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用”理念下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2023-12-29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0期
关键词:教师应建构文本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陈 静

一些农村小学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学历知识水平等综合素养不高,家庭子女较多,日常交流以方言为主,学生缺乏良好的语用环境。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素养;重课内,轻课外实践;重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量化,轻个性发展,教学偏向于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忽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学用分离”现象较普遍,缺乏丰富的语言实践,缺少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基于以上问题,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开展了探索实践。

一、何谓“致用”与“语用”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致用”即“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实践运用的能力。“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原点和归宿。

“语用”呈现了言语技能的形成,是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加工,使语言成为交流和交际的工具。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凭借已有的言语活动经验开展相应的阅读,规范、科学、准确、合理地运用语言文字。

在小学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以“致用”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为目标,以“语用”为核心,根据农村小学区域特点和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现状,构建“语用”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形成“语用”实践活动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开展丰富的阅读与表达实践活动,从而生成个体内部语言,积淀语言阅读,把握语言表达规律,准确、规范、合理、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

二、如何以“致用”理念指导“语用”能力的培养

以“致用”理念指导“语用”能力的培养,是指在“致用”理念视域下,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目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辅助形式,构建“语用”教学模式和途径,形成 “语用”教学策略,创设具体语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言语经验,掌握言语规律,培养“语用”技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课堂,建构“语用”能力

课堂是组织学生建构和运用语言的主阵地。“语用”教学以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为核心要义,以培养使用语言的人为根本目标,以言语为对象,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言语生成的规律来开展教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应指向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加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评、书的语文能力,把教学重点确定在建构、理解、品味、运用语言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以“教的活动”为指引,以“学的活动”为核心

“语用”教学应以“教的活动”为指引,以“学的活动”为核心,将讲课文转化为学语言,将读课文转化为学阅读,将悟课文转化为学表达,将知和懂转化为会和能。教师要在课堂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完整的时间进行阅读与感悟、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体的学习经验,使“学的活动”能够完整、丰富、多样、有结构、有层次。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一课教学片段为例:

(1)读懂语言的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读懂句子的意思,感受文本蕴含的情感,使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和意义、感情和思想。如:

师:“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惆怅”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是人的情绪,因为失意或失望而感到伤感、懊恼。

师:黄昏怎么会“惆怅”?

生:其实是“我”很惆怅,因为“我”内心充满失望和伤感,所以感觉黄昏也惆怅。

(2)发现语言的形式。教师应通过比较句子、重点强化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语言现象,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实现对文本语言形式的发掘和把握。如:

师:第4 自然段除了用一连串表示“我”动作的词,在句子表达上还有什么规律?

生:连续4 次用了“想象她们……”的句式,是反复的写法。

师:只留下一个“想象”行吗?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好,四个“想象”说明我等的时间很久,我很无聊,用反复的想象消磨时间。

师:是呀,文字间流淌着淡淡的失落,小男孩是那么焦急又兴奋。

(3)内化语言的表达。当学生感受、领悟到语言形式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语言表达的精妙所在时,教师应创设具体的语境,使学生在迁移运用中感知语言的形式和规律。如:

师:你有过焦急而兴奋地等待的经历吗?

生:有啊,春游前一天晚上很兴奋,睡不着觉。

师:你能模仿作者的写法,用上不同的“想象”,说一说你的等待吗?

生1:想象大巴车上的欢唱与热闹。

生2:想象目的地的优美景色。

生3:想象在景区里尽情地玩耍嬉戏。

生4:想象坐在草地上分享各种零食。

(4)体验语言美。借助吟诵、欣赏等方式,发挥“体验”在语言学习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学生能从感官、心理、情感等多元化的体验中感受语言的情趣和美好。如:

师:把你的想象组织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写下来吧!

(生自主写片段)

师: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朗读自己的想象,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点评,并修改。

(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起来评价。

2.以言语生成规律为准则,构建“语用”课堂教学基本课型

“语用”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言语生成规律,在听、说、读、写、思、评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学校在“会意—识言—积累—迁移—类化—创造”的范式基础上,构建了四种基本的课型。

(1)群文阅读课:教师从文本特点、单元要素、学段目标,以及教材文本的问题特征、观点立意、言语特色、表达策略等不同角度来选取读写主题,基于教材文本在教材系统中的功能定位,选取与“主文”具有“共同法则”或“共同样式”的合适的辅文,形成“以主带辅”的群文阅读课型。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外国文学名著”为主题,从长篇小说中选编了三篇课文(节选),包括《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这些作品时,学生在阅读中跟随主人公游历、感受各地风土人情,感受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欢乐和艰辛。课后,教师推荐阅读《爱丽丝漫游仙境》 《老人与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组织学生运用“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的策略进行阅读。

(2)随文微写课:教师基于文本的写作特点,选取有价值的练写点,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较短时间当堂练写(说)片段,由整体感悟转化到深层阅读,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和训练点,创设具体的言语情境,组织学生读读、说说、写写、评评,将写作技能训练融入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如学习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运用排比句式仿写片段。

(3)思辨探究课:有的文本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出观点、质疑反思、分析批判等,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从而理解文本、感知语言、发现规律、体悟情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建构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的积极“语用”能力。如学习《那个星期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妈妈为什么没有带我出去玩?她是故意的吗?”

(4)主题活动课:在“语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本特点,找准合适的“语用”训练点来整合阅读和表达的全过程,如文本主题、段式结构、表达方式、文本样式等,融阅读与表达于一体,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阅读、表达,习得语言,运用语言,实现言语能力的生长。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红色诗词阅读赏析活动,撰写读后感。

(二)拓展课外,培养“语用”能力

教师应将“语用”课堂拓展至课外,拓宽“语用”的时间和空间,创设真实、具体的语境;借助多种实践途径,通过诵读、演讲、竞选、表演、故事会、课本剧等多种形式,创新课后实践活动方式,搭建“推普周”“阅读节”“红领巾广播”“假期集五福”等多种平台,开展“全域性”“全人化”的“语用”实践活动。

1. 语文实践活动的“全域性”

迁移能激活记忆网络中的知识,使学习者用一种新的方式或者在一种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语用”能力与知识学习一样,需要有效迁移。教师要将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场域由课内拓展至课外,使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各种不同的语境,使学生在各种语境中迁移和运用语言,将知识转化为素养。

(1)实践时空的全覆盖:实践时空向家庭、社会、自然开放,包括校内的教室、办公室、走廊、食堂、操场、会议室、报告厅,校外的家庭、社区、街道、公园、图书馆、超市、景区等不同场所,将言语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场域,全方位建构“语用”、实践“语用”。

(2)实践形式的全覆盖: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由封闭的学习转变为开放的学习,由静态的学习转变为动态的学习。教师要组织学生体验家庭生活,亲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自然与社会现象,体验与记录各种事件,学习优秀先进人物事迹,探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丰富知识和经验,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3)信息和呈现方式的全覆盖:活动内容除了文本,还包括书面信息、网络信息、影视信息、社区生活、社会新闻等多元信息。教师应围绕社会热点、时令时节、节日庆典等主题,组织阅读节、社团活动、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亲子阅读等活动,组织学生以个体、小组、家庭等方式开展活动,在活动前提出目标和要求,在活动中加强联系和督导,在活动后及时组织交流和分享,以此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 语文实践活动的“全人化”

“语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凭借教材文本和母语环境,获得言语技能并运用,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表达,根据语境的需要规范运用,并能凭借已有的言语活动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人”既是“语用”能力培养和发展的主体,又是客体,也是载体。所有学生都是 “语用”能力的培养对象,所有教师都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实施者,所有人都能成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参与者。教师创设“人际交往”情境,指导学生根据需要,用简明、连贯、得体的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活动,重点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言语实践活动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复述、记录、反思、交流、分享、讨论、评价、总结,通过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改一改、演一演、练一练等方式,深化学生“语用”能力的建构和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种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语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策略,教师应在以培养学生言语智慧为价值取向的目标旨归下,遵循言语发展规律,探索更多样、更丰富、更高效的课型和策略,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建构文本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建构游戏玩不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