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主性图画日记多维度指导策略

2023-12-28孙娜

求知导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自主性幼儿教育

摘 要:图画日记可以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情绪、情感的表达,培养幼儿记录生活点滴的浓厚兴趣,使其能够勇敢地表达自我。文章以中班幼儿的自主性图画日记创作活动为例,分析了幼儿自主性图画日记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定位,通过科学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的绘画和记录能力,促使幼儿在表达、创造、交流中增强思维能力。

关键词:自主性;图画日记;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孙娜(1986—),女,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幼儿园。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不应将幼儿当作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应将其看作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创造性精神、实践运用知识的个体。幼兒只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思考、自主创造、主动建构,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个人成长的需要。然而,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为主体理念下的绘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幼儿,又不能过多干涉,那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激发幼儿完整的、持续的表达意愿呢?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自主性图画日记开展教学。图画日记是幼儿用美术的形式记录生活的方式,即幼儿利用画笔直观地记录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感。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图画日记进行自主性的创新表达。本文基于对中班幼儿一个学期自主性绘画情况的跟踪研究,进行问题与策略的分析。

一、自主性图画日记的核心概念

(一)图画自主性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度介入,就会干扰幼儿表达的连续性,造成幼儿表达失真。若要保留幼儿图画日记的自主性,教师就不能过多干涉幼儿的绘画主题、构图形式,以及随意介入主观思想。教师应该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授幼儿绘画表达的基本元素,如构图、色彩等方面的知识,使幼儿主动进行创作,真实地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二)图画叙事化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同时引导其进行绘画,以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情绪、情感的表达,充分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自主性图画日记创作有助于幼儿提升绘画能力,进行内心表达。教师可以让幼儿讲解自己创作的图画日记,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及思维的延续性,使幼儿的画作从零散涂鸦发展成有内容、有故事、有情节的作品。

二、自主性图画日记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用自主性图画日记,有助于教师分析幼儿的真实想法,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激发幼儿感知美、表现美的兴趣,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构建自我认知,提升合作交流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所画的内容往往寄托了个人意志,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应明白,图画不仅是幼儿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蕴含幼儿思维的弦外之音。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画日记,发展幼儿的思维。对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养成用连续性图画记录自己每日生活片段的习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引导幼儿整合所画的内容,鼓励幼儿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完整连贯地说一说自己画了什么,有什么含义等,以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幼儿的年龄较小,自控力以及绘画方面的能力都还不能支撑他们独立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因此,幼儿自主性图画日记的创作离不开教师。教师需要发挥专业能力,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科学地引导他们。而在长期的幼儿自主性图画日记教学中,教师可以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幼儿自主性图画日记案例分析

(一)科学投放绘画材料

在投放绘画材料前,教师应当分析幼儿的实际绘画能力,不能单纯根据自身的意愿随意投放材料,要做到科学投放。教师可以先投放相对简单的材料,如勾线笔、马克笔等,使幼儿把注意力放在图画日记的内容上,而不是用过多的材料呈现华而不实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某次绘画中,幼儿用勾线笔和马克笔把教师当日讲的绘本——《食物小精灵》里的内容记录了下来。画面上,幼儿画了绘本中提到的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并划分出了应该多吃和不宜多吃的食物。在该活动中,教师投放的材料相对简单,有效避免了幼儿过度选择情况的发生,使幼儿将注意力放在画面的内容上。可见,科学投放绘画材料对幼儿有效进行自主性图画日记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使幼儿将注意力放在绘画上而不是材料上,促使其有效运用绘画工具描绘物体和场景,使画面更丰富,物体特点更突出。

(二)提升幼儿兴趣的稳定性

在自主性图画日记创作中,幼儿是主体,教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发挥其自主性,以培养幼儿的自主创作能力。但是,幼儿存在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比如,有的幼儿看到同伴画画,会受到影响,主动加入绘画活动中,但极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影响,随着活动的长时间开展或者外界刺激的出现,其绘画的兴趣会有所下降,注意力也会被其他因素吸引。

比如,在中班的某次自主性图画日记教学中,教师要求幼儿基于一周的造船游戏,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两个方面,分别记录造船的过程。在某幼儿完成绘画之后,教师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部分画面内容相对潦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该幼儿在完成了部分内容的绘画后,应同伴的玩耍邀约,草草结束了自己的记录,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都不足。为了提升幼儿兴趣的持久性,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一方面降低幼儿绘画内容的复杂度,另一方面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使其能完整画出想要表达的内容。

(三)注重提升幼儿的造型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画面上的线条越多,画面内容往往越丰富,而引导幼儿用更多的线条丰富画面的内容,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和空间思维的发展,促进幼儿手、眼、脑协调能力的提升。

在某次自主性图画日记活动中,笔者向中班幼儿讲述了一个故事:

胖胖国王每天都去新建好的迷宫探险。这一天,胖胖国王又去迷宫探险了,他边走边欣赏路西边的花草,感叹道:哈!真漂亮!”胖胖国王走着走着就到了分岔路口,他走了右边的小路并吸了一口气,说:“幸好走了右边,原来左边的那条路被小河拦住了。”他走着走着,看到一个牌子,牌子上画了个木头,原来这是一座桥。胖胖国王走到了桥上,又看到了一个牌子,上面有个“△”形。 原来是因为前边有一个斜坡。他走啊走,又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的图案像个眼睛,中间黑洞洞的,原来这是一个蝙蝠山洞。他继续往前走,进入了蝙蝠山洞。在山洞里,他看到了许多门,每一个门上都挂了一个牌子,其中一个牌子上挂着笑脸的图案,而旁边的牌子上挂着哭泣的图案。他走进了挂着笑脸牌子的门,里面,皇后正笑眯眯地对他挥手。

这个故事十分具有空间感,内容也很丰富,涉及许多方向和位置,对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图画日记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本次教学中,笔者在讲述了故事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开展自主性图画日记创作,发现幼儿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绘画风格,但对于画面各项元素比例的把握还需要提高。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构图能力

据笔者的观察,中班幼儿的自主性图画日记画面内容比较丰富,形象逐渐增多,不只是1—2个,但大部分幼儿的构图仍比较凌乱。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幼儿进行画面分区,比如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对画面的内容进行标号。

以中班幼儿创作的《小蜗牛历险记》故事画为例。幼儿将画面分为多个区域,在每一个区域分别呈现了蜗牛的活动:追捕小老鼠、发现小老鼠在偷山羊的黄金、抓捕偷黄金的小老鼠、抓捕正在抢小蝴蝶食物的小蜜蜂……初见这幅绘画日记,笔者被画面上的精彩内容所吸引,感叹于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但是,笔者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画面元素杂乱无章,如果缺乏幼儿的讲述,读者就无法读懂画中的信息。于是笔者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区分,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对画面内容进行标号,促使幼儿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养成相对规范的构图意识。

(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3—6岁的幼儿思维相对活跃,具有较强的感知力、好奇心和记忆力,这能支撑他们进行美术创作,但由于幼儿的美术基础技能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教师需要启发他们进行绘画创作,在幼儿遇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指导。中班幼儿已进入能够自由自主表达的象征阶段,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基于自己的思维去绘画,有的幼儿还能用图像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受到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画面构图存在偶然性、随机性,即画面内容间缺少联系。教师应引导幼儿画出一个完整的图画,而不是用单个元素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以中班幼儿绘画作品《我的梦》为例,笔者要求幼儿通过自主性图画日记讲述自己的梦,但幼儿的梦境画面比较破碎,既梦见了电影的角色,又梦见了自己在吃食物,梦境内容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具有随机性。在绘画之初,幼儿只在画纸的左上角画了一张床,表示自己在睡觉,而对于如何表现更多的梦境内容,无从下手。对此,笔者一步一步引导幼儿,鼓励幼儿联系梦境内容并发挥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逐渐丰富了画面的形象,帮助幼儿成功绘出了《我的梦》的图画日记。

四、自主性图画日记创作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一)厘清概念,教师要正确站位

当下,一些教师对幼儿自主性绘画日记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过度干涉幼儿的创作。其实,教师不应该以过多的规则束缚幼儿,或干涉他们的思维,影响他们的情绪,这会影响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科学发挥引导作用,给予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但是,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幼儿自主创作,不能混淆“自主”和“放任”的内涵,否则会导致幼儿的自主性图画日记创作活动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而出现混乱,也会导致教师因为缺乏对活动的关注而不能及时引导幼儿,限制幼儿的发展。

(二)丰富表象,激发幼儿的创作欲

陈鹤琴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论,主张让幼儿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坚持这一课程理论,要注重运用丰富的自然物象、社会资源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提升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带着幼儿多看、多聽、多思考,在幼儿的心中种下感受美和创造美的种子。

(三)及时引导,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教师不应轻易否定幼儿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涂鸦,要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大胆创作,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画作进行解释说明,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在绘画指导中,教师要多观察幼儿,以提供及时的指导,同时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渐渐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四)动静结合,鼓励幼儿绘声表达

教师应将说画与绘画相结合,引导幼儿对所绘画面进行解说。对此,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正确看待幼儿语言和绘画之间的联系,明白两者都是用于情感交流的工具。教师可以尝试向幼儿解释图画日记的创作要求,引导幼儿以自身情绪体验为主导,通过画画来完整记录事情,体现情绪变化。在幼儿完成创作之后,教师再鼓励幼儿讲述画中的故事,帮助幼儿提升创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总之,在引导幼儿创作图画日记时,教师要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多维度地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情绪、情感的表达,使幼儿在绘画中,培养记录生活点滴的浓厚兴趣,从而勇敢地表达自我,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马阳.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自主性幼儿教育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