈入信息社会,一些“快餐文化”的兴起以及泛娱乐化、暴力等负面信息的影响,广大受众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油画艺术的整体发展水平[8]。因此,在视觉文化时代多元艺术语境下,需要继续确立油画艺术重要的历史地位,才能确保油画艺术能在视觉文化时代仍然能够对时代性养分积极吸收,并形成具有视觉文化时代特色的油画风貌,建立具有视觉文化特点的精神文明价值体系,进而为青年艺术家明确今后的学习和创作方向,对青年艺术家在今后的艺术追求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身处视觉文化背景下的油画艺术家需要转变艺术创作观念,不能再将自己作为油画艺术创作的主角,而是要化身为一名普通受众,置身于油画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亲身感受充满艺术情趣、个性特点的形状、色彩之中,才能更加深刻地感知自身的视觉审美体验,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融入各种视觉文化符号和绘画语言中,进而营造能够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心理空间环境。因此,视觉文化背景下油画艺术家在油画艺术创作实践中,要树立新型的艺术创作理念,秉承提升油画艺术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时尚观念,才能创作出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内涵的油画艺术作品,满足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

四、结束语

在影像技术高度发达的视觉文化时代,镜头代替了眼睛,鼠标代替了画笔,屏幕代替了画板,信息充实了头脑,让传统油画的艺术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油画艺术创作者需要从新媒体、视频和图像技术中汲取营养,进而转变艺术观念、创新视觉表现手段,同时传统油画艺术也可以为新的视觉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美学资源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总之,在视觉文化背景下,中国油画艺术需要与新媒体等视觉文化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才能促进油画艺术创作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亦非.红色油画“红”遍拍坛[J].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3(08):60-63.

[2]艺如乐图.讲述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红色百年内蒙古”油画、雕塑作品展[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08):58-59.

[3]朱士峰.四川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时代价值[J].大众文艺,2013(02):69-70.

[4]侯宝森.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作品研究[J].牡丹,2019(30):92-94.

[5]庆勋.寻访全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一)中原古村寨卜昌的红色记忆:访河南焦作寨卜昌村红色教育基地[J].中国军转民,2019(09):74-77.

[6]朱娅.论当代山东革命主旋律油画艺术审美风格的嬗变[J].艺术评鉴,2021(19):31-33.

[7]常晓君.浅谈中国油画涉及的视觉文化因素[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02):129-131.

[8]任怡.营造情境交融的视觉语言——浅谈油画创作[J].上海艺术家,2007(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