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班角色游戏中幼儿行为背后的“语言”

2023-12-27马奕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小班语言

【摘要】在游戏中自由自在地玩耍是每个幼儿最喜爱的事情,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推进,“游戏”成了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形式,角色游戏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游戏形态,以其所特有的生活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各种表现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旨在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观察、分析、反思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研究小班幼儿。

【关键词】行为观察  小班  角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1-0118-03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和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他们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既能增强对生活的熟悉感,又能发展一定的语言、交往、动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前期的观察和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小班角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处于“权威指导”的地位,缺少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当首先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与反思,捕捉幼儿游戏中的“精彩瞬间”,以幼儿为主体,从而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下面笔者就围绕“小班角色游戏观察”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简单阐述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接纳角色游戏中的幼儿

1.听听、看看,发现幼儿。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我们总说“幼儿角色游戏”,归根结底,幼儿是主人,游戏是他们反映自己实际生活的一个“窗口”,幼儿在游戏中所有的表现都值得被尊重,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角色游戏外显于形,这便值得教师留心捕捉。

2.写写、拍拍,记录幼儿。为了减少游戏讲评过程中遗忘或者偏离事实的现象出现,所以,在观察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笔者总会带着便签纸、笔以及手机以“实况详录”的方法来记录幼儿,及时捕捉那一瞬间中幼儿的游戏表现。当然,有时笔者也会为今天的游戏观察定下目标,采用“行为检核表”的形式了解班级幼儿在某些能力水平上的发展,以便于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整体把握。这样“正式”与“非正式”的记录形式相结合的行为观察方法更有利于帮助教师快速对幼儿以及游戏本身进行把握。

二、分析角色游戏中的幼儿

在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当中,幼儿不仅动手,也动脑,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动作、语言交流亦是一种思维意识的表达。小班幼儿,对实际生活较懵懂,可塑性相对来说是最强的,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留心观察,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读懂他们行为背后的“语言”,以便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在实际日常工作中,笔者经常从“动作发展”“思维意识”“社会性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来对小班幼儿进行观察解读,下面就结合实际案例做简单阐述。

1.动作发展方面

案例一:轩轩(3岁半)、媛媛(3岁)选择了建筑工地游戏,他们戴上建筑帽,打开积木筐上的盖子,从里面把积木拿了一些出来,媛媛从筐里拿出三块长条积木,一块挨着一块地拼搭在地上,轩轩从筐里拿出两个圆柱形积木,把两块长条形积木叠在圆柱形积木上,又从筐里拿了一块拱形积木搭在叠着的长条形积木上,轩轩站起身的时候把叠在圆柱形积木上的长条形积木带倒了,轩轩拿了积木后在地上重新又搭了一个和刚才一样的“建筑物”,笔者问了一句:“你们搭的是什么呀?”轩轩说:“我搭的是一个滑滑梯!”

分析:轩轩和媛媛两个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较好,能够自如地从积木筐里拿取自己所需要的积木,用“垒高”和“平铺”的方式在地面上搭积木,轩轩搭建了一个滑滑梯,他有针对性地从积木筐里拿出长条形积木和圆柱形积木,把长条形积木的一边搭在圆柱形积木上,另一边搭在地面上,呈一种倾斜的形态,将其称为“滑滑梯”,媛媛一开始自己有拼搭积木的行为出现,但持续的时间不久,后期以“观看轩轩搭积木”为主,从建构水平方面来说,3岁半的轩轩要强于媛媛,当积木打翻后,媛媛赶忙从筐里重新拿出几块长条形积木递给轩轩,当轩轩接过积木时,媛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后面她都十分仔细地盯着轩轩。笔者发现,媛媛总是喜欢跟着轩轩,学着轩轩的样子尝试着用“垒高”和“平铺”的方法进行建构,一段时间以后,她的建构技能也有了提高,这就是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结果。

2.思维意识方面

案例二:游戏开始了,旭旭(3岁半)当上了小银行的老板,他挂上挂牌,把钱箱从柜台的第二层放到第一层,小手拿起脖子前的挂牌看了一会儿,对笔者说:“老师,你看,我是小银行的老板!”笔者笑着点了点头,一会儿,明明家的“妈妈”过来取钱了,“妈妈”把小手伸进柜台想要拿钱,旭旭说:“我是老板,我来给你!”“妈妈”还是执意把手伸进柜台拿钱箱里的钱,旭旭看了看笔者后对“妈妈”说:“银行老板才能拿钱!”“妈妈”把手收了回去,旭旭问:“请问要取几块钱?”“妈妈”说:“我要1块钱。”旭旭从钱箱里拿出一张“1元”游戏纸币递给了“妈妈”,“妈妈”拿着钱走到了小超市(就在小银行的隔壁)去购物了,一会儿,小银行钱箱里的钱所剩不多了,小超市老板的钱箱里钱多了起来,小超市老板彧彧告诉笔者:“老师,我赚到好多钱呢!”

分析:从游戏中“询问需要多少钱”以及“拒绝别人自己从钱箱里拿钱”这两个游戏行为中,可以看出,银行小老板旭旭对自己的“职责”十分明确,能够用较为清晰的语言“制止”不当行为,说明旭旭是个原则性较强的孩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做法似乎也缺乏了一些游戏中的灵活性,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银行的确还存在着“自助取款”的服务。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笔者认为:教师还需要多帮助幼儿了解一些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内容,以拓展眼界,使他们的思维更具灵活性,本次游戏中的彧彧能够迁移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他日常看到的关于“存钱”的行为,在游戏中进行“复演”,可見,他是一个留心关注生活的孩子。

3.社会性发展水平

案例三:琦琦(3岁半)、晟晟(3岁)、小宇(3岁)选择了“明明家”的游戏,琦琦当上了“妈妈”,她抱起宝宝,在明明家里走了两圈,她说:“我在带宝宝散步!”晟晟从明明家的小柜子里拿出一个护肤品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琦琦看到了,说:“我来给宝宝擦香香!”说着就抱着宝宝坐下来,在瓶子上做了一个“按压”的动作,用手在宝宝的脸上涂抹起来,涂完脸后,她把宝宝抱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用手在宝宝的头发上不停地搓揉着,这时小宇坐在小桌子边看着琦琦,琦琦“哈哈哈”地笑起来,他也露出一点笑容,琦琦为宝宝洗完头后,把宝宝放在了小床上,从冰箱里拿出食物,在小灶台上煮了起来,晟晟从衣服筐里拿出一件连体的小衣服,他把衣服摊在桌子上,把宝宝放了上去,把宝宝的小手和小脚穿进衣袖和裤腿里,把两边的衣服搭好,把宝宝抱在怀里。

分析:在本次游戏中,琦琦这个“妈妈”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地在照顾宝宝,她为宝宝洗了头、擦了粉,能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未出现与同伴之间的争抢行为,她的总体角色游戏水平较高。游戏中的晟晟能够为宝宝穿衣服,并把宝宝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说明他的动手能力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游戏中的小宇自始至终都没有与琦琦、晟晟进行互动,只是一个人坐在小桌子边静静地看着他们,时而露出会心一笑,当琦琦在他面前为宝宝擦粉时,他有过伸手去按压瓶子的动作(此处说明他也有交往的欲望),但按压了一下并没有进一步照顾宝宝的游戏行为出现,对于这样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还应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与引导,逐步帮助他提高交往能力。

三、改进角色游戏中的幼儿

角色游戏行为观察记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幼儿,教师在观察了解到了小班幼儿的各种游戏行为后就应当及时梳理、反思,结合多方面内容来调整接下来的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改进幼儿,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得角色游戏行为观察的意义落到实处。

1.改变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角色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游戏的开展起着推动作用,结合平时的游戏观察,笔者认为,可以在小班末期逐步给幼儿提供一些结构较低的材料,如彩纸条、扭扭棒、薯片罐等材料,逐步给予幼儿有创造性的尝试,在“案例一”的“建筑工地”游戏中,如果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小不一的薯片罐,那么幼儿就能够有更多的建构可能,他们的思维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还应当增加游戏材料的数量(同种类型)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抢行为出现,同时也尽力满足3~4岁幼儿喜爱独自摆弄游戏材料的心理需要。

2.改变游戏空间。角色游戏空间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设置区域的时候笔者始终顺应幼儿的实际需求,把握近期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增减游戏区域,始终保持班级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吸引力。例如:在小班第二学期,“垃圾分类”渐入大众的视野,同时笔者发现,这也是大多数幼儿近期感兴趣的方面,结合这一内容,笔者便与幼儿一同讨论,在“娃娃家”“小吃店”“小超市”等游戏区中新增设了“垃圾分类”的相关区域,投放了相关成品材料,鼓励幼儿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初步感知“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笔者认为,我们所谈论的角色游戏空间不应该单指幼儿游戏的物质空间,更应当指向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交往空间。例如,像“案例一”中媛媛这样的幼儿,自己游戏能力水平不强,但是喜爱去模仿同伴的行为,这样的特点既有利也有弊,如果让她和那些本身行为习惯不佳的幼儿在一起,那么就会变成“盲从”,不利于她自身的发展,那么教师此时就应该有意识地为这类孩子创造一个“习得良好行为”的角色游戏空间,让他们多和能力强、行为习惯好的孩子在一起游戏,充分利用他们“近朱者赤”的这一特点,促进他们的成长。

3.改变游戏讲评。笔者在游戏讲评环节中习惯采用“情境再现”“猜猜说的是谁?”这样游戏化的形式加以评价。

前不久,笔者在新开张的“小吃店”里观察到女孩莉莉所扮演的“大厨”把掉在地上的“面条”重新捡起来放在碗里,端给“小客人”吃,于是,笔者就在游戏讲评環节中假装扮作“大厨”,与莉莉一样,把地上的面条捡起来,放在碗里,给幼儿们吃,这样的动作还没做完,就有一个幼儿站起来说:“这不卫生,要肚子疼的!”笔者接着问道:“那‘大厨应该怎么办呢?”那个幼儿振振有词地说:“应该把掉了的扔垃圾桶!”笔者听了便问莉莉:“莉莉,你觉得他说得对不对?”莉莉瞬间羞红了小脸,点头说对。这样的“情境再现”游戏讲评法,使幼儿“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间歇性地引导幼儿改善自己的游戏行为,同时还充分给予了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

当然,对于那些值得被肯定的游戏行为,在小班末期笔者常常采用“猜猜说的是谁?”这样的方式在游戏讲评环节加以展示,笔者事先将所要讲评的游戏现象用拍照的形式记录下来,但不马上出示,而是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描述出该游戏区的主要游戏内容以及该幼儿(游戏行为值得被肯定)在游戏中所做的事,请大家来猜一猜笔者说的是谁?猜出来后出示照片,请被猜到的幼儿上来结合照片介绍自己在游戏中做出某一游戏行为的真实想法,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那些游戏能力稍弱的幼儿,多次实践过后笔者发现,这样的形式十分吸引幼儿,他们既能体验“猜测”给自己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紧张感,又能感受“猜对”时的兴奋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身“听、想、观察”的能力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小结

轻松、自由的角色游戏促使小班幼儿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自己独有的“语言”。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当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做好幼儿游戏行为观察工作,重视日常的观察积累,主动汲取国内外优秀的幼儿行为观察新理念,从动作发展、思维意识、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细致且深入地分析幼儿,以前期幼儿游戏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为主线,生成性地制定后期游戏的主要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幼儿角色游戏观察方式方法,在一次次的实践与反思中帮助幼儿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以“一双慧眼”点亮童心。

参考文献:

[1]钱峰,汪乃铭.学前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许婷,田燕.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违规行为的研究——以娃娃家为例[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9(11):37-42.

作者简介:

马奕慧(1996年10月—),女,汉族,江苏常熟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教。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小班语言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浅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我有我语言
分成三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