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畜禽饲粮复合酶研究进展
2023-12-28腾敏,王玉,孟勇,杨滔,张扬
腾 敏,王 玉,孟 勇,杨 滔,张 扬
绵阳禾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绵阳 621000
随着酶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对各类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深入了解,酶制剂在畜禽养殖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酶制剂作为一类新型高效饲料添加剂,在促进养分利用(于爽等,2021)、提高生产性能(Liu 等,2020)、减少消化道疾病(Meng 等,2021)、增强机体免疫(Zhang等,2016)、减 排 降 污(Leinonen 和Williams,2015)等方面效果显著。目前已经有20 多种酶制剂在饲料和畜牧行业得到应用,根据其作用功能不同,可分为协助内源酶消化的消化酶类和降解抗营养因子或为机体健康保健的功能酶类。然而,单一的酶制剂作用效果有限,研发和应用饲用复合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复合酶制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根据饲粮配方和畜禽需求将多种单一酶复配制成,另一种是通过单菌种或混合菌种微生物发酵获得。复合酶制剂具有酶谱全、各酶协同、无拮抗等特点,可以更有效地针对饲料原料复杂成分、更全面地满足畜禽的生产需求,在畜禽养殖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2)中国女篮比澳大利亚、日本女篮的2分球投篮命中率、内线得分更高,说明中国女篮内线实力较强,但是中国女篮的得分点较少;其他得分技术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1 饲粮添加复合酶的必要性
1.1 动物内源酶分泌不足
幼龄畜禽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内源消化酶分泌不足是限制其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安永义等,2016)。在动物老龄阶段,机体免疫力变差、生殖系统功能减退,体内消化酶分泌也严重下降(Jing 等,2014)。如525 日龄蛋鸡相比于195 日龄,其空肠消化酶(胰淀粉酶、糜蛋白酶等)活性降低,养分消化率下降,且蛋品质变差(Gu 等,2021)。另外,动物内源性消化酶的种类不足,如单胃动物不能分泌降解植酸和非淀粉多糖(NSP)的酶,也无法分解利用醇溶蛋白、角蛋白等结构复杂的蛋白。此外,在动物高密度饲养、应激和亚临床疾病情况下,体内部分蛋白质被用于合成抗体去对抗外界应激和病原侵袭,体内消化酶分泌减少,对养分的消化利用率会进一步降低。高密度饲养也会降低肉鸡的体增重,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升高,肠道形态改变,揭示肝细胞和肠道受损,严重影响机体健康(Kamel 等,2021;Abudabos 等,2013)。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应激对畜禽的影响严重,特别是随着对快速生长禽品种的选择,对高温变得更加敏感。有研究报道慢性热应激会阻碍消化器官的发育,破坏肠道完整性,增加肠道热休克蛋白的mRNA 表达量,降低代谢酶的丰度,使消化系统紊乱,降低生产性能(He 等,2018 ;Pearce等,2015)。
1.2 饲粮存在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ANF)为饲料中对动物生长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成分,不同饲料原料的抗营养因子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如豆粕中含有大豆致敏蛋白,会引起仔猪过敏性腹泻(Park 等,2020)。谷物原料中60%~80% 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单胃动物不分泌植酸酶,因此磷的利用率大大降低。NSP 可分为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木聚糖、β– 葡聚糖、甘露聚糖、果胶等)和非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NSP)(纤维素、木质素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会包裹住蛋白质、淀粉等养分,使利用率降低,而单胃动物只能通过后肠微生物发酵略微水解部分NSP(Choct,2015)。在种子壳中,纤维素是主要的NSP,其次是酸性木质素和果胶,黑麦、小麦、玉米、高粱富含阿拉伯木聚糖,大麦和燕麦β– 葡聚糖含量高,均会使食糜黏度增加,不利于消化酶和底物的结合,而在肉鸡饲粮中富含阿拉伯木聚糖比含更高的β– 葡聚糖更难消化吸收(Knudsen,2014)。果胶是玉米– 豆粕型饲粮中主要的NSP,其次是阿拉伯木聚糖,而Kim 等(2022)报道,小麦– 豆粕型饲粮的sNSP 含量高于玉米– 豆粕型饲粮,nNSP 含量相当。食糜变黏会增加通过肠道的时间,降低畜禽采食量,且使后肠细菌发酵增殖,促使腹泻增加或产生黏粪,从而对动物生产性能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消除NSP 的抗营养作用,根据饲粮配方添加合适配比的NSP 复合酶(NSPs)来提高养分利用率已经成为普遍做法。
据林雪川事后的供述,黎永兰和林雪川出了KTV大门之后,黎永兰说林雪川“怎么才喝了两个就喝不得了”。一来二去之间,两人便争执了起来。
1.3 养殖成本高
外源酶在畜禽饲粮中的应用可以扩大非常规原料的使用,减轻企业的配方成本压力,同时有效地提高饲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在畜禽饲粮中添加植酸酶,能分解饲料中的植酸和植酸盐,释放出磷,减少昂贵磷酸氢钙等无机磷的使用,还能释放锌、铁、铜、钙等矿物元素替代部分添加量,从而降低养殖成本(Tous 等,2021;Liu 等,2020)。储存不当的饲粮中霉菌毒素含量高,在梅雨季节含量进一步升高,而葡萄糖氧化酶(GOD)能作为脱毒剂,缓解霉菌毒素对畜禽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从而优化畜禽养殖成本(Gao等,2022)。
畜禽体内重要的消化性酶类,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主要功能是把大分子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降解为肽、氨基酸,寡糖,脂肪酸和甘油等小分子物质,有利于养分消化吸收。动物的日龄和健康状况、饲粮的组成以及酶促反应条件都会成为影响内源性消化酶活性的因素,而添加内源酶可以补充消化酶不足(Aderibigbe 等,2020)。饲用酶制剂由微生物发酵产生,与动物消化道内源酶没有同源性,不存在抑制,外源添加内源酶可提高胃肠道总消化酶活性,或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提高内源酶分泌,或通过水解饲粮中影响酶活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致敏蛋白、醇溶蛋白)来增强消化酶作用,从而提高养分消化利用率(Yu 等,2020;Ding 等,2016)。
1.4 养殖环保压力
麦类是许多国家畜禽饲粮中能量的主要供应源之一。当玉米价格昂贵时,部分或完全使用麦类替代玉米,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然而,与玉米相比,麦类在畜禽的代谢能较低,并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如阿拉伯木聚糖和β– 葡聚糖。因此,在畜禽饲粮中应适当使用麦类进行替代,且配合相应的酶制剂以消除其抗营养因子的负面影响(王有月等,2008)。麦类复合酶主要针对小麦和大麦饲料成分特点,可以消除NSP 对蛋白、脂类等营养物质的包裹作用,降低食糜黏度,或补充消化酶,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缩小和饲喂玉米型饲粮的差距(周传凤等,2020)。研究表明,在肉鸡麦类(小麦和大麦)– 豆粕基础饲粮中联合添加木聚糖酶和β– 葡聚糖酶,能够改善肉鸡回肠食糜黏度,减轻麦类对肉鸡胃肠道的负面影响,提高生产性能(Morgan 等,2021)。Hoseini 等(2021)研究报道,在全小麦– 豆粕肉鸡饲粮中添加1100 U/kg 木聚糖酶和100 U/kg β– 葡聚糖酶,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空肠食糜黏度并提高了空肠绒隐比。Kim等(2020)研究报道,在玉米– 小麦– 豆粕肉鸡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和复合酶(含淀粉酶、蛋白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等),可协同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肠道形态。郭学义(2014)报道,当小麦替代肉鸡饲粮中40% 的玉米并添加酶制剂时,其生产性能与未加酶的玉米豆粕饲粮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当小麦替代玉米达到并超过60% 时,不管是否加酶,其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显著下降。然而,朱喜玲和伍超(2021)研究报道,在全小麦型–豆粕肉鸡饲粮中添加200 mg/kg NSP 酶(主要含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其生产性能与玉米型饲粮相当。段爱军(2012)通过在猪的日粮中添加NSP 酶进行试验发现,与玉米豆粕组相比,在20% 小麦组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NSP 酶可以降低腹泻率,提高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在生长猪日粮中,用小麦替代50% 的玉米加酶组与全玉米组的生产性能相当,而饲喂全小麦日粮,无论是否加酶,其生产性能显著降低。郭学义(2014)在产蛋期海兰褐壳蛋鸡上进行的试验中,用小麦替代40%~80% 的玉米,并添加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发现,其产蛋性能和蛋品质与玉米豆粕饲粮相比无显著差异。段磊(2011)在53 周龄蛋鸡上进行了为期12 周的试验发现,用小麦替代23.3%、46.6%、70% 的玉米,并添加100 g/t NSP 复合酶,与玉米豆粕饲粮组相比,综合经济效益均有一定的优势,其中70% 替代组的每千克增重饲料费用最低。对麦类的应用,国内以小麦居多,而国外对大麦应用较多,对大麦型日粮中NSP 复合酶的应用以β–葡聚糖酶的含量更高,以降低β– 葡聚糖酶引起的食糜变黏和养分利用降低(Karunaratne 等,2021 ;Perera 等,2019)。总之,麦类复合酶的添加大大提高了麦类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效益。
2 饲用复合酶的作用机理
2.1 内源酶补充消化酶不足
微课的运用应当穿插在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在课前,教师可以在微课平台上上传相关的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助微课平台,利用相关课件资料完成课前预习,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在实际数学课堂上,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因材施教,设计该堂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能够更好地消化,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课后,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发布在微课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总结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巩固知识。
2.2 外源酶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0 年我国的水稻产量达到了2 亿吨。其中,早籼稻是一种生长期较短、口感较差、价格较低的水稻品种,通常被用作储备粮。与玉米相比,稻谷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和有效磷,而且除了苏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外,稻谷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也高于玉米(朱安南等,2022)。在推广玉米减量替代的粮食战略下,使用符合国家营养成分和毒素含量标准的仓储稻谷配合添加酶制剂替代玉米的饲粮配方,可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饲粮方案。据报道,用稻谷和糙米替代50% 的玉米作为肉鸡14~49 日龄饲粮,并没有对其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稻谷含有更多的粗纤维,可以促进鸡的肌胃发育,增强消化能力,使肌胃研磨时间更久并降低肌胃pH,从而有利于消化(Sittiya 等,2016)。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纤维可以降低肌胃pH,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雏鸡早期生产性能(González–Alvarado等,2007)。相比于玉米型饲粮,饲喂稻谷型饲粮可以提高肉鸡的采食量,并影响肉鸡的氮代谢,促进蛋白质沉积,增加胸肌、腿肌和腹脂重量(尚增强和马卓,2021)。水禽具有耐粗饲特性,稻谷可作为鸭和鹅饲粮中良好的能量源。研究发现,在稻谷及其副产品碎米和米糠中添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可以提高肉鸭的代谢能和能量代谢率(张旭等,2014)。Kang 等(2013)在肉鸭饲粮中用稻谷替代60% 的玉米,肉鸭的采食量没有变化,但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而稻谷饲粮添加500 g/t NSP 复合酶(含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日增重比玉米豆粕饲粮显著提高4.8%,料肉比显著降低8.2%,养分消化利用率也显著提高。严念东和丁斌鹰(2008)在1~14 日龄肉仔鸭玉米–稻谷(20%)–豆粕饲粮中添加500 g/t 和1000 g/t 稻谷专用复合酶(主成分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 葡聚糖酶),肉鸭的日增重较玉米豆粕饲粮组显著提高,料重比降低。Yu 等(2022)在28~70 日龄鹅饲粮中用稻谷替代52%的玉米,结果显示提高了鹅的生长性能、胸肌色和总淀粉利用率,但会增加腹脂重并降低喙的颜色。
近年来,在“开源节粮”的背景下,复合酶更多被开发应用到含抗营养因子高的杂粮杂粕中,而对经典玉米–豆粕型饲粮关注较少,因为玉米、豆粕被认为是可高度消化的原料。然而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复合酶或单酶,仍能进一步提高畜禽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Kidd 等,2001)。Stefanello 等(2015)报道,在肉鸡饲粮中,添加淀粉酶和淀粉酶+ 木聚糖酶组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0 kcal/kg 和99 kcal/kg。Gitoee 等(2014)报道,在低能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含木聚糖酶、α– 淀粉酶和蛋白酶)可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并能达到未降能饲粮水平。Balasubramanian 等(2020)将生长猪玉米– 豆粕饲粮降低150 kcal/kg 后添加1%的消化酶类复合酶发现,对猪的生长性能、表观养分消化率均有改善作用。高理想等(2017)采用体外优化法发现,NSP 复合酶(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β– 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配合使用能更有效的提高猪日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Olukosi 等(2015)研究报道,在肉鸡玉米– 豆粕型饲粮中联合添加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的效果大于蛋白酶单独使用。
2.3 功能酶保障机体健康
(1)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信用管理。保证风险抵押物的质量。风险抵押物的质量问题一直在影响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价值与风险抵押物的实际价值不符是资产证券化的巨大风险。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抵押物质量水平整体不错,但面对不良资产带来的巨大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审查力度,以保证基础资产的质量。
功能酶主要是利用其催化反应,达到我们需要的过程和产物,在畜禽生长中发挥着保健促生长的作用。如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过程会耗氧,产生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降低肠道的pH,以及利用其强氧化性,达到缓解霉菌毒素中毒和保护消化系统健康,提升免疫力等功能,特别是在仔猪断奶阶段,可起到抑菌消炎、调节肠道微生物、降低腹泻的作用(Gao 等,2022 ;马菲璐和唐志远,2022)。过氧化氢酶(CAT)可催化细胞内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共同构成体内清除ROS 的酶防御系统。当GOD 催化葡萄糖氧化时,H2O2会抑制GOD 的催化作用,而CAT 会分解H2O2以保证反应的连续和顺利进行。由此可见,GOD 与CAT 相互作用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洪亮(2019)研究发现,在大肠杆菌LPS 攻毒情况下,相比于未加酶组,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2% 的CAT 能显著提高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杨思博(2020)报道,CAT 可以缓解热应激对肉鸡肠道造成的结构及功能的损伤,增强肉鸡的抗氧化能力,有效地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王洪军(2019)报道,在肉鸡饲粮中联合添加GOD 2000 U/g 和CAT 10000 U/g可替代抗生素阿维菌素,发挥保健促生长功效。同样GOD 和CAT 在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和提高母猪抗氧化能力方面均有报道,但两者联合添加的效果并不一定优于单独添加,仍需开展更多的试验去确定合适的配比,进一步提高功效(Sun等,2022 ;Sun 等,2021)。此外,Kolln 等(2017)研究报道,在高养殖密度下,使用NSP 复合酶可以影响粪便和垫料的水分含量,有效减少肉鸡脚垫炎的发生。而植酸酶可以通过提高肉鸡钙、磷消化率,进而改善脚趾灰分,从而降低脚垫病变评分(Dang 等,2022)。
3 不同类型畜禽饲粮复合酶应用现状
3.1 玉米- 豆粕复合酶
在不同的电场E、激励振幅A和ω的实验条件下,测取减振前后加速度传感器的实验数据,在对数据处理时发现同等激励、不同场强下其减振前的加速度和力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而减振前后的加速度降幅在不同场强下变化明显。用动态分析仪对同等激励条件下减振后的加速度曲线进行峰值平均值分析,将三种不同场强下的实验数据绘制在同一曲线图5上。
3.2 麦类复合酶
畜牧业是全球温室气体(N2O、CH4和CO2)排放的重要来源,养殖污染给环境带来压力,目前有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减少养殖中的过度排放污染问题,但成本昂贵。蛋白酶和植酸酶可提高饲料氮、磷的利用,降低排放,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同时,还能减轻环境污染(Liu 等,2020 ;Leinonen 和Williams,2015)。
3.3 稻谷复合酶
外源酶是指动物无法自主分泌的酶,必须通过外界添加供给动物,常见有植酸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半乳糖苷酶等NSP 酶。这些酶制剂主要作用是降解植物性原料的抗营养因子或细胞壁等,以促进营养物质的释放和消化吸收(Kouzounis 等,2021)。外源消化酶的酶切位点可与内源消化酶的酶切位点形成互补关系,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水解内源消化酶不能水解的饲粮成分(王恬等,2006)。Stefanello 等(2015)报道,饲粮添加淀粉酶+ 木聚糖酶,空肠淀粉利用率提高3.5%,回肠淀粉利用率提高2.4%。Vangsoe 等(2021)通过建立猪胃肠道体外消化模型发现,添加木聚糖酶和阿拉伯糖葡聚糖酶可以使小麦、玉米和水稻细胞壁结构改变,促进NSP 的降解。Liu 等(2023)报道,在生长育肥猪玉米– 豆粕– 麦麸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促进锌在猪体内的沉积,而添加NSP 复合酶能改善猪肠道形态,并减少致病菌,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改善肠道微生物。
3.4 杂粮杂粕复合酶
随着玉米和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推广,杂粮杂粕在某地区或某季节具有较低的价格优势,被用于畜禽饲料中替代配方中的部分玉米和豆粕。杂粮杂粕作为非常规饲料,对于现阶段我国国情,可以理解为除豆粕、玉米外的可用于配制配合饲料的原料。非常规能量饲料原料主要包括小麦、麦麸、米糠、稻谷、碎米、次粉和木薯等;非常规蛋白原料主要包括菜籽粕、棉籽粕、DDGS、葵花子粕、亚麻籽粕、花生粕和棕榈粕等。杂粮杂粕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具有NSP 抗营养因子和氨基酸不平衡的特点,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存在一定限制,因此在具体使用时要注意其营养特性、抗营养因子、物理特性和经济价值。
添加外源酶可以显著消除NSP 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Cardoso 等,2018)。研究表明,在蛋鸡饲粮中替代豆粕添加20% 葵花籽粕并加入复合酶(包括木聚糖酶、纤维素酶、β– 葡聚糖酶、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和植酸酶),与玉米豆粕基础饲粮组相比,蛋鸡的产蛋量、产蛋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均没有显著差异(Baghban–Kanani 等,2018)。Chen 等(2020)通过体外模拟猪的胃肠道环境,评估了玉米杂粕日粮(包括麦麸、棉籽粕、甜菜浆)的体外营养物质消化率,结果显示添加NSP 复合酶(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β– 甘露聚糖酶、α– 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可提高育肥猪的养分消化率,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张兴(2013)研究报道,在黄羽肉鸡小麦– 豆粕– 棕榈粕型和玉米– 稻谷– 豆粕– 棕榈粕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β– 甘露聚糖的复合酶,其饲喂效果与常规玉米– 豆粕饲粮相当。杂粮杂粕饲粮中应用复合酶的特点是,NSP 酶的种类更多,根据使用的原料特点,可以设计更全的酶谱和适宜的酶活水平。
3.5 新玉米复合酶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扩建,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加剧了饲料资源的紧缺。我国进口玉米数量不断增加,但供需不平衡导致每年秋季大量新收获的玉米被直接用于畜禽饲料。然而,新收获的玉米淀粉没有熟化,水分含量高,随着饲粮中新玉米的替代比例增加,畜禽的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肠道健康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Zhong 等,2019)。Yin 等(2022)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与刚收获半个月的玉米相比,储存两个月的玉米淀粉和多糖合成相关蛋白表达上调,饲喂肉鸡发现其能量利用率更高,相对食糜黏度显著降低,腹泻菌Hungatella hathewayi和Bacteroides fragilis丰度降低。在新收获玉米饲粮中添加淀粉酶或蛋白酶可以提高淀粉消化率和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肉鸡生长(Yin 等,2018)。Luo 等(2022)推荐联合添加蛋白酶和葡萄糖淀粉酶,以缓解新玉米引起的肉鸡粪便含水量增加,肠道胰蛋白酶活性降低和腹泻状况。
4 如何科学选择复合酶
在设计饲粮复合酶时,需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酶的适应性和高效性。首先,需要分析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特点,以确定所需的酶种类和活性水平;酶还需具有良好酶学特性,如高催化效率、耐热性、耐酸性以及对内源蛋白酶的强抗性等;此外,复配的单一酶制剂之间不能有拮抗作用。为了设计适合饲粮配方的复合酶,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体外法进行质量评定,并用动物试验进行验证。王子维(2020)通过动物试验将玉米– 豆粕型饲粮降低不同能量水平,添加不同配比的NSP 复合酶,最终当代谢能降低110 kcal/kg 时,筛选到最好的NSP 配比,添加100 g/t 时肉鸡生产性能能达到正常能量水平组。李夕(2019)通过体外法对不同厂家的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和β– 葡聚糖酶进行配比,筛选出了对小麦和小麦型饲粮中NSP 降解效果最好的复合酶配比,将小麦和小麦– 豆粕饲粮的仿生能量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95%和5.77%。伏雪静(2019)也通过体外酶消化方法,评定出适用于肉鸡全小麦– 豆粕饲粮的复合酶(4 种NSP 酶+ 淀粉酶),并在肉鸡上进行了成功的生产验证试验。另外,根据Michels 等(2022)的报道,脂质消化的最终程度随着脂肪酶活性的增加而增加,而在脂肪酶活性较低的情况下,较多的胆盐会抑制脂质消化。因此,适宜的消化条件对模拟不同生命阶段肉鸡体外脂质消化非常重要。
5 小结与展望
本文综述了在动物饲粮中添加复合酶的必要性,复合酶的作用机理,以及对玉米– 豆粕、麦类、稻谷、杂粮杂粕以及新玉米等不同原料复合酶的研究应用进展,最后提出了科学选择适宜复合酶的建议方法。然而,目前饲用复合酶的应用还不够精准,尤其是对于非常规原料的营养性参数的研究较少。为了确保复合酶在畜禽体内能够准确有效地降解底物,需要综合考虑饲料配方分析的准确性、酶制剂使用的合理性以及动物的阶段生理特性,进行系统的复合酶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