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

2023-12-28

中小学德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建构物质

严海,王学:引导幸福生活建构是德育的根本使命

严海,王学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物质丰裕时代朝向幸福生活的德育理路》一文提出,关注人的幸福,引导幸福生活建构是德育的根本使命。新时代呈现出物质丰裕的生活特征,德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引导人建构何种幸福生活,这是必须作出的回答。首先,德育引导人建构一种理性的物质生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严海,王学认为在物质丰裕背景下消费主义对幸福的遮蔽这一现实下,德育引导的理性的物质生活是对消费主义的匡正。德育既是关于道德的教育,也是关于价值的教育。德育培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取向,为丰裕的物质生活注入德性元素,创造性、合宜性、适度性的三重指向促进物我相宜、德福一致。其次,德育引导人建构一种有尊严的精神生活。德育的本质是建构和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指向人的精神活动,德育引导人建构一种有尊严的精神生活以实现幸福的旨归。最后,德育引导人建构一种有意义的可能生活。

德育融入现实生活体现了德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德育服务于人的当下,但更为重要的是,德育应面向未来,引导人建构一种更有意义的富有可能性的生活。第一,可能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德育融入生活、基于生活,但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引导成长中的孩子发现现实生活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学着解决这些问题以建构美好的生活。”第二,可能生活是合目的的生活。只有超越既有的且能够欲求的生活,才是“可能”的。第三,引导幸福生活建构是德育的根本使命。德育的使命不在于实现人的某种灵魂善或者实践善,而是使人以自由且德性的方式设计和追求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孙彩平,彭文超: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呼唤文化共契自觉

孙彩平,彭文超在《当代教育科学》2023年第8期《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呼唤文化共契自觉——一种对心理主义德育的矫正》一文指出,道德是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民族文化自觉应该成为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的重要立场。以关注儿童精神成长的中国问题为起点,超越西方心理学思路的德育局限,提炼日常伦理生活中独具民族特色的德育话语。具体而言,中国德育理论要实现对心理学化的超越,就要回到以文化共契为指向的中国德育传统,回到社会心理—心灵合一的建构框架中,以“大心灵”培育为指向,以高贵而博大的心灵作为教育的普遍价值依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这一思路是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不同的,是立足于和谐人格和幸福人生的,是着眼于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建构的,是中国传统大心育论的当代教育回响。承接文化传统,对话世界思想,沿着前辈开创的思路,丰富和发展融合人格发展、价值引导和完满人生的大心育思想,担当起中华民族文化共识和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学术责任,是新时代中国德育理论建设的根本朝向。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建构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