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意性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价值体现

2023-12-29钟瑞军

艺术大观 2023年8期

摘 要:在我国的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的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区别于其他绘画形式,中国画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与艺术魅力,同时作品也蕴含着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考。因此,中国画不仅是画家对事物的描绘,更高价值是画家在作品创作时,借助笔墨在宣纸上所抒发的浓厚情感。画家在创作中国画时需要对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与自然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剖析。中国画的写意性可以拆分为“写”与“意”,因此中国画的创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涂抹,而是“写”的过程,而“意”则体现了中国画内在的哲学精神思考,“意”也赋予了中国画更鲜活的生命活力。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画的创作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写意性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写意性;中国画;艺术魅力;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8-00-03

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极强的写意性,特别是在以花鸟画、山水画为主体的中国画创作中。画家在进行中国画创作时,会对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并通过典型性和概括性的形式对事物进行再现,不会采用写实的绘画方法,更突出描绘事物的神韵特质,这也是中国画的艺术本质特征。此种创作方法可以更好地传达画家所表达的艺术语言与作品中蕴含的艺术情感。因此,在对中国画作品进行赏析过程中,需要通过笔墨、气韵、构图、作品等多个艺术角度去观赏,领略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多角度观察赏析也更有利于理解中国画创作中的写意性。

一、写意概述

古人对“写”给予了较多的解释,“写”的本意是传达、倾吐、抒发,具有更超脱自然,顺畅抒发的意思。《小雅》曰:“我心写兮。”而“意”的含义即心能产生意识的能力与过程中产生的意思内容,作为心意、意识、意志的意思,是对内心活动的表现。而在艺术形式中所体现的意则包含了情、志、意等更丰富的内容,是对精神内涵的加工与升华。艺术作品的创作包含更浓郁的情感与更明确的倾向性,常常用来表达难以言说的感情。写意一词在我国古典典籍中最早出现是在《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因此中国画中的写意性则包含了情、志、意等,是情感的宣泄与抒发[1]。

在我国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国画作为我国艺术领域中最具有典型代表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对当代绘画创作产生影响,同时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中国群众的高超的绘画意识与艺术创作手法,同时也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再现。绘画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期,后经漫长的艺术发展,逐渐成为以观赏为目的的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在对中国画的写意特征进行分析时,在创作初期,人们并没有对中国画的写意性特点进行理论性认识,而是从中国画的绘画表现形态逐渐凸显出写意的特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绘画理论体系前,人们就在艺术创作中逐渐认知了以线条作为基本的工艺技法,并将绘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初期绘画主要体现在工艺活动上,在后来的发展中,绘画逐渐脱离传统的工艺形式,形成独特的艺术体系,同时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

唐朝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历史朝代,繁荣昌盛的社会发展局面,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唐代时期的中国画的理论体系更为完善,各类中国画题材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此阶段对于中国画发展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逐渐形成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唐朝的文化艺术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诗歌、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各艺术形态相辅相成,系统发展。诗歌、书法的艺术创作更注重于事物的神韵,而不是去描绘事物的表现形态,在此种艺术创作理念的影响下,也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中国画的绘画创作同样注重神韵与意象的表达。元代书画家赵孟创作诗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都表现了中国画中写意性的逐渐凸显,并成为绘画的创作特征[2]。

二、中国画的写意性

写意性是中国画作品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画的写意性不仅体现在中国画所呈现事物的外在表现,更注重的是对创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可以体会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与艺术审美。中国画的写意既可以是描述独特的艺术表现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抽象与具象,作品中既可以体现出客观事物的真实感,也可以体现出主观层次的情感表达。具有情感与事物的相容性,同时也具有与形式的结合性特点,因此中国画也展示出了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形式的独特魅力。写意山水画是中国画典型的具有写意性特征的艺术表现题材。在写意山水画的创作中,不仅仅局限于相似性的绘画,更注重绘画的写意性,通过对山水画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可以发现绘画中的笔触与线条往往是不怎么清晰明显的,而绘画中所表现出的事物形态也并不具备写真性。从远处观看山水画笔墨一气呵成,画面具有协调自然的感觉,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创作者在山水画中所表达的情感。北宋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就推崇绘画写意的表现,强调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情感,而这也成为当时评判绘画人才高低的主要标准。在此种绘画标准模式的影响下,皇家画院也开始了艺术绘画的改革,以此来体现绘画的情感创作,因此在宋代的绘画作品中具有强烈的诗意与情感因素,通过采用高超的绘画表现技巧与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未来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3]。

中国画具有写意性的特点,最主要的是与传统绘画的审美思想有极大的关系,有别于西方绘画对真实事物还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的创作更多是画家对于思想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中国画的创作取材对象,直接来自自然界。中国画画家十分注重山水,笔下的作品展现出了和谐的自然意境,使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局限于形式的表达。写意性体现了中国画所包含的哲学与文化建设,是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和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想象。

中国画的主要创作群体是文人,而文人会受到儒释道传统思想的影响。以魏晋南北朝为例,虽然在当时面临着政权更迭、局势动荡的社会局面,但此阶段道教玄学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玄学则强调心而忽视物,这与中国画写意性的表现是相似的,在此思想影响下,体现了传统中国山水画重艺术表现、轻艺术再现的创作形式。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画创作的精神情感与艺术美学。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的作品创作打破了外在的情景限制,更体现了万物中的思想情感,展示出了中国画的写意性特点。

三、中国画内涵的写意精神

(一)中国画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画画家通常会采取写实的绘画方法,将生活中的事件与真情实感,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实际生活类的中国画题材会使作品更具有生活性,更具有鲜明的特点。区别于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现代的艺术表现会将中西方的传统绘画表现形式进行融合,并通过添加人文价值的形式,使得绘画形成新的艺术展现手法。因此,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得以在现代的艺术领域中不断传承发展,实现中国画的改革创新。

(二)借助意境抒发情感

画家在营造中国画意境氛围时,通常会借助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对自然题材的创作区别于人物画的艺术表达形式。自然类中国画作品并不会直接表达主题,而是需要观赏者去细细体会作品背后所包含的意境。自然类体态的作品创作给予了画家广阔的创作想象空间,同时也给予了观赏者无限的联想空间。而不同观赏者对作品赏析角度的不同与观赏者当时心态的不同,都会在作品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体现出了中国画所包含的人文价值。

(三)中国画中的笔墨精神

中国画的写意性主要通过笔墨的表现来实现,因此笔墨是中国画的最重要艺术语言,是对创作者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述。画家在创作作品过程中不同的情感体验所通过作品表达出的气韵也都是有所不同的,创作者通过借助笔墨语言展示出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不仅是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追求,同时也是对精神,对哲学的独特理解。笔墨精神重要的是突出作品创作的形态,在作品的内容变化中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融合发展,并借助墨法的晕染为作品创作营造意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是对画家内心广阔世界的具象体现[4]。

四、写意性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齐白石曾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形与神不仅可以视为中国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主观的画家的思想意识表达,同时思想感情与气韵等也与中国画融为一体,注重对情感的传递,因此形与神都是中国画结构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故画家在进行创作时要注重传神与笔墨情趣,而此特点也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主要内涵之一。中国画的创作更多是对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的心境探索,通过对主观意志与情感情绪的深入体验,将意添加进中国画的创作中,体现出作品的独特构思与审美追求。画家通过将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笔墨的形式阐释在作品创作中,体现出中国画创作的内在精神世界,以此来创作出形神具备的中国画作品。中国画中的写意既是对画家思想的传递,也是画家的艺术审美追求,通过将精神与创作进行融合,成为中国画创作不可或缺的发展环节,并在绘画领域不断深入研究,提高中国画的创作水平以增添中国画的文化底蕴。

(二)对事物的写意描绘

区别于其他绘画艺术类别的事物表现形式,中国画在对事物刻画时所体现出的写意精神,要求绘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场景的描述更注重突出场景的意境,而非场景本身的实体表现。因此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超脱事物本身的情感,画家将自身情感与意志寄托于绘画实物中,建立起人与自然,心与物之间的感情沟通,体现创作者内心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同时对于写意的阐述,也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与创作场景。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对事物的特点进行总结提炼,去探究物象的本质特征,是对事物高度概括的表现形式。创作者以大观小的艺术境界与审美体现,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情感思想。在中国画创作的写意性特征下,创作者可以对万物、对时空进行描绘,对于不同地区的景物也可以进行随意组合,将春夏秋冬四季绘制在卷轴上。跟随画家创作时的心情意境,将事物转变为创作者的情感宣泄,画家通过将情感注入中国画的创作中,便形成了中国画的独特写意形式,山川树木、飞鸟鱼虫都可以成为画家笔下情感的表达,是物我合一的情感境界[5]。

(三)创作者的情感宣泄

中国画的写意性最主要的精神表现是画家基于对自然万物敬畏与协调的观念,在西方艺术领域的作品绘画主题中,自然是被人类征服的,而人类的一切活动也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因此西方绘画在进行事物描绘时具有控制与主导的特点,而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则体现了更多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丰富的情感表现,将自然的灵动之美与独特气韵跃然纸上。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场所,为人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物质条件,绘画者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悟都可以在作品中有所表达,因此中国画体现了人类情感与自然万物间的关系。画家通过运用精湛的技艺与内心的情感去描绘意象中的自然万物,真正实现了人的意志与自然形态的融合,绘画作品不仅是对当时事物的描述,更多的是对创作者精神世界的展现[6]。

五、结束语

中国画具有极强的写意性特点,因此画家在进行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所表达的内容往往不局限于物体本身的外在形象和色彩的一致性,而更强调的是创作者的精神情感,体现的是画家的主观意识,并通过对绘画技巧的熟练应用来增加中国画作品中的感情色彩。画家绘画的过程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借助绘画的艺术审美与独特感受,通过不断调整笔墨与造型、笔墨与意象等各类艺术因素的关系,营造出原本的自然和谐环境。而画家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进行情感表达,增强画家的精神世界的满足感,达到作品的写意性。

参考文献:

[1]张丽红.浅论装饰语言在当代中国画中的表现与运用[J].长江丛刊,2019(36):24-26.

[2]孙继红.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的意境[J].文教资料,2012(12):51-55.

[3]杨礼让.写意人物画“墨”和“色”的发展脉络探究[J].西安美术学院,2016(05):64-66.

[4]田婧媛.体察心性,生意盎然——明代中期画论中的意象创构[J].文化艺术研究,2020(04):61-63.

[5]陈乃红.表现性结构写真的独特魅力[J].福建艺术,2006(03):60-61.

[6]周睿珊.中国画写意精神的现代人文价值分析[J].包装世界,2018(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