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ALB 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相关性、预测阈值及其效能

2023-12-28邓紫薇舒远路史志华王晋邓晔仇成凤王宏强段振兴严妍

山东医药 2023年33期
关键词:内酰胺抗菌阈值

邓紫薇,舒远路,史志华,王晋,邓晔,仇成凤,,王宏强,段振兴,严妍

1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湖南 怀化 418000;2 怀化市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中心;3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感染科;4 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重症监护室;5 湖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与检验医学院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1-2],临床经验性抗菌治疗对CAP 患者至关重要[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CAP 患者主要的抗菌治疗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肽聚糖交联的转肽酶,诱导细菌裂解。CAP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及其衍生物,但其临床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配伍方案[4]、依从性和药物转运系统。白蛋白(albumin,ALB)作为主要的转运载体[5],参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6],并影响临床疗效[7-8]。文献[9-10]报道,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的CAP 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风险更高,并可迅速发展为菌血症,其原因之一为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抗菌药物(如替考拉宁、氨曲南、夫西地酸、达托霉素)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增加[6]。然而,在老年CAP 患者中,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疗效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因此,我们分析了患者入院时血清ALB 水平与老年CAP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相关性,观察其预测阈值、预测效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9月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收治的老年CAP 患者86 例,男64 例、女22例,年龄60~100(71.3± 8.6)岁。纳入标准:①首次诊断为CAP,CAP 诊断符合《2019年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指南》[11];②年龄≥60 岁,性别不限;③给予亲水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排除标准:①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HIV/AIDS)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③长期住在养老院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KY-202001301)。

1.2 血清ALB 检测及分组 采集患者入院当天的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贝克曼库尔特AU5832)测定血清ALB 水平,并依据文献[12-13]进行四分位数分组,分别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

1.3 各组患者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文献[14]分为显效和无效,计算治疗显效率。其中显效定义为临床治愈(即患者的感染迹象消失)和/或病原微生物根除(即未再培养出病原体),无效定义为除显效以外的其他临床结局。治疗显效率=显效患者数/总体患者数×100%。

1.4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各组CAP 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实验室指标[入院当天检测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肌酐(Creatinine,Cre)和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rCl)]、临床病情严重程度指标(CURB-65评分)。

1.5 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之前的随机对照研究[15]结果,血清ALB 水平≤25 g/L 与疗效独立相关,因此以Q1 组作为参考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CAP患者血清ALB水平(分类变量)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相关性。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并加入年龄、性别作为混杂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采用多变量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分类变量)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相关性。

1.6 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阈值效应分析 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分析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连续变量)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之间的关系,评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阈值。以阈值为划分依据,采用分层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阈值效应,观察老年CAP患者血清ALB水平每变化1倍标准差(Per-SD)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风险变化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R3.4.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以±s表示,比较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时以中位数[M(P25,P75)]表示,两两比较用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6 例CAP 患者的血清ALB 水平为(29.0±5.1)g/L,其中Q1组23例患者血清ALB水平≤25.0 g/L、Q2 组21 例患者血清ALB 水平为25.1~28.9 g/L、Q3 组21 例患者血清ALB 水平为29.0~32.3 g/L、Q4组21例患者血清ALB水平≥32.4 g/L。

2.1 各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比较 86 例CAP 患者接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后,59 例(68.60%)治疗显效,27 例(31.40%)治疗无效,其中Q1 组、Q2组、Q3 组、Q4 组治疗显效率分别为39.13%、76.19%、71.43%、91.48%。

2.2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Q1 组23 例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6 例,年龄(70.5± 9.7)岁,有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6例、慢性肾病史2例、脑血管疾病史3 例、肿瘤史4 例和COPD 史4 例,WBC 为8.9(6.5,13.3)×109/L,NC 为88.2(83.7,91.3)×109/L,PCT 为0.3(0.1,3.9)μg/L,CRP 为74.4(34.9,123.6)mg/L,Cre 为66.0(57.0,111.5)μmol/L,CrCI为68.0(57.2,110.9)mL/(min·1.73 m2),CURB-65评分为2(1,3)分;Q2 组21 例患者中,男性16 例、女性5 例,年龄(73.4± 10.4)岁,有糖尿病史3 例、冠心病史6例、慢性肾病史1例、脑血管疾病史1例、肿瘤史0 例和COPD 史5 例,WBC 为8.0(6.4,12.9)×109/L,NC 为83.3(81.2,86.2)×109/L,PCT 为0.3(0.1,1.1)μg/L,CRP 为77.0(22.5,111.4)mg/L,Cre 为79.0(60.0,109.0)μmol/L,CrCI 为61.2(51.1,83.1)mL/(min·1.73 m2),CURB-65 评分为2(2,2)分;Q3 组21 例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6 例,年龄(169.1± 8.5)岁,有糖尿病史1 例、冠心病史8例、慢性肾病史0例、脑血管疾病史2例、肿瘤史1例和COPD史12例,WBC为8.9(5.3,11.5)×109/L,NC为83.4(77.4,87.2)×109/L,PCT 为0.1(0.1,1.0)μg/L,CRP 为75.3(34.1,142.9)mg/L,Cre 为68.0(58.0,87.0)μmol/L,CrCI 为51.4(43.3,80.7)mL/(min·1.73 m2),CURB-65 评分为2(1,2)分;Q4 组21 例患者中,男性16 例、女性5 例,年龄(69.4± 8.2)岁,有糖尿病史2 例、冠心病史8 例、慢性肾病史2 例、脑血管疾病史0 例、肿瘤史2 例和COPD 史11 例,WBC 为7.1(5.8,8.5)×109/L,NC 为76.1(74.1,86.4)×109/L,PCT 为 0.1(0.1,0.4)μg/L,CRP 为16.7(9.5,74.3)mg/L,Cre 为65.0(59.0,81.0)μmol/L,CrCI 为61.8(45.8,85.0)mL/(min·1.73 m2),CURB-65 评分为1(1,2)分;其中Q1 组患者有COPD 病史者比例低于其他各组(P<0.05),Q4 组患者NC 和CRP 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

2.3 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相关性 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负相关[Q2 组OR(95%CI)为0.20(0.05~0.74),Q3 组OR(95%CI)为0.26(0.07~0.91),Q4 组OR(95%CI)为0.07(0.01~0.36),Pfor trend=0.006]。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仍呈现负相关[Q2 组OR(95%CI)为0.18(0.04~0.78),Q3 组OR(95%CI)为0.19(0.04~0.93),Q4 组OR(95%CI)为0.07(0.01~0.46),Pfor trend=0.019]。以上结果均提示,随着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增高,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风险降低(Pfor trend均<0.05)。

2.4 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阈值效应分析结果 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RCS 模型见图1。由图1 可知,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间呈现明显的L 形非线性关系,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30 g/L 时OR 值下降趋势明显,而在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30 g/L 时OR 值则趋于平稳,因此老年CAP 患者接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血清ALB 水平阈值为30 g/L。

图1 老年CAP患者血清ALB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RCS模型

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阈值效应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老年CAP患者血清ALB 水平≤30 g/L时,血清ALB 水平每增高1倍标准差(Per-SD),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风险降低82%[OR(95%CI)为0.18(0.04~0.58),P<0.05];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30 g/L,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间无显著关联(P>0.05)。

表1 老年CAP患者血清ALB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阈值效应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ALB 是肝脏合成的最丰富的蛋白之一,通常用于评估营养不良以及监测机体的营养状态[16]。最近一些研究[17-18]开始关注ALB 在CAP 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但有关CAP 患者ALB 水平与抗菌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首次探讨了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疗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血清ALB 水平与治疗无效风险呈现L 型非线性关系,阈值为30 g/L,且随着血清ALB 水平增高,治疗无效风险逐渐降低,并在超过30 g/L 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疗效无显著性变化。

文献[19-20]报道,血清ALB 水平与疾病抗感染效果有关,但尚未有研究评估其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疗效的关系。与亲脂性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相比,亲水性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在血液中的波动更大。因此,评估亲水性抗菌药物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ALB 结合率决定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游离部分,而游离部分可通过生物膜扩散到组织发挥生物活性作用,产生药物作用。本研究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机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ALB水平与老年CAP 患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疗效有显著相关性。与低四分位数组相比,高四分位数组患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逐渐降低。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一致,表明二者间的关系是稳健的。推测可能的原因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一是血清ALB 水平与毛细血管渗漏有关。ALB 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之一,具有调节血浆渗透压以及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ALB 水平下降时,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发生毛细血管渗漏,促进亲水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从血管内进入外周组织。综上,低ALB 水平可影响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导致抗菌治疗失败。在替考拉宁和头孢曲松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文献[17-18]报道,入院ALB 水平低于30 g/L 的CAP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风险显著增加。本研究进一步使用了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随着血清ALB 水平升高,无效风险逐渐下降,当上升至约30 g/L 后,无效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解释了不良预后的原因。因此,对于接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的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超过30 g/L 可能被认为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老年CAP患者接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血清ALB 水平阈值为30 g/L,当老年CAP 患者血清ALB 水平≤30 g/L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风险较高。具体而言,老年CAP 患者的ALB 水平低于30 g/L 时,抗菌效果不佳;而ALB 水平高于30 g/L时,不影响抗菌效果。建议临床医师应重点关注血清ALB 水平低于30 g/L 的老年CAP 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内酰胺抗菌阈值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室内表面平均氡析出率阈值探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FeCl3 Catalyzed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b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