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音频的内涵及其在广播电台的实践策略探析
2023-12-28郭昊
郭 昊
(云南广播电视台 昆明 65000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等新兴信息传播模式的发展,给传统广播电台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而短音频这一新的声音表达形式的悄然兴起,为广播电台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契机,其虽然没有短视频那样的火爆,但是短音频具备着独特的性质与内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能够使其拥用广阔的传播空间与大量的受众,同时也是广播电台在新时代背景下扩大传播能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如何强化短音频的制作以及传播,是当前广播电台相关工作者需要不断深入的问题。
一、短音频的内涵
“短音频”这一概念是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络上“短视频”这一概念引发而来的。“短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十分符合现代人群对于信息接收的方式,在移动终端以及互联网上快速占据了传播的主体地位,并且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实现了最大限度上的普及,而“短视频”中短、平、快的内容也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之一[1]。短视频的内容主要包括街头采访、情景短剧、短纪录片、技能分享以及创意剪辑等。
而由“短视频”引申出来的“短音频”,从其内容上来看,主要是将传统广播电台节目中的精华节目部分抽取出来,对其进行精细加工,将相关内容浓缩至10 分钟以内,并且依托于互联网传播路径,通过各类短音频平台如:蜻蜓FM、喜马拉雅、阿基米德等移动音频APP 进行传播,用户可以使用上述APP进行线上收听或者下载保存等操作,以此来实现传统广播电台音频节目传播形式的创新。
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总裁黄学平先生对短音频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其认为短音频是指依托于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能够符合听众在短时休闲时间以及移动状态下进行收听的、可以高频推送的音频内容[2]。这些音频内容可以包含技能分享、社会热点、公益教育、商业定制、幽默搞怪、街头采访、广告创意等主题,其内容精悍,时长较短,因此可以单独成端,或者可以将部分短音频设置为系列性的栏目。而利用互联网平台等传播的传统广播节目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短音频”,无非是广播节目在互联网渠道上的重播而已。“短音频”要比传统的广播节目更具传播价值,同时也更有利于在移动平台与互联网上进行二次传播。其应当具备内容形式简短精悍、内容完整、结构性强等特点,适合于听众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主题十分鲜明,内容中有一定的爆点,能够满足听众群体的个性化收听需求;另外,其在场景上可以进行垂直细分,可以通过归类搜索而搜寻到相关内容。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也在不断推出自己的短音频内容,如湖北楚天音乐广播、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女主播电台、东方广播的“短音频战略”等。
二、短音频在广播电台的实践策略
(一)短音频形式的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纸等已经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而各类短视频平台、移动APP、视频网站等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全新渠道,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时间的利用也更加碎片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每天抽出30 分钟以上的时间收听广播节目[3]。在这种背景下,短小精悍的短音频更加有助于听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收听。而目前的消费者已不再是以往被动地接受广播电台的信息传播,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带给受众更多的选择渠道,这种情况下,传统广播电台的传播形式变得越来越艰难。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广播电台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融合时代的特点,才能促使广播电台带来新的活力。由此看来,广播电台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着其他新媒体平台不具备的优势,目前各类短音频平台上的精品内容,相当一部分是搬运优秀的电台节目,并且一部分还会邀请具有特点的专业电台主持人制作短音频作品。而从形式上来看,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广播电台创作短音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听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碎片化特点,打造模块化短音频,将传统的广播电台节目,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制作成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的短音频,同时需要根据短音频内容,对受众进行精细化场景分类,能够实现在不同节目、不同时间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滚动播放,这样能够方便听众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点击收听相关节目。
(二)短音频内容上的选择
1.聚焦社会热点,引导正面舆论
广播电台作为传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媒介,需要坚持其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作用[4]。传统广播电台在打造短音频时,在内容上要注重价值内核以及思想内核的构建,需要能够通过短音频的内容,将社会大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通过具有强烈主旋律的题材类短音频,为广大社会大众提供精神以及思想方面的支撑,从而彰显传统广播电台的社会责任担当。而对于广播电台来说,其制作播出的短音频内容需要具备主流媒体的基因属性,能够体现出鲜明的主题性与新闻性,不能够将其短音频作品与普通有声读物相提并论,要将“主题鲜明”这一内容要素充分地表现出来。而声音能够给人以一定的想象空间与情感冲击,其除了具有一定的伴随性以外,更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选择短音频内容时,需要选择适宜的题材,题材需要能够彰显声音的特长、适合声音呈现、符合声音特性等,这样才能够突出短音频作品的传播力与吸引力。
例如,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背景下,广播电台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短音频这一作品形式,制作了许多优秀的抗疫题材的短音频作品,为缓解社会恐慌、普及知识、提升士气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主要原因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各地的战“疫”情况难以具象地呈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声音的特性便有了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广大社会群众失去了“视觉感官”的情况下,利用“听觉感官”激发了其情境想象与沟通,进而形成良好的传播成效。
2.满足群众需求,提高服务水平
“人类的行动产生自内心的需求,因此,打动人心最好的方法,首先是引起对方内心的强烈需求”。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广大社会群众获取知识的出发点更加以自我为核心,其所获取的知识,或者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娱乐性质,缓解其生活压力,亦或者能够促使其吸收到一定的专业知识[5]。换言之,当前背景下,广播电台生产制作短音频作品,应当从广大社会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作品的内容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帮助,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首先,广播电台的短音频内容可以聚焦于政务服务上。近年来,为了实现广播电台的服务功能,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新闻+政务+服务”的内容,并且城市的广播电台都与当地政府部门展开了深度合作,开设相关专题栏目,从而为广大社会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办事流程解读等,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相关短音频在各类受众群体较多的短音频平台等进行播放,同时在多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同步推送,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例如大连(新闻)综合广播开办的《社保小课堂》《垃圾分类大家谈》《“安安”“全全”说安全》等短音频内容,都是聚焦于社会上较为常见的问题。
其次,广播电台的短音频内容可以聚焦于公益宣传上。公益宣传是传统广播电台的重要工作之一,而短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也十分适用于公益宣传内容的传播,另外,对于公益宣传工作的全媒体化传播与接受也有着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如大连(新闻)综合广播制作并传播的《身边的文明》《光盘行动》等公益性质的短音频内容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最后,广播电台的短音频内容可以聚焦于科普教育上。传统的广播电台日常工作需要向受众传播一些科普知识,以便能够提高广大社会群众的安全意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因此,在内容上,聚焦于科普知识等具有较为成熟的时机。
3.细化受众场景,合理安排播放时间
广播电台的短音频作品,不应该仅仅是将相关音频内容微型化,也不是将较长时间的音频资料经过剪辑后便上传至网络平台中,而应该是对内容进行细致构思,考虑受众的收听场景,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融合更多的新媒体属性与特点[6]。短音频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形式,要想促进广播电台的内容更具吸引力、传播力以及增强与受众之间的吸附力、亲和力,更加应该在内容形式以及使用场景中进行细化分类,不仅要好听、好玩,还要适时、有用。
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服务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而在互联时代的背景下,广播电台为了能够强化其社会生存能力,更应该注重在创作短音频作品的过程中找到受众的痛点,抓住受众需求。并且,除了上述问题外,广播电台短音频作品除了需要让受众享受到更为舒适、精细的内容外,还需要对播放时间以及播放场景做细致、明确的安排。在广播电台短音频内容播放的过程中,尽量将短音频内容与受众的时间段相适应,以受众的生活场景以及碎片时间为准。如“运动过程中的好听音乐推荐”等相关内容不可能在午夜时间进行播放。因为内容与收听场景的不适应,会导致受众的收听体验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受众的生活情境对短音频的内容以及播放时间段进行细致的划分,必然会提高广播电台短音频的收听率[7-8]。
(三)短音频的传播策略
1.个体定位
传统短音频播放模式主要是将内容、播音相结合,从而作为一种媒介输出形式,而官方媒体则可借助这一特点,构建官方媒体运营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可在每周固定时间内进行音频直播,并且在直播期间,介绍官媒抖音号,以便将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元素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制作与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利用短视频的影响力宣传短音频的内容,给予社会大众思想上的启示,从而不断创新短音频创作模式,丰富音频内容,充分发挥传统广播短音频的社会影响力[9]。
2.双向互动
短音频是信息发展高层次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传统图文信息相比,在获取多类型信息时,未占用时间资源,并且解放人们的双手与双眼。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在今后短音频发展时,为充分发挥短音频实际作用,工作人员在制作短音频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提升节目播出效果,毕竟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说理,鼓励受众在“两微”中与电台互动,分享旅行中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物智慧[10-11]。
3.扩大短音频品牌效应
为发挥品牌价值,扩大品牌效益,相关人员应着手整合内部现有资源,以便拓宽短音频发展路径。从短音频发展来看,在短音频发展早期阶段,通过与国际大品牌进行沟通与合作,促使更多人了解短音频,逐渐养成聆听短音频习惯,从而扩大短音频品牌效应。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为生产短音频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作人员可利用技术外部调整,将多类型技术融入到短音频中,为短音频的传播内容以及传播途径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能够加深社会大众对短音频的印象,铸造短音频品牌价值,为传播传统广播短音频提供合理化建议与意见[12-13]。
结语
综上所述,短音频形式的出现,意味着传统广播电台与新媒体的融合愈发紧密。新媒体既是传统广播电台发展的竞争对手,又是传统广播电台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借鉴其经验的“榜样”。在传统广播电台应用短音频这一形式的过程中,需要从形式、内容以及传播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满足广大社会群众的实际需求,强化短音频的层次化与质量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