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翻译研究:课题与方法
——《快速发展的视听翻译》述评

2023-12-28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眼动字幕研究

李 伟

1. 引言

2. 内容简述

全书由导论、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组成。

本书是一部关于视听翻译研究的著作,由4个部分共计12章构成,第一部分由3章组成,第二部分由4章组成,第三部分由3章组成,第四部分由2章组成,每章都由研究视听翻译不同方面的学者撰写。在导论部分,编者在描述视听翻译发展社会背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视听翻译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后,对该书各部分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

第一部分“视听翻译中的语言与文化转换”由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组成。

第一章“宝莱坞的全球化:通过好莱坞从印度到意大利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介绍了多语种电影及其翻译方式,以多语种宝莱坞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为例,简述了这部电影的基本概况、语言使用情况、意大利版本的观众反响以及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对电影场景进行剪辑以形成不同版本的过程。

第二章“在加拿大如何成为印度人,《如何成为印蒂》在意大利:为青少年向电视情景喜剧的配音”阐述了跨学科研究路径对视听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以儿童文学翻译以及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理论为基础,借鉴电视研究与幽默研究成果,对加拿大情境喜剧《如何成为印蒂》及其意大利配音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阿拉伯世界字幕翻译的审查制度与操纵”阐述了审查制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举例说明了审查制度的产生语境与字幕翻译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字幕翻译的策略问题以及字幕翻译操纵对于公共领域研究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接受与过程”由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组成。

第四章“镜头切换真的会导致字幕的重读吗?”基于137个听力障碍、听力正常的参与者以及不同类型的电影,分析了眼睛跟踪措施、阅读速度等相关问题,着重描述了镜头切换与字幕处理原则,并对包括眼动记录等在内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观看翻译过的视听资料:年龄真的重要吗?”论述了配音与字幕两者间的争论问题,研究了配音与字幕在不同年龄段成年人群体中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结果,为配音与字幕之争的文献研究提供了经验主义证据,厘清了这类研究的优点、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内容选择与呈现:语际字幕调查的注意事项”介绍了一系列能够在语际字幕调查中发挥作用的原则以及描述性建构方案,勾勒了以认知语言学著称的研究框架的相关部分,描述了字幕中的概念内容展示、替代与分类问题,罗列了语际字幕翻译研究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眼动跟踪和配音翻译过程”探究了影视配音的认知过程,概述了配音翻译的特殊性,阐述了配音翻译、认知过程与眼动跟踪的概念与内涵,并对配音翻译过程、眼动指示、研究设计与方法论等内容进行了简述,总结了该项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三部分“专业化的环境”由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组成。

第八章“音频描述关键点:重新审视普通欧洲音频描述准则的思想”勾勒了音频描述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普通欧洲音频描述指导原则与音频描述关键点的具体内容,认为音频描述关键点主要包括设定场景、命名人物、倒叙与场景转换、摄影技巧、面部表情、手势、特定文化项等。

第九章“字幕翻译能力图谱:公司需求和期望的经验主义研究”揭示了本章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与方法等,发现字幕翻译能力主要由语言能力、主题及与内容相关的能力、技术与应用能力、个人与态度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构成,最后,作者对上述能力构成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第十章“在土耳其为耳聋与听力障碍人群开发字幕翻译”描述了土耳其人为耳聋与听力障碍人群开发字幕翻译的情况,调查了土耳其听力障碍人群的教育水平以及浏览电视节目的频率,分析了听力障碍人群的人权立法问题。

第四部分“视听翻译的教学价值”由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组成。

第十一章“ARDELE项目:在外国语言教学与学习中作为提高语言能力的教学工具的音频描述”概述了ARDELE项目的基本情况,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音频描述对于外国语言专业学生提高其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论述了该项研究在方法论的运用方面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第十二章“运用视听翻译来追踪语言计划发展:1995年到2012年间的佛兰德公共广播字幕”以都柏林城市大学的研究为基础,开展大量与视听翻译、语料库语言学以及与社会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研究工作,并以限制视听翻译发展的真实案例为基础,阐述其对于社会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

3. 《视听翻译》的写作特色

《视听翻译》一书作为视听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其写作思路与内容特色有许多值得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借鉴与参考之处。这部分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该书写作特色,并指出其美中不足之处。

3.1 理论视野广宽,图文生动翔实

作者在阐述视听翻译理论时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并将其与视听翻译相联系,为视听翻译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知识基础,理论视野较为宽广。在第三章“阿拉伯世界字幕翻译的审查制度与操纵”中,作者提及阿拉伯世界对于字幕中含有敏感话题的处理时,运用6个图表来说明各种类型的敏感字眼;在分析阿拉伯语字幕中的冒犯语言时,作者采用表格的形式,对每种类型的冒犯语言给予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在第二部分第六章“内容选择与呈现:语际字幕调查的注意事项”、第七章“眼动跟踪和配音翻译过程”,作者在论述具体事例与案例过程中,搭配与之相关的图片进行解释说明,图文并茂,并运用柱形图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较为直观、生动的分析,也更为真实,增强了该书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更有助于读者理解其中数据间的关系以及事物间的联系。

3.2 概念阐述清晰,实证研究到位

概念的诠释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相关概念在所述领域的确切涵义,也为文本的高效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作者在《视听翻译》一书中为了解释相关概念、术语间的交叉关系,为读者详细阐述了视听翻译、配音翻译、眼动跟踪、认知语言学、后殖民主义翻译等术语的概念内涵,并结合相关实证研究,对视听翻译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在第七章“眼动跟踪和配音翻译过程”中,作者在厘清配音翻译、认知过程与眼动跟踪概念的基础上,对于配音翻译过程,眼动跟踪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概述了眼动跟踪的研究设计与方法论问题,对于配音翻译的眼动跟踪与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另外,作者对眼动跟踪实验参与者及参与者所要执行的任务进行了介绍与划分,对实验计划进行了简单描述与剖析,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作者从3个方面对于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实验结果与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3 案例详略得当,论述周密严谨

在第一部分的第一章“宝莱坞的全球化:通过好莱坞从印度到意大利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作者以《我的名字叫可汗》为例,从其不同的语言版本与语言使用情况,分析了多语种电影与视听翻译问题;在第二章“在加拿大如何成为印度人,《如何成为印蒂》在意大利:为青少年向的电视情景喜剧配音”、第三章“阿拉伯世界字幕翻译的审查制度与操纵”中,作者以剧集配音的英文与意大利语版本作为案例,以表格的形式将其清晰而直观地展示给读者,案例处理较为得当。此外,每章的开始都设有本章的简介,章后也附有参考文献,且作者在部分章节附有相关内容的网页介绍及某一导演摄制或导演的全部影片目录,内容极为详细。在每章的论述中,作者都较为注重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一般都会详细地勾勒出文章的理论框架以及相应的结论等。整体而言,该论文集的论述周密而严谨,案例列举详略得当,值得借鉴与参考。

当然,该书也存在有待商榷之处。该论文集对于认知语言学、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缺少系统而详细的介绍,阐述其与视听翻译之间的联系时也缺乏富有深度的描述,因而本文认为相关作者对于这些理论的应用有简单套用之嫌,应在其理论契合度、内容阐述深度方面进行相应改善。另外,由于每章都是由一篇独立的文章构成,除了在每篇文章后附参考文献以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在必要的章节设置相关思考题,以便读者能够深入反思每章的内容主旨,拓宽思考空间与研究维度。

4. 《视听翻译》的启示意义

视听翻译是翻译研究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次级学科,是将多模态、多媒体的文本转化到另一种语言或文化的翻译研究分支(吕洁,2013)。本书的出版将为视听翻译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与启迪。就国内视听翻译研究而言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4.1 发展历史研究

吕洁(2013)引介了西方翻译界自2000—2012年13年间视听翻译的研究成果,凸显了其在研究主体、研究模式、研究客体以及研究层次等多方面的研究特点,力图为尚未充分发展的中国视听翻译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与研究方向。邓微波(2016)通过历史描写的方法,将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发展过程分为电影翻译、影视翻译、盘带与电视翻译以及视听翻译4个阶段,并探究各阶段视听翻译在文本来源、翻译模式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期为国内视听翻译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王晨爽(2017)借助CiteSpace软件,以Translation Studies Bibliography数据库收录的视听翻译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对视听翻译研究领域的高频作者分布、期刊分布、高频关键词等内容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尝试构建50余年来国外视听翻译研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以直观的方式揭示该领域的知识结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这一研究能够为国内视听翻译发展提供经验数据,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国内视听翻译的发展。

4.2 具体问题研究

刘大燕(2010)将AVT研究划分为4个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译名的比较,探究了其研究内容与实质,归纳了AVT的本质特征和研究范畴,展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轨迹,从更加灵活多样的角度研究翻译问题。刘大燕(2011)尝试对AVT中“文本”概念予以重新解读,认为AVT“文本”概念中不仅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文本,还包含了视听元素和其他非文字元素的各种文本,展现了AVT领域术语革新的巨大潜力。董海雅(2012)与Jorge Díaz Cintas进行了对话,阐述了欧洲视听翻译研究的蓬勃发展对中国视听翻译研究及教学的启示。刘大燕(2017)探讨了改编与翻译研究新领域视听翻译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改编在视听翻译中的应用问题。曹艺馨(2017)对于国外视听翻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进行了剖析,以期对中国视听翻译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通过以上对于视听翻译研究国内研究现状的描述,笔者发现国内对于视听翻译研究不够深入与透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都留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待进一步开拓与研究。《视听翻译》的出版,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国内视听翻译发展提供新颖的研究视角与进路,具体而言:

一是为国内视听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国内视听翻译研究还处于向西方借鉴、学习阶段,在研究群体与理论建设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从事视听翻译研究的学者较少,主要有刘大燕、董海雅、邓微波等学者,缺乏一定数量的学者研究群,很难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国内关于视听翻译的成果主要集中于评介方面,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在仅有的40篇关于视听翻译研究的文献中,书评、访谈占据了约1/4,真正原创性的成果不多,视听翻译研究的范围与深度需要不断扩大与挖掘,理论建设也要紧跟实践发展的步伐,国内视听翻译研究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亟需新思想的诱导。值得欣喜的是,集视听翻译研究精华于一体的《视听翻译》面世,一定程度上为国内视听翻译研究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向。《视听翻译》对于字幕翻译、配音翻译、眼动跟踪等视听翻译研究领域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究与分析,凝聚了十几位学者的心血与研究成果,跨学科的理论视野与丰富的实证研究内容,能够为国内学者在视听翻译研究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带来启示与新的研究方向,促进我国视听翻译研究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是促进了国内视听翻译教学的国际化发展。

国内视听翻译研究刚刚起步,视听翻译教学研究更是比较薄弱的研究环节,国内开设视听翻译教学课程的高校更是寥寥,与国外视听翻译的相关研究相比,国内视听翻译教学研究较为落后,为了与国际视听翻译教学研究接轨,增加国内视听翻译教学研究在国际研究领域的话语权,亟需加快国内视听翻译教学研究的步伐。目前,国内视听翻译教材与视听翻译师资问题较为突出。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视听翻译教材,更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这一现状是阻碍国内视听翻译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视听翻译》涉及视听翻译的诸多方面,对于视听翻译研究现状与未来前景作了详细描述,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教材价值,因而,笔者认为该书的问世对于国内视听翻译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作为视听翻译教学的理论教材,国内相关高校可以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动国内视听翻译教学发展,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听翻译教学实践,丰富视听翻译教学的研究内容,扩大视听翻译教学的研究范围,逐步与国际视听翻译教学发展接轨,促进中国视听翻译教学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5. 结语

视听翻译是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翻译服务类型,对于影视业、语言服务业等领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视听翻译》为研究视听翻译提供了实证研究基础,值得业界与翻译学界的关注与研读,有助于推动我国视听翻译实践与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进而拓展应用翻译研究的范围与视野,促进国内翻译及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中国文化 “走出去”战略的推进,融合多种模态的视听翻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文化国际传播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拓宽与丰富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方式,有助于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强与提高。

猜你喜欢

眼动字幕研究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国外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中的眼动跟踪方法述评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