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研究

2023-12-28褚芷嫣

法制博览 2023年34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教育工作者暴力

马 超 褚芷嫣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青少年的心智不够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足,面对网络暴力事件很容易深陷其中,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分析网络暴力的特征、危害,有效提出预防措施,避免青少年在网络中遭受网络暴力的危害,这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网络暴力的内涵

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世界,网络暴力问题已经成为虚拟网络空间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关于网络暴力,从心理角度来说,网络暴力主要是通过网络上的恶意行为沉重打击受暴者的精神心灵世界的“软暴力”。从侵犯性的角度来看,网络暴力就是施暴者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网上发布具有攻击性、伤害性、侮辱性的言论,如发布当事人的私密照片、视频等,对他人进行多次反复的侵犯性伤害[1]。从社会风险角度来看,网络暴力是社会风险的源头之一,网络暴力对受害者人格的影响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受害者可能会由于网络暴力导致人格受损,以至于做出报复社会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

二、网络暴力的特征

(一)传播活动自发形成

网络暴力事件的始终,往往不存在任何强迫行为。无论是首次传播,还是二次传播或多次传播都是网民的自发使然。有的是带着自己的情绪去网上释放,也有的是出于道德使命感,尽管有些网络暴力事件是有操控者的,但也都是在暗地进行并且没有让网暴参与者发现,也就致使网暴参与者认为这是自发的行为。

(二)信息结构的开放性

在网上,只要注册了一个网络社交账号,就可以在这个社交平台说话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现在的社交网络平台,只要你的言论不会对该平台产生影响,它都不会限制个人账号使用,甚至有些平台为了吸引热点流量会针对个人的言论进行推波助澜,在这种情况下的言论也不是百分百的公正和客观,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网络暴力。

(三)过度虚拟导致恶劣影响

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谁都有自由说话的权利,也都享受同等的地位,正是这种特征使得许多在现实中不敢做的事情或者不敢说的话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说、毫无顾虑地做。再加上对于这种虚拟世界的惩罚措施较少,网络的虚拟性也使得监督更加困难,这也就导致了大量网民在现实社会中所受的压力和不满都会到网上释放,久而久之各种网络暴力也就随之而来。

(四)传播过程容易失控

网络暴力失控的现象频频出现,网暴者自身认为是对于不合理现象的“讨伐”,但网络社会过于虚拟,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盲目“讨伐”受害者,极容易在传播途中扭曲事实、掩盖真相,最后演变成网络暴力。

三、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

(一)网络暴力混淆真假误导青少年

在信息错综复杂的当今世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言论信息,加上网络世界独特的虚拟性,让原本就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信息源头的本身不一定很难辨识,但是在传播的途中经常会被不同的人歪曲事实、混淆视听,从而导致信息的真假难辨。而青少年本就不具备对与错的辨识能力,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世界,青少年网民会不自觉“站队”,无形中充当了网络暴力事件的推动者或者成为受暴者。

(二)网络暴力会损害个人权益和侵犯个人名誉

网络暴力事件中,施暴者不仅仅在网上伤害了当事人,也在现实中伤害了当事人。特别是“人肉”现象出现以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或图像的方式对当事人的攻击已经满足不了施暴者,施暴者甚至会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在现实社会中对当事人进行骚扰。网络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却找不到具体的实施伤害的人,正因为如此,参与的网民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肆意而为[2]。

(三)网络暴力会损害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

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会危害网民的道德价值观。现实社会里,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处事方式,例如对于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许多人会进行善意的提醒、批评。但是在网络社会中,对于道德败坏的行为,网民可能在初期也会善意提醒。可是随着事情的不断发展升级,就有越来越多的网友抓住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借此发泄情绪,便会偏离了方向,损害了道德价值观的作用[3]。

(四)网络暴力冲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青少年卷入网络暴力之中,其所在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也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会给其他的在校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使得学生家长会对学校能否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产生怀疑,这会让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气一落千丈,学校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更加具有挑战性。

(五)网络暴力会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

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是相通的,许多网民在网上宣泄情绪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映射,现实社会中的情绪积累得越多,到网络上肆无忌惮伤害别人、发泄情绪的网络暴力事件也会越来越多,同样这种网络上的暴力行为也会转化到现实世界,这样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4]。

四、防治青少年遭受网络暴力的对策

(一)扩充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跟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拓展,扩充更丰富的教育内容。

1.丰富青少年网络价值观教育内容

防治青少年网络暴力要从网络道德教育入手,老师应当深入发掘、扩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青少年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合理、循序渐进地向青少年灌输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引导青少年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一切教育内容的基础。其次,要把如何使用网络以及网络交友的准则教会学生,让青少年在进入网络世界中不再懵懵懂懂。然后逐步展开网络道德教育的其他内容,例如如何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如何参与网络生活、如何防范网络暴力等等内容。最后,教导学生在不知道网络背后的事实情况之前,不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免不知不觉地充当了网络施暴者。

2.补充网络法律教育内容

青少年由于所处教育阶段的限制,对于网络法律知识不了解,导致许多青少年在网络上不知不觉充当了施暴者或者是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所处的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当普及更多的法律知识,让青少年知道作为施暴者是会得到法律的惩罚的,同时作为受暴者也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3.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

青少年由于年龄较小,人生所受到的挫折和阅历都较少,加上部分家长的溺爱导致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遇到网络暴力的时候可能心理上会承受不住压力而走向极端。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教育方面要多下功夫,锻炼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提高教育工作者课堂幽默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课程内容和备课方面多做设计,试着用一种更加幽默有趣的授课方式将相对枯燥乏味的内容讲授出来,课堂的氛围是由教育工作者把控的,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各个学科的教育都需要教育工作者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热情,而幽默有趣的授课方式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

2.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技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单单需要掌握教学知识,还应当学会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熟悉和了解青少年学生网络社交的内容,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结合热点事件适当使用热点词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给青少年传授网络道德教育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结合当下最新的网络暴力热点事件进行剖析,展开讨论,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网络暴力的危害。同时也可以适当使用热点词汇,例如代表“加油”的网络词汇“奥利给”,对于课堂气氛调节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三)“多方位”培育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多方位的教育体系,主要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以适用社会的发展,做能够肩负起祖国未来的时代新人。

1.增强青少年体魄

引导青少年多参加体育锻炼,当青少年养成热爱锻炼的好习惯以后,青少年在课后也会花时间锻炼身体,从而减少上网的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

2.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网络信息开放下各种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络暴力游戏逐渐淡化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影响青少年正确的意识观念。防范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需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正确观念的形成有利于青少年群体树立亲社会行为,热爱现实社会,减少青少年的暴力情绪,也减少了青少年在网络上寻找网暴对象作为宣泄点的现象。

(四)教育模式新拓展

长期以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讲授为主、实践为辅的固定模式,且实践课的具体操作流于形式,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因此对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模式进行拓展十分必要。

1.形成“学生自主”新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都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模式,甚至有些授课内容并不是学生所喜欢的,这样往往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输出效率,可以由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内容中选择优先教学的项目,也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实践类活动的举办权下放到学生手中,由学生举办自己喜欢的实践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塑造青少年的德育榜样

由于年龄、认识水平差异等不同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难以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在班集体中,教师可以借鉴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方法塑造青少年德育榜样,通过榜样示范法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榜样示范法主要指选择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学习其思想、行为和精神的具体显性教育方法。

3.构建师生交流的新通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之间不单单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在私下里也要沟通和交流,但往常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学生家长作为媒介,这种交流方式很难保持好二者之间的私下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应当有自己的信息交流渠道,确保在网络暴力发生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自己的交流渠道遏制网络暴力的恶化。

(五)教育环境的优化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成长环境的影响作用巨大,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言,长期接触到的生长环境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出生后首先接触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贯穿整个学生成长过程的主要教育形式,家庭教育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家长在网络上的语言、行为或者是生活中的作风会影响青少年在网络上的行为,家长应当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并且要学会一定的网络知识,引导孩子正确上网,抵制网络暴力,不要将负面情绪在网络上宣泄,形成正确的网络观。

2.完善网络使用规范、发挥法律规范作用

网络由于其虚拟性导致许多网民和网络自媒体在网上发表言论和看法的时候,并不会考虑事情发生以后会对当事人造成多大的后果,也不考虑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政府和相关的部门应对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严加管控,加大实名制力度,同时对于网民在进入社交媒体之前要有相应的网络法律学习,例如在网络上恶意诽谤、诈骗、网暴他人隐私等应当获得什么样的惩罚,在完善网络使用规范的同时也发挥法律作用,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5]。

3.为青少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是防治青少年网络暴力的一种途径。青少年网络暴力表现为在虚拟世界中对他人进行暴力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一部分来源于现实社会环境。青少年有时候会将在现实中感受到的暴力行为运用在网络中,久而久之也会将网络暴力转为现实暴力,最后就会形成社会中的部分现实暴力以虚拟的形式体现在网络中,然后虚拟网络中的暴力也会转为现实暴力。因此,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减少青少年群体暴力事件的发生频率[6]。

五、结语

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在近些年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不可轻视,网络暴力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严重的危及生命。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必须防治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可以健康成长的环境,当然这种环境需要多方合作,需要老师、家长、社会等等共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应对网络暴力,同时能够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出现。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教育工作者暴力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