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课程中应用的创新性探究

2023-12-28高珊珊

体育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驱动运动

高珊珊

(广东理工学院体育系,广东 肇庆 526100)

运动解剖学是每个体育院校诸多体育专业中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运动人体科学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复杂的人体系统、相对独立的名词术语、多样化的运动形式以及抽象的逻辑性,对学生记忆、理解性要求较高,且课程理论内容与体育运动实践应用联系紧密,使运动解剖学教学难度大大增加。

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按照课时分配和实验课的操作性,往往采用理论授课和实验授课分别教学的模式,且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理论深度的限制,教师们往往是采用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虽然有实验模型挂图等辅助器材的使用,但是教师引导为主的讲解过程也使得学生往往容易形成“疲劳”,使得学习兴趣不高和认知性差成为不可避免的现状。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广大教师亟待探究的问题。

在课程教学中最直接的两个参与者就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学内容是在书本中相对固定、规范的,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如何将课程内容合理且有效的传达给学生,学生如何能真正掌握知识内容,就是最根本、最直接的解决方向。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点就应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创新就体现在师生关系转变上,翻转课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不再一味强调教师教、学生学,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锻炼学生自学、预习、分组完成讨论式教学任务,将理论与体育技术动作应用的实践相结合。

总体思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预习任务合理增加,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时间延长,教师给予一定的任务驱动力,进行恰当合理的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的自由,让学生在布置的任务框架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为主导,以小组为研讨单位,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基础上,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地位。

1 “任务驱动”模式的界定及相关研究概述

1.1 “任务驱动”模式的界定

所谓“任务驱动”是一种教学方式。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1.2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任务驱动以奥苏贝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从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通过一个有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学习知识。20 世纪70 年代,由N.S.Prabhu首次创设任务驱动型教学大纲并实施教学实践中,他强调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将许多任务类型设计成学习内容,通过交际任务进行学习。

Jane-Willis出版《任务驱动学习框架》一书,提出一个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模型,任务驱动教学应用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任务活动前介绍主题、背景、任务。(2)在任务周期(Task Cycle)过程中完成指定任务计划报告。(3)在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活动中分析、再练习。

1.3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我国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研究人员很多,但研究内容没有较成熟的体系。理论模型一般分为两类,例如何克抗教授提出的“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的顺序;艾奉平认为任务驱动教学应形成“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模式。

其内容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即任务驱动的基本理念、任务驱动基本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方法在课程中的应用。而应用部分的研究大多是对中等教育课程的描述,如计算机编程、应用等方面,对体育类学科应用的研究偏少,尚未形成完整系统。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手段发展教学内容,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将吸引更多的学生能积极自觉、主动参加课程的学习。

2 “双主体”的“任务驱动”模式的创新性

2.1 教学内容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从传统教学模式看,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增加一定的互动与讨论环节,这个过程并不适用于所有专业和所有课程,而且授课内容安排往往是理论和实验分别教学,本课程创新点其一就是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打造“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式授课模式,教学内容更为完整且重难点突出。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突出实用性,注重书本内容与体育运动实践相联系。

例如:学生进行运动动作实践任务,运动解剖学课程以人体结构为基础,课程重点注重骨骼、肌肉及关节的运动形式,及人体各个部位与运动的关系,因此,本课程将采取布置运动技术动作,让学生进行锻炼,自主感知锻炼体验的方式,如,讲解腹部肌肉的位置、形态和收缩功能时,传统授课模式是先讲理论再描述其运动动作形式,那么本课程尝试先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动作的练习,再来找身体哪个部位肌肉发力、触摸感知肌肉位置,然后再进行理论知识梳理。这样学生带着运动训练的任务,就能有更直观的体会。

2.2 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创新突出学生为本

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活各环节包括自主预习环节、分组展示任务、交流释疑环节、总结和综合训练等,理论和实验内容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均在实验室开展。在教学组织上不再是全班进行同一个内容的学习,而是采取分组教学,即同一个章节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各组分别展示完成情况,在交流释疑和综合讨论时各小组互相取长补短,大大增加学习效率。目的是让学生在这种组织模式下,能够举一反三,深入进行一个完整任务的实践,对其他知识学习有启发作用。

例如:学生进行分组及分章节讲解任务。进行师生角色互换,教师为学生分组,给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每组负责某一章节内容,并制作课件、学生自己去实验室找相关的实验设备、模型,完成讲解。任务不一定多,但要具有针对性。如,针对羽毛球专项的学生,可以布置上肢小肌群的讲解任务,针对田径专项的学生,可以布置步态分析相关内容的讲解内容。

2.3 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其中以任务驱动为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展现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利用网络发布任务,课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体育技术动作短视频和骨骼肌等器官的立体模型,并且在课后也利用班级讨论群进行监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做真做实“互联网+”课程。

例如:学生自主拆装实验模型任务。运动解剖学授课离不开人体各部位的模型器材,因此,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可以是拆解的模型让学生进行复原组装,也可以是指定学生在相应的模型教具中,拆解出目标肌肉。然后强化结果考核,如没有组装正确实验成绩扣一定分数,组装的快又好,提供加分奖励,这样,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更会主动看书学习理论,效果更好。

2.4 教学评价创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评价阶段,增加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比重,能给学生一个比较综合的、合理的、公平的评价。课程成绩构成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根据出缺勤和平时听讲、课堂讨论、实验表现、任务完成情况评定。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根据实验报告册撰写情况、实验考试情况和期末试卷考试情况给分,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30%,实验部分成绩占30%。如果理论试卷成绩占比过大,就有突出应试教育、考核学生临时“背诵”能力的嫌疑,这种综合性评价相对更为公平、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理论试卷题型创新性体现在主观题目分值加大,增加实践应用性题目如:试从运动形式、原动肌等方面对引体向上动作上升阶段上肢各环节的动作进行分析。这类型的题目并不是只看书就能完成的,更注重理论与体育运动实践相结合,更能体现课程的实用性。

2.5 “任务驱动”模式应用的效果和反思

在本课程实施该授课模式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反馈来看,相较于最初传统授课模式均有较大的改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与老师的互动更为顺畅,且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最为明显。同时从考试成绩来看,相较于2016 级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的班级,20 级学生的成绩整体提高明显,及格率提高显著。

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其一,多查阅资料,合理设计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模式。不是所有的任务都适合本门课程,一定要结合运动解剖学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与进度设计具体学习任务,实施方案、以及明确各教学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二,在实施过程中,更应注意调查学生学习动机、学生态度与兴趣、教学效果等。每次课都要明确教学或实验任务,排除倾向性引导等因素。教师一定要参与课程教学的观察、访谈等,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感受与表现。

其三,从教学实践经验上看,“任务驱动”模式并不适用于课程内的所有章节,比如,在运动系统中,一部分骨骼肌、关节的运动形式和位置、形态是学生能直接观察感知的,那么很适合应用“任务驱动”模式,但是关于骨骼部分很多内容是学生不能直接感知的,这时传统教学方式更为合适。

3 “任务驱动”模式的创新性应用及其推广应用价值

3.1 “任务驱动”模式的创新性应用

本课程开课在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尚存有一些高中课程学习的习惯,偏习惯于固定、成型性的教师教学生学,而主动、创造性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授课中应避免教师一味讲解,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大部分体育系学生的性格往往是活泼外向,运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因此更应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要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从我校社体专业16、17、18、19、20 几个年级的教学效果来看,随着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进行,学生们对于课程的掌握度和考试成绩上均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可见,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既能如期实现教学目标,也为教师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信心与决心,再次证实了推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必须性。

3.2 “任务驱动”模式的推广应用价值

在这种授课模式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通过搜集、查资料、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分析、综合、处理信息和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制作出作品,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是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是运动解剖学课程本身的单一的收获,是和其他课程有一定契合度的。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程的授课效果,降低授课的难度,提升上课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且学生更容易接受,上课氛围更好,学生掌握情况更佳。更深入的说,能使社体专业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能为其他年级乃至其他课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等)提供授课方式方法改革参考,为已经与准备开设此课程的高校提供借鉴与指导,推动该课程更好地在高校开展,提高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学效果,也是体育课程深入改革的重要尝试。

4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运动解剖学的课程特点以及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还是具有一定的效果、可行性和推广价值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合作、总结等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最终形成能力,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义,能够真正为学生服务、为课程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驱动运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不正经运动范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