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技术在20世纪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表现特点
2023-12-27吴晗
摘 要:分析中国钢琴音乐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探讨和声技术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的作品,总结20世纪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术在情感表达、文化传达、社会变革见证、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表现特点,使大众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独特之处,以及和声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钢琴音乐;和声技术;音乐变革
注:本文系2022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二十世纪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技法研究”(2022B112)研究成果。
20世纪的中国音乐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初,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中国音乐以其特有的音阶、旋律和节奏闻名,反映着我国的文化传统。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西方音乐元素包括和声技术被引入,我国的音乐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和声技术是西方音乐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强调不同音符之间的和声关系,并允许多个音符同时发声,从而创作出复杂的音乐声韵。这一技术为音乐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同时,钢琴作为一种典型的西方乐器,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钢琴的音色和演奏特点为中国作曲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其开始积极探索钢琴音乐,并将钢琴音乐融入中国音乐创作。在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开始崛起,并为后来的音乐作品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钢琴音乐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背景
20世纪,中国音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西方文化的引入,我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元素开始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还引发了一场音乐创作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国钢琴音乐开始发展起来。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多元表现
20世纪的中国音乐中既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又包含现代音乐元素。作曲家们将二者进行巧妙结合,并创作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丰富的音乐元素,如古老的五声音阶、独特的旋律结构、传统的乐器和声乐形式等。这些元素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音乐风格。传统音乐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音乐形式在中国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与国际社会交流的深入,西方音乐元素开始渗透到中国音乐领域。西方音乐的和声技术、调性结构和乐器演奏方式等元素对中国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种音乐影响使中国音乐获得了新的表现力,也使作曲家产生了新的创作思路。
钢琴的引入进一步凸显了中国音乐的多元化特点。钢琴的音域宽广,演奏技巧多样,可以表现出多种音乐效果。中国作曲家积极探索钢琴音乐,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这种音乐的多元表现使中国音乐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特色,还融合了现代的音乐元素,从而成为世界音乐舞台上的重要一员。
(三)和声技术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发展
要深入理解和声技术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应用,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和声概念。和声是研究声部组合的一门学科,强调不同音符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四个重要概念。
1.和声进行
和声进行是指一系列音符以一定的规则在音乐中进行排列。不同的和声进行方式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作曲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和声进行方式来表达情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作曲家们会精心选择和声进行方式,以营造特定的音乐氛围。
2.赋格
赋格是一种和声技巧,即多个声部在不同的时间开始演奏相同或相似的旋律。这种技巧可以增加音乐的复杂性和层次感。在中国钢琴作品中,赋格可以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3.和声进行的变化
通过改变和声进行,作曲家可以使音乐富有变化,用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感进展或故事情节的演进。和声进行的变化可以使音乐更具戏剧性和表现力。
4.和声的非传统应用
一些作曲家选择非传统的和声方法,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这种创新性的应用可以使音乐更具独特性。在中国钢琴音乐中,这种非传统的和声运用可以突出作品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二、和声技术的作用和应用
(一)和声技术的作用
1.增强音乐表达力
和声技术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增強音乐的表达力。通过在音乐中引入多层次的和声,作曲家能够创作出层次更为复杂和丰富的音乐作品。这种丰富性不仅可以使音乐更加引人入胜,还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例如,在一首钢琴奏鸣曲中,和声可以通过改变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赋予作品深度和内涵,从而让听众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不同的和弦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如大调和弦会使人感到愉悦,而小调和弦会使人产生悲伤的情感。
2.支持旋律和主题
和声在钢琴作品中还起着支持旋律和主题的重要作用。和弦与和声进行会对旋律的情感色彩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音乐的互动可以使旋律更加令人难忘。例如,当一位钢琴演奏家在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旋律时,可以通过引入渐强的和弦来表现旋律的情感高潮,从而增强音乐的情感表现力。
3.创造对比和变化
和声技术的灵活性使其成为创造对比和变化的有效工具。在一首钢琴作品中,通过改变和声的进行方式、节奏和音符的排列,可以使其不同部分产生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对比和变化可以使作品的层次更加丰富,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一首古典风格的奏鸣曲可以通过在不同部分之间交替使用协和与不协和的和声,以创造音乐中的张力和动态性。这种对比可以使听众更加投入,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4.探索调性和调式
和声技术还可以用来探索不同的调性和调式。通过在音乐中引入不同的和声进行,作曲家和演奏者可以改变音乐的调性,从而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例如,从小调和声进行转换到大调和声进行可以使音乐的情感色彩从沉郁和悲伤过渡到愉悦和欢快。调性的变化可以为音乐注入新的活力。
由此可见,和声技术在钢琴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为音乐提供丰富的声音层次,还能支持旋律和主题,创造对比和变化,以及探索不同的调性和调式。通过巧妙运用和声技巧,作曲家和演奏者能够呈现出令人难忘的音乐作品,让听众沉浸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情感共鸣。
(二)和声技术的应用
1.和声进行
和声进行是和声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指一系列和弦的连续排列。和声进行可以影响音乐的情感和发展,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从稳定到不稳定的变化,以实现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动态性发展。在钢琴作品中,和声进行的变化会影响作品不同部分之间的音乐发展和变化,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2.和声类型
不同的和声类型可以赋予音乐不同的特点和情感色彩。例如,大调和声可以令人愉悦,而小调和声会令人忧郁。在钢琴作品中,作曲家可以选择特定的和声类型表达情感。这种选择可以通过改变和弦的构成和进行实现,从而使音乐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3.和声进行方法
和声进行方法是指如何处理和声中的音符与和弦,以影响音乐的发展和情感表达。在钢琴作品中,有许多不同的和声进行方法,例如声部的交替、和声的层叠、反复出现的和声模式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创建对比和变化,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复杂性。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作曲家可以创作出独特而引人入胜的音乐作品,使听众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4.和声节奏
和声的节奏可以与旋律的节奏相互作用,从而创造出音乐的韵律感。和声的节奏可以影响音乐的整体感觉和动态性。例如,在一首演奏速度较快的钢琴独奏作品中,和声的快速变化和创造性的节奏模式可以增加音乐的活力。
综上所述,和声技术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涉及和声进行、和声类型、和声进行方法和和声节奏等多个方面。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特点和元素,作曲家和演奏者可以呈现出有深度和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使听众沉浸在音乐的世界。理解和声的特点和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同时为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丰富的创作工具和表现手段。
三、和声技术在钢琴作品中的表现特点
(一)情感表达
和声技术在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中常用于深刻的情感表达。通過巧妙选择和声进行、和声变化以及音符组合方式,作曲家能够传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情感。这种有深度的情感表达使音乐成为情感的媒介,从而触动听众的内心。以谭盾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为例,其情感表达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中,《逗》通过简单而明快的和声表现儿童的天真和欢愉,让听众感受到童年时光的美好;《听妈妈讲故事》通过使用和声和音符组合,创造出令人感动的音乐效果,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情感氛围,使听众不禁回忆起儿时母亲的关怀。这种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使音乐作品更具吸引力,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二)文化传达
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和声技术可以被用来传达文化,创造独特的音乐语言。一些作曲家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和声技术融合,以展现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王建中在其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中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和声进行融合,创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画面。这部作品展现了百鸟在晨曦中欢快歌唱的场景,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种文化传达的独特性让这部作品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深刻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三)社会变革见证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而一些钢琴作品通过和声技术反映了这些变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些作曲家选择使用非传统的和声方法以表达他们对社会的看法。这种对社会变革进行反映的音乐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特定时期的社会氛围和面临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钢琴曲《红灯记》应运而生。这首曲目以激昂的旋律和引人入胜的和声技巧,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革的代表音乐之一。钢琴曲《红灯记》不仅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还影响了一代钢琴演奏者。其为那个时期的钢琴演奏者提供了重要机会,使他们能够继续接受培训和演奏。借助这些特殊的音乐创作,中国的钢琴艺术得以重生,并为此后的钢琴热潮奠定了基础。因此,钢琴曲《红灯记》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还是中国社会变革的见证者,保留了那个时期的历史记忆,同时也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创新实践
和声技术为作曲家提供了创新实践的空间。一些作曲家选择突破传统的和声结构,采用非传统的和声方法,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这种创新精神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为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结语
20世纪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术在中国音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分析20世纪的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了解和声技术的表现特点及其在音乐中的多重作用。和声技术不仅是音乐的一种表现手段,还能反映情感、文化、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和声技术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丰富了音乐的内涵,也为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ALDWELL E,SCHACHTER C.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M].New York:Schirmer,2002:425.
[2]欧吉询.中心和音技术对作品的控制作用:以斯克里亚宾晚期作品op.69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6):121-126.
[3]程宪伟.谭盾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分析与演奏[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4):157-161.
[4]董晓梅.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民族化创作技法探析[J].音乐创作,2012(12):123-125.
[5]方冰,梁筱妹.中西合璧 经典永传:钢琴组曲《红灯记》的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09(20):71-73.
[6]李亚丽.王建民的《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与演奏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吴晗,硕士,哈尔滨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作曲技术理论(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