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3-12-29张丽娜许翠芳

关键词:共同富裕学者理论

张丽娜, 许翠芳

(1.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2.昆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5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新的历史方位,立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反复强调要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形成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形成逻辑、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等方面,并形成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研究走深、走实。

一、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研究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奠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根植于丰富的历史实践,经历了从萌芽起步走向成熟完善的演进过程。基于理论来源、历史脉络、形成过程三重向度考察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是系统分析其深刻意涵的基本前提。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者们主要从以下角度厘析。

从理论根源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理论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根本来源。在《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同富裕的本质、样态及实现路径等作出了科学的理论回答。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理论是以实现所有人共同富裕的生产[2]为逻辑基点,是以按劳分配为核心基础,是强调“所有人”共享社会福利[3]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理论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理论根基[4]。

从思想继承看,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及胡锦涛共同富裕相关论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学者提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继承“共同的富”“共同的强”的理论内核[5];赓续“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精髓[6];丰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实践内容[7];拓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思想内涵[8]。

从文化背景看,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宏阔的传统文化背景。有学者提出管子的“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理念,为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性提供理论根源[9];孟子的“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论述,为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提供重要参考[10];《论语》中提出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点,为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提供思考方向[11];唐末黄巢的“天补均平”策略为新时代如何缩短贫富差距提供历史镜鉴[12]。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脉络

研究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历史性生成脉络,学者们大多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演进为线索考察。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有学者认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暴力革命方式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政权根基[13]。也有学者认为革命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内蕴着朴素的共同富裕观点[14]。1921年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其中有区分阶级、消灭私有制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15]。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通过暴力革命手段打破旧式生产关系,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16],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些以革命形式为表现的政治及军事活动为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奠定了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行的初步探索[17]。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归纳为“巩固政权、恢复民生”的尝试时期[18]。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如火如荼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擢升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铺垫物质前提[19]。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以及按劳分配制度的提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劳有所得、勤有所获,为实现劳动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提供制度保障[20]。

第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迅速提升社会生产效能,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一阶段的历史充分证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发展为前提,忽视经济发展,盲目推进共同富裕系统工程是不现实的。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定义为共同富裕探索中“质的升华”时期[21]。这一时期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与践行,使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有了质的飞跃[22]。

第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念、挑战、问题与路径等众多方面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阐释,而且在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方略。比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要举措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的伟大尝试[23]。为缩小贫富差距、摆脱贫困,进而实现全体人民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愿,习近平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不仅要求在经济领域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而且要保障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成果公平分配,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取得的重大成就[24]。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

理论必须来源于现实需要并诉诸现实,才能掌握群众需要、指导实践。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源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经历了从萌芽起步走向成熟完善的演进过程。

萌芽起步时期。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扎根基层,在克服经济困顿和环境艰苦的过程中萌发出服务人民、促进人民生活美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感。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既是习近平个人成长历程的起点,也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基点[22]。

逐步发展时期。有学者系统回顾习近平在地方主政期间对共同富裕问题的探索实践,梳理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形成的发展历程。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非常重视农民问题。针对农村经济落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习近平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特色优势和具体实际情况,找到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探索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方式。在福建从政期间,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理念方法,为有效解决地区贫困问题作出巨大的理论贡献。此外,习近平提出“四个万家”工作思想,为解民众之忧、纾民众之困提供理论遵循[25]。在浙江主政期间,习近平扎实推动“五大百亿”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为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上海从政期间,习近平立足人民立场,提出“两个更多”的基本要求,这是把共同富裕理论贯彻落实到社会民生建设中的真实反映,也是推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进一步系统化发展的关键环节[26]。

成熟完善时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正面临一系列制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问题、新挑战,如人口结构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协调、劳动就业不充分以及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重大现实问题,这既是制约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也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此外,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与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推动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走向成熟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有学者全方位总结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容,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明确和补充共同富裕的战略地位、本质属性、科学内涵、基本原则、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等方面,使这一重要论述的层次更加清楚、内容更加完整、结构更加清晰[27]。有学者从经济学和伦理学角度分析,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新思想、新论断,既是立足于人民美好生活向度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也是融合中国传统“人心”“共富”文化和西方“正义”理念基础上对中国伦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推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趋于成熟完善、系统科学的重要元素[28]。

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研究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当代价值。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内涵的概括选取角度不同、方法不一,而对其当代价值的研究则相对集中。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两方面说。有学者从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所关涉的内容和范围阐释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两个方面[29],二者相辅相成。

三方面说。习近平对共同富裕内涵作过科学严谨的表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30]有学者基于此论断,从三个方面解读这一论述的科学内涵:一是共同富裕涵盖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个方面,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31];二是共同富裕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更不是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的静止样态,而是渐进的、分阶段的发展过程,任何激进的、形而上的思维解读共同富裕都是不对的[32];三是平均主义和少数人富裕都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而是与共同富裕背离的两种趋势与状态[33]。

四方面说。有学者从共享理念角度解读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涵特征。一是基于全民共享的共同富裕。少数人生活富足并非真正的共同富裕,“共同”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成果享用主体是全体人民[34]。二是基于全面共享的共同富裕。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领域、全方位的,必须让物质财富、文化产品、政治权利、生态环境由人们共享,在共享语境中实现共同富裕[35]。三是基于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持续发力,打造共同参与劳动、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发展循环模式[36]。四是基于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及全体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赓续发力,渐进地实现[37]。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不均衡到均衡的发展是漫长的、复杂的、艰巨的,只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在一代代人持续奋斗中不断超越过去、迈向未来,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五方面说。有学者认为要正确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必须从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一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促进;三是实现共同富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分不同阶段进行;四是共同富裕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党情,严格谨遵致富原则;五是放眼国际,共同富裕是各国及全人类的富裕[38]。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从理论意义上看,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理论的最新成果。首先,习近平立足马克思共同富裕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宗旨要义,提出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社会主义特色,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者相互印证、相互彰显[39]。其次,基于马克思共同富裕理论对“所有人”的关注,习近平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40]。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统一关系的现代解读和深化拓展[41]。最后,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是重大政治问题。这一论断基于相当的政治高度,指明共同富裕的战略地位,彰显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42]。

从实践意义上看,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指引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方向。有学者提出,当前我们仍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社会民生建设存在短板,效率与公平不能同时兼顾等[43]。这些问题是倒逼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阻滞人民共奔富裕路的障碍。习近平就如何解决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论断,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44]。

从世界意义上看,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中国智慧。首先,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贫富差距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问题突出。习近平提出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决策,为缓解经济发展失衡、缩小贫富差距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治理提供有益借鉴[45]。其次,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发展道路贡献中国经验。有学者提出,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6]。习近平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既为中国道路的实践探索提供科学指引,也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提供宝贵经验。最后,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突破经济发展困境贡献中国智慧。有学者认为,如今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以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应对全球风险与挑战,才能更加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此,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发展方案,为联动世界各国实现良性互动和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47]。

三、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向研究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性,学界对其实践路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揭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一支科学而坚强的核心领导队伍,而中国共产党正是由历史和人民选择的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革命型领导者。有学者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在全过程、各领域、全方位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才能推动全领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10]。有学者认为要坚持党的理论创新,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党的理论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把党的理论成果播撒在中国大地上,指导基层工作和社会治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48]。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推进共同富裕需以完备的制度作保障。有学者提出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需有完备的经济制度托底,为经济高质量平稳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在制度和形式上保障社会劳动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优势,有利于集中力量“做实蛋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49]。有学者从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逻辑共通性,二者都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50]。有学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坚持公有制,还要注重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鼓励各行各业合理有序竞争,激发市场活力,活跃市场氛围,为推动共同富裕增添发展动能[51]。有学者认为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差距。一是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保障全体人民收入分配合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巩固共同富裕制度基础;二是要平衡好初次分配、再分配及三次分配之间的张力,完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激发主体创造力,提高社会生产活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52]。

(三)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今经济转型发展、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人口结构、国际经济上行压力等对我国诸多方面发展提出新挑战。有学者提出要始终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以科技创新驱动代替劳动力和生产要素驱动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53]。有学者认为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人们享有足够的物质财富,也蕴含人们享有优美的生存环境与合理的生产生活空间。实施绿色发展不仅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也推动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54]。有学者提出要以绿色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绿色发展是区别于传统粗放型发展,标志着经济发展转向,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型发展模式[55]。有学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业高水平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二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切实推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增强乡村发展后劲,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56]。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学者基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三大支柱提出相应对策。一要通过调整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增加社会转移支付,确保对低收入人群、受灾群众与特殊群体给予社会救助和福利供给;二要通过创新社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设计,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全域、全员覆盖,提高人民群众疾病风险防御和应对能力。不仅要在城乡各区域实现社会保障共享,还要在人群间推进社会保障共享,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共同富裕[57]。有学者基于新时代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收入,通过发挥农村集体优势,创立农务合作社,为农村老年人开辟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此外,要将农村养老服务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之义,更进一步压缩农村养老成本,有力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权益[58]。

(五)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指向精神文明共同富裕与物质文明共同富裕两个层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有学者认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谨防和破除平均主义。从广度上看,共同富裕的目标主体指涉全民,但从精度上看,共同富裕并非毫无差别的同步富裕,这个差别是相对于平均主义提出的,并非意味着不公平,而是把差距控制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绝对的平均主义极易引发惰性心理,弱化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引致懒惰之风盛行,阻遏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因此,要在人的精神层面杜绝平均主义,鼓励劳动致富、知识创新,以精神文明共同富裕协助推进物质文明共同富裕[59]。有学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文化创新发展助推精神文明建设[60]。有学者认为协同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方面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撬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杠杆;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供精神指引,从根源上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实现精神文明共同富裕[61]。

四、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通过爬梳近几年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由于这一主题宏大,涉及内容较多、关涉领域较广,加之研究时间不长,目前学界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整体性研究有待深化,研究视野有待拓宽,研究方法有待加强。今后,要通过改进这些不足,促进研究走向深入。

首先,整体性研究有待深化。通过整理近几年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呈现碎片化特征,对这一主题的整体性研究存在缺失或泛化等问题。一方面,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选取的素材和理论支撑材料较为零散与片面,对其系统性研究和全局性把握尚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尚未把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作为独立而统一的理论体系进行科学把握,甚至存在研究泛化现象,将其他不相关的内容也兼容进这一理论框架中。因此,要科学完整地掌握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深刻意涵,必须以整体性的视野深度理解和把握其外部轮廓及内部结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切入:一是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核心概念、逻辑范畴、组成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规律,建构完整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整体性;二是将其完整地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框架中,辩证地看待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在整体性视域中审视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关联,深化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研究;三是严格区分和界定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研究的概念范畴,避免将其他关联性不强的内容纳入这一理论研究中,勘正理论素材的误用,完整而科学地分析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达到对其整体把握和系统审视的研究境界。

其次,研究视野有待拓宽。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视野大多局限在国内,对国外文献研究较少。比如,对国外学者如何看待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以及对这一重要论述的国际传播与世界反响的研究尚缺乏。此外,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世界意义与价值尚待进一步深入挖掘与阐发。因此,要更加全面把握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须拓宽研究视野、发散理论思维,进一步强化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域外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外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与思维范式,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提供合法性理论参照,提高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国际影响力。一是加大对国外文献的研究,从国外知名理论研究者的相关著作与研究成果入手,深入考察国外对中国主张、中国方案的见解,进而对比分析国际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得到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域外评价和反思,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二是善于将国情、党情与世情紧密联系,加大对世情的动态研究,结合当下的世界性难题,深刻而全面地解读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挖掘和阐发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为提高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

最后,研究方法有待加强。研读已有文献发现,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方法尚存在不足。一是实证研究较少。学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大多是学理分析和理论阐述,量化分析较少。比如,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际测度和量化评价等问题还需要学界给出更加合理的应答。因此,要深入研究这一主题,需借助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作为客观参考,为研究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二是跨学科研究不够。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研究不仅涉及经济学、政治学领域问题,同时关涉哲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比如,对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研究必须跳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传统研究范式,通过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政治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审美艺术学等拓展理论研究视野,灵活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阐释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其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学者理论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坚持理论创新
学者介绍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神秘的混沌理论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