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肿块及胸膜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2023-12-28陈桐榜苏益群陈俐莹
陈桐榜,苏益群,陈俐莹
(1.潮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潮州 521000;2.潮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 潮州 521000)
胸肺疾病的穿刺活检,一般在CT引导下进行。但随着超声技术应用的进展,胸壁胸膜、肺的部分占位病变已能够被超声清晰显示,使近几年介入超声在胸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快速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组织类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国内主要集中于三级大医院开展,而在潮州地区本院属于开展较早、较多的单位[1]。文献报道 CT引导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为 70%~80%,引起气胸、咯血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5.1%~27.6%。超声作为一种最常用的经皮穿刺的影像学引导方法,与CT引导比较,具有耗时较短、无辐射、安全性高、费用低廉、可床边进行操作等优点[2]。超声引导可在穿刺过程中实时显示针尖位置及监测穿刺针行径。对于肺外周型肿物及胸膜病变,因病变肺组织实变与胸壁间没有气体干扰的原因,超声可以实时、动态及多切面地显示病变的形态与血供信息,同时能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和较大血管的关系。随着超声导经皮肺肿物穿刺活检应用于临床,其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已明显改善[3]。本研究就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肿块及胸膜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接下来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安全性评估提供合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潮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2年12月实施CT检查后确诊为周围型肺肿块及高度疑似胸膜病变的9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22例,年龄46~83岁,平均(68.22±5.01)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65±0.55)年,临床症状:咳嗽23例,发热20例,胸闷11例,乏力7例,病灶位置:左肺48例,右侧45例,病灶最大直径1.45~10.21 cm,平均(6.24±1.01)cm。
入选标准:①穿刺前均行CT检查并明确为肺周围型肿块或胸膜病变者;②超声可清晰显示病灶者;③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合格者(凝血酶原时间≤21 s、血小板计数>70×109/L);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者[3]。排除标准:①超声不能清晰显示病灶者;②凝血时间异常,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21 s、血小板计数≤70×109/ L);③无法控制的剧烈咳嗽或呼吸急促者;④患者及家属拒绝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者;⑤肿物表面和胸膜之间有游离液体者;⑥躯干或四肢不自主运动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仪器和方法:超声引导使用 Aloka α10 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频率为 3.0~5.0 MHz。穿刺用具为BARD全自动和半自动穿刺活检枪,针型为 18G,外径 1.2 mm。穿刺前先仔细阅读患者胸部CT片,然后对照CT图像行普通超声扫查,在采用超声探头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扫描之后获取超声图像,随后在将超声图像传输至图像的采集卡当中,明确病灶部位、大小、深度、血流情况、 穿刺角度,能否避开病灶周围重要组织(大血管、正常肺组织)等,从而判断能否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4],并根据病灶的大小、位置选择使用半自动或全自动活检针。穿刺前所有患者及家属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1.3诊断标准:通过进行病理学检查,找到已经明确的肿瘤细胞或者具有明确诊断意义的病变组织者即可判断成为阳性,若未发现则可判断为阴性[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果
2.1病理结果统计:该组患者共93例,在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可见肺及胸膜恶性病变76例,良性病变17例。
2.2两组不同类型穿刺针的诊断效能比较:半自动切割活检与全自动切割活检针吸活检相比灵敏度(88.36% vs 75.14%)、准确度(80.36% vs 75.25%)、特异度(84.02% VS 75.14%)相比均较高,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肺癌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肺部也是肺癌及全身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很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即使进行治疗,预后亦未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预后尤为重要[6]。对于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光、胸部CT、PET-CT及支气管镜检查,但治疗需要获得病变的病理诊断。因此,如何获得一个可靠的、准确性较高的诊断结果也是当前肿瘤学科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以及需要解决的难题[7]。
在当前的临床工作中,能够获得肺部肿块病理组织的方式包括了胸腔镜、穿刺技术以及外科手术等,其中外科手术操作容易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创伤,且胸腔镜操作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构建人工气腹,创伤性也相对较高,因此,多需要采用经皮穿刺活检操作为主,不过经皮穿刺活检操作在应用期间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不同程度的出血、气胸、栓塞以及感染等[8]。另外,对肺周围型肿块及胸膜病变而言,痰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率较低,而纤支镜检查因不能到达亚段以下的支气管,取材阳性率也受影响,因此往往需要行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得术前病理确诊。
目前,CT扫描是引导经皮肺肿物穿刺活检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但是CT 引导穿刺活检术具有操作较繁杂,对患者和操作者均有放射性辐射,费用较高,无法对穿刺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等局限性。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因其操作简便、省时、准确性和安全性高、可重复性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手段,逐渐受到重视[9-10]。 据既往临床资料也证实,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更强的实时操作性,可在操作时对穿刺针的位置进行观察及矫正,由此有效避免穿刺针的方向偏倚而对血管造成损伤,也由此减轻了穿刺针对血管造成的不良损伤[11]。同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非常适合与胸部组织的病变紧贴,若病变组织受到积液、肿瘤以及炎性反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细胞的浸润则会对周围型肺部肿块以及实病的肺组织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透声窗,并借此能够对肺部的实变组织以及病变情况进行一个妥善全面以及科学的判断[12]。此外,由于肺肿瘤组织本身质地较为疏松,既往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手术活检方法非常容易导致组织发生一系列的断裂、丢失以及破碎等问题,这也容易导致活检失败的出现,而在进行此种情况,采用切割针进行活检时,取材速度也相对较快,不容易造成组织破碎的问题,破碎的组织条也能够获取完整,患者对此类操作的配合度也表现的相对较高[13]。
本研究说明无论是何种穿刺活检操作方法均可发挥一定的诊断效能,则这两者诊断效能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也有可能是受到了样本量的影响[14]。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所采用的半自动切割活检以及全自动切割活检这两种方法均能够对周围型肺肿块及胸膜病变患者病理良恶性诊断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以半自动切割活检所产生的活检效能更加突出,在临床工作中在实施治疗前可通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判断及评估。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的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延长随访时间,从而更加科学积极地对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周围型肺肿块及胸膜病变患者病理良恶性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一个综合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