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与发展
2023-12-29徐骅庚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与民族特色。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传统音乐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听觉享受,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与生活增加了乐趣与体验。反观俄罗斯的传统音乐,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随着不断的深入,俄罗斯人民群众融合民族历史,发挥民族特色,积极对音乐进行创作。中俄传统音乐文化虽发展史、发展时间不同,但二者有着独特的契合性。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需要进一步促进中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音乐;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8-00-03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色
我国传统音乐涵盖了器乐、戏曲、民歌及曲艺等多种音乐形式,不同形式的传统音乐都彰显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体现,同时传统音乐文化依托于民族和地域文化。伴随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呈现出丰富性、时代性、教化性、人文性四个特点。
(一)丰富性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脉络清晰,地域广阔,民族多样,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通过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题材,彰显出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始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政治、文化、社会民俗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音乐文化的风格与传承发展的步伐。例如,蒙古族歌曲旋律高亢悠扬,内容丰富,特别是蒙古族的长调与呼麦,更充分彰显蒙古草原的壮阔风景和蒙古族人民豪迈刚强的性格特色。但此类作品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来说,学习难度较大,正是由于生活习俗与语言的差异形成的。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在旋律、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各有不同,其中蕴含的情感、韵味存在极大差距,但也正因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全面丰富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宝库。
(二)时代性
传统音乐文化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并随着时代更迭而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时代的人民群众对于音乐的需求,逐渐演化为更容易被当时社会所接受的音乐文化和乐曲元素。通过查阅不同时期的典籍得知,我国传统音乐主要分为文人、宫廷、宗教、民间四大体系。文人音乐主要是各类文人墨客将诗词、文化典籍等,与古琴音乐进行融合,带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和艺术气息。宫廷音乐主要服务于封建皇权阶级,供贵族享乐,整体音乐风格华丽奢靡,为统治阶级服务。宗教音乐主要指的是佛教、道教等特色音乐体系。民间音乐群众基数最为广泛,是人民群众的歌舞曲艺和器乐表现形式,进一步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往往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由此可见,在不同时代发展中,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显露出相对独特的文化进程和传承特点。
(三)教化性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教化性方面功能更强,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性美和人生哲理内容,因此可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往往相对隐晦地传达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等音乐理念,虽然历经两千多年历史变革和朝代更迭,传统音乐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和哲学精髓始终传承下来,能够给听众带来一定的思想启发,在现代音乐教学中也可以应用传统音乐进行文化熏陶、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
(四)人文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性一以贯之,无论是诗词文化、绘画艺术还是音乐文化,其每一部分都极具人文色彩。在一定意义上,音乐不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艺术体系,同样也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在我国传统音乐体系中既强调了对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让听众与演奏者进行情感共鸣,同样也强调音乐对人、情、志的重要调节作用。
二、俄罗斯传统音乐文化特色
与西欧传统音乐相比,俄罗斯的传统音乐起源和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究其原因是俄罗斯始终受到教会的限制,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前,音乐领域严厉禁止民众涉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欧洲文化对于俄罗斯的影响越来越多,使得俄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进一步认识到欧洲文化对本民族的影响,许多非宗教类型音乐逐渐流行起来,在民众范围内广为流传,掀起了音乐创作和传唱的热潮。
(一)民族性
俄罗斯的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发扬,通过传统音乐凸显国家艺术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俄罗斯民众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将音乐与历史、国情进行紧密融合,并积极创作出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音乐,如俄罗斯的交响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欧洲音乐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但是整体风格更为激进,内容有强烈的俄式特色。另外,俄罗斯传统音乐文化起源于民间,其地域辽阔、民风彪悍但又充满铁血柔情,使得俄罗斯传统音乐既有气势磅礴的庄严“史诗”又有柔美悲怆的抒情“散文”。例如,俄罗斯音乐《神圣的战争》(Священная война),以卫国战争为主题,音乐和声更为雄浑,整体曲风庄严肃穆,带有磅礴雄浑的气势,充分彰显出俄罗斯民众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骄傲的民族气节,《小路》(дороженька)同样以卫国战争为主题,歌曲优美而不柔弱,情深而不缱绻,歌声中透着坚强和勇敢,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困难的勇气。这两首歌曲均为俄罗斯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
(二)时代性
在不同历史文化发展时期,俄罗斯音乐文化也显露出更为多样的特点。例如,俄罗斯卫国战争在19世纪初期全面爆发,进一步强化了民众的革命意识,众多战争歌曲竞相涌现,此时的俄罗斯传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西欧传统音乐特色,有浓重的浪漫主义风格,如阿里亚比耶夫所创作的《夜莺》(Соловьи)等曲目,曲调柔情富有沉思之感,融合了道德、人文和爱国等重要文化思想。到了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传统音乐逐渐显露出悲情主义色彩,如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旋律真挚,富有感情,有丰富的戏剧元素,同时也显露出较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悲情气息,如《冬日的幻梦》(П.ЧАЙКОВСКИЙ P.CHAIKOVSKY OP.13 СИМФОНИЯ SYMPHONY&1 ЗИМНИЕ ГРЁЗЫ)等。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既体现出当时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激烈的斗争冲突,也深度刻画了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直至20世纪前后,俄罗斯音乐迎来了百家争鸣,既有对浪漫主义风格的传承和发扬,也有古朴自然风格的创新与改革,使得俄罗斯音乐在不同时代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三)多元性
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曲风上。例如,有“俄罗斯音乐之父”之称的作曲家格林卡所创作的交响乐也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曲风明朗豪爽,带有极强的爱国主义英雄色彩。而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音乐经典片段,曲风明快清新,往往带给人无限遐想。但在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作品创作中却带有极强的思想性和个性化色彩,以音乐的形式传达情感波动,这主要是由于柴可夫斯基受19世纪沙皇俄国的农奴时代影响,所以柴可夫斯基在交响曲中传达出更为失望悲凉的情绪色彩。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既融合了后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又使用了不协调音色和创作手法,因此他的音乐作品备受争议,然而他的作品,仍受到欢迎和好评。
三、中俄传统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路径
随着时代更迭,文化的进步,中俄传统音乐文化都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为传统音乐及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寻找新的路径。这不仅是对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更意味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一)应用新媒体手段积极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当今时代,可应用新媒体手段传承中俄传统音乐文化,以多种类型的新媒体作为传承与发展的平台,打通中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思路,让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逐渐成为中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我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主要依赖口口相传等形式,此种传承方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无法保存其精髓和内核,降低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效果。而在俄罗斯,传统音乐多为传统记谱和书本印刷,网络数据不严谨统一。因此,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中俄传统音乐如果要实现全方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应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平台对于不同信息的传播和共享,畅通传统音乐传承路径。针对当前新媒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中不同类型音乐,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中俄传统音乐文化为了实现真正有效的传承需要做好审核和规范,严格把控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内容和音乐作品的质量,避免在平台发布和流传过程中出现歪曲传播或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让中俄传统音乐文化都能够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给更多的民众带来良好的音乐体验[1]。
(二)在教育中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俄罗斯的传统音乐对于我国音乐教育始终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俄罗斯音乐的传承与教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音乐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大量音乐专业学校的创立,进一步推动了俄罗斯传统音乐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亦可积极借鉴俄罗斯音乐教育形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汲取其特色和优点,建立更多专业性的音乐学校并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文化。
各类新型音乐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使得音乐俨然成为快消品,很多简单随意的旋律在短时间成了热门,但是此类快速上涨的热度在极短时间内就会迅速消失。由此可见,单一依靠信息化时代的音乐传播媒介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无法真正实现音乐发展目标,对此要进一步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各阶段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鉴赏多种类型的中俄传统音乐作品,强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和音乐历史的了解,并全面提升自身音乐文化素养。当前很多中小学已经结合音乐教学实际情况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程,中俄传统音乐都有适合的音乐作品可以成为鉴赏课的主体要素。
(三)从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新时代音乐创作元素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俄罗斯传统音乐文化为了在新时代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深入汲取新时代发展元素进行再创作。传统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落后思想的影响,我国音乐教育活动开展始终沿用西方教育模式,这也意味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教育和传承过程中会受到西方音乐教育形式的制约,如俄罗斯传统音乐文化对于我国当前音乐发展形式和音乐教育形式影响颇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体系全面改革,深入汲取和吸收西方国家先进文化和教育方法,同时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要素有所忽略,甚至逐渐缺乏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充分认识到西方音乐和俄罗斯传统音乐文化虽然在教育等方面有优势,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没有优势,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要真正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能够焕发生机。在传承中俄传统音乐文化时可以与新时代特点相融合,广取众长,深入思考和论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俄罗斯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联通点,积极创作更具特色并富含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与此同时,可以积极应用特色乐器和其他非传统音乐演奏乐器进行再创作,切实打破原有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方法,融合新时代更具时尚特点的音乐理念,让中俄传统音乐文化实现跨文化差异对话,充分展现音乐的魅力和价值[2]。
(四)着力改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和方法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俄罗斯传统音乐在教育与发展中要进一步改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现阶段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过于陈旧。例如,在音乐史论赏析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音乐所处的历史背景、作曲家人物生平、作品赏析等固定模式进行讲解,但是此种教学模式长此以往,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教学限制和禁锢,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可以不断挖掘现有中俄传统音乐的教学资源,积极吸收和融入多种音乐类型作品,注重不同曲风的音乐元素,将其中表达的音乐内涵、主题风格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融入音乐的氛围中,在此期间可以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将作者生平与音乐情感逐渐联系起来,体会人与乐曲和谐统一的韵味。除此之外,要着重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中俄传统音乐文化的时代性、教化性、人文性、多元性的特色,将传统音乐文化与多元化音乐紧密融合,让课堂授课内容突破教材限制和教室的空间禁锢。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自然空间进行音乐教学和赏析,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自然的美妙,从而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追求。另外,在进行戏曲音乐的鉴赏与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专项戏曲片段或让学生进行模仿,以当前网络中广为流传的戏曲选段作为课堂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束语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丰富性、时代性、教化性、人文性四大特点,而俄罗斯传统音乐文化也有民族性、时代性、多元性的特色,二者的有效融合和传承不仅仅象征着东方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更象征着新时期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培养新兴模式的启示。为进一步探究中俄传统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路径,要应用新媒体手段积极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从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新时代音乐创作元素,着力改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和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传统音乐和俄罗斯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主要参考,不断拓展传承思路。
参考文献:
[1]秋月.音乐,中俄文化交流的桥梁[J].东北之窗,2021(09):70-73.
[2]刘畅.中俄特色民族音乐艺术对比研究[J].艺术家,2020(0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