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对我国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3-12-29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公平分配效率

刘 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重要原则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收入分配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中国国情,以中国收入分配改革与实践为基础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包含基本分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等重要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的探索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进过程。

第一阶段(1956—1977):计划经济时期初步探索收入分配制度。1956 年7 月,随着《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文件的发布,我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工资制度改革,确定了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框架[1]。后受“左”倾错误影响,收入分配相对单一。平均分配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尽管在此情形之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远低于其他国家,代表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也一直处于0.02 以下,但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也致使全国人民“共同落后、共同贫困”[2]。

第二阶段(1978—1991):经济体制转型期对收入分配的突破。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充分激活经济增长动力,中央开始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重视物质利益,坚持多劳多得,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3]。在改革过程中,随着所有制结构逐渐多元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践逐渐推进,出现了按个体劳动、经营、资金、资本、劳动力价值分配等,且作为按劳分配的补充[4]。

第三阶段(1992—2011):市场经济时期收入分配的演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收入分配制度实现了新的突破,正式确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5]568。党的十五大正式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确立收入分配原则时也开始注重分配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党的十七大将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摆到了同样的重要位置,再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6]。

第四阶段(2012—):新时代收入分配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健全和完善了收入分配制度,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及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同等重要,首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势必对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决定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

(二)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和经济成果分配公平的关系,从实践中探寻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秦始皇“会稽刻石”的立碑地点成为史学界和书法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综合各家观点,有秦望山说、鹅鼻山(刻石山)说、何山说三种,其中鹅鼻山(刻石山)说流行最广,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在去年,诸暨民间人士忽然在枫桥镇“发现了”秦始皇“会稽刻石”的立碑之处,并抢先在此重立刻石,一时间,争论的风烟又起。绍兴县平水镇组织了十余位学者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论文集,坚持原碑立于鹅鼻山(刻石山)说。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考证,认为双方所据资料都缺乏原始真实性,所下结论值得商榷。

1.公平与效率的概念。要讨论收入分配制度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公平和效率的概念。公平强调公正、平等、正义和合理,是一个典型的伦理概念,常常在多个学科的理论研究中被讨论。英国哲学家边沁和穆勒提出了功利主义哲学的公平观,认为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应该追求让尽可能多的人体验到最大程度的幸福,即给予所有人最大的效用[7]。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对公平理论作出了重要的总结,他认为公平必须满足两个原则:一是每个人都应平等地享有最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二是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符合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这两个条件[8]。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观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和变化,没有一种固定的、适应所有时代的不变公平观。甚至在同一时代,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也应该有不同的公平观。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也不应该只关注消除不公平现象本身,而是应该看到导致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即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进行经济生产时,最终实现的效用满足程度。效用越高,效率越高。这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量效率。其一,技术效率,也称为生产效率,指的是在利用现有的资源组织生产活动时,创造更多产出的能力。其二,资源配置效率,这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效率概念,指的是社会生产要素的配置比率是否达到最合理的状态。经济效率的评价标准是帕累托最优,意指在给定的资源配置下,通过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使得任何个体的福利都可以增加,而不损害其他个体的福利。这种资源配置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其三,制度效率。每种制度的运行都伴随一定的成本。寻找能够以最低成本运行的制度,使经济处于最高效状态下,就是制度效率的追求。制度效率的目标是寻找能够以最低运行成本实现经济运作的制度。

2.收入分配与公平和效率关系。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效率与公平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方针政策。

党的十四大阐明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强调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明确指出在分配制度上效率与公平是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5]487。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报告都强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9]741,“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0],突出了效率的优先地位。随着贫富差距问题逐渐显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被重新审视。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11]1254针对收入差距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也不断扩大的情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1]1732。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9]28。党的十九大强调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重申公平与效率要同步提升,指出“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12]。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效率与公平的相互促进与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13],在做大经济蛋糕时也分好蛋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让现代化的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数字经济的发展及对我国收入分配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新时代,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不断更迭,数字经济快速渗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2012 年,我国数字经济的总体规模为11 万亿。经过十年快速发展,截至2022 年,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50.2 万亿,增长幅度达到39.2 万亿。同期,数字经济在GDP 中的占比也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由2012 年的21.6%上升至2022 年的41.5%。数字经济在总体规模上不断突破新高,在增速上的表现也很优秀。2011—2018 年期间,数字经济增速逐渐加快,尽管2018 年之后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增速还是远超GDP 增速的[14]。这表明数字经济还正在高速发展中,在GDP 中的占比会持续增加。在数字经济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增加的趋势下,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变革以及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值得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数字产品增加了供给端与消费端的良性刺激,促使双方互惠共赢,为激发经济活力创造了良性循环动力。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对需求的极大刺激进而推动数字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增加。一方面,数字经济依据其便利性催生出一系列的数字产品与服务,促使消费者养成了数字化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偏好。网上购物、网约出行、直播带货等形式为消费行为提供了便利性,无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刺激消费需求和意愿。产品的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娱乐式小视频的营销方式让消费者在休闲娱乐时诱导消费抉择,网络的广泛渗透性无限扩大了受众范围,大数据精准匹配增加了营销精准度。数字化技术使消费数量和产品种类得以大幅提升,极大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另一方面,旺盛的消费需求倒逼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端的高效供给。远程办公、在线教学等数字化产品也快速普及。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对消费需求的改变提升了数字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水平,同时推动着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15]。数字产品和服务的迅速普及以及因此推动的传统产业数字化,将会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产生革命性变动。

(一)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数字经济在多个层面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主要在区域经济差异、就业机会区别和个体技能差异的复合作用下体现出来。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导致不同经济参与程度下地区收入差距呈现异质性;二是数字经济能够改善绝对贫困,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三是数字经济对区域内部的收入差距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数字经济能够改善绝对贫困,这一结论已经获得较多学者的普遍验证,各国学者都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数字经济对绝对贫困改善的重要作用。Mbuyisa 和Leonard 将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使用信息通信技术(ICTs)来推动减贫工作进程,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低收入人群尤其是贫困人口拓宽了增加收入的渠道,以此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目标[16]。周利等使用家庭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贫困发生率起着显著的减少作用,减贫程度与家庭人力资本水平呈现正相关,对于全家收入情况、健康状况都较差的家庭,减贫效果越明显[17]。尽管数字经济能够改善绝对贫困,但对于相对贫困的作用则要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数字鸿沟使得数字经济对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更为复杂。

关于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问题,学者普遍认为这种影响是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来的。首先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发达地区数字经济与收入分配往往会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但对于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数字经济与收入分配不一定会形成良性互动。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的地区,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就业机会的差别以及数字劳动者技能水平差异,数字经济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影响体现为替代与互补效应的综合效应。如果就业市场的技能水平跟不上数字技术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低技能劳动者的重复性工作就会被自动化技术替代。数字化发展也会逐渐增加对高技能水平劳动者的需求,倒逼就业者提升就业技能,最终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技能提升的良性互动。

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总体影响具有多方面复杂效应,不能一概而论。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着手分析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具体影响,从而对此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二)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积极影响

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创造大量就业、提升人力资本等功能发挥,促进收入分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公平性。

1.数字经济促使城乡融合进程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而改善收入分配。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根源在于城乡差距[18]。数字经济降低了搜索成本,将不同地区社会生产生活相互连结,显著解决了地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低的搜索成本增加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提升了信息透明度,通过降低金融门槛、增加金融可得性等方式缓解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制约,从而促进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19]。数字经济能够增强农村与城市的沟通,消除区域之间的信息阻隔,突破城乡区域间就业的限制,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城乡自由流动。例如,农村地区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可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时,数字经济为农业转型非农业创造了条件,提升农村农业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进而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而改善城乡间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20]。

2.数字经济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增加收入、吸纳大量低技能劳动力等弱势群体,从而改善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对大数据实现协调与互动,自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使社会生产和商业经营的模式变革了传统的就业结构,进而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21]。尽管数字技术替代了程序化工作上的人工投入,裁减了程序化工作岗位,同时增加了在决定性、变化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工作,使得从业者更倾向于非程序化的工作内容和任务的创造,从而增加就业[22]。数字经济构建了完整的“零工经济”生态体系,大量依托平台的就业岗位实现了由线下到线上、固定到灵活、单一到多元等多方面的转变[23],灵活就业人员的比例因此大幅上升。互联网平台可创造大量灵活的就业机会,增加劳动者的工作选择,拓宽居民收入来源,在根据自身时间和资源的情况下灵活选择工作内容和形式,从而获得比较体面的收入。

3.数字经济能够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与素养,为其进入更高层次就业岗位参与价值分配提供了便利。数字经济的通用性和外部性极大地降低了搜索成本,用户可通过互联网以极低的搜索和复制成本获取海量信息和知识。2008 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指出,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技术进步促进了居民与正规教育的联系,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越频繁,越能提升计算机技能水平进而增加其就业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劳动收入[24]。国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能推动知识和技术型经济发展,有利于正向激励数字化时代的大众生产发展模式[25]。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技能水平就业者的需求越旺盛,相应的丰厚待遇越能激励数字经济从业者提升技能水平。数字经济的共享性使得劳动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从数字平台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通过模仿学习、熟练掌握就业技能,从而提升专业技能素养,为其参与更加公平的劳动价值分配提供了支撑。

(三)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消极作用

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消极作用主要来自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数字技术使用和创新方面的不平等造成的信息差异,其中数字技术的拥有表现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便利程度,数字技术使用表现为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并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数字技术创新表现为利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知识、技术的更新创造能力。数字鸿沟会导致收入差距,对收入分配造成不利影响。

1.数字经济影响和削减劳动收入份额。企业的主要投入为资本和劳动,数字经济对企业投入的影响取决于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综合作用。当数字技术的投入成本小于人工成本时,企业会选择减少劳动力投入时增加数字技术的投入量,这就表现为数字技术的劳动力替代效应。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替代了低技术含量、重复机械性的工作,挤出了大量低技能岗位从业者。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极大变革,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逐渐通过就业与收入方面体现。从目前我国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第二产业内的蓝领和一部分白领从业者的工作可能被数字技术取代,于是他们被迫进入服务业内收入更低的就业岗位,从而进一步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性。

2.数字经济带来的“赢者通吃”问题,造成技术垄断。技能偏向导致的最终结果通常是“赢者通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和超额利润被技术水平高的从业者、企业、行业所占据,最终导致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站在从业者角度来看,技能偏向会挤出低技能从业者,为高技能从业者提供更高的收益,从而使得劳动收入极端化。Forman(2012)的实证研究发现,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仅仅促进了原本富有的、教育水平高的地区工资增长[26],对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工资增长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高技能群体通常对就业形势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更强,在就业变动中能够更快地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行业来看,使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力的行业能够在竞争对手中保持优势,使得超额利润集中于个别企业或行业,从而扩大了行业层面的收入差距。如果产业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该产业通常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势,信息技术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因此,数字经济的赢者通吃问题会导致收入分配在产业、行业、劳动者层面的极端化。

3.数字经济使得城乡差距拉大,从而扩大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生产性活动集中于城市区域,导致劳动报酬率较高的行业更集中在城市,因而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技术扩散的角度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少有机会参与其中。农村地区信息过载和知识匮乏也使得农村利用互联网优势的能力进一步受到限制。2021 年6 月,我国有超过99%的行政村通光纤,尽管通信基础设施覆盖率广,城乡之间对互联网的使用却存在明显差异。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影响关系,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创业水平等渠道影响收入差距[27]。总体来看,城乡差距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特征,需要分阶段性进行讨论。

4.数字经济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影响收入分配。对于消费者而言,个人数据被网络平台收集,并通过大数据算法筛选利用,最终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付出更大的代价。如零售市场采取的价格歧视策略、信贷和保险等金融市场的歧视、垃圾短信推送以及身份信息泄露的电信诈骗等,都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损失。对于企业,少数掌握了核心数字技术的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歧视从数字经济参与者处攫取超额利润,从而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算法可以直接参与动态差别定价、协议定价和歧视性定价,通过技术手段规避政府监管[28]。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数字化企业凭借信息操控,在同行竞争中表现出相当明显的优势。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更难意识到隐私泄露所造成的潜在损失,低收入群体对互联网依赖性强,较少采取隐私保护措施,更容易被大数据分析而遭受损失。

三、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收入分配的建议

(一)发挥好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

优化收入分配应当重点解决收入增长和分配公平两方面的问题。发挥好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应从助力数字经济高效发展、着力拉动经济增长,规范数字经济与收入分配关系、推动两者协同并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助力作用等方面着手。

1.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拉动经济增长。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应当助推数字经济高效发展。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首要任务是确保数字技术的不断更迭。应当拓宽数字产业资金渠道,引入充足资金注入数字产业,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打造数字产业创新平台,数字要加强产业创新园区、示范区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加快新型数字技术的研发与落地。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强对传统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价值传递各个环节的渗透与改造,创新以数字平台为载体的新型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动性,以高效市场化激发数字技术创新动力。政府要加强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与帮助,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咨询服务,在政策和资金上提供引导和补贴,充分释放数字红利,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2.规范数字经济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推动两者协调并进。收入分配的改善,首先是解决收入增长的问题,在实现总体富裕的基础上使得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制度设计层面,应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齐头并进,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各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与劳动要素在数字经济领域内分配的差距,更加关注数字经济领域内微观主体的收益分配公平性,严格按要素贡献程度分配,避免被资本主导从而按流量分配。从分配公平性角度提升从业者就业收入和劳动积极性,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更多的创业机会。规范发展数字经济,提升资源配置公平性,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的优化完善。

3.缩小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差异,助推区域均衡发展。建设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加大投资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宽带网络、数据中心等,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和数据支撑,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加大对数字领域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高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培养大量具有相关技能的人才。同时,引导并支持传统产业工人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可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便利的在线办事平台,推动数字政务建设,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鼓励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同时,引导数字经济向中小微企业倾斜,为其提供数字化工具和服务,提升其竞争力。加强跨区域合作与交流,通过加强跨区域的数字经济合作,共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建立区域间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二)规避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消极作用

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为数据垄断、劳动者权益保障受损、就业极化等问题。规避数字经济对收入分配的消极作用,应从促进要素市场化、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完善劳动保障机制、加强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

1.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规避数字平台垄断问题。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促进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提升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关键。加快推进要素市场的深化改革,建立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加快建立数据要素的价格理论,以市场化机制推动要素合理流动、配置。加快建设数据共享和交易平台,推动数据要素所有者合理合法按照要素贡献获得公平的收益分配。修订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强化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和约束,依据数字经济网络化、虚拟化、平台化的特征属性,制定针对性的垄断因素鉴别措施,加强反垄断监管力度。避免平台通过算法歧视并攫取属于消费者和劳动者的超额利润,利用垄断优势对数字经济体系参与者进行利益侵害,充分保障数字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完善新型灵工就业者的劳动保护机制,规避劳动者合法权益受损问题。数字经济将传统的劳动关系由雇员—雇主关系转变为灵活的合作关系,平台企业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变得不清晰,新型劳动关系难以得到传统劳动法律的保障,当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变得更加困难,灵工劳动者权益受侵案例屡见不鲜。对此,应当明确界定平台组织在劳动者报酬、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劳动者享有的相应权利,并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并加以约束。此外,数据化时代平台组织相对强势,灵工劳动者相对弱势,平台组织对劳动权益的侵害往往以更加隐匿的形式存在,势力悬殊之下,双方难以在权益保护问题上达到公平一致。可以尝试由政府设立第三方独立机构,其既具备专业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利用算法准确监控,准确判断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属性,也能精准量化劳动者对数字平台的价值贡献,由此动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

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规避数字鸿沟带来的就业极化问题。数字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相应地抑制了低技能劳动者的市场需求,致使就业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劳动力市场难以应对由数字经济平台化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问题,引致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无法衔接的结构性失业,不利于就业市场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尤为重要。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大数据分析,精确找出因为技能替代原因被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技术挤出的劳动岗位,通过对岗位建立完善的技能上岗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对岗位的技能匹配度。建立完备的终身教育制度,提升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稳就业、促就业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公平分配效率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笨柴兄弟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平比较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