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2023-12-29易开发张国启

关键词:征程斗争矛盾

易开发,张国启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易开发,张国启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项新的重要政治要求,它意味着党在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明晰的底线思维、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在新征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应强化思想淬炼,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加强政治历练,强化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进而在实践锻炼中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效果转化。

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仅揭示和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赢得胜利的“斗争密码”,还内在回答了党在新征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工作思维、精神状态和本领手段问题,彰显出党在面临复杂国内外形势、突出矛盾问题、多样风险挑战时的高度清醒和历史主动。

当前学界对“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探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内涵,认为它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动力支撑[2],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本领方法[3],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性锻造的意志品质和制胜法宝[4],是完成新征程使命任务的精神品质[5]。二是探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逻辑,认为它实际贯穿于党的历史,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6]。三是探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价值意蕴,认为它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有助于完成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有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7],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8]。四是探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路径,认为要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把准斗争方向,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9]。综上可知,当前学界关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研究多置于“三个务必”的整体研究之中,采取了较为多元的分析视角,形成了颇为可观的理论成果,为继续推进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但是,当前学界对“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专题性、微观性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它“是什么”“何以生成”“如何践行”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拓展。有鉴于此,笔者拟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涵要义、内在逻辑和实践进路进行研究,以期为深化理解这一重要要求的深邃意蕴提供学理参考。

一、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涵要义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斗争”一词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广义上理解,它是指解决矛盾问题、推动事物发展的一种必要手段和实践性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主要是指阶级斗争,即推翻资产阶级及其制度的革命运动。当前经常提到的“斗争”,主要是指上述广义上的理解。党的二十大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针对相较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的问题矛盾和风险挑战的主动回应,内含着“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10]的意蕴。因此,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实际上回答了全党应以何种认知、何种思维、何种意志和何种能力奋斗新征程,实现既定目标的重大问题。具体意涵分析如下:

(一)意味着全党在奋进新征程中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就是一种危机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前提。人类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只要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而这些问题矛盾、风险挑战往往不会第一时间、直截了当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总是隐藏在繁花锦簇、岁月静好的表象之下,只有人们秉持忧患意识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也才能产生斗争的动力。而如果缺乏忧患意识,往往就无法察觉危机,也就缺乏斗争的对象和动力,最终在某一时刻被危机所吞噬。譬如,苏联就因为未能保持忧患意识,沉醉于盛世强国的迷梦之中,丧失了斗争责任感和使命感,导致各种明疾隐患积累下来,逐渐病入膏肓,最终亡党亡国。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在新征程中“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1]26。从此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首先就需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如此才能解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目标对象问题,激发斗争责任感,生发出必要的斗争自觉。

这种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忧党、忧国、忧民意识”[11]5,是全党在新征程的斗争实践中自觉保持清醒头脑,主动研判中国共产党内部的问题矛盾、国家治理中的风险挑战、人民群众的所急所盼的认知自觉。第一,常怀忧党之心,认清和把握党内存在和潜在的问题矛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2]380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13]513因此,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新征程中应常态化检视自身综合素养是否符合党员标准、党的全面领导是否弱化、党的建设是否不足、党的执政能力是否不强等问题,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一切可能威胁党长期执政的问题矛盾进行科学研判,激发兴党强党责任。第二,常怀忧国之心,认清和把握国家治理中存在和潜在的问题矛盾和风险挑战。党带领人民经过七十余年奋斗,“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14]247,综合国力持续上升,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认可。但民族复兴伟业仍任重道远。作为办好中国事情的核心力量,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新征程中应全面检视中国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发展现状和不足之处,动态把握中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一切可能阻碍民族复兴伟业的问题矛盾和风险挑战进行科学研判,激发兴国强国担当。第三,常怀忧民之心,认清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急所盼。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3]9,一切斗争的目的在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新征程中应切实站在人民立场想问题、定政策、出措施、抓落实,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一切可能制约广大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问题矛盾进行科学研判,增强为民服务的斗争自觉。

(二)意味着全党在奋进新征程中要具备明晰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科学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边界意识和斗争主动性的体现。随着党和人民事业的持续推进,我们取得的成绩非常显著,但是短板和不足也客观存在,而且主客观问题、内外部矛盾在动态变化,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明显增多,斗争形势表现得越发错综复杂。在此情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要“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14]60。这表明全党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承认矛盾,尊重矛盾规律,以明晰的底线思维把握斗争对象,厘清斗争实践的底线,充分预见最坏的结果、最大的危险、最低的目标任务,弄清哪些斗争是最主要最紧迫的,哪些目标任务是必须保障实现的,哪些言行举措是必须坚守的。只有坚持明确的底线思维,才能明确斗争红线,解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边界问题和方向问题,进而提升斗争的精准性和准备度,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这种底线思维主要表现为防患未然、深谋远虑的预见性思维,明确底线、以退为进的防范性思维,化危为机、保稳求进的主动性思维,是全党在新征程的斗争实践中保持高度警惕,具象把握突出问题、明确斗争底线、更好实现斗争目标的思维方法支撑。第一,防患未然、深谋远虑的预见性思维。在党和人民事业稳步前行中必然存在诸多忧患,“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13]31,以清醒的头脑进行斗争。在立足底线客观分析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挑战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准确研判和找出最有可能危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斗争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某些问题矛盾由量变转向质变而造成隐患集聚和危害扩大。第二,明确底线、以退为进的防范性思维。全党在新征程中面临着很多风险和考验,需要进行斗争的方面层出不穷。在此情况下,一方面,“从最坏处着眼”弄清能够承受的底线在哪里、一旦越过底线将会产生何种危害等问题,明确斗争边界和必须坚守的底线目标;另一方面,则最大限度地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准备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15]392,努力积蓄必需的应对力量。第三,化危为机、保稳求进的主动性思维。在确保能通过科学预见和积极准备防止某些问题矛盾或风险挑战突破底线,或者能够确保实现最低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更快更多地解决问题矛盾或战胜风险挑战,努力实现更高的奋斗目标。

(三)意味着全党在奋进新征程中要具备顽强的斗争意志

斗争意志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需的精神支撑。在党的百年奋斗中,我们之所以能攻克无数艰难险阻,战胜无数比自身强大的敌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党具有顽强的斗争意志,不管困难多么难以克服、不管敌人多么强大、不管过程多么曲折,中国共产党人都会一往无前、斗争到底,直至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当前,党带领人民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但“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13]80。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13]80因此,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意味着全党要具备坚韧的斗争意志,形成斗争定力和斗争勇气,切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推进伟大斗争不断向前直至最终胜利。

这种斗争意志主要表现为确定不移的斗争信心、无惧无畏的斗争勇气和必然胜利的斗争决心,是全党在新征程的斗争实践中保持坚韧斗志,不怕困难挑战、无惧失败挫折、坚持追求胜利的意志保障。第一,确定不移的斗争信心。从理论上说,中国共产党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又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坚强引领;从历史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党和人民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6]225,在此过程中党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在思想、政治、组织等多方面也形成了显著优势;从实践上来说,党在历史发展中带领人民日益接近实现民族复兴,具有举世瞩目的执政绩效。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中完全有理由相信,也应该相信自己能斗争能胜利,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二,无惧无畏的斗争勇气。千年前《左传》就明确指出战斗的精髓要义:“夫战,勇气也。”对无所畏惧的斗争勇气在斗争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也正是因为秉持着为实现理想信念而不计生死、无所畏惧的斗争勇气,才能不断战胜强敌。那么,在必然伴随各种斗争的新征程中,全党应保持无惧无畏的斗争勇气直面问题挑战,做到“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16]226。第三,必然胜利的斗争决心。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多次挫折和失败。但党并未就此放弃,而是秉持坚韧不拔、必然胜利的决心再次奋起,才逐渐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目标。在新征程中,由于变动发展的斗争环境、复杂不定的斗争对象、相关认识或经验有所不足的斗争主体,党可能还会遭遇一定挫折或失败。对此,全党在新征程中应以必然胜利的斗争决心做到“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13]71。

(四)意味着全党在奋进新征程中要具备高超的斗争本领

斗争本领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力量保障。党的历史表明,随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阶段的变化,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涌现,一些党员干部会面临本领恐慌的问题,而且这种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17]403。在此情势下,一些党员干部会因为本领恐慌而缺乏斗争底气,出现不敢斗争、不会斗争的情况,进而阻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上述情况依然客观存在。因此,只有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斗争本领,破解本领恐慌,全党才能真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指出:“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16]225。显然,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意味着全党要具备高超的斗争本领,才有底气有实力处理好各种问题矛盾、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并保障新征程目标任务的实现。

这种斗争本领主要表现为把握斗争形势的本领、把握斗争方向的本领、把握斗争策略的本领,是全党在新征程的斗争实践中切实解决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实现既定斗争目标的现实力量支撑。第一,把握斗争形势的本领。在新征程中,党面临复杂的斗争形势,面临诸多重大斗争,这要求党要有充分认识斗争形势,全面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研判弄清斗争风险和斗争趋势的能力,为开展诸多斗争、制定对应策略提供认知前提。第二,把握斗争方向的本领。斗争方向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斗争的趋势或结果。在新征程中,面对复杂严峻的斗争局面,党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16]226的斗争大方向,坚持“五个凡是”的斗争主方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发。第三,把握斗争策略的本领。斗争策略强调如何“干”的问题,是赢得斗争胜利、实现目标任务的必要条件。在新征程中,党应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既提高研判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又提高坚定意志、积极准备的能力;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既提高大局大势把握分析能力,又提高对局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既提高复杂斗争过程中的靶向意识和策略选择能力,又提高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逻辑

每一重要思想论述或政治表达不是随意生成和任意提出的,而是“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18]19,在“直接碰到、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19]470-471铺垫和催化下生成的。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生成也是如此,它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特质锻造,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秉性赋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涵养。

(一)百年奋斗历史的实践锻造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鲜明特质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产生、发展和壮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系列伟大成就都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20]69,并且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13]81。可以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并成为党的鲜明特质。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政府及当时中国腐朽落后、不堪一击的面貌暴露于西方列强面前,随之西方列强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当时尚且弱小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前人遗志,英勇无畏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斗争意志“进行空前的伟大斗争”[21]553,先后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起新中国,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这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国共产党面对过许多强大的敌人,经历了许多痛苦的磨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在革命中永不言退、越挫越勇、越挫越强,锻造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并以强大的斗争力量打碎旧世界的“锁链”,开启新世界的“篇章”。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肇始之际,国内存在着社会初定、思想未统、余匪猖獗、经济破败等状况,国际上面临着以美帝国主义为代表的敌对势力的威胁封锁,艰难的形势阻碍着党和人民事业的推进,也深刻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对此,党秉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接续斗争的态度,坚决清剿全国各地匪患,建立和稳定社会秩序,确保国家安定;开展自我革命,在整党整风中统一内部思想,并进一步统一社会思想,强化党的领导;大力进行经济建设,完成“一化三改”,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渐走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并在此过程中极大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他国友善往来,同时不惧外部威胁,坚决同国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相继赢得抗美援朝战争、对越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确立起新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可以说,经过艰苦奋斗,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兴国大业,确立了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强力证明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创造新世界、建设新国家。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混乱的思想观念、僵化的体制机制、苏联解体的负面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攻击威胁等糟糕状况,党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在同主观世界进行坚决斗争过程中解放思想,确立起正确的思想路线,深刻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同时积极同客观世界进行坚决斗争,坚决推进改革开放战略,着力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各种矛盾问题叠加涌现,党对此一以贯之进行坚决斗争,相继在理论上回答、在实践上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成功克服诸多矛盾问题,化解诸多风险挑战,推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然,党通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面推进了改革开放这场“二次革命”,实现了中国命运的伟大转折,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过程中,党内出现一些严重问题、社会中出现深层次矛盾,并不断涌现出新问题,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引发诸多风险挑战,深刻制约着民族复兴伟业的继续推进。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时势,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回答和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0]25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3]83,切实“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3]83,在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等十三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的奋斗征程,日益接近实现强国大业和民族复兴目标。毫无疑问,党依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在这一过程中更新强化了党的斗争品质。同时,历史并未完结,新征程中依旧存在诸多艰难险阻,党“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13]80。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赋予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秉性

从理论逻辑来说,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的思辨理论,而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还致力于“改变世界”[22]502的“斗争哲学”。它所包含的阶级斗争理论、政党学说和唯物辩证法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秉性。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理论基础。基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马克思揭示了阶级社会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阶级斗争规律,即“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9]31。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社会不同阶级因为利益冲突或对立而进行斗争,尤其是在物质和精神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而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矛盾的唯一途径,并在此斗争过程中能基本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马克思还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必然,作出了“两个必然”论断,指明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斗争的路线策略和发展前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阶级斗争理论明确了其革命斗争的职责使命,以及斗争前进的方向和道路问题,也必然要求全党在推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过程中始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明确秉性规定。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要想实现自身的解放,必须组成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23]321,即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政党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是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先锋队组织,不仅在理论水平上远超其他无产阶级群众,在实践方面则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9]44,“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9]65。同时,共产党人应是“最不知疲倦的,无所畏惧的和可靠的先进战士”[24]219,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9]44,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指导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天然携带着革命基因,具有鲜明的斗争属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斗争属性和增进斗争智慧。所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党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的时代化彰显。

唯物辩证法为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给予方法遵循。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中,马克思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客观必然和普遍存在。其中,矛盾兼具对立性和统一性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25]557,这表明有矛盾必然有斗争,斗争贯穿矛盾运动的过程。在矛盾运动过程中,马克思强调斗争的重要作用,认为正是斗争使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生量变直至发生质变,使旧矛盾统一体转化为新矛盾统一体,进而实现旧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恩格斯也指出:“矛盾绝不能长期掩饰起来,它们总是以斗争来解决的”[26]359。上述观点实际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在推进过程中面临普遍的矛盾,需要进行必然的斗争。同时,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启示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承认斗争的客观必然,自觉把握斗争主动权;对立统一原理启示我们要全面看待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斗争,使矛盾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发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启示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斗争方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矛盾的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积极在实践中领悟和把握斗争规律;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启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着力解决重点矛盾和突出问题。这些观点从矛盾的哲学视域为中国共产党审视矛盾、分析斗争、开展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遵循。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从文化逻辑来说,中华民族在千年历史奋斗中形成了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先辈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神话传说,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文化传统,爱国护民、勇于斗争的英雄精神,深远激励和影响着一代代中华民族儿女,也为中国共产党形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优良品格提供了丰富滋养。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中国神话传说中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精神的传承发展。相较古希腊神话传说强调的信仰神、敬畏神和服从神,中国神话传说则强调以人为本、人定胜天,叙事内容蕴含着强烈的斗争精神。譬如,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刑天舞戚”“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努力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不屈意志和斗争精神。这些神话传说不仅激励中华先民筚路蓝缕开辟基业,也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敢于斗争、不懈奋斗。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时期就常借用神话传说创作诗词文章以鼓舞党内外同志,如他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就引用“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典故,借肯定共工来歌颂抗争者的斗争精神,坚信革命事业必然会在顽强斗争中取得胜利。他在延安时期还多次引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来类比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引导广大革命同志做好持久抗战、坚决抗战、抗战必胜的思想准备。习近平总书记也对这些神话故事予以充分肯定,曾将“愚公移山”和民族复兴联系起来,认为党应汲取这种为实现“移山”梦想不懈奋斗的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由此观之,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一定意义上传承发展了中国神话传说蕴含的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传统文化典籍中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智慧的汲取赓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章》),要求人们要有践行高远使命的担当精神;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要求人们以天地为榜样,积极要求进步,具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又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要求人们以动态的眼光不断反省自身和推进事物发展,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道家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认为人们要求得生存发展必须自主自觉地进行奋斗;还提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的斗争哲学,阐述了“争”和“为”的策略问题,蕴含着如何斗争、如何有为的方法论。兵家在长期战争实践和理论思考中形成了《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吴子》等诸多兵法战策,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斗争战略和战术方法问题。中国共产党汲取赓续了这些传统文化经典蕴含的斗争智慧,在各个历史阶段始终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和斗争有术,并在新时期将其转化融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传统英雄文化中爱国护民、勇于斗争品格的延续。在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开创未来的千年历史中,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如面对国家危亡时表示匈奴不灭无以家为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身死志不变”的史可法等;如面对朝廷暴政高举义旗坚决反抗的陈胜、吴广等;如面对国家守旧腐朽势力坚持革新斗争、舍身求法的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如面对权贵当道坚持驱除不公、为民请命的宋慈、包拯等。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示范深刻体现了爱国护民、勇于斗争的价值取向和鲜明品格,成为传统英雄文化代代相传的优良基因,长期激励和鼓舞着中华儿女的奋斗实践,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计个人得失、为实现民族复兴甘愿付出一切的重要精神动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也深受传统英雄文化价值取向和精神品格的熏陶,滋养了无数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民英雄。当前所提出的以践行初心使命为价值目标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无疑是对传统英雄文化中爱国护民、勇于斗争品格的时代延续。

三、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进路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新征程中全党应该如何践行初心使命和优良作风的科学回答,体现着党的斗争精神和历史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在奋进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如何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16]225才能达成。

(一)强化思想淬炼,夯实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根基

思想淬炼,是指主体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身,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以充分思想自觉和理论准备担当作为、投身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16]227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首先需要一个内化于心的思想淬炼过程。在已经取得巨大历史成就,日益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如果只是单纯谈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一政治要求可能会流于“口号化”“形式化”,难以在党员干部头脑中“生根发芽”,在实践中也难以真正“开花结果”。只有加强思想淬炼,倡导和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四史”、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彻底弄清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价值立场和目标指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才能达到理论上的清醒,夯实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认知基础,激活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的内生动力。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在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要注重通过组织培训和主题教育来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引导党员干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着重领悟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政党学说、唯物辩证法等理论,切实强化理想信念,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奠定坚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同时,还要组织和督促党员干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新思想的主要内容、价值指向和理论特质,充分明确践行初心使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正确看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1]14问题,学会运用新思想科学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为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有效指导,增添斗争信心信念。

第二,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智慧和传统特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新征程中,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刻认识党的斗争实践和斗争成就中深刻把握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强化历史自信,增强斗争勇气和斗争力量;引导党员干部在“四史”学习中汲取斗争经验和斗争教训,传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鲜明特质,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斗争意志和斗争本领,做到以史育人、以史鉴今和以史促行,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以清醒头脑和斗争自觉看待当前的实践活动。

第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涵养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良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资源,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在新征程中,要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神话故事和丰富英雄文化中体现的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汲取优秀文化典籍中积淀的斗争智慧,以坚实的文化根基和思想资源涵养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二)加强政治历练,强化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力量保障

政治历练,是指主体在各种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框架下提升政治品格和政治能力,切实从政治高度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完成任务的过程。“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的二十大对全党提出的一项政治要求,是作为“政治人”的党员干部所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能力。但党员干部并非与生俱来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靠学习,更要靠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16]101才能实现。其中,通过政治历练能够帮助党员干部强化斗争的信仰、立场、信念、纪律和能力。因此,在新征程中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历练,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提升党员干部的斗争意识和斗争能力,在健全和落实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中确保党员干部始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使其在政治生活中不断强化斗争力量。

第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自我革命,加强党员干部的斗争意识和斗争能力。推进自我革命、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是贯穿全党政治生活的一场长期性政治历练,内含着锻炼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目的。具体来说,党要继续加强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引导其在参与各项政治活动中牢记党员身份,明确自身的阶级属性和根本宗旨,强化政治担当和使命意识,领悟“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13]532,坚决同危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各种错误言行和矛盾问题进行坚决斗争。同时还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明确理想信念,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极落实一切政治要求和政治任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党要继续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以科学理论武装自身,在理论对标和自我检视中着力进行主观世界改造,坚决摒弃贪图享乐、消极无为等错误思想倾向,明确认识到“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13]533,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做好随时斗争、主动斗争的思想准备;党要继续加强组织建设,在党员干部的遴选、培训和考核等过程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五条“好干部”标准,锻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高素质党员干部,增强全党的整体斗争合力;党继续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持之以恒整治“四风”、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中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洗礼,引导其严守纪律规矩,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继承伟大斗争精神。

第二,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为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制度保障。制度问题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对于党员干部的选拔、培育和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征程中,党要着力构建担当作为的选人用人机制,将是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选用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明确党员干部的选用导向;要健全担当作为的精准赋能机制,通过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理论学习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实践历练制度为党员干部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斗争意志和斗争本领增力赋能;要健全担当作为的主体责任机制,党组织及其负责人作为责任主体要率先垂范和引领担当,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先锋模范,在以上率下中层层抓落实,努力形成上下共同担当、协同斗争合力的良好格局;要健全担当作为的考核监督机制,将党员干部是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及斗争实效纳入考核优劣和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并在这方面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还要明确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权责边界,强化对党员干部言行的约束和监督,坚决防范和纠正不作为、不斗争、乱作为、乱斗争等问题,严格落实提醒、函询、诫勉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在把握正确斗争方向、斗争目标基础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健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障机制,关心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情况,进一步优化容错纠错的具体办法,解决党员干部实干奋斗的顾虑负担。同时大力选用和提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业绩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树立典型人物和榜样模范,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正向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积极斗争。

(三)落实实践锻炼,推进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成效转化

实践锻炼,是指主体在特定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上经受各种考验,将思想认知转化为现实实践,并从这种实践中提高思想境界、强化能力本领、实现目标任务的过程。列宁指出:“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27]381“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党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更高政治要求,它并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还是重要的实践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确证、彰显力量,为实现新征程的奋斗目标服务。因此,在新征程中要充分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将党员干部安排到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领域中经受锻炼,使其在实践大课堂中全面检验自己的综合素质,发现自身在面对各种斗争时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不断积累斗争经验、锤炼斗争意志和增强斗争本领,成为符合时代所需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奋斗先锋,积极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

第一,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在日常斗争和重大斗争中经受锻炼。在日常斗争中经受锻炼,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在日常工作中三省吾身,坚持同畏难怕苦、贪图安逸等不良思想倾向进行自我斗争,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担当作为,主动考虑和分析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矛盾问题,以敢于斗争的精神状态直面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并积极思考和选用妥当的方式解决难题。面对工作中的失误、挫折或失败,要遵循“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28]1487的马克思主义定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继续推进工作。所谓重大斗争,往往是相对日常斗争来说更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斗争,如“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反腐败斗争、意识形态斗争、网络斗争、反民族分裂主义斗争、国家主权斗争、货币金融斗争等。这些重大斗争能够更集中、更全面、更充分地对党员干部起到锻炼作用,进一步坚守其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明确其初心使命和奋斗方向,磨炼斗争胆魄、增长斗争本领。总之,党员干部就是要经受日常斗争和重大斗争的交织锻炼,“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29]。

第二,党要发挥坚强领导作用,有意识地将党员干部安排到不同岗位和急难险重领域中经受锻炼。首先,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进行锻炼。中国自古就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的优良传统,注重在基层一线中选拔和锻炼优秀人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也充分证明,基层锻炼是党员干部积累斗争经验、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因此,党要选派党员干部到乡镇、社区、农村等基层进行挂职锻炼,使党员干部深入人民群众,真切了解民生疾苦,接受人民教育和困难磨砺,进一步坚实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增强为人民而斗争的意识和才干。其次,有意识地安排党员干部在不同岗位进行锻炼。在纵向上不仅要选派党员干部进行基层锻炼,还要选派党员干部到国家部委、省市机关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在横向上则应推动本单位中党员干部的岗位轮转、同级单位之间党员干部的双向互派,使党员干部在不同工作岗位和实践平台中提升斗争意识、积累斗争经验、强化斗争能力。再次,有意识地安排党员干部到急难险重领域进行锻炼。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两个先锋队”,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是其职责所在。因而要安排党员干部经历急事、难事、险事和要事考验,在此过程中检验其政治素质、锤炼其斗争本领,并筛选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奋斗先锋,对于不合格的党员同志则予以惩戒或剔除,确保党始终是先进纯洁、具有强大战斗力量的执政党。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李祺,梁大伟.“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1):7-13.

[3] 王润涵,陶林.“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1):18-24.

[4] 邓亦林,刘金林.“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46-55.

[5] 肖贵清,冯梦麒.“三个务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法宝[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1):1-8.

[6] 肖贵清,刘家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逻辑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社会科学,2023(2):4-12.

[7] 刘建军,韦玮.“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3(3):27-33.

[8] 齐卫平,刘號.“三个务必”的理论思考:思想逻辑、内在关系、时代意蕴[J].理论视野,2023(1):72-79.

[9] 朱继东,郝文欣.在深刻认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极端重要中夺取新胜利[J].思想教育研究,2022(12):21-26.

[10]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07- 28(01).

[11]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2]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5]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7]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8]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9]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01).

The internal logic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imperative to “dare to struggle and be skilled in struggle”

YI Kaifa,ZHANG Guoqi

(School of Marxism,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imperative to “dare to struggle and be skilled in struggle” as a new and important political requirement signifies that the Party, in its new journey, must possess a strong sense of crisis awareness, clear bottom-line thinking, tenacious fighting spirit, and exceptional fighting capabilities. This imperative carries a scientific inherent logic, roote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forged throug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truggle in practice, endowed by Marxist scientific theory, and enriched by the character cultivation from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its implementation in this new journey, we should strengthen ideological refinement and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who are brave and good at struggle, enhance their political experiences and fortify the strength guarantee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who dare to struggle and be skilled in struggle, thereby promoting the effectiveness transforma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daring to struggle and being skilled in struggle in practice.

CPC; party building; daring to fight; being skilled in struggle

10.13331/j.cnki.jhau(ss).2023.05.002

D26

A

1009–2013(2023)05–0008–10

2023-04-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KS150)

易开发(1996—),男,湖北宜昌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意识形态研究。

责任编辑:曾凡盛

猜你喜欢

征程斗争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以“四个强化”引领人大履职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