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规范化诊疗水平的 探索与实践

2023-12-27许静胡昊蒋晓蕾郑丽梅杨会志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胸痛心肌梗死急性

许静 胡昊 蒋晓蕾 郑丽梅 杨会志

[摘要]基于既往急性ST段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医疗救治中存在问题,医院开展专项行动,通过构建多岗位联动机制,改善关键环节流程,开展多层次培训和宣教,落实多方住保障,探索多学科协作等,使急性STEMI患者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天数缩短,次均住院费用降低,好转率处于较高水平。指出要提升急性STEMI患者规范化诊疗水平,基于区域的救治体系建设是核心,基于患者的联动管理模式是关键,基于团队的质量安全文化是重点。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规范化诊疗;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R54 文献标识码:B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显示,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群代谢危险因素持续存在的双重压力,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两例死于心血管病。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China PEACE研究显示,2001年-2011年,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占86.0%。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面,存在救治延迟和救治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两大突出问题。“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十大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之一。要实现目标,需要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本研究探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在提升急性STEMI规范化治疗方面的实践,以期为医院临床和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1实践探索

急性STEMI治疗的关键是尽早行再灌注治疗,特别是及时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这对降低急性STEMI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院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患者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D-to-B)虽符合相关指南要求,但仍然较长,规范化、联动化、全局化诊疗及管理仍然薄弱。为此,2021年起,该院学科规划管理处联合医务处、护理部、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导管室、检验科、心电图室等部门,共同开展提高急性STEMI规范化救治水平专项行动。

1.1构建多岗位联动机制

该院南院区为“大专科、小综合”分院,挂牌“安徽省心血管病医院~国家胸痛示范中心”“安徽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已打造成为一站式、24 h专业化心脏救治示范基地,构建了多学科联动响应模式,特别是建立了“枢纽岗位”管理模式。“枢纽岗位”设立A、B岗,负责开辟绿色通道,一键启动导管室,通知相关团队人员,确保第一时间召集到位。该模式疏通了院前和院中急救环节,以保障流程畅通。对于呼叫120及其他医院转院人员,开展院前急救和心电图传输,符合条件者直接绕行急诊医学科。针对自行来院人员,优化了门急诊流程,加强了接診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分工。多岗位联动机制小组工作流程见图l。

1.2改善关键环节流程

专项行动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针对救治时间较长的患者,拆解救治环节,对薄弱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改善节点包括;(1)患者进门到确诊环节。召集心电图室及检验科的医生、护士和技师共同讨论,联合医院信息中心,在首份心电图完成后10 min内实现心电图诊断,在20 min内完成心脏生物标识物检查;(2)确诊到签署知情同意环节。编制知情同意宣教模板,并优化语言表达方式,避免紧急情况下表述不清;(3)启动导管室环节。由枢纽岗位及时启动,如果A岗不在岗或正在抢救患者,则由B岗立即顶替,提高术前准备效率;(4)出急救中心到导管室环节。设置直达通道,对原有斜坡人行路段进行改造,由医生直接送达,缩短推车时间。

1.3开展多层次培训和宣教

该院制定了管理培训方案,将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和公众科普培训结合起来。针对医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除颤仪和起搏器的运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的使用,胸外心脏按压,胸痛中心数据填报等。针对公众,一是结合“世界心脏日”“中国心梗救治日”等主题活动,在微信公众号、门急诊大厅、报刊媒体等广泛宣传;二是通过下基层、进社区、走进电视台,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知识宣讲,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突发急性心血管病早期自救能力;三是发放各类宣教材料,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认知度。

1.4落实多方位保障

该院从设备、人员、资金、标识等方面为专项行动的开展不断创造条件。包括:(1)将位于老城区的心血管内科整合搬迁至南院区心血管病中心,避免学科力量分散,有效利用人力资源;(2)新配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共8台,降低导管室占用冲突;(3)联系市政部门,在周边高架路口等显眼位置设置专用交通指示牌,便于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到达;(4)配备专项行动经费,拨出部分学科建设经费用于项目人员外出培训和学习等;(5)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定期督导,疏通项目堵点,保障行动有序推进,(6)在医院相关学科(亚专科)绩效考核中纳入胸痛中心建设相关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医务人员重视规范化救治。

1.5探索多学科协作平台

该院于2021年5月启动了全国“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建设项目,2022年1月正式揭牌,已成为目前国内较大的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医院。通过组建多学科协作的泛血管疾病诊治平台,能够为泛血管疾病“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共管、靶器官损害多学科联合诊治提供畅通的跨学科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一站式”服务。这种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不仅体现在缩短患者单次救治时间,为患者提供多项医疗服务,而且能够采集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关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改善患者远期心血管健康。

2成效分析

2.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采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确诊为急性STEMI的患者数据,排除择期PCI、急诊仅造影、择期仅造影、溶栓补救性PCI等数据,共计纳入614例患者,其中2020年137例,2021年210例,2022年267例。

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基本生命体征、病史等。收集时间节点数据,包括患者发病到首次医疗时间(S-to-FMC)、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to-B)。采集患者结局和效价数据,包括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好转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表示,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P25,P75)表示,运用x2检验、秩和检验等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结果

2.2.1就診患者基本情况 在年龄分布上,患者平均年龄为(63.6±14.1)岁。老年人群占比较高,其中≥65岁患者占50.8%,≥75岁患者占24.9%,≥80岁患者占14.0%。在性别分布上,男性患者占75.2%,女性患者占24.8%。在来院方式上,自行来院患者(43.2%)最多,其次为转院(34.9%),呼叫120来院占14.3%,院内发病占7.7%。在既往病史中,高血压占比(53.1%)最高。经统计学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在2020年-2022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P=0.029)、高脂血症史(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主要时间节点情况 总体来看,S-to-FMC中位时间为141(65,294)min。D-to-B中位时间为67(47.5,88) min,低于相关指南推荐的90 min。2020年-2022年,S-to-FMC存在一定波动,D-to-B呈缩短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3结局及效价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从治疗效价角度,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5(4,7)d,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4 507(25 031,47 496)元。2020年-2022年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逐年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治疗转归角度,95.6%的患者经治疗后出院,患者死亡及其他情况占4.4%。2020年-2022年虽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但总体而言患者临床结局处于较好水平。见表2。

3讨论

3.1基于区域的救治体系建设是核心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占比较高。由于高龄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自理能力低、医疗意识弱,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老龄人群是急性STEMI救治的关注重点。另外,男性相对于女性构成比更高,说明男性人群是急性STEMI发病的主要群体。2014年美国男性急性STEMI患者约占70%,2015年法国急性STEMI患者平均年龄为(63.5±14.6)岁,与本研究基本一致。本研究数据还显示,该院S-to-FMC中位数为141 min,同时近一半患者为自行来院,急性胸痛患者拨打120经救护车人院比例不到1/6。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受限于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很多患者无法就近获得必要的医疗支持,而二次转诊或多次转诊可能会延误救治时机;另一方面,患者自我健康意识淡薄,群众健康教育普及力度不够。2019年起,该院作为省心血管病质量控制中心和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挂靠单位,牵头成立了省级胸痛中心联盟。截至2022年,安徽省通过认证标准版与基层版的胸痛中心数量累计达73家,较2020年的43家增长69.8%。该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包括胸痛中心建设推进会、胸痛中心建设院长培训班、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动员会、胸痛中心示范基地观摩和参访、基层PCI能力进阶培训、推广和普及溶栓技术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100人次。在构建区域救治体系中,地市级胸痛联盟具有承上启下与组织、协调和促进的作用,对于区域内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患者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至关重要。

3.2基于患者的联动管理模式是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院D-to-B时间大幅度缩短,2022年已缩短至58 min,远低于相关指南要求的90 min,提示专项行动实施成效显著。2021年,我国标准版胸痛中心急性STEM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8.2 d,次均住院费用为3.08万元。该院作为省级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5d,次均住院费用逐年降低,好转率较高,这与院内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动机制密不可分。该院通过建立工作小组、技术团队和辅助团队,制订了符合实际的管理组织架构、相关制度、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破除原有管理壁垒和工作障碍,实现部门管理协同、学科诊疗协同的“双协同”模式,达到了外部强化联络、内部强化管理的“双强化”效果。2019年以来,医院持续探索并开展“提升CMI值,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负担”专项行动,聚焦急危重症患者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作为医务人员行动指南,为专项行动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3.3基于团队的质量安全文化是重点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急性STE-MI规范化治疗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力显著提升,医护圉队、医技团队和管理团队的主动意识日益彰显。如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引导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医疗质量安全理念,持续培育“人人关注、人人知晓、人人实践”的医疗质量安全文化尤为重要。年度目标改进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典型方法的持续推广,进一步加强了行业交流互鉴,营造了良好的医疗质量安全改进氛围。同时,还要注重建立目标改进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专科医护人员培养和继续教育,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猜你喜欢

胸痛心肌梗死急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有些胸痛会猝死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