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下)
2023-12-29张国高
周 蕾,张国高
(1.安顺市平坝区畜牧服务中心,贵州 安顺 561100;2.安顺市水产站,贵州 安顺 561000)
三、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对策
1.加强水质监测,提升水生环境质量首先,应该加强实施淡水鱼养殖水质监测工作,根据淡水鱼的生长和抗病需要,密切关注水质的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以及致病菌等指标,监测发现水质参数有问题,及时采取改良措施,如监测发现养殖水体pH 过低,应该少量多次使用氢氧化钠进行调节,用1∶1 000 的稀释溶液全池泼洒;如监测发现水体中含有白体假单胞菌,应该彻底清池消毒,在鱼池中喷洒霉菌净或氰基甲烷,防范淡水鱼白皮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再者,针对致病菌在鱼塘淤泥中藏匿的问题,养殖人员应该半年至1年清淤1次,清淤后在鱼塘喷洒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200克生石灰或20 克漂白粉,使水体环境保持洁净,以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最后,在给鱼塘注水或换水时,应该避免使用过塘水和带菌水,用液氮对新注入的水进行预消毒,将水体的致病菌传播途径有效切断,从而建立稳定、安全的水生环境,提高淡水鱼养殖病害的防治效果。
2.优化饲养方式,确保鱼营养摄入均衡在淡水鱼饲养中,给鱼调配和投喂营养均衡的饵料,不仅能够加快鱼的生长速度,也能增强鱼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淡水鱼的健康生长。因此,在防治淡水鱼养殖病害时,应该优化饲养方式,根据淡水鱼的生长需求,合理调整饵料的营养结构,适量补充各种营养素,从而确保淡水鱼营养摄入均衡,更好地预防各类病害。首先,应该掌握好投喂饵料的质和量,保证饲料新鲜,做好食场和投喂工具的消毒,最好采用自动投饵机,每天定量、定位、定时地投放饵料。再者,在调整淡水鱼饲料的营养结构时,饲养人员应该综合考虑淡水鱼对蛋白质、氨基酸、油脂的摄入需求,适度减少饵料中的菜籽粕,添加氨基酸含量高的饵料,饵料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控制在30%~35%,同时添加20%左右的油脂饵料,使淡水鱼饲料的吸收利用率更高,达到防病、促生长等目的。最后,在调整淡水鱼饵料时,饲养人员还应该定期添加复合维生素和胆汁酸,强化鱼的免疫力、保护鱼的肝胆健康,同时有效降低饵料系数,从而实现淡水鱼病害防治目标。
3.正确使用药物,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在淡水鱼病害流行季节,应该根据不同鱼病的病原体和致病菌,正确使用预防药物,不大量投放广谱抗生素,不随意加大预防药物的用量,避免鱼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例如,在水霉病的日常防护用药时,养殖人员可以在鱼塘中泼洒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米水体用量400克,水霉菌一般从鱼体的破损处进入鱼体,养殖人员可以用1%高锰酸钾液或碘液,涂抹在不慎受伤的鱼体伤口处,对鱼巢和鱼卵可以使用3%~5%福尔马林或重铬酸钾浸洗15~20 分钟,这些药物既能预防水霉菌繁殖和淡水鱼染病,也不会增强鱼抗药性。
4.及时发现鱼病,科学治疗淡水鱼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需要时间和过程,养殖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淡水鱼的生长和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鱼的异常表现和病症,查明病因后采取科学的病害治疗方法,从而将鱼病损失降到最低,防范病害的恶化和大范围传播。首先,应该坚持早、晚巡塘,发现鱼有行动迟缓、食量下降、不规则游动等表现,必须及时查探原因,若鱼已经出现零星死亡,应该马上对病鱼解剖,以辨识和明确具体的疾病。再者,在查明鱼病类型后,养殖人员应该对症施药,比如确定鱼患爱德华氏菌病,可以将50 克氟苯尼考粉、100 克“肤美”、100 克多维和10 克黏合剂拌入饵料,投喂到鱼塘中,连续投喂5~7天,同时每亩鱼塘泼洒聚维酮碘溶液500毫升做外用药,连用1~2 天,外用药晴天泼洒,用药过程中要为鱼池增氧,这样爱德华氏菌病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