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解决废塑料污染治理难题

2023-12-27潘永刚

新安全 2023年12期
关键词:废塑料农膜废弃物

潘永刚

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塑料污染如果处置不当,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进入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将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污染等环境危害。

浙江作为海洋大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岸线长、海岛多,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挑战重重。而发端于浙江的“蓝色循环”模式破解了海洋废塑料收集难度大、处置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等难题。作为浙江省探索实施的一个可持续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典型案例,“蓝色循环”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了“从海洋到货架”的全程可视化追溯,既确保了生态环境安全,又实现了海洋塑料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浙江省“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打造了我国全面推动塑料污染治理的典型案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有关部门立足于完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系列重要产业政策,压实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着力提升塑料垃圾末端安全处置水平,大力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整治,大幅减少塑料垃圾填埋量和环境泄漏量,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除了浙江的“蓝色循环”模式,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举措,逐步解决当地塑料污染突出问题。

福建省厦门市、宁德市着力推动海漂垃圾治理

海漂垃圾主要由塑料垃圾组成,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厦门市对海漂垃圾进行了全覆盖清理并取得明显成效。厦门海域面积约35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26公里,以废塑料、废渔网为主的海漂垃圾较多。厦门从“海上+海岸线”双重治理着手,组建市级专业化海上保洁队伍,成立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专门负责海漂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置,并设立海岸线保洁队伍,配置沙滩保洁员约400人,每日两次收集处理辖区沿岸垃圾,保持沙滩洁净。

厦门的系统化综合治理机制日趋完善。市、区财政每年共投入约1亿元,保障海域、沙滩清扫保洁和海漂垃圾收集轉运的有效运行;由起重设备将在海面搜集的船上垃圾吊装上岸,实现垃圾上岸的无缝衔接;在打捞清理过程中,发现泡沫、饮料瓶、渔网等可回收垃圾及时分拣装袋,水草、树枝等植物类垃圾则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另外,建设海漂垃圾监测预警预报系统,运用快艇、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每月开展无人机航拍巡查,健全信息化预报监管机制,提升海漂垃圾打捞清理效率。

宁德市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46公里,传统海上渔业养殖产生的木质渔排、白色泡沫浮球和废旧塑料制品等大量垃圾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宁德市实行考核和资金双驱动。全市共投入1.07亿元,将29个海沿乡镇的552个行政村纳入陆海统筹,实现陆域和海上保洁“一只扫把”负责,出台具体考核实施细则。自2021年起,省级奖补资金连续三年每年每公里岸线奖补1万元;市财政专门拨款387万元,用于主体企业建造两艘机械化海漂垃圾清理船。回收方面,宁德市以渔排为单位,定点设置垃圾集中回收设施,统一收集转运上岸;在航道两侧设立围栏式悬浮垃圾收储平台,日产日清养殖及生活垃圾,每年回收循环再利用饲料袋500万—600万个,基本实现全回收,并加快推广可回收型高密度塑胶渔排。处置方面,宁德市选点新建海漂垃圾转运堆场19个,集中转运分拣可回收利用的塑料、木材、泡沫等,无法再利用的,转运至垃圾焚烧厂、填埋场处理。

同时,宁德整合沿海县(市、区)养殖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全市“智慧海洋”信息化系统建设。该系统集海上养殖渔排、渔船、渔港和海上执法管理于一体,运用卫星遥感、船载终端等设备,实现海上养殖、海漂垃圾动态监控。全市海漂垃圾易堆积点设置18个监控探头,定期开展无人机航拍巡查,强化了沿海乡村垃圾保洁和海漂垃圾清理联动监管。

上海市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助推废塑料回收利用

完善的塑料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是塑料污染防治的关键。上海通过构建“点、站、场”三级网络全覆盖的回收体系,共建成1.5万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98个中转站和15个集散场,废塑料等可回收物依托“点、站、场”体系进行分类回收和精细化分拣。上海市近年来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全市各区(街镇)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了60余家回收主体企业积极探索废塑料末端精细化分拣,目前废塑料末端最多已细分成50多小类,随着废塑料品质和纯度不断提升,下游销售价格也大幅上涨。2021年,上海创设性提出建立动态更新的“白名单”保护制度和规划用地综合保障机制,要求具有生产性产业园区的相关区将本区产业用地中的1%专门用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系统解决废塑料回收利用等企业“落地难”“不稳定”“能级低”等问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南京市、青岛市、大连市等市以解决农膜回收利用为突破点进行治理

废弃农膜已成为各地农村“白色污染”的重要源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农作物覆膜总面积约1548万亩,年农膜用量约9万吨,废旧地膜“白色污染”一度影响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兵团坚持“源头治理、试点先行、科学施治、综合施策”,总结推广了“机械+人工”治理模式,重点做好耕地后整地前的机械捡拾工作、田间“一揭二搂三捡拾”等工作。2021年兵团当季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废弃农膜抽测平均残膜量为2.66千克/亩,均值达到国家标准,全面消除了三级重度污染及四级严重污染团场,提前完成了“十四五”预定目标。

南京市按照“谁生产、谁经营、谁回收”的原则,着力构建由政府、农户、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体系,按照“六个统一”要求,对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实施规范统一的管理,通过委托或购买服务确定第三方,实施区域内废旧农膜的集中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青岛市建设“县—镇—村”三级废旧农膜回收新体系等做法也为区域内农膜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闭环的管理模式打开了新局面,在6个涉农区市建立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转运中心11处,在82个涉农镇街设立回收站187个,划分责任网格,明确回收数量,推进应收尽收;大连市以村屯废弃农膜回收点为支撑,目前乡镇和街道建立回收站72个,形成“县—乡—村”三级网络回收体系,实现了农膜废弃物“即收即走,跟踪处置”机制。

北京市、陕西省等省市大力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循环化利用塑料类快递废弃包装成为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关键一招。北京市要求全市网络型品牌寄递企业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2500余个,各品牌寄递企业通过积分兑换、上门回收等多种方式开展包装物回收行动,并在电商物流园区、高校、快递驿站等区域开展快递包装集中回收。推广应用可循环包装,以生鲜配送、同城寄递为重点持续提升可循环快递箱(盒)应用比例。

陕西省制定生态环保总体方案和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台账,实施台账管理,压茬推进。将“落实行业绿色环保责任”纳入《快递企业在陕总部统一管理责任清单(试行)》,强化企业责任落实。截至2022年底,陕西邮政快递行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达到98.95%,按照规范封装操作比例达到97.27%,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达14.32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数量达2811.9万个,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95.05%,全省超60%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十四五”时期是塑料污染治理及大力发展再生塑料行业的关键阶段,虽然各地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扎实的成绩,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将塑料污染治理相关任务纳入各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实施,压实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二是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塑料污染治理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健全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统计评价制度,完善治理成效跟踪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三是确保工作务求实效。科学稳妥推进源头减量替代,进一步巩固废塑料回收利用和清理处置成效,着力解决农膜、外卖、快递、海洋塑料等重点领域问题,抓住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盈利模式,着力提升企业的内生动力。四是形成工作合力。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涉及面广,要充分发挥专项工作机制作用,加强沟通衔接、协同配合,共同研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深度参与全球塑料污染治理。

在我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推动下,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既能促进环境不断改善,也是进一步完善废弃物管理体系,实现以废塑料为代表的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综合减碳的重要途径,将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对于确保我国资源与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責任编辑:董常芳

猜你喜欢

废塑料农膜废弃物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废塑料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电子废弃物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废塑料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废塑料回收再生行业前景浅析
农膜回收器
农膜回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