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探究
——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2023-12-27杨继凯王连锴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7期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育人

杨继凯,王连锴

(长春理工大学 物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产学研协同育人是集生产、学习、实践研究于一体的教育形式,可以实质性地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学生学习脱离社会实践的问题。在产学研协同育人调控下,理工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各种资源共享,能够为学校、科研机构提供教育资源,也为企业提供适应企业生存的合格员工,从而为理工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社会都带来更多的收益[1]。解决产学研协同育人中的问题并更好地发展产学研协同育人,对于地方理工院校而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产学研协同育人研究现状

国外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相对比较成熟,其中比较典型的为美国、德国和日本[2]。作为工业强国的德国,其工程教育的发展历来备受瞩目,其通过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拥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通过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实现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双向对接。相较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来说,美国的协同育人开展范围更加广泛,几乎在各种类型的大学都进行了协同育人实践,其以学习和工作交替方式进行实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美国有三分之一的高校都实行协同育人制度。日本产教融合发展也备受瞩目,其协同育人模式不仅促使高校创造出大批创新研究成果,也支撑了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几个国家在政府指导和支持下,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逐渐加强合作,在基础性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性研究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都是将学生创新实践、科技研发、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力图使得学校和企业之间有机融合,为学生打造能够工作实践的学习环境,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科技培养、工作实践及符合企业需求的全方位合理对接。这些国外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对国内理工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高等学校突出教学特色,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等人才[3]。目前,我国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理工科培养方案教学目标不明确,理科化工科教学,致使理论教育与实践工作脱节,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脱节。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当前,我国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还是以校内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提供企业实践或者企业学习的场所较少,即使有实践企业或者实践学习场所,学生实践学习的参与度也不高,这使得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容易进行学生与员工身份的转换,适应工作岗位的周期也较长,难以较快地受到企业的认可[4]。产学研协同育人与产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可相互支撑,企业经济的发展要依靠产学研协同育人提供人才支持。面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压力,必须加快发展和建设生产实践教育、科研研发教育及科技创新教育,从而支撑企业的经济发展。与之相应,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素质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理工科专业人才,是理工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5]。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长春理工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更需要做好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以培养高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地方理工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研究思路

通过收集分析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产学研协同育人发展现状,发现我国产学研协同育人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实践性教学较少、合作企业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引企入教和送教入企的高校企业紧密合作方式,探索研究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实习实践基地的具体改革实践措施,并通过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体系、基地运营机制评价体系对校企共建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动态调控,随时调整和完善其运行模式,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全方位满足企业和科研机构用人需要的目的。

三、修订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培养方案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为本校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我校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生产实训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加企业导师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指导学生学时的比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合理对接,专业课程与科研工作科教融合;增加科教融合课程比例,实现科研与人才培养、服务企业合理对接;尽量提高实习实践学分[6],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企业管理者、毕业生、微电子行业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微电子类企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需求,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数据依据,并依据数据及时调整协同育人培养方案的修订计划。

四、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鉴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目前我们课堂讲授已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方式进行教学,主要运用多媒体PPT教学手段,讲授相关教学内容,用课件和准确清晰的语言讲解工作原理及机制。首先,丰富教学资源,主动融入企业实践教学内容,如工艺流程、设备和实际产品等,以求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其次,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研方向、成果及应用的内容[7],如电致变色薄膜、新能源薄膜等,以求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再有,构建校企混编课程建设团队,引入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过程,使其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中心,任课教师进行辅助[8],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镀、阳极氧化及溶液镀膜等实验,实现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与企业岗位的合理对接,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重,以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8课时的实验教学和8课时的课程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环节,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最后,构建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的课程考核体系,根据校内督导组和企业专家深入课堂对教学情况的监督与反馈,随时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安排如下:考勤10次,每4课时留一次作业或进行一次单元小测试,提高授课效果。采用线上、线下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将课程分为40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创新实践和实验教学,其中理论教学包含8课时线上教学和32课时线下教学。在授课方式上,增加穿插互动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学生自己学习网络视频,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由教师总结评价,给出成绩,并计入平时成绩,具体形式为:课前学习发布的课件,自制微课视频、互动题目等学习资料;课中学习以线上结合线下方式,通过翻转课堂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况,采用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的创新性、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采用“10分钟教师课堂讲授导入+60分钟小组讲授及研讨+20分钟老师总结及思考题作答”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后学习,根据学生作业或测试、课中讨论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师生、生生评价,并结合学生思政表现给定学生本节课的成绩。

五、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实践实习基地

实践教育是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核心部分,需大力加强实践实习教育基地的建设,并且构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尽可能使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通过各种合作手段,促使企业投资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或产业基地,使其能够满足我校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企业研发和赢利需求,从而实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结果。实习实践基地或产业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在产业基地中应用并验证,从而推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实现高额经济价值,也能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实际应用中所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等的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践基地或产业基地的教学环境。本专业教研团队目前已经与长春理工大学学生科技园、长春威视追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市洁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了校企合作平台,初步满足了企业生产实践和学校教学、科研实践及创新培养的双方面需求,这些为我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实践实习基地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结语

对地方理工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探索研究,现实意义非常显著:(1)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产学研结合协同育人理论的认识,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学的理论,同时也为产学研协同育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2)产学研结合协同育人对于高校来说,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及自身就业竞争力;对企业来说,能够缩短培养合格员工周期、丰富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研究对高校和企业而言,均可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育人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