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进程中的类型化划分

2023-12-27秦乐乐

乐器 2023年1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钢琴技巧

文/秦乐乐

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以及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源自于20世纪上半叶,距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打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中国文化韵味的优秀艺术作品,同时也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系统。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储备已然十分厚重。从另一方面而言,中国的音乐艺术拓展与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为中国人民所服务的,因此在实际教学领域应当更多地融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既可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能够激励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以及人才的培养上一层楼。当然,钢琴教学本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对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植入过程中应当以多元化的视角进行分类,以使其能够满足教学进程的实际需求,能够对这些钢琴作品游刃有余的驾驭并以更佳的效果融入教学实践之中。

一、根据中国钢琴作品难易程度进行的教学分类

虽然中国的高校音乐学科钢琴专业方向教学的开展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形成大规模的人才吸纳以及系统性的教学模式构建还应当从新世纪伊始开始算起。扩招政策客观上激励了更多高校开设钢琴专业的教学体系,并有更多的适龄应届高中毕业生源通过面试和笔试的综合性考核方法进入高校钢琴专业学习领域。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学生本身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于钢琴专业学习的深度以及相关专业技术技巧的掌握能力也存在着典型的差异,因此作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因材施教、量入为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的具体作品曲目。在当前中国钢琴作品引入到高校教学领域的过程中,一方面拥有丰富的作品资源储备可以挑选;另一方面,作为教育者也应当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将其分散在各个学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每个教育阶段均能够得到有关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熏陶,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作品来促进自身钢琴技术技巧水平的提高。

根据对于当前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和归类之后,可以将这些作品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难度。在不同的难度等级作品中形成规模化的作品内容塑造,进而能够促进学生对这些钢琴作品技术技巧的掌握,同时也能够从中了解风格化明显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特色。比如:初级难度的作品往往篇幅较少,变化音数量有限,节奏更加规整,音区跨度适中且音乐的旋律性较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欢乐的牧童》《红星照我去战斗》《京剧小段》《扎红头绳》《牧民歌唱毛主席》等等,这些作品大多是从传统民歌、革命歌曲以及戏曲音乐改编而来。许多音乐本身便耳熟能详,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兴趣去了解和掌握。又如:中等难度的钢琴作品通常篇幅适中,普遍的难度相较于前者有所提升,需要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音乐感知力,比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朱践耳的《翻身的日子》、王建中的《彩云追月》、汪立三的《兰花花》等等,这些作品的织体更为丰富,音乐的旋律性更为突出,在作品中兼有丰富的音色变化,对于钢琴技术技巧要求也更高。除此之外,在高难度作品的选择方面则更为注重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除了普遍有频繁的节拍变换和转调,乐曲的声部织体也更为复杂,对于触键的音色变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百鸟朝凤》《梅花三弄》,以及张朝的《皮黄》《努玛阿美》《我的祖国》,储望华的《茉莉花》,丁善德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等等。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创作难度,在欣赏的过程中也自然具有更为丰沛的感情,既能够体现出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难度,同时也能够借这些音乐作品了解钢琴音乐乃至传统音乐文化所蕴含的魅力。

对于上述这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自然而然地形成难易程度的分类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融入这些钢琴音乐作品素材。一方面能够借此提升对于钢琴技术技巧以及音乐性的感知力;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于这些钢琴音乐作品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促进他们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进而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在未来的职业领域可以传承经典,更好地利用这些钢琴音乐作品来宣传和推广中国文化复兴。

二、根据学生擅长的演奏风格进行作品分类

通过几十年来中国钢琴音乐教学的发展与成长,如今已然形成了包括音乐学院、综合类大学、师范院校以及高职高专等在内的多层次教学体系,向社会不断推送多层次的钢琴音乐人才。高层次的钢琴表演教学体系培养的是面向于艺术舞台的钢琴演奏家,也有其它层次的钢琴教学体系旨在培养钢琴艺术师资以及基层文艺推广领域的专业人才。可以看出,未来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对于钢琴技术水准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主体对于学生的要求并非集中在“大而全”,而是应当更为精准地了解与捕捉学生在钢琴演奏领域所擅长的方向,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投入能够准确地与学生技术优势之间形成衔接关系。进而促进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热情和自信,在专业领域得到更好的突破。

不同的作曲家在创作钢琴音乐作品时,其基本的创作立意以及个人的风格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对于钢琴技术技巧的应用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分。除此之外,有许多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本身是对传统民族器乐的模仿,因此在对于音乐线条的塑造方面会有许多别具匠心之处,形成不同的音响效果。作为当代高校钢琴音乐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专项培养过程中也需要思考学生本身所擅长的音乐风格以及演奏技术和技巧,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作品的学习感知,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技术强项,获得更好的学习进步效果。比如:对于一些技术功底扎实的女性学生而言,往往能力很强,跑动性很好,但是力量较为有限。因此,对于这一类学生的作品选择方面则应当侧重于那些音乐流动性较强,音符较为密集,同时和弦数量较少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比如《第一新疆舞曲》和《春舞》这样的作品本身具有很强的律动性,节奏感十分突出,音乐的节奏速度也很快,整体体现出灵活多变的色彩。篇幅较短,对于手指的快速跑动有着很高的要求,这样的音乐作品就十分符合具有一定技术功底的女性学生来学习和驾驭。又如:有些综合类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男性学生手指力量很足,但是由于基础功底欠佳,对于音色的细节处理有一定的欠缺。对于这些学生在演奏方面就可以提供诸如《翻身道情》《翻身的日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百鸟朝凤》等作品。这些音乐作品的共性特点在于热烈欢快,有密集的和弦素材,能够良好地烘托音响氛围,充分展现出学生卓越的演奏能力。但同时这些作品往往在手指跑动部分的要求并没有十分苛刻,也有效回避了学生在音乐旋律细节方面的弱项,能够遮盖技术技巧上的短板。同时,这种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也适合在考试和比赛活动中应用,能够体现出较好的艺术气氛。再如:还有一些学生拥有较强的钢琴技术技巧,对音色的感知也十分细腻,因此对这一类学生就有更多的曲目可以为其提供,并促进他们在学习由古曲类改编的钢琴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更为精确地把控中国钢琴音乐以及传统音乐文化的风格特质。比如:《阳关三叠》这部钢琴作品改编自古琴音乐作品,《夕阳箫鼓》改编自琵琶古曲,《百鸟朝凤》则是由唢呐曲所改编。由于这些作品本身就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观众对其音乐风格十分熟悉,这也要求学生在演奏这一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时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控音乐的音色节奏感以及音响细节,对各种技术技巧以及音型节奏能够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在手指能力保障的前提条件下将细节处理到位时,音乐整体的氛围感更为浓烈,可以深度体验出这些作品的音乐特性,并集中展现出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根据传统民歌所改编的,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极为强烈的旋律性,音色的强弱快慢变化也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原唱歌曲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这一类型钢琴音乐作品的初步了解与感知,同时再根据其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变化为学生精准化设计各种各样的层次,使学生生动了解如何对这些作品进行演绎。比如:《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我的祖国》《松花江上》等作品的线条十分流畅,能够激发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自主体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以丰富的音色变化和流畅的旋律线条来展现学生的自主音乐表达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有十分丰富的钢琴音乐作品可以供学生进行选择。作为教育者,并非是一股脑地将这些钢琴音乐作品推荐给学生,而是应当根据学生在钢琴技术技巧领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精准提供能够良好驾驭和完美演绎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未来的舞台展现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也能够突出自己的演奏擅长范围,良好地呈现出这些钢琴音乐作品的原貌。

三、根据文化主题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教学分类

在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除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对一的小课和大课的形式来传授各种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采用更为新颖的“以演带教”方式,通过在各种节庆活动中举办相应的主题钢琴音乐会使学生拥有更多实践应用的机会,能够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启发学习灵感,通过演奏过程中的感知和对比促进后续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技术技巧,展现出更为强大的钢琴演奏能力。为此,在日常的钢琴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将不同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主题作为教学标准,对于既定的未来演奏会目标学生群体形成专项的教学引导,在某一阶段促进他们对于某一主题类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和了解。这不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在未来的艺术舞台上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也能够借助这样的音乐会形式使钢琴音乐在学校艺术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拓展,形成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二次传播”效果。根据这样的教学构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形成以下三类主题形式,对现有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划分。

首先,对于红色主题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教学引导不仅具有钢琴教育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在当前思政教育和“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文化素养。这一类型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十分丰富,包括《黄河》《浏阳河》《解放区的天》《游击队歌》《绣金匾》等等不同的音乐作品,在创作风格方面各有所长。其所携带的浓重的红色文化精神令人十分感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得到钢琴技术技巧的提升,也能够获得精神熏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其次,有关民歌和民族器乐作品所改编的钢琴音乐曲目也可以形成类型化的主题作品。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十分丰富,有许多根据传统民歌和传统器乐作品所改编的钢琴音乐作品,它们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感,能够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底蕴,同时又具有丰沛的民族文化内涵。诸如《火把节之夜》《巴蜀之画》《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和《二泉映月》这样的改编作品,汲取了此前原作中乐器的旋律线条及演奏风格,通过钢琴艺术的转化形成全新的文化特征。这对于当代钢琴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能够真正促进当代青年一代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体验,未来将这些作品良好的向社会传播。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中国作曲家在钢琴音乐的编创方面颇有建树,汇集了大量优秀的曲目。对于这些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主题性的学习与演奏,也可以从中感受作曲家的创作魅力和个人艺术情怀,深度了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思路与格调。比如:储望华、张朝和汪立三这些作曲家,在钢琴音乐的创作方面显现出卓越的才华。他们依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以及一些传统民间音乐的艺术特性,对其进行钢琴化的织体改编。充分利用钢琴音色的多变性,使其与传统乐器之间构成良好的协同关系,进而展现出这些作品特有的艺术风貌,将其通过钢琴化的转化获得更好的社会传播空间。对于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形成主题的音乐会作品集合,在艺术舞台上深度实践与体验。

对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类型化划分以及与专业教学领域之间的结合,能够形成多样化的观察视角,重新促进教育者和学生共同了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同时,也能够在未来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自身所长自由调配学习内容,使其真正符合当代钢琴音乐教育的特性,促进学生对于这些优秀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与体验,培养和造就优秀的钢琴艺术后备人才,使其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钢琴技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纸钢琴
提问的技巧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