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新闻中蕴含的节奏

2023-12-28杨晓斐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节奏感新闻报道节奏

杨晓斐

“节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它本来是用在音乐中,通过对音符的组织,对节拍的长短强弱的有序组合,让音乐有了规律性,更加悦耳动听。报纸新闻看似是无声的,但其中也蕴含节奏。这里的节奏是指通过对文图的组织、语言的运用以及信息的呈现方式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起伏和变化。一篇好的新闻,不仅在内容上吸引人的眼球,在节奏上也会与作者要表达的东西相吻合。良好的节奏感将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并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收信息;节奏感的缺乏则会使读者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

一、报纸新闻节奏的作用

(一)提高新闻的吸引力。在科技浸润的现代社会,人们适应快速的文化生活,对新闻的关注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节奏过于紧凑或冗长,读者就会陷入迷惑和疲倦,这样的新闻报道就难以引发读者的兴趣和积极的反馈。而当新闻报道按照合适的节奏传播时,便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更愿意阅读和分享,从而提高对新闻的关注度。这样一来,新闻报道的生命力才能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除此之外,有节奏的新闻也能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和广泛的选择。

(二)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在新闻传播中,新闻节奏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体现,能实现新闻的流畅传播,使新闻报道的信息传达更加明了和有序,使新闻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对于新闻的重要性和价值也更容易体现,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三)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读者在阅读新闻时,需要获得快速的信息反馈和情感共鸣。报纸新闻节奏感的体现,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加整洁和美观,让读者享受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愉悦地阅读新闻,感受到信息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因此,有节奏感的新闻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二、报纸新闻节奏感的分类

体现新闻节奏感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视觉的呈现。视觉的节奏通常指的是文章页面的视觉效果,是最直观体现文章节奏的方式。节奏感强的新闻报道能够让读者视觉上和心理上感到舒适和愉悦。它可以通过排版、字体、字号、颜色、标点符号等来呈现。例如在文章中使用引言和副标题、加粗等视觉效果强调关键词语和重要信息,并利用段落和缩进来划分新闻元素和信息的层级关系。

(二)声音的呈现。这里的声音,并不是像电视、广播类新闻中的真实存在的声音。报纸新闻虽是无声的,但读者在默读文字的时候,脑中也会呈现出声音,便是所谓的“心声”。而这种“心声”便需要有起伏和节奏。文章的句子长短、断句方式、行文的抑扬顿挫等都需要遵循节奏。例如:使用短句、断句来呈现紧急、突发事件的紧迫感;使用描写性语言和比喻手法来渲染情感氛围,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性。

(三)内容的呈现。视觉和声音的呈现都是在形式上影响一篇新闻的节奏,而内容的呈现则会在本质上影响其节奏。新闻的内容呈现主要包括选题、角度、手法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把握和处理来营造新闻的节奏感。

三、如何体现新闻报道中的节奏感

(一)体现视觉的节奏:一是注意标题的使用。好的新闻标题应当捕捉读者眼球,简洁、准确地传达新闻故事的主旨,同时需要简洁明了,有规律地跳跃。二是在排版上下功夫。排版在传达新闻内容和节奏感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颜色、布局、字体等方面的设计,如粗体、斜体、下划线或彩色字体等,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同时段落的起伏和长度也是体现节奏感的方式之一,采用短小的段落,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新闻内容。另外,通过分段,使得文字中穿插空白,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让读者的目光得到放松和休息。三是巧妙利用图片和表格。新闻报道可以添加一些形象的图片、表格等互动元素,它能以另一种角度体现出新闻的节奏,吸引读者的视线,创造出强烈的新闻感官效果,增强新闻报道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如《枣庄日报》4月10日第2版《台儿庄古城·2022大运河(枣庄)马拉松鸣枪开跑》这篇新闻,用文字介绍了比赛的基本情况,同时用5张图片,包含选手们集体起跑、在比赛途中、冠军冲刺等画面,展示出了比赛的热烈程度和选手洋溢的热情。

(二)体现听觉的节奏:一是通过调整句子长度来让文章更具节奏感。短句能够让文章更加紧凑、简明,长句则能够让文章更加华丽、有张力。在长句中,可以适当加入描述性语言,读者在默读文章的时候,“心声”也会随着行文时快时慢、时紧时松。读者在读描述性语言的时候,会不自觉加快阅读速度,一带而过,而在重点处停顿。因此,描述性语言可以体现节奏感,并让读者得到放松。二是通过韵母以及声调上的变化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文章标题尾字和文章末尾的韵母尽量用开口音,声调尽量用阴、阳声或去声,最后两个字的声调不要相同,如“阳光”“远方”“明天”等。如果是对仗的标题,前半句和后半句的句尾尽量用不同的声调。另外,可以巧用谐音来体现节奏感。如《枣庄日报》2月3日2版的《“艰”守一线 “肩”守责任 “坚”守大爱》,将三个不同的“jiān”字加入标题,中间穿插空格,让人感觉有起有伏、有紧有松。

(三)从内容上说:如果把视觉和听觉上的节奏感比喻成躯壳的话,那么内容上的节奏感则有如灵魂。其体现方式更加多样,也更加微妙,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在选题上,选择突发事件、重大社会问题等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话题,加强新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报道上,采用鲜明的态度和观点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在角度上,选择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来展现事件或问题,增加新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在人物形象及环境塑造上,通过对人物形象、表情、性格、经历,以及对环境中的光线、天气、声音等进行刻画,例如,为了营造紧张的节奏,描写人物额头上的汗水;为表现悲伤的气氛,描写阴暗湿热的天气。在手法上,运用对比、排比、夸张等修辞,营造出明显的高潮和低潮,增加新闻的节奏感和张力感。在时间流程上,为展示事件的复杂性和抢先性,平衡信息的呈现速度和出场顺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事件的先后安排、关键环节的跳跃、多个新闻视角的交替等等。

以《枣庄晚报》3月27日4版的《患者突发血小板极度减少 医生自驾车辆取来“救命血”》为例。文章开头便是“‘铃!’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打破了枣庄市胸科医院血液管理科的安静,‘我们科有一名结核病患者突发血小板极度减少,需要B型血!’”这几句话,便营造了紧张的节奏,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接下来,“孔维顺放下电话,当机立断,立即装好血小板震荡仪,一边填写应急用血申请单,一边与枣庄市中心血站联系,亲自驾车前往枣庄市中心血站。”“一边……一边”的叙述,让人能立刻体会到当时情况的紧迫性,以及主角处理突发状况的忙碌感,同时又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经验丰富。“20点40分,在接到备血电话的10分钟后,孔维顺就急忙开着自己的车出发了;21点55分,孔维顺抵达到枣庄市中心血站,顺利拿到血液后,急忙赶回医院;22点55分,患者及时输注上血小板,出血症状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通过一个个时间节点的描写,不仅能让人清楚地了解到整个事情的进展情况,更给读者一种和时间赛跑的感觉。最后一段“目前,该患者已度过急性危险期,病情趋于平稳。”一句话结束,才使人稍微松了一口气。整篇消息,字数不多,但使读者感觉到在很短的时间内,却发生了很多事,受到强烈冲击。文章的节奏前紧后松,与当事人的感情变化相吻合,使读者有很强的参与感。

总而言之,报纸新闻的节奏感在新闻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有掌握好写作和编辑中的节奏感,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节奏感新闻报道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