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医生形象的视听分析

2023-12-28杨贝贝

新闻传播 2023年20期
关键词:蒙太奇人间纪录片

杨贝贝

(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再加上媒体对医生负面的报道更加深了公众对于医生群体负面的印象,为了缓解医患矛盾,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医生形象,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因此而产生,本文通过真实的镜头表现、立体化的声音语言运用和独特的剪辑手法三个方面对《人间世》进行视听语言分析。

一、《人间世》中“医生形象”的视觉表达

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摄影机一次开机到一次停机之间所拍摄的连续画面片段就是一个镜头,这是纪录片最基本的构成单位[1]。镜头可以通过对画面构图的分析,对画面色彩的把握,对景别变换的考虑产出符合观众审美的视觉作品,通过这些镜头语言的运用能够给观众直接视觉上的感受。

(一)画面构图突出医生主体地位

纪录片的画面构图主要包括对称法构图、延伸线构图、中心构图和井字法构图,每一种构图方式都会突出人物主体或事件主体,拍摄的主体不同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不过每个画面也都要遵循突出主体、呈现环境特点和利用陪体衬托主体的原则。

镜头中构图方式的不同,画面呈现的效果也不同,抒发的情感更有差异。在纪录片《人间世》中,因长时间站立,而且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正在给患者做手术的葛均波的手突然抽筋了,在这个镜头中葛均波医生的左前方是同事,右后方是患者躺在床上,葛均波的形象占画面的二分之一,无论从前后左右看他都是中心的位置,这突出了他的主体形象,在这场手术中葛均波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使拍摄主体放在视觉中心点上能很好地完成衬托主体的构图效果,并且利用前后景组成的框架构图也拉伸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更有层次。

画面构图对镜头所表达的语言非常重要,纪录片能带给观众最好的视觉感受是通过整体画面呈现的效果表现出来的,在一个纪录片中不仅需要画面整体连接去表达主题,而且还需要纪录片中每个微小元素都有自身的调性。在《人间世》中,一个医生在画面的左前方二分之一处,一场手术在画面的右后方,救命两个大字在画面的右前方二分之一处,这种起到服务主题作用的构图风格贯穿于整部影片,并且也直接影响纪录片主题的表达。

(二)景别变换凸显医生崇高医德

景别可划分为:远、全、中、近、特写等。景别的不同,纪录片的表意上也有所差异,远景提供宽阔的空间视野常用于交代社会和地理环境,全景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中景能够凸显出人物的手势体态,交代人物的性格特征,近景把人物的面部中的表情动作深刻地表现出来;特写通过对人物面部中的眼睛、嘴唇等器官放大呈现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这部纪录片中每一集医生的工作状态都通过不同的景别巧妙地刻画出来,凸显出医生的职业价值。在《人间世》“救命”和“坚持”这两集里,做手术的医生娴熟的切割、缝补手法再加上特写镜头的运用,给观众更强烈的视觉呈现,营造紧张的氛围。手术时医生的汗水、垂危病人的面部表情和护士用手暖血袋等等,这些特写镜头的运用表现出被摄物体最突出的细节,把观众的注意力调动到这些细节中,强烈地激发出观众的情绪。

在《人间世》“临终关怀”中,纪录片多次出现中近景和中景,画面中医生握着病人的手细心地安慰病床上的病人,耐心地倾听他们埋藏在心底的秘密,表达了医生高尚的职业修养,他们不仅治病而且还医心。

(三)画面色彩表达医患紧张关系

在纪录片中平常会以原色、黑白两种颜色来展现视觉效果,给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在中国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含义,红色代表庄严隆重喜庆,黑白代表对事件的回忆和生命的逝去。纪录片大幅度会以原色为主,主要为了记录被摄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全景真实面貌,纪录片也会掺杂着黑白的镜头主要表达生命的逝去。

在“命运交响曲”片头中有几个医闹的镜头采取的是黑白的画面,画面中患者家属摔桌子、拉扯医生衣服、用脚踹医生、聚集闹员工办公室,这部分黑白镜头和纪录片中大篇幅原色镜头形成鲜明的对比,突然原色转变到黑白画面,给观众很强的视觉感受,更突出这部分黑白镜头的内容,把观众从看故事的情景拉进到现实真实发生的事件中,另外把医闹这部分的镜头采用黑白色表现医生这个行业目前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不被患者家属理解,也不被患者家属信任,医患关系紧张等等。

二、《人间世》中“医生形象”的听觉表达

现场声、谈话、解说词和音乐等声音,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录片创作中,声音不仅可以作为画面语言的有效补充,而且各声音元素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立体化运用,构成一种综合性的声音效果,使纪录片主题表达更加真实自然[2]。

(一)背景音乐表达丰富的情感

纪录片是一部真实性很强的纪实影片,背景音乐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纪录片的听觉呈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突出和渲染主题思想的必备手段,通过与片子的基调和画面相吻合,加强了画面的表现手段,营造画面内容锦上添花的效果,且给观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导演在作品《人间世》中运用背景音乐辅助画面进行叙事的方式传达了导演的主观感情。纪录片的主题是医疗卫生题材,主要表现医生面对患者救助的责任和得了绝症的病人的无奈,所以作为背景垫乐,音乐在不同的情感抒发时的旋律是不同的。比如影片中讲述医生在为危急病人做手术的内容时,垫乐都用了比较紧张急促的纯音乐,沉闷快速的语调能够烘托做手术时紧张的氛围。但不同的音乐在医疗卫生题材的纪录片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片尾曲中“又是那声音,不放弃,不放弃”,“如果离开,如果醒来,那些光都在”,既表达了医生倾尽全力救助患者的决心,又表现了身患重病的患者在寻求最后一丝希望,不放弃生还的可能,感人至深的歌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人间世》中,反映市民叫不到救护车,医护人员调配救护车资源的情况,紧张的曲调,凸显出医生负责的工作态度,努力地调配各种资源,尽力地出车救人。背景音乐曲调及情感的不同,营造的影片氛围也有所差异,《人间世》纪录片中分别呈现了面对棘手疾病仍然坚持的医生、面对误解时的无奈和坦然的医生,也加深了观众对医生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二)现场环境音凸显真实场景

现场环境音主要指的是伴随着镜头的位置移动呈现出的不同位置现场的声音,比如镜头中人物说话、仪器的响声、钟表的转动声都是事件发生现场所产生的声音,现场环境音分为两种:一是自然环境音,二是影片中人物声音。现场的环境音能够更真实生动地描述事发现场人物的性格和所处的环境的氛围,使得观众更有真实感、参与感,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在纪录片《人间世》中,导演把对医生、患者、患者家属的采访和周围环境音都保留了下来,把观众置身于原汁原味的场景中,增加了观众的现场感。在医疗卫生题材纪录片中,采访访谈是纪录片现场环境音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受众可以从同期声中了解人物的性格及特质,通过医生的科普以及患者的内心独白,树立一个真实、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在《人间世》第一集中,医院急需血液,医生打电话给血库“你再给我四个单位可以吗?没办法了兄弟,24岁啊24岁”,医生在紧急情况下的真情流露,比所有的解说和音乐更能调动观众的情绪。

在《团圆》中,器官移植区域中心的华山医院接到浦东医院器官捐赠的消息,医生挂断电话紧急赶往浦东医院,路上的车流声和雨滴落在车窗上的声音,这些环境音交代了当时的环境氛围,突出器官的难得性和医生的急迫性,不管多么恶劣的环境医生都会把它运输过来。除了这部分的环境音外,《人间世》中在每个手术的画面中都会出现仪器转动的声音,以及医生救治患者没有成功时的叹息声,种种现场环境音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器官,给人们真实的听觉感受,让我们对医生的形象又多了一种敬畏之心。

(三)解说词补充画面不足

国内医疗纪录片中解说词多直接用来设置悬念、陈述情况、介绍背景、连结片段、引导叙事、辅助节奏、抒发情感、教化宣导,是导演创作意图的外化[3]。在纪录片《人间世》中解说词主要是将画面不能表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补充画面没有的信息或者画面难以说明的东西。

在《人间世》这部纪录片中解说词最大限度地补充了画面的信息,如交代拍摄地点的情况、病人的病情,描述手术过程等,这些信息是不能直接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通过解说词受众能连贯地了解到剧情的发展,在为朱建峰做手术时,“朱建峰的心脏再次出现停跳,情况紧急,已经来不及送往手术室”,“朱建峰的脉搏已经微弱到监护仪测不出了”,“主刀医生在病人左腹股沟处拉开口子,准备放入金属导丝,来检测他的动脉情况”等简洁的解说词语言向观众介绍了朱建峰的病情以及手术的过程,让观众了解到剧情的逻辑顺序发展。在纪录片中也加入了很多动画演示,如介绍到神经母细胞瘤和合并有原位胃性腺癌等名词时,把这些医学行业中难懂的医学术语搭配着生活化的解说词,使观众对病情有所了解,也起到了科普的作用,补充了纪录片叙事之外的知识内涵,让纪录片的逻辑架构更加丰富。

三、《人间世》中剪辑构建“医生形象”

在纪录片剪辑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人物生活与劳作的基本生活规律与心理变化规律,保证通过艺术的剪辑手法,通过时间与层次的表达手法,保证人物拍摄内容能够娓娓道来,清晰地表达出结构脉络[4]。

(一)蒙太奇手法掌控叙事节奏

蒙太奇最早应用于电影行业,通过两个镜头的并列排序组合成新的叙事逻辑,从而产生新的涵义。蒙太奇手法已经普遍运用在影视作品中,医疗纪录片也不例外。在医疗纪录片中叙事蒙太奇和连续蒙太奇手法最为常见,导演通过不同蒙太奇剪辑手法将影视作品的视频片段组接起来,从而使影视作品具有节奏性、感染性和时间性,达到突出细节和情感的目的,产生1+1>2的效果。

在《人间世》纪录片中,紧急往上海赶的外出医生为王剑辉运输心脏,医院内的医生正在为王剑辉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外出医生在路上开车,室内医生用药水擦拭王剑辉身体;外出医生经过一个站台,室内医生穿手术服,采用叙事蒙太奇中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手术室内和医院外两条叙事线索,把两件事打乱成一个个片段,使得有关联的两条线索交叉剪辑在一起,交替地出现在屏幕上,把两条相辅相成的叙事线拼接在一起,起到扩大作品的信息量的作用,使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鲜明地表现出来,并随着这两条线索间交替节奏的加快而传递出越来越强烈的紧张气氛或越来越热烈的情绪,使影片的叙事达到高潮。

其次在这部纪录片中大量出现了连续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从手术台上医生们紧急地为病人做手术到手术失败后医生的失落和难过,从患者家属抱怨救护车出车慢到救护车司机无奈的解释,从患者等着器官捐赠到收到捐赠者信息的喜悦等等,采用连续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使纪录片更加自然流畅,朴实平顺,种种事情抒发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治病救人。

(二)镜头节奏奠定影片基调

医疗纪录片是一种重要的影视形式,为了保障纪录片故事的完整性,并且保障内容能够更好地传达给观众,同时形成良好的画面感,需要严格把握纪录片的剪辑节奏,既要把握纪录片内部结构在逻辑方面的合理性,又要保障镜头具有良好的外部节奏,能够合理地对镜头运用、色彩声音等进行处理,从而保障纪录片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5]。

镜头节奏奠定了纪录片整体的基调,一分钟内镜头数量的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在《人间世》纪录片第一集7∶07-8∶07 中,主要讲述医生在给患者做手术的画面,这一分钟内共有23 个镜头,紧凑的镜头衔接,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镜头的切换上,充分地调动观众的情绪,营造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这里也充分体现了外科医生做手术时娴熟的医术;在纪录片第四集17∶29-18∶29 这一分钟一共有5 个镜头,这一分钟并没有因为少量镜头衔接而体现故事的冗长乏味,反而通过细致地刻画画面内容更能渲染影片的气氛,突出医生的职业修养,画面中的医生握着患者的手,耐心地听患者讲述着心底最深处的秘密。

四、总结与思考

纪录片《人间世》的播出对于塑造新的医生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让我们全新地了解了医生真实的工作状态,以及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医生的心理状态。文章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深入分析导演如何建构医生形象,纪录片最主要的特征是真实性,我们从纪录片中看到了技术娴熟的急诊科医生、不被理解的运输医生、耐心安慰患者的临终关怀医生和难以做出抉择的病理科医生,这部纪录片并没有为了大力塑造医生形象,从而捏造事实过分地展示医治成功的案例,而是选择不令观众反感的方式把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掺杂着呈现出来,增加了纪录片塑造医生形象的说服力。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需要这样的作品被大众所熟知,让观众重新定义医生的形象,从而打破大众固有的认知局限。

注释:

“[神经母细胞瘤主要来源于神经的原始细胞即成神经细胞,这类细胞在婴幼儿时期仍然保留一部分,并且在出生之后可以进行不受控制的异常增殖,形成神经母细胞瘤。]”和“合并有原位胃性腺癌[合并有原位胃性腺癌指发生在胃黏膜的原位癌,是指上皮内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学上已经完全具备了恶性特征,但尚局限于上皮层内,基底膜仍然保持完整的一种早期的胃癌。]”

猜你喜欢

蒙太奇人间纪录片
春暖人间
错位蒙太奇
人间第一情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浅析蒙太奇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形式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