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
2023-12-27刘勇
刘 勇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山东 菏泽 2740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水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江河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进行河道改造治理工程,确保河流水质得到提升,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
1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为生产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体环境保护可以让水资源得到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发展空间。
1.2 营造宜居生态环境
对河流进行整治和改造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更为科学地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保障生物多样性,调整小气候,为人们打造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例如,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流,可以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如种植植被、放养水生动物等,以提升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1]。此外,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防止过度开发和利用河流资源,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水污染的基本特征与来源
2.1 水污染的基本特征
水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威胁。恶化的水环境还会威胁生物多样性,甚至导致物种灭绝。这是因为水中的污染物质会破坏水中生物体系的平衡,影响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除此之外,水环境的破坏也会削减其功能用途,包括景观、娱乐、农业和渔业用途。比如,污染的水体难以用于农业灌溉,这会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的收入;同时,污染水体也难以支持渔业的发展,影响渔民生计。
2.2 水污染的来源
水污染是指各种物质或能量的直接或间接输入,使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发生变化,使水质受到损害的现象。水污染的来源很广泛,包括工业、生活和农业等污染来源,其中,工业和生活污染最为严重。工业污染主要是由于未经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河道中,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化学物质等,给水质造成极大影响;而生活污染则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经简单处理后排放到河道中,导致河道水质下降,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污染,比如船只产生的废油排放和垃圾排放等,也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
3 河道治理中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河流治理改造造成的破坏
河流治理改造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大量混凝土和块石等材料来达到抗洪防冲的效果,有时还需要采取分流形式降低洪水冲击力。这些措施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却会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样的作业方式会割裂水源和土壤之间的联系,削弱其自我净化能力。因为河流内部的生态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当河流的环境被破坏时,水源和土壤之间的联系也会被割裂。这样就会导致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下降,加剧污染程度。河流治理改造还会破坏河流内部的生态环境,损害河道沿岸的生态平衡。河流内部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受到破坏,就会对整个河流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河流是一个综合系统,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被破坏,就会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最后,河流治理改造还会导致出现水环境恶劣的问题。由于河流内部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就会导致水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2 裁弯取直造成的不利影响
河道治理是指调节、改善河流水文、地貌、生态等方面的工作。治理的目的是保障河流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防洪、排涝和水运等提供保障。在河道治理中,岸线顺直和减少排水流路是一项重要的作业规定。岸线顺直是指河道两侧的岸线应尽量保持直线,避免弯曲或缩小[2]。对于一些岸线曲折的河流,需要进行裁弯取直,以加快水体流速,提升泄洪效果。裁弯取直是河道治理中常见的一种措施,它能够加速水体流动,使得水流更加平稳,从而达到更好的泄洪效果。然而,河流的弯曲状态也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弯曲的流动状态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因为弯曲的河流可以提供更多的生境和动植物栖息地;此外,弯曲的河流也能够对突然出现的洪水起到防御作用,因为弯曲的流动状态可以减缓水流速度,从而减轻洪水对岸边土地的冲击。
3.3 底部防渗施工造成断面形式过于单一
河流底部防渗作业可能会损害河流的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的补给,并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施工需要在河床下方进行,所以可能会破坏地下水的补给,进而影响河流的生态平衡。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使用环保材料、控制施工时间等。自然河道底部情况多样,是生物种群生存的地方。河流底部是生物栖息地,拥有多样的生物群落,如底栖生物、水生植物等。这些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相互依存、协调生长,维持着河流的生态平衡。然而,改建后的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损害了原本河流多样性的特点,使生物难以适应生态环境的改变。人工河流往往是根据设计师的意图进行改建,而不是根据自然环境和生物特征进行设计,这样就会导致河流的断面形式单一,缺乏自然多样性,难以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从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河道内的生物数量逐渐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损害,这对于河流的生态平衡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 河道改造过程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4.1 科学规划,积极推广生态护岸技术
工程项目操作要进行科学规划,突破传统观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高起点、高远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生态全面整合。相关单位要借鉴国外在水域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行“生态护岸”。生态护岸既可以固化土壤,防止河岸崩塌,又可以增强河流自身的清洁功能,是一种具有自然景观效应的护岸方法。相关单位要积极应用生态防护结构形态,栽种植物对河岸进行保护,充分利用植物的固根、吸水作用延缓水流的流速,减少洪峰及洪水对大坝的影响,科学、高效地保护水资源及河流环境。
4.2 合理运用先进的净化处理方式
生态循环防护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河流治理方式,它根据地质情况打造生态型河流污染处置系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原地展开净化,使得到有效净化处理的水源返回原生水体,以有效治理水污染。这种方式已在河道治理方面得到有效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在生态循环防护方式中,微生物、原生生物、后生生物等生物体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生物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净化水源。同时,这些生物体也可以帮助修复水源环境,创造健康的水源生态环境,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生态循环防护方式的实施,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对治理方案进行细致地规划和设计,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监测、人工智能等,精准实施治理方案。在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增强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促进公众对生态环保的积极参与,从而推动生态循环防护方式的普及和推广。
4.3 加强河道清淤
河流泥沙淤积问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据了解,目前很多河流都存在泥沙淤积情况,而平均淤积深度在0.50~5.00 m之间。河流泥沙淤积的影响显而易见,会影响滞蓄容量、防洪排涝能力、灌溉给水量和水源自净能力。这个问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以便根据河流状况对河底淤泥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河流防洪排涝能力的发挥,保障人们的生活。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及人员首先需要加强对河流淤积情况的调查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河流的变化情况。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加强河底淤泥的清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污染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河流泥沙淤积问题,确保河流的防洪排涝能力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4.4 设置生态护岸
河流沿岸的防护工作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河流的冲击力非常强大,如果不进行有效防护,就会对沿岸居民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常见的河岸防护方式主要有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河岸防护、复合型护岸等。(1)自然原型护岸是指通过种植植物对河流沿岸展开有效防护,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起到防护作用,还可以美化河岸环境,提供生态保护。(2)自然型河岸防护需要使用石材、木材等材料进行河岸治理,提升河道的抗冲击性能,这种方式能有效保护河岸,但是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合理使用。(3)复合型护岸是在自然形成的沿岸防护基础上,加入钢筋、水泥等材料,提高沿岸堤防抗击洪水冲击的性能。这种方式除了具备防护功能外,还可以有效修复已经受损的河岸,增加河岸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复合护岸有土壤固化剂、纤维织物袋装土防护等运用方式,这些方式都能有效增强河岸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能,同时还能根据河流水环境的实际状况进行选择,实现对岸边的防护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
4.5 应用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是一种对污染水体进行处置的构建物,它的净化过程类似自然水域的净化过程。稳定塘处理方式将荒地或沟渠改建成适当的池塘,周围修建围堤以防渗流。微生物在池塘内起到了净化污染水的作用,而菌藻能够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处理方式的净化过程类似于自然水域的净化过程。自然水域通过自有生态系统的沉淀、降解、吸附、生物转化等作用净化水体,稳定塘处理方式也是仿照这个原理,通过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加速水体的自然净化过程。同时,围堤和防渗流也能避免水体流失,增强了稳定塘的稳定性。稳定塘中生长着大量的植物和微生物,这些生物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而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3]。稳定塘中的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水体的净化过程。
4.6 落实截污与控污作业,深入实施雨污分流
河岸防护是水环境治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整个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河岸防护的目的是保护河岸不受侵蚀,防止河道水位下降,保护河岸上物种的生存环境。我们在进行河岸防护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河道的水源品质和生态环境,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在整个水环境保护中,重视物种多样性是核心要求和基本原则。保护水中生物的多样性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河道整治和水体环境保护时,必须注重保护和增加水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科学的排水措施也是提升河道水源品质和降低污染程度的有效手段,雨污分流、截污治污、污水集中排放等科学排水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河道水源品质并减少污染,也可以节约水资源。
4.7 提高河道管理效率
综合治理是确保城市两岸农业发展和彻底改造河道水环境的有效手段。河道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是城市供水的主要来源,还能为当地农业提供水源和灌溉。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河道周围的工业污染和两岸农业污染日益严重,这严重影响了河道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综合治理成了改善河道水环境的重要手段。综合治理需要保证水资源的清洁度,强化河道管理效率,并制定有效的河道管理制度。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注重保障水资源的清洁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河道管理效率及河道的承载能力和水质的稳定性[4];同时,制定有效的河道管理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加强河道治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控制河道两岸及周围的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需要落实河道两岸生态保护责任,并制定适合本地区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减少农业和工业污染,保护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关执法部门需要肩负起监督责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
5 结语
传统的河道治理观念需要得到改变,要更加强化设计与环保内容,同时要保证治理工作与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针对不同城市、河道、地理位置等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改善。这意味着需要采取全面治理措施,如进行河道清淤、污水处理、水资源管理等来达到治理目的。在实施治理措施时,相关部门需要依据治理观念与基础理论指导,确保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采用最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确保治理过程不会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保证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