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节庆饮食的高校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探索

2023-12-27王阿利杜钦钦黄桂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7期
关键词:食品类饮食劳动

王阿利,杜钦钦,黄桂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231)

引言

劳动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将劳动教育定义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1]。《教育大辞典》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2]。檀传宝[3]认为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4]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更加注重培养良好的劳动素养,强调劳动的育人功能,体现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及其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系统部署和要求。《意见》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5]。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劳动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高等院校的育人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食品类专业是一门集工、农、理为一体的交叉型学科,需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6-7]。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食品产业的更新迭代,对食品类专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劳动是含有德智体美的教育资源,劳动教育具有自身课程的整体性、独立性[8]。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与行业需要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劳动教育则是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出饱含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专业化人才,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与专业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9]。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机制之下,将劳动教育与食品专业教育相融合,可实现专业劳动知识传授、专业劳动技能培育、专业劳动素养形成,培养出会劳动、爱劳动的新时代食品专业劳动者。

节庆饮食是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由农耕社会发展而来,节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进而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节日,在庆祝不同的节日时会有不同的食物搭配[10]。节庆饮食并非单纯的满足生理性需求,同时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属性。我国传统节日饮食在各地区有许多共通的地方,但在同一节日,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饮食特性和差异[11]。例如,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天,南方地区以食汤圆为主,象征团团圆圆;北方地区则以饺子为主,象征着财源广进、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之意。此外,一些特定地区也会有其特殊的节庆饮食习惯。例如,三月三日是壮族祭祀祖先、倚歌择配的传统节日,当地人会食用五色糯米饭,象征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消费的增长,丰富多彩的节庆饮食将带动食品工业的新发展,为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新思路。

高校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民俗民节等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大学生对中国节庆饮食的了解程度因地区、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节庆饮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制作过程缺乏全面的了解。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中国节庆饮食的创新发展,以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为载体,开设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节庆饮食融入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庆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庆饮食文化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符号,凝结了中国人的食养艺术、文化习俗、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12]。不同的节庆通过特定的食物表达对节日的祝福,例如春节的年夜饭、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饮食的代表[13]。这些传统节庆饮食不仅有着丰富的口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4]。中国传统节庆饮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学习节庆饮食的劳动观及其劳动技能中的合理内容,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高校将中国传统节庆饮食文化融入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也可以对食品类专业知识进行丰富和补充。学生在感受到传统节庆饮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可以了解当地的食材、习俗和特色食品,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唤起学生对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将传统节庆饮食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二)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充分的认同感[15]。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强调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针对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大学生,将中国传统节庆饮食融入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劳动教育中亲身参与传统节庆饮食的制作,有助于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和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重塑自己的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节庆饮食融入食品专业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食品专业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推动中国节庆饮食的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在相应时期的政治、地理、经济等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逐渐积累形成的,其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12]。目前,一些节庆食品以高糖、高脂为主,且保质期短,不易存储,不仅造成食物资源的浪费,而且经常食用容易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等食源性疾病[10]。将传统节庆饮食融入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中,可以让食品专业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运用自动化、智能化加工工艺,缩短节庆饮食制作周期,延长饮食保质期;利用现代营养科学知识开发适用于控糖、控盐等现代人群需求的节庆饮食新产品,推动传统节庆饮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同时,通过劳动教育中对传统节庆饮食的深入了解,食品专业学生可以加深对节庆饮食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进而利用现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科技手段,促进传统节庆饮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让中国传统节庆饮食绽放新的光彩,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国节庆饮食融入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融入劳动教育目标

新时代劳动教育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和能力习惯等三个方面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将中国传统节庆饮食融入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可从劳动教育的三个方面融入。在制作节庆饮食前,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庆饮食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惜和继承意识,让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从思想认识方面融入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节庆仪式活动,品尝节庆饮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从情感态度方面融入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学生通过亲自制作节庆饮食,掌握食材的选择与处理、食物的加工方法、食物的包装等食品专业技能,让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从能力习惯方面融入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

(二)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含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庆饮食融入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可从以上三方面内容融入。通过让学生参与节庆饮食材料的准备过程,亲自去市场采购原材料并负责清洗、切割等加工工作,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让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从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中。通过让学生参与节庆饮食的食品原料处理、生产加工、灭菌贮藏、包装销售整个制作过程,让传统饮食在劳动中传承下去;同时引导学生结合食品类专业知识分析节庆饮食的制作原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让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从生产劳动教育方面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中。通过让学生参与节庆饮食制作后的餐具清洁和卫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环境卫生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让中国传统节庆饮食从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中。

(三)融入劳动教育方法

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模式可概括为“四位一体”,即课程劳育、思政劳育、专业劳育和实践劳育。在课程劳育方面,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可依托劳动教育课程,根据中国传统节庆饮食时令特点,在不同时期开展相应的节庆饮食劳动教育。例如,春季学期开展清明节做青团、端午节包粽子等劳动教育,秋季学期开展中秋节做月饼、冬至包饺子等劳动教育。在思政劳育方面,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可通过开展中国传统节庆饮食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现代节庆饮食的创新发展等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创新思维。在专业劳育方面,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可通过让学生参与中国传统节庆饮食的制作,将“食品原料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包装学”等食品类相关课程的专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中,构建具有食品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实践劳育方面,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节庆饮食生产企业,调研不同地区节庆饮食习俗,开展中国传统节庆饮食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拓展劳动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劳动技能。

(四)融入劳动教育评价

劳动教育的评价是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四个维度的评价上。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可通过评价学生对传统节庆的饮食了解程度、节庆饮食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是否按时到达、是否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等方面,从劳动意识维度和劳动观念维度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通过评价学生在节庆饮食制作过程中食材处理、烹饪技巧、工艺操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运用食品专业知识探索节庆饮食创新的能力,从劳动能力维度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通过建立自评与互评机制,评价学生制作的节庆饮食的外观、口感、创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度等,从劳动成果维度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通过多维度综合评价的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和成长,为进一步改进与提升高校食品类专业劳动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猜你喜欢

食品类饮食劳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何为清淡饮食
热爱劳动
健康饮食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