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春节档透视:电影艺术探索特色与得失

2023-12-28李昕婕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满江红流浪艺术

周 星,李昕婕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感知电影的核心所在是艺术成色,艺术精神、艺术探索和艺术技巧,它们也是保证电影作为艺术对象不可或缺的因素。就市场指标而言,2023年春节档电影成为年度备受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在市场表现上以67.58亿元票房收官,观影总人次1.29亿,总场次265.37万,票房同比增长11.89%1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应用程序。。2023春节档电影的票房超越2022年、2019年春节档电影的票房成绩,成为票房历史上仅次于2021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的第二名。《满江红》《流浪地球2》等一批佳作,在开年逆转了2022年持续低迷的电影市场,为中国电影整体“复苏”注入一剂强心针。而市场复苏背后既有社会经济复苏、文化活跃背景等因素影响,又与电影的艺术坚守、中国电影人不懈追求的艺术创新息息相关。引发关注的春节档也可作为电影艺术并未衰减的体现,使得2023年中国电影的创作“复苏”得以实现。比较春节档7部影片,它们各有特点。因此,有必要对2023年春节档影片的创作特点、艺术特征进行概述分析。分析它们整体呈现特色、创作共性、艺术创新,以及总结它们创作探索中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从艺术多重维度展开分析,尝试探清春节档影片的艺术表现,归纳整体它们或沉稳或跳脱,或“另辟蹊径”或“剑走偏锋”的创作特色,在其创新优劣的分析评判中思索国产电影当下与未来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一、复写新主流:主流价值的现代改写

中国电影近十年的不断发展,与艺术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新主流电影”密切相关。新主流电影不仅是政治话题的概念,而且是艺术实现切合社会大众审美需求的潮流。我们也可以把新主流电影作为时代艺术表现重要的艺术观念追求,其引领着中国电影实现不断丰富创造。新主流电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主旋律与商业类型的电影的聚合与重构,是“文化历史和多元艺术的类型聚合,也是主流价值观弥散于创作之中而形成的多样化创作集群”[1]。其以紧扣时代脉搏之姿态,表现出多元的创作面貌,呈现出以商业制作带动电影市场,以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浸润人心,以类型书写丰富影片表达等特征[2]。

2023年春节档电影整体呈现出延续和复写新主流电影的趋向。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书写、大国崛起的主流价值呈现、时代精神的集中浓缩彰显等特征。

1.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书写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根基,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文化自我书写、构建文化主体性的核心时段,春节档电影历来是传统文化输出的关键。2023年春节档以《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为代表的“头部”影片,着力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双双交上较为满意的答卷。《满江红》围绕中国历史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词人、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以岳飞所写之词的曲牌名作为影片名称和故事“麦格芬”,用一群小人物对战秦桧,来侧面表现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及岳家军的精神品质。全片并非岳飞的传记电影,而是以反面人物衬托岳飞的爱国情怀与身先士卒、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既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古代治军精神,又有因失地未能收复、含冤而终的爱国精神。岳家军的“复仇”,最终以假秦桧带领下《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全军复诵作为终结,洋洋洒洒的《满江红》词句,侧面表现出岳飞“一词压两宋,一人抵万军”的慷慨英雄气概。影片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精神的体现,是舍生取义、奋发图强、不甘屈辱的民族精神的现代书写。

《流浪地球2》延续前作的家国情怀和故土情思,片中与美国“方舟计划”、印度“数字生命计划”相比较,中国“移山计划”的推行人周喆直(李雪健饰演),正是当代“愚公”。影片使用了“愚公移山”的传统神话故事,讲述跨越一百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造福后人的“愚公”精神,团结、互助、友爱、文化传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精神时刻在影片显现。令人震撼的不只是“炸月球”的航天军人们的舍生取义,更是在面对危难之际,能够以“50岁以上老兵”自甘赴死的师承精神,全人类老兵勇敢无畏,共同承担着拯救人类的责任使命。这同样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军队精神的“科幻”想象与书写。

此外,还有《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集体拼搏的中国乒乓球队,代表了中国的体育精神;《无名》则取自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碑,纪念在隐蔽战线中负重斗争、为国捐躯的中共地下党和无名谍战人员,代表了中国的革命精神;《熊出没·伴我熊“芯”》中的无私母爱,代表了中国的母爱价值;《交换人生》以“接地气”的方式表现无论成就与贫苦,平凡而温暖的家庭才是真正归宿,是中国家庭观的写照。这些传统精神构筑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中得以集中展现。

2.大国崛起的主流价值呈现

文化自信是民族持久的动力、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强大的标志。2023年春节档电影在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上,以中国现代工业、科技创新、智能机器人、航天事业、中国军队、运动员等元素,彰显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电影内外皆呈现出大国崛起的姿态。以《流浪地球2》为标志的中国科幻电影,无论电影工业制作模式,还是拍摄技术、后期制作,皆比肩世界先进电影,成为我国出品的科幻电影中又一里程碑。电影不仅与国企徐工集团合作,为影片量身打造了诸多车辆、机床、飞机等道具,更将数字车床、激光雕刻、3D打印等运用于宇航服等模具复制,堪称电影工业制造的真正崛起。电影外,影片制作有赖于我国生产技术的进步;电影内,则更加注重东方文化价值在世界舞台的彰显。《流浪地球2》中以美国“方舟计划”的失败告终,印度“数字生命计划”的伦理争议不断,中国“移山计划”最终验证了其可行性,得以实施“流浪地球计划”。这是中国式救援、集体精神、团结精神为代表的大国风范,是片中构想的中国航天军队的专业精神、奉献精神。同时片中机器人狗笨笨、“机器人门”、量子计算机等设计皆以现实为基础,映射现实中我国航天技术、计算机等电子技术的飞速崛起。

《满江红》的抗金攘外、精忠报国的诗词在全军中集体复诵,是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的集中显现;《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中国民族是最勤奋的民族、最能吃苦的民族”的描述,是对中国乒乓球队凭借自我勤奋苦练与出其不意的排兵布阵重回世界巅峰的现实隐喻;《无名》以全民抗战为背景,讲述上海汪伪政权中一个个隐姓埋名的无名英雄,牺牲自我,潜伏在敌军中,最终国家终于取得抗战胜利。以上皆是我国大国胜利与崛起之势在历史中的书写,是新主流价值观念的体现。

3.时代精神的集中浓缩彰显

时代精神在影像中的浓缩与彰显也是新主流电影的现实指向。面对如今数字时代与元宇宙的兴起,虚拟世界越来越得到大众关注。《流浪地球2》不仅处处彰显着科技大力发展中的中国创新精神,更在科幻故事虚构中,进行了以数字形式延续生命的技术反思。当人类完全摆脱物质,脱离现实世界,似乎获得永生,然而如此一来,我们该怎么定义“人”?怎么面对“文明”?“生活”又意味着什么?《流浪地球2》中有人与技术关系的现代反思,这不仅是国际科幻作品一直以来的哲学母题,也是从想象未来思索当下现实科技发展的人文哲思,更是对时代发展变革中现代技术推崇的思辨。

除对现实科技进行反思外,2023年春节档电影更有中国精神的时代写照。如《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作为体育片,改编自真实故事,讲述20世纪90年代处于低谷的中国乒乓男队,在临危受命的归国执教主教练戴敏佳带领下,艰苦训练,终于在1995年天津赛绝地反击,重回巅峰的故事。影片聚焦中国国球,以永不放弃的体育拼搏精神,献给跌入低谷的当代人。影片不仅仅表达了集体主义中的吃苦耐劳、艰苦训练精神,更是将20世纪90年代人们质朴、爱国、奉献、团结等精神品质进行当代书写,展现历史进程中中国体育的胜利,也从侧面表现在中国时代精神指引下,中国将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中奋力拼搏,绝地反击。影片导演曾表示,这部电影不是讲述如何成功,而是讲述如何面对失败。影片所映射的既是中国体育精神,又是中国时代奋斗精神。近年来,各行各业历经萧条,在失败中重整旗鼓,重新振作,再苦再难,从头再来,这正是影片中时代精神的浓缩彰显。

电影艺术不断强化主流价值观的精神支撑,探索更好地实现增强新主流电影的感染力和满足多样类型的大众需求,既是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2023年春节档期折射的重要现象。

二、复合类型与复调叙事的创新与缺憾

艺术的多样性保证了电影满足不同需求的影像影响力,中国电影的艺术多类型探索,提供了泱泱大国电影实现本土艺术特色的动力。自亚里士多德以故事结局所承载的价值对戏剧进行的第一次类型划分后,故事类型早已先入为主地影响了观众对影片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电影观众对类型的精通向作家提出了一个致命的挑战,作家不仅必须满足观众的预期,还必须将其预期引到新鲜而出人意料的时刻。”[3]显然,这是罗伯特·麦基从熟稔类型叙事的观众视角,对电影创作者提出来的一道难题。

2023年春节档7部影片,分别以悬疑、科幻、谍战、爱情、喜剧、动画类型为主,呈现出类型多样、复合杂糅、叙事突破、优劣参半的创作特征。

第一,从类型丰富度而言,2023年春节档电影做到多样类型,不撞车、不交织。《满江红》将古装、历史、悬疑与喜剧类型融为一体,仿佛是“开心麻花”对历史大片的戏谑,是张艺谋别出心裁的类型融合尝试;《流浪地球2》延续前作,主打科幻类型,融入灾难片模式;《无名》以谍战为主要类型,在文艺与商业之间交叉叙事;《交换人生》则是爱情家庭轻喜剧,但因主人公的未成年身份,不免令故事显得“低龄化”;《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出其不意以体育运动片跻身春节档,将中国乒乓国家队的故事搬上银幕;《深海》为奇幻动画,是描绘女孩内心的一曲哀歌;《熊出没·伴我熊“芯”》作为科幻动画,成为春节档亲子观影的最佳选择。

第二,从IP制作而言,2023年春节档影片验证了我国国产电影大IP的全胜。《流浪地球2》与《熊出没·伴我熊“芯”》作为中国科幻顶尖IP与中国动画的顶尖IP,在春节档电影中均有出色的票房成绩与艺术表现,二者分别位列春节档票房第二名和第三名,这足以看出国产电影IP已经得到市场认可。同时,这两部作品在艺术特色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两部作品均有固定观影人群,类型制作中规中矩,同时辅以科幻加持,最重要的是,这两部IP均以超越前作的艺术表现和口碑,成为我国国产电影IP的实力验证。

第三,从叙事策略而言,2023年春节档影片在“复调叙事”上集中艺术探索,形成多线叙事、复杂叙事、碎片叙事、“反转”叙事、时空交织等艺术创作尝试。其价值不可低估,原因在于艺术崇尚创造探索,自然无法保证其完全成功,但创造性是艺术不竭的精神,打破单一和习惯需要鼓励不断探索,得失也在所难免。所谓“复调”,本是音乐术语,其突出特点为没有主旋律与伴声之分。巴赫金本用它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引申至电影中,“复调”指影片由多个人物视角展开故事讲述,没有确切而唯一主人公,切合世界多元、对话、开放、边界模糊的特征。春节档期电影的复调叙事呈现有得有失,所得是艺术的变化,所缺是尚未合理周全完善。

比如《流浪地球2》显然未能刻意打破常规意义的类型叙事规则,作为前传,影片结局观众已经知晓,悬念天然缺失。因此影片一改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借由编年体时间顺序,以多个人物视角展开叙事,在刘德华所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和吴京所饰演的领航员刘培强之间不断切换,然而图、刘二人作为主角,并没有所谓的“对话”,而是以对家庭亲情的守护与执着的“共性”,共同推进“流浪地球计划”,从而实现拯救人类的使命。当然,影片在时间线上的分散,使得故事矛盾冲突弱,戏剧性不强,加之总时长接近3小时,极易造成观影疲劳,造成影片的叙事缺憾。

以文艺片著称的程耳,一直探索与坚守对艺术不同凡俗的追求,他也获益于此,但是在《无名》中他似是“赌气”,使影片虽有“超级商业片”的宣传噱头,但其文艺气息依然浓厚。《无名》作为谍战片,影片人物动机弱,看不出主要行动目标,虽然以时空交织的复杂叙事,实现了一次次人物“共产党”身份的“反转”,却因为没有实现人物的有效“对话”,导致影片在富有意味的画面审美外,叙事一团乱麻,尤其两段打斗戏,作为叙事的必要性几难显现,只如“为赋新词强说愁”般,令人感到“为书商业强反转”的刻意。

张艺谋的艺术多变自是优势,而《满江红》的“高反转”似乎已成影片风格,“剧本杀”解谜任务中,张大身份、任务成败、秦桧生死,皆是反转之点,似乎迎合了当下短视频、短剧观众的“流观审美”,戏剧冲突层层叠叠,却在大量反转中,收获观赏的意外吸引力,也被一些观众挑剔,觉得是荒诞不经的“戏说”。

甚至《熊出没·伴我熊“芯”》也在熊妈妈身份的不断反转中,得到一个“智能机器熊”产生母爱的真相。可见,虽然强冲突的类型片已在档期电影中运用娴熟,但类型叙事以外“出人意料”的创新思路似乎仍在摸索中。

第四,2023年春节档电影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现实题材与底层叙事的类型。现实主义题材与底层叙事的缺失,是一大遗憾。2023年春节档,相较往年现实题材如《奇迹·笨小孩》,显得虚构架空过多,现实触碰过少。《交换人生》抛开灵魂互换的奇幻虚构设定,其他情节设定也缺乏现实根基;《流浪地球2》是对未来外太空的虚构;《无名》是对动荡又阴暗的旧上海的想象;唯一一部贴近现实、改编真实故事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却遭遇改档。

历史题材《满江红》的改编,大多是基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迎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剧本杀”叙事,如围绕秦桧是否有替身、岳飞遗言是否是一首词等问题展开叙事。假秦桧带领全军复诵的《满江红》虽然豪情万千,令人无比动容,却难以回避虚构历史的荒诞感,不禁使观众真实历史中跳脱而出,当观众对故事真实性进行质疑,那么沉浸感自然会被打破,影片的艺术审美也就此局限。这些与历史相悖的“改写”,似乎依然是对《英雄》和《影》的延续;真假秦桧的叙事设计也未能逃脱《双面君王》《影》等影片中司空见惯的反转设置,当新意不再,观众的观影体验便大打折扣,无怪网友指责导演“黔驴技穷”。

综上,在复合类型中,《满江红》《流浪地球2》等2023年春节档影片能够在固有商业类型的基础上,尝试叙事突破与结构创新,是中国电影自我发展的进步。但瑕瑜互见,诸如灵魂互换、真假君王等常见剧作“梗”已不再新奇。而以《无名》为代表的影片,在文艺与商业中摇摆,因承载内容过多也未能实现叙事创新,导致口碑两极分化。

三、复杂人物与复意视听的探索与不足

2023年春节档影片的商业制作方都在努力进行艺术探索,其中复杂的人物群像和创新的复意视听,构成独有的档期艺术探索景观。

1.复杂人物群像的探索

人物是电影故事的核心与灵魂,是情节展开的主要依据。2023年春节档在人物塑造上,有探索突破亦有不足。在“大情节”故事中,主人公通常被塑造为“圆形人物”,呈现出复杂、多样、矛盾的多重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也因此跌宕起伏。显然,2023年春节档并非围绕“主角”称霸银幕的固定人物塑造模式,而是基于“复调”的碎片叙事,倾向多元、复杂人物群像的书写,从《满江红》《流浪地球2》《无名》等影片的双男主设置即可得知。这一点,恰又迎合了新主流电影的叙事特征——在诸多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体现英雄精神。

以《满江红》为例,两位叔侄关系主人公,一位是由沈腾扮演的张大,表面顽劣不堪、满嘴谎言,实际是机智多谋的岳家军卧底;另一位则是易烊千玺饰演的孙均,看起来忠于职守、杀伐果断、上进勇敢,似乎是非不分,效忠奸臣秦桧,但最终反水醒悟,逼秦桧公开道出岳飞“遗言”,实现《满江红》一词的流传,达到影片最高潮。影片中各种小人物写尽了昏庸世道中的权欲阴谋,但与此对比自有清醒者身担大义、舍生取义,实现“岳飞精神”的传播。

《流浪地球》突出地塑造了多对师徒人物关系,在人物塑造上亦具有艺术特色。片中建立的三对师徒关系,刘培强和他的师父张鹏、图恒宇和他的师父马兆、郝晓晞和她的师父周喆直,虽然各个人物性格不尽相同,但复杂的人物动机背后都是情感的维系、亲情的指引、家庭的归宿,三组人物共同体现出“传承文明”“传递希望”的理念。

《无名》中各组人物更是纷繁复杂,既有“目睹广州被轰炸一年”后加入地下共产党而放弃家庭的何主任(梁朝伟饰),也有与他人假扮5年夫妻传递情报的陈小姐(周迅饰),还有看似随波逐流没有信仰、实际同为地下共产党却不被爱人理解的叶先生(王一博饰)等等,共同描绘着动荡时期下的复杂人性。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更是基于现实原型,塑造了临危受命的“魔鬼教练”与性格迥异、打法不同的“乒坛五虎”,从复杂的人物形象中,凝练出面对比赛失利、人生失败之际,如何在中国乒乓的国球精神中寻找绝地反击的力量。

2.复意隐喻视听的设计

2023年春节档电影在影像语言的探索方面,也表现出构图精良、声画创新、“复意多寓”的艺术创新特征。所谓“复意”,指字面意思以外的另一层含义,引申至电影中指富含深意的多组镜头形成的造型隐喻、声音隐喻等独特艺术创新。

艺术感最为突出的是《无名》的画面,影片以暗调为主,表现出老上海的迷蒙、阴暗与精致,影片有意致敬了王家卫《花样年华》与李安《色戒》。视觉造型方面突出了远景场面设计和富有寓意的镜头隐喻。影片常常将明暗调剪辑在一起,战地的惨烈凋敝与孤岛的纸醉金迷,灰暗的轰炸场面、泥泞的阴雨连绵与明亮的自然丛林、漂亮的海洋等场景设计形成鲜明对比。飞行员旁边戴着墨镜颐指气使的“罗斯福”狗,与轰炸中饥饿狼狈被赶出防空洞的瘸腿流浪狗对比精妙,以狗寓主人身份。更令人难忘的镜头是在一间密闭房间,一群无辜百姓被水泥浇筑而亡,转眼镜头移到门框中清丽自然林中的一只羔羊,羊羔是可爱的,却难逃“待宰”命运,这正是彼时中国百姓的象征。同理,影片中醉虾作为街头小吃,也富有深意,泡在腐乳中的醉虾在如鲜血一般的透明器皿中蹦跳挣扎,恰是战争时期浴血奋战的地下党和无辜百姓的真实写照,影像表现触目惊心。同时,影片大量的日语、上海话、香港话,更挑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呈现冷静客观的真实氛围,形成影片别具一格的艺术视听风格。

当然,《流浪地球2》的科幻场景塑造是春节档影院最具吸引力的观影内容。与《流浪地球》主场景的地下城和雪城不同,《流浪地球2》的未来科幻感画面以科技世界与太空为主,画面丰富度远超前作,无论是太空电梯各个角度和速度的体现,还是月球引爆时光圈层层划破天际的震撼,科幻片为观众带来的视觉震撼是我国电影工业发展和电影视觉创新的标志。分析《流浪地球2》能够超越前作的缘由,不仅要考虑其塑造了可以比肩好莱坞的视觉效果,还有考虑其在科幻制作中对历史厚重感与沧桑感的融入,影片镜头看似指向未来,实则充满了对当下的科学哲思与现实隐喻,宛如一部科幻史诗。

《满江红》作为张艺谋执导作品,带有精致的艺术风格,其艺术造型与视听创新更是毋庸赘言。《满江红》最为突出的两大艺术特色为以下两点,一是影片发生在一个大宅院内,密不透风的高强,青瓦灰砖的阴暗宅院,是小人物困在深宅挣扎、斗争的隐喻,颇有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视听延续的意味;二是影片过场中,加入大量急匆匆捉拿凶手或赶去回禀的长镜头,配合以改编豫剧的电子摇滚音乐,形成极具风格化的视听效果,虽与影片的类型杂糅但殊途同归,都呈现出极致的“杂”。张艺谋对此解释为这是“动静结合”的走马灯、章回体,是为带给观众独特的视听创新体验的设计。此外,《满江红》还在影片开篇秦桧出场时,运用大量屏风、暗影、周身黑色类似乌鸦的“信鸽”等,成为影片的重要伏笔与呼应点。值得再提的是全军“复诵”的场景设置,从影片内的庭院层层往外,重重军队把门,延伸至影院观众的观影空间,让观众在豪情复诵中体会岳飞的“家国情怀”,将影片的故事高潮与视听高潮合二为一。

此外,《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高速摄影、长镜头移动摄影和相似转场设计堪称教科书中的视听范例。《交换人生》则采用“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真人童话风格,将真实场景转化为充满想象的奇幻场景。《深海》以粒子动画与中国水墨画风的结合,以高饱和度的色彩,打造了想象中海底世界的曼妙景象,又为国产动画树立新的标杆。《熊出没·伴我熊“芯”》作为2023年春节档唯一的3D电影,满足亲子观影的视听盛宴。

综上,2023年春节档影片的复杂人物设计与复意视听设计,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色,成为一个档期内电影艺术本体探索与创新的集体现象,可以认为是中国电影艺术创造的一次“爆发”。

四、小结

艺术须臾不可或缺,成就2023年春节档影片观赏热潮与艺术探索息息相关。在复写新主流电影的基础上,将叙事聚焦在家庭(《交换人生》《深海》《熊出没·伴我熊“芯”》)、家国(《满江红》《无名》《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家园(《流浪地球2》)的书写、传承、回归与拯救中,形成复合类型、复调叙事、复杂人物、复意视听等多种艺术特色,构成中国电影的一次艺术“复兴”。然而,创新并非意味着成功,创造的产品也并非意味即是精品,除却市场考验外,影片想要成为经典还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我们应对其抱有信心。无论将2023年春节档称为“艺术爆发”还是称为艺术创新的“剑走偏锋”,大胆的影像创造实验都是开启成功的第一步,更是中国电影“复苏”的关键一步。

猜你喜欢

满江红流浪艺术
满江红·贺新年
流浪
流浪的歌
纸的艺术
流浪猫鲍勃
满江红·圆明园
满江红·圆明园
满江红·清福陵
遇见一只流浪猫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