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2023-12-27王志勇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物污染

王志勇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东明县分局,山东 菏泽 274500)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污染种类上看,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石油烃污染和有机污染物污染等。同时,地下水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具有多种功能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现象严重。

1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从污染程度上看,全国范围内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数据表明,土壤重金属主要超标点位集中在铅、镉、汞、砷、铬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上。从危害程度上看,土壤污染的危害极大,长期接触会使人体出现肝肾损伤、造血功能障碍等问题,甚至造成遗传基因变异、癌症和白血病等[1]。地下水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周边地下水水位和水质普遍下降,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破坏问题。只有建设完善的监管体系,监管工作才能得到高水平的开展[1],因此,加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对于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预防土壤污染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壤污染监测范围小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受重金属污染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加重趋势。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在此背景下,《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将“农用地”纳入了监测范围,增加了农业用地的监测项目。

由于土壤类型、地块位置、周边污染源、污染水平等具有差异性,“农用地”的概念不能简单地套用在所有地块上。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中提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三种类别,同时提出“优先保护类”地块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将中的要求,才能开展修复工作。因此,要扩大土壤污染监测范围,对监测工作进行严格把控[2]。

2.2 地下水监测项目单一

目前,我国地下水监测项目主要有综合类和特征类。综合类监测项目包括水质、水位、水量等;特征类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地下水环境监测项目的设置对评价地下水水质状况,开展污染源调查与监测,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土壤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从全国层面来看,《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规定了全国范围内重点污染源、主要饮用水源地和重点保护农田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地下水监测项目不全面、不系统的问题,导致监测数据无法有效支撑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例如,某地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中未提及地下水监测项目。又如,某地区现状评价报告中只提到了一个监测点位,但该点位位于地表水水质评价报告中的备用点位。

此外,现状评价报告中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监测频次的规定不全面、不系统,建议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的重视程度。

2.3 缺乏高级监测人才

人才是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的核心,当前,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尤其缺乏高级职称人才。我国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监测人员的培养周期长。现阶段我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周期长、投入大,很多高校尚未开设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专业,无法培养出符合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薪资待遇低。当前污水的随意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且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人员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难以满足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3]。三是科研能力弱。现有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多从事传统的常规项目监测工作,缺乏对新型污染物、新机理、新技术的研究,难以承担或胜任高水平研究任务。

2.4 监测设备落后

首先,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设备落后,有的监测仪器还是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时期的产品,技术水平低、性能差,且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更新换代,难以满足当前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需要。

其次,大多数监测设备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时,充分利用国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同时在分析测试过程中采用国产仪器代替进口仪器。

最后,大多数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设备还停留在样品前处理阶段。样品前处理主要包括:将样品分离成单一组分;对混合物进行前处理;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分析样品。目前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项目中只有一些常规污染物项目需要前处理,比如有机污染物中的苯、甲苯、乙苯、苯乙烯、二甲苯、芳香烃等;无机污染物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等;重金属中的砷、汞、镉、铅等,因此相关监测设备不能满足当前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需要。

3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对策

3.1 全面掌握土壤采样

为了提升水环境和土壤监测管理水平,应当分析水体污染的因素[4]。土壤采样是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是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的重要环节,是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和预测预警的依据。采样工作内容包括现场采样、样品保存、样品分析等。现场采样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土壤中不同性质的污染物对土壤采样的要求不同。对于水溶性污染物,由于其主要通过淋溶或扩散等方式进入土壤,因此在现场采样时应采取简单的方式进行取样。

对于油类等有机污染物,由于其主要以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形式存在,因此在现场采样时应采用空气采样、玻璃电极法或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法进行采样。土壤中的各种元素、成分都有自己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含量受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因素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时要注意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标准、要求和注意事项。

3.2 完善地下水监测内容

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地下水水位、水位变化、水质等,通过这些参数可以分析水文地质条件,进而推断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二是污染源信息。对于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其污染来源和特性,并根据相关要求采取治理措施。三是污染源类型及分布。针对不同的污染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监测人员要在现场进行采样分析。四是对污染情况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确定相应的监测指标、监测频率等内容。

对地下水环境监测来说,监测重点是污染物种类及含量。通过分析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可以了解污染源的特性和特征,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从而降低地下水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应重视对地下水环境监测内容的完善,以此确保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3 提高工作人员的监测能力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需要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要严格落实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按照“谁考核、谁发证、谁担责”的原则,严格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要加强专业培训,特别是新入职人员要参加岗前培训。要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方式,以赛代训、以赛促训,提高监测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规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要加强业务交流与学习,通过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此外,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环境监测机构要按照《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对于严重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机构或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要对环境监测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建立台账记录和整改报告制度。通过现场检查、抽查、听取汇报等方式,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和数据质量情况等。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各项工作按要求开展。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可靠依据。

3.4 完善监测动态系统

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强化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是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通过相关技术和手段,使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掌握地下水和土壤的实际情况[5]。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对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技术支撑单位以及相关检测机构的监管,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等全流程管理要求,严格数据审核和质量控制。

针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指南》《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导则》等规定,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在监测过程中,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对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现场测定、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和质控等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所有环节的数据均可追溯。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相关生产单位的监管,防止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违法行为。

3.5 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为了使环境监测工作更加规范,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试行)》。该技术规范从目标和要求、监测布点与采样、样品采集与制备、样品保存与运输、分析测试方法等方面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进行了规定。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监管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了重点监管单位的主体责任,督促各单位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现场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相关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质量控制等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6]。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切实承担起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任务。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3.6 保障现场采样质量

现场采样是土壤污染监测工作的基础,是样品质量控制的关键。在进行现场采样时,采样人员要根据样品来源、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土壤和地下水性质等因素,合理布设采样点,并选择适当的采样方式,采集尽可能多的样品,避免遗漏。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1)应根据当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污染源类型、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强度等因素确定采样点位。

(2)应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合理选择采样方法和技术,例如对于污染物浓度低的样品可以采取分层采样法;对于污染物浓度高的样品应采用全量采样法。

(3)要根据样品的采集时间、地点、数量等因素确定样品的保存条件,包括现场监测时的保存条件和实验室中的保存条件。

(4)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现场消解、分样等。

4 结语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以《土壤污染防治法》为指导,以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制度体系。要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监测能力、监测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为相关部门依法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管提供支撑,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污染物污染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