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的对策
2023-12-29李美颐李东璇赵慧娥
李美颐 李东璇 赵慧娥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很大。高消费、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路径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低消费、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低碳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鉴于此,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双碳"背景下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辽宁省钢铁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双碳"背景下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的对策,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建议。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钢铁企业;产业布局
注:本文是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面向低碳要求的多层区域物流枢纽体系均衡优化研究(项目编号:L23BGL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赵慧娥
一、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监管对国内建筑行业,特别是工业住房建设的持续影响,对钢材的需求减少,钢铁企业进入了高产量、高成本、低需求、低利润的时代,辽宁省钢铁行业遭遇到了生产和运营上的困难。当前,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温度变化的背景下,钢铁企业进入到了低碳环保的发展阶段。辽宁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统计,辽宁省2022年出口贸易总值3584.6亿元,出口产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钢材。其中,钢材318.2亿元,较上年增长5.3%。
在“双碳”背景下,中国钢协组建了“双碳”工作推进小组,根据中国的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以及钢企的实际情况,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途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统的分析,确定了中国钢铁企业将按照“碳达峰”的四个发展阶段调整和发展,第一个阶段,在2030年之前,大力推进“碳达峰”;第二个阶段,2030年—2040年,以创新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深度脱碳;第三个阶段,2040年—2050年,为冲击瓶颈,降低碳量;第四个阶段,2050年—2060年,以绿色低碳为中心,助力碳中和。
鉴于此,遼宁省钢铁企业要做的主要工作有:第一,进一步加强供给侧的结构调整;第二,继续优化生产流程;第三,推动绿色技术的革新和开发;第四,建设“绿色”、“低碳”的生产链条;第五,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工业领域的技术革新。
二、“双碳”背景下辽宁省钢铁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一)“双碳”背景下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的优势
1.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钢铁行业将把“统筹有序、资源稳固、技术领先、设备领先”作为发展方向,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目标,打造出以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为核心的全球竞争优势。在行业之间建立协同发展的资源回收系统,力争在2030年之前实现钢能源消费下降2%,用水下降10%的节能减排目标。
2.资源丰富
辽宁省历史发展悠久,钢铁行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目前,辽宁钢铁行业以已有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力推动由鞍钢和本钢组成的钢铁集团,由大钢和抚顺特钢组成辽宁钢铁厂,并对辽宁钢铁厂的长期发展作出了规划。抚顺特钢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产量稳步上升、成本下降的目标。鞍钢的年度生铁产量已经达到了一千万吨,钢材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千万吨,这是我国第二家跨入年产值一千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了。达到“两个突破一千万吨”的要求,既是鞍山钢铁公司在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又是鞍山钢铁公司对全国经济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随着鞍本钢的成立,其总产将突破一千七百八十万吨,跻身全球十大钢铁公司之列。
(二)双碳背景下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的劣势
1.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钢铁企业具有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特点,尽管国家严格控制环境审批,辽宁钢铁的能源消耗,特别是有机化合物能源消耗仍在持续增加,产生的污染仍然比较严重。因此,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辽宁省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此外,中国的重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瓶颈”问题。由于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和矿产资源,因此北部的经济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与北部区域比较,东部区域因其能源短缺,已形成低能耗的产业发展格局,并表现为“北重南轻”。随着国际组织温度变化会议的召开,国际社会减少排放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和履行国际承诺,中国将碳排放指标逐步划分给各省份和各行业。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辽宁省工业经历了供需反转,进入了由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转折阶段。一方面,产能过剩持续加剧;另一方面,需求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辽宁省的钢铁企业应该为其未来的发展选择合适的区域,这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进出口贸易的限制
钢铁产品的大规模出口既是一种资源与能量的消耗,也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自2005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大量出口导致中国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并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
由于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贸易战,这使得辽宁省钢铁的进出口贸易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虽然有很多国家依然与我国保持联系,但是钢铁使用量减少很多。
3.人员素质偏低
尽管已经涌现出了一批钢铁行业的优秀人才,但是,这一领域的优秀人才数量不足以支撑整个钢铁行业,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另外,钢铁领域内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全局感,缺乏合作精神,只专注于个人发展。很多员工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小康生活,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拘泥于直观、实用,视野不够开阔。近几年,社会上对钢铁行业的劳动力市场缺乏热情,很多人对经过技术培训后出去打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够了解,造成了劳动力的整体质量偏低。
三、“双碳”背景下辽宁省钢铁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产业布局
降低粗钢产量是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措施。当前,以炼铁为主导的生产格局中,其碳排放以煤为主体,因此,炼铁生产是影响该产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最直接因素。因此,钢铁工业“碳达峰”的前提是“产量达峰”。钢铁行业要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兼并重组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提高产业集中度,资源才能最高效利用,这也是控制碳排放总量的重要路径。“十三五”期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成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事件,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通过对行业、区域和所有制的整合,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大企业,这期间宝钢和武钢重组建立宝武钢铁集团,紧接着又重组马钢、太钢,实现了产量突破。在政策支持下,钢铁行业从量变走向质变,行业产能集中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美、日、欧前四大钢企产量可以占钢铁总产量的 70%左右,而中国前十大钢企仅囊括了国内大概40%的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方面便于实现产能结构优化和总产量控制,使更多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倾斜,在“双碳”目标下更容易对碳排放产量进行统筹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对原材料铁矿石的议价能力,将节约的成本投入研发,开发低碳工艺,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任务依然很重,提升产业集中度仍需加快步伐。
(二)调整结构与流程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搭建一个良好的竞争平台。对环保标准和相关的法律进行严格落实,做到公正执法,健全全过程的废弃物管理和排放许可制度,对能够支撑各个区域生态环境承受力的全部排放量进行科学分配,拓宽排放市场。
1.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应该倾向于行业内从事共同关键技术的分析和开发,促进分析和开发成果向工业企业和工程的转化;建立激励机制,使企业形成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发展模式;与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贸易和数据技术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机构进行协调,重点是在与贸易、社会、生态紧密相关的区域机构中,对关键技术的研发进行投入。
2.优先考虑国内需求,改变钢铁出口政策
出口导向不能被用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严格禁止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动态管理和更改精密钢材外销商品目录;鼓励在国外发展近距离生产和销售的钢铁厂。
3.提倡废旧钢铁的利用
促进整个社会对废钢铁的加工,分类,加工,分配,使用系统的建立;向以资源为基础的商品(如废旧船舶、废旧汽车和废旧电子设备)提供投入;进口废钢铁的价格税率降低到8%-10%。
(三)创新科技
要想达到“零碳”的目标,就必须改善和提高钢铁冶炼过程。从长期来看,降低产量、降低能耗、降低排放等方面的余地已经很小了,要想实现长远的“零碳”,则必须依赖于冶炼技术的改进与升级。目前,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的途径有很多,如:发展电炉冶炼、加速推动氢气冶炼等零碳、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指导意见》指出,要实现电炉冶炼的有序发展,大力扶持具备条件的钢厂,对其进行现场改造,发展电炉短线生产,推动废钢回收、拆解和加工;分类与配送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我国钢铁行业将实现废旧钢材的再使用规模超过三亿吨。除此之外,还需要加速制订出氢冶金的行动计划,促进低碳冶炼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全面促进钢铁工业的超低排放改造。
中国出口钢材以韩国美国和欧洲国家为中心,对这些发达国家的贸易依赖仍然存在,而此轮碳边境税征收的活动,是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为主要推动力,受到关税影响的将不只是双边贸易活动,而是整个中国钢铁行业的生产。在短期内,我们无法快速减少钢铁生产的碳排放的情况下,需要打开其它出口市场作为缓冲。近几年,中国积极开展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互动,建设自由贸易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一些新兴经济体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对于钢铁产品的需求旺盛,调整出口布局,增加对这部分贸易伙伴的出口量,将能够给转型成本较高速度较慢的钢铁产品争取到短暂的喘息空间。
(四)提高人员素质
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就“双碳”背景下钢铁产业发展而言,培养更多钢铁产业的人才,对于“双碳”视角下钢铁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在发展“双碳”视角下钢铁产业时,仍然有很多的问題,例如,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构建出一支优秀的“双碳”视野下的钢铁产业人才,并对其进行培训,都是发展“双碳”视角下钢铁产业的重要因素。为此,相关部门必须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为“双碳”视角下钢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政府应该全面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尽量选择思想先进、各方面综合能力较强的工人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使他们学习更多先进的“双碳”视角下钢铁产业知识,让他们多了解“双碳”目标,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促进双碳视角下钢铁产业的发展。
培养更多专业性的"双碳"视角下钢铁产业人才,还需要高等院校的大力协助。积极将“双碳”视野下的钢铁行业的优秀教师引入来,强化校企之间的协作,培育出更多具备这方面的人才。结合辽宁地区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讲解应该如何发展“双碳”背景下的钢铁产业,引领学生深入鞍钢等钢铁企业学习,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双碳”视角下钢铁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钢铁行业人才。
(作者单位:1.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2.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理学院;3.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