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问题驱动 促进深度对话

2023-12-29黄爱华王宇婷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3年8期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教学,直揭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新的单元“分数”。之前我们认识了很多整数1、2、3、4……也用得很好,看到“分数”这个课题,你认为我们今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分数。

生:分数与整数到底有什么区别?

师:这些问题问得太好啦!本单元,我们将分为三个部分。

生:(齐读)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几分之一。(板书课题:几分之一。生齐读)课前同学们提问的问题太好啦,今天我们就主要研究“什么是分数?分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板书大问题:一、什么是分数?二、分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以单元标题“分数”为主题整体建构,并揭示课题,以终为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话题推进,直指本质

话题一:知道半个是1/2。

师:其实认识几分之一,就是通过在生活中分东西来研究。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问题)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我们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该怎么分?

生:每个同学分2个月饼。

师:为什么要每人分2个月饼?

生:因为要平均分,每人分得同样多,所以每人分2个月饼。(教师板书:2)

师:现在只有2个月饼,还是平均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呢?

生:老师,我知道,每个同学分1个月饼。(教师板书:1)

师:仔细看,现在老师只有1个月饼了,怎样平均分给2个同学呢?

生:老师,可以把月饼分成两半,一人一半。

师:这个说法很好哦,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

生:不能。

师:请你拿出月饼模型来折一折吧!看看这一半,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表示。

(学生折月饼模型表示1/2)

师:时间到,我请这个同学来说一说他是怎么折的。

生:同学们请听我说。(其他学生:我听你说)我把这个月饼分成了2份,我是从中间竖着对折这个月饼模型,2个同学吃这个月饼,就可以发现他们一人一半,吃的就同样多。

师追问: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生:1/2。

师追问:1/2你们听说过吗?到底怎么写呢?(板书:1/2)

师追问:那你能说一说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我是这样想的,有1个月饼,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每人都得到了一半。

师追问:你的1/2是从哪里知道的呀?

生:老师,我是通过课前预习知道的。

师:哇,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原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书本学习,还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小朋友,请把掌声送给她!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唤起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知识。“平均分”是建立分数概念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月饼让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半个就是二分之一。

话题二:说一说1/2表示的含义。

师:到底什么是1/2呢?能不能把你们分月饼的过程说出来?不用怕,老师来教你们。(师示范,边说边做手势,学生齐说)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过程)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刚干了什么事?与小组同学一起说一说。

生:我们刚刚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二分之一该怎么写呢?

师:其实刚刚这个同学的分数写得正确,但是书写的顺序不对。数学上像这样的半个月饼,(书空准备)我们先写短横线,在分数当中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在分数线的下面写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在分数线的上面写1,叫分子,表示取其中的1份(师板书过程)。读作:1/2。(学生齐读)

师:每份是什么意思呢?

生:每份就是指这整个月饼的1/2,这1份也是整个月饼的1/2。(学生边指边说)

师:1个月饼有几个1/2?

生:(齐)有2个1/2。2个1/2合起来又是1个完整的月饼。

师:你们可太厉害了!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操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折一折月饼模型,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加深学生对于[12]的理解。

话题三:认识1/4。

师:现在又来了2个同学,还是分这个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再次折一折月饼模型,并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吧!

(学生展示分享)

生:我是先把月饼模型竖着对折,然后横着对折,这样就可以得到[14]的月饼啦。

师追问:你能像刚刚那样完整地说一说吗?

生: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教师板书过程)

师追问:这1份代表它的1/4,这1份呢?(生:也代表它的1/4)这1份呢?(生:也代表它的1/4)这1个月饼里面有几个1/4呢?(生:4个1/4)那4个1/4合起来会怎么样?

生:又是1个完整的月饼。(教师板书)

师:仔细观察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呢?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生:我是这样想的,它们的不同点是:一个是把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一个是月饼平均分成4份。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取了其中的1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

师:这个同学说得太好啦!掌声送给他!

设计意图:再次折同一个月饼模型,并完整地说出1/4的含义。在经历两次分月饼过程的对比中,再一次加强分数含义的表达,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话题四:认识1/3。

师:看,老师手里有1个圆,这个圆蕴含着什么分数呢?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

师:你说得可真完整,请坐!

师追问:(边指板书)这1份呢?(生:是它的1/3)这1份呢?(生:是它的1/3)这个圆形里面到底有几个1/3呢?(生:3个1/3)3个1/3合起来又得到了什么呢?(如图1)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实物到图形,学生建立几何直观,充分感知从整体到部分的关系。

话题五:认识1/5。

师:我要考考你们,老师这里有1个长方形,要想涂出长方形的1/5,想一想,首先要做什么呢?

生:首先要把这个大的长方形平均分成5个相同的小长方形。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首先我们要把它平均分。有几种不同的涂法呢?请拿出学习单涂一涂吧!(学生拿出学习单涂)

师:这5种涂法(图略)都可以表示长方形的1/5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是这么想的,首先把这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了5个小长方形,这5种方法都是涂了其中的1份,所以每张图片的涂法都表示它的1/5。

师追问:你能像刚刚这样完整地说一说吗?

生:把1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

师: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好!是的,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其实这个长方形的任意1份,都表示这个长方形的1/5。

师:我们刚刚分了月饼又分了图形,这4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吧!(小组交流)

生:我发现了它们分的数量都不同,第一个是平均分成了2份,第二个是平均分成4份,第三个是平均分成了3份,第四个是平均分成了5份。分的数量越多,每份就越小。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平均分,都是取其中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涂一涂表示几分之一,增强对“平均分、每份、是谁的”的认识。

话题六:生活中的分数。

师:生活中也有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生:老师,我是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它的1/7。

生: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1/8。

生:把1块饼干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1/6。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分数。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视频)同学们,再与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吧!

三、创造分数,拓展延伸

话题一:分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

师:我们刚刚了解了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和整数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吧。

生:我发现,整数没有分数线,分数却有分数线。

生:我发现,分数是把一个东西分成很多份,但是整数不能分的时候,要用分数来表示。

师:是的,你们总结得非常好!当我们分物体或图形后不能再用整数表示时,就要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识到分数与整数最大的不同。

话题二:拓展延伸。

(1)判一判。(略)

(2)创造分数。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要先折一折、涂一涂,再像这样说一说。(做手势让学生知道怎么说)现在请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吧!(学生折完贴在黑板上,并说一说)

师:时间到。同学们创造的分数可真精彩呀!我要考考你们,这两个图形(如图2)表示的是几分之一呢?

b

生:老师,我发现是1/4。

师追问: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追问:都是平均分,但是图形的大小不一样呀?

生:虽然图形有大有小,但是它们都取了其中的1份。

师追问:是的,这个同学观察得很细心哦!(指大正方形中的1份)那这个是谁的[14]呀?

生:这个是大正方形的1/4。

师追问:那这个(指小正方形中的1份)是谁的1/4呢?

生:这个是小正方形的1/4。

师:大正方形取的1份和小正方形取的1份谁大谁小?

生:大正方形取的1份比较大,小正方形取的1份比较小。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图形,(如图3)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生:1/4)

师追问:不同的图形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了4份,取的都是1份,每份是它的1/4。

师:看来图形虽然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打破了学生对整数认知的经验,一是涂色部分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可以用同样的分数来表示;二是涂色部分形状不同,也可以用同样的分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的本质。

(3)猴哥和八戒分饼问题。

师:猴哥和八戒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图略)猴哥吃了——

生:猴哥吃了剩下的1/2,我吃了我剩下的1/2,都是1/2,这下吃的可一样多了吧?

师: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看看八戒说的对不对。

师:我们请第六小组来分享一下他们的讨论结果。

生:同学们请听我说。(其他生:我听你说)是的,他们吃的不一样多,因为八戒的饼小一点,猴哥的饼大一点。猴哥的饼大,所以猴哥取的1份一定比八戒取的1份要多。

师:你们同意吗?这个同学说得太好啦,掌声送给他!我要考考你们,怎样让他们吃的同样多呢?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把猴哥和八戒的饼都平均分成2份,猴哥的饼给八戒,八戒的饼给猴哥一半,这样猴哥和八戒吃的就同样多啦!

生:只要猴哥把他大饼的周围去掉,变成跟八戒的饼一样大小,这样就可以和八戒的饼一样多啦!

生:先不吃猴哥的饼,把八戒的饼分一半给猴哥,这样猴哥和八戒吃的就同样多啦!

师追问:这个同学说得太精彩了。他说就先吃八戒的饼。那还可以先吃谁的呢?

生:还可以先吃猴哥的饼,把猴哥的饼一人一半。

师:好办法,你们已经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呢?

生:我们学会了把1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数,整数和分数有什么不同。

……

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生:几分之一)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几分之几,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计算。我们一起来期待下面的课吧!好,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大问题”为引领,“小话题”推进,促发课堂上的生成对话。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目标,立足分数的本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不断与整数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实现数概念的扩展。

1.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部分了解,并不理解到底什么是分数。所以本节课我们设计了两个大问题:什么是分数?分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通过两个核心问题带动学生思考,以“以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对话”引领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交流。

2.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实际进行分数含义的表达,“平均分、每份、是谁的”这三个关键点,是学生完整表达分数含义的难点。本节课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分数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通过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本节课的创新点。按照课本上的编排进行教学,从分月饼到分图形,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但我们在创造分数这一环节中,设计一样的图形一个是大一些的,一个是小一些的,进一步通过描述分数时表达“是谁的”这一难点的突破,从而让学生明白分数与整数最大的不同。在八戒和猴哥分饼的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东莞市博立雅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