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牢把握九江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的正确方向

2023-12-27欧阳志政张志鹏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九江市九江智慧

欧阳志政 张志鹏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指出: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如何加快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让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落地深根,在实践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新路。

一、坚持宜居九江建设,通过完善功能,让城市生活更加舒适

九江市始终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完善城市功能。实行“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实施主体、一个实施时间表”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明确市领导作为重大品质提升项目责任领导,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成立了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项目联合督查组,倒逼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一是通过实施教育卫生、养老托育、交通堵点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民生项目超1000 个,投资超760 亿元,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大力实施交通畅通行动,庐山机场、九江火车站焕然一新,庐山高铁站、快速路一期先后建成,让山江湖城快速串联,交通出行更加便利。

二是通过推进城市生态空间修复治理,高质量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优化提升沿江11.8 公里的生态廊道,建成开放3.2 平方公里的芳兰湖湿地公园,全面贯通全长50 公里的环赛城湖绿道,成为了市民的休闲地、游客的打卡地。

三是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等著名景点连点成片,既能打卡名胜古迹又能散步游玩,每天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经过提升改造后的镇水牛广场焕然一新,新增了儿童游乐场所等设施和全龄段的活动场地,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家相聚在一起,尽情享受秋日里的美好时光。

二、坚持韧性九江建设,通过环境改善,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

九江市把城市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健全责任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市直主管部门加强行业指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切实形成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另一方面,注重形成制度机制,不断制定、修订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了《九江市市容管理条例》《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九江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九江市城市道路交通通行条例》,出台了《九江市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已经起草完成《九江市停车管理办法》。

一是高标准实施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索“建管并重”“按效付费”等模式,城市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污水处理能力由16 万吨/ 日提升至38 万吨/ 日,污水集中收集率由29.59%提高到67.47%。建设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成功获批第三批国家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建成海绵区域面积64 平方公里。

二是通过大力推进供水、排水、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和自建房排查整治,加快实施城区易涝点、积水点改造,城区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泵站、河道等,实现厂网河湖一体运维。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长江大堤可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内湖防洪标准50 年一遇;内涝治理取得显著成效,80%排水分区达到30 年一遇,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韧性,守牢了城市生命线。

三是建成的双溪公园,绿草匆匆,景色怡人。通过地下治污、地上造绿,两河地下水质净化厂每日污水处理规模为3 万吨,出水水质达到准四类标准。污水处理过程全部智能化控制管理,处理后的水一部分用于地面公园的植被和绿化用水,另一部分用于对小洋河和十里河进行生态补水。

三、坚持智慧九江建设,通过共享引导,让城市治理更加高效

九江市加快智慧城管、智慧救助、智慧环保等“智慧九江”行业应用,“智慧九江”城市大脑项目、“智慧九江”数字产业发展展示运营中心项目有序推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指挥中心建立了市、区、街三级综合协调机制,按照“集中受理、分类交办、限时回复、统一回访、追踪落实”的方式,形成了一个中心对外、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上下联动,左右衔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协作模式,使各单位之间亲密协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好平台优势及中心职能。

一是强化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行“城管进社区”工作模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畅通诉求渠道,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两中心两平台”(数据中心、展示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公共管理平台)的“智慧九江”城市大脑基本建成,推动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治理更效、城市运行更有序、城市生活更便捷。使城市管理根植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坚持建管并重,把城市建设和城市创建相结合,以城市创建的标准支撑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通过整合全市存量和增量数据,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 传输等技术将散落的城市数据汇聚起来,实现对城市全局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调指挥、统一管理。智慧燃气、智慧排水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住建、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赣119”消防物联网、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系统陆续上线运行。

二是智慧城管平台按照“1+1+1+N”的总体架构,即一套机制保障平台运行、一个中心统筹全局、一张屏统览全局、N 个业务应用统管全局,覆盖中心城区4 个区、11个街道、142 个社区、4396 个单元网格、136 平方公里,约90 余万人口。通过一图汇聚城管数据、一键跟进实时舆情、一屏实现全天监管,对于城市中垃圾乱堆放、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城市乱象,依托AI 视频智能分析算法,实现违规乱象自动识别、自动分析并自动分派到相关部门处理。

三是智慧环保平台通过构建一中心、一张图、N 应用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包含大气、水、三线一单、风险应急、固定污染源及数据中心等多个系统。引进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发的空气质量预测数据模型,根据气象预报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污染状况,预判城市空气质量趋势,提前发布超标预警,确保了“人防+技防+大数据”的应用成效。该市PM2.5 年均浓度从2019 年的46 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 年的32 微克/立方米,实现四年连降。

四、坚持人文九江建设,通过文化传承,让城市品质进一步精美呈现

一方面,不断健全责任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市直主管部门加强行业指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切实形成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合力。另一方面,注重形成制度机制,不断制定、修订规范性文件,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九江市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九江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九江市城市道路交通通行条例》。庐山被称为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历代有1 5 0 0 多位诗人在九江赋诗作词,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 0 5 项,覆盖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6 项。2 0 2 2年3 月2 8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九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书中有集成、地上有遗存、馆中有展陈、民间有传承,这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有力保护。一是深入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将历史建筑、文化街区、景区景点有效串联,通过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完成庾亮南路、老地委大院、大中路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深入挖掘“九八抗洪精神”等本土红色资源,推动名城保护、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实施城区拆墙透绿行动,升级改造闲置空间,整治提升城市交通场站、重要节点,以及高速、快速路出入口环境,整治改造长虹大道、十里大道、前进东西路等城市主干道立面,打造了一批城市高品质空间。二是庾亮南路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思路,凸显了“保旧、复旧、饰旧”和“修缮、完善、改造”的保护理念。在做好能仁寺大胜塔、同文书院等国家、省、市文保单位修缮保护的同时,通过拆墙透绿、拆房透文物,巧妙地设计建造桑林书声、浔城记事、庾亮传奇铜浮雕和陶浮雕,充分展示九江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将街区打造成为九江开埠文化体验街、老城新境风貌街、品质生活展示街和都市休闲示范街。

如今的九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路宽、地净、灯亮,水清、花红、树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一块块金字招牌,无不彰显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九江市的实践表明,基层城市功能与品质的提升必须以转变服务理念为前提,应把不断密切党群关系,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作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根本任务。

必须以人民至上为导向。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是惠民工程、利民工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建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上学难、就医难、买菜难等问题,优先实施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要着眼促进品质提升工作与人民群众需求同频共振,有效解决群众身边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比如:通过组织市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梳理细化如: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便民服务站、公交候车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免费公厕、农贸市场、小游园广场等大项、子项目,推动城市人居环境提升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有效满足市民基本需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要通过推广群众主体工作法,在城市社区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改造方案请居民把关口,施工过程让居民来监督,项目验收由居民说了算,力求整个小区居户满意率达到98%以上,方可组织竣工验收。居民满意率达不到98%的,该返工的返工,该整改的整改,直到满意度达标为止,让群众积极关心参与品质提升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必须以项目建设为根本。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不单纯是搞城建项目,没有产业支撑,城市行之不远,甚至会陷入空城的危险。其一,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既用心做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短平快”项目,又大力推进为未来发展做铺垫、增后劲的项目,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着力培育和发展彰显特色的产业体系。其二,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重点抓好全市品质提升项目、城建大会战项目、省运会项目和创文项目建设。按照项目计划安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特别是涉及功能完善、重大民生和品质提升的项目,千方百计破难题、强要素、保进度,切实以品质提升项目的提速增效,有力支撑三年进一流的年度目标顺利实现。其三,围绕城市重要节点、重要天际线、重要交通窗口,推进快速路等城市出入口提升项目,加快城区道路白改黑、立面整治等项目建设,完善小游园、小广场、公交候车亭、公厕、幼儿园、农贸市场等便民设施建设,在补短板、强功能中出精品。同时,建设一批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品质小区。加大绿化亮化美化彩化力度,继续实施一批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增强城市的层次感、色彩感。

必须以系统化思维为支撑。要从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谋划,加强国内国外的比较,强化政策理论实践的多视角分析,紧跟时代步伐,构建既富有历史传承,有鲜明的区域特点,有自身地方特色,又充满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地区本城市,又面向、构连更大区域的其它城市;一是必须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从整体出发,总结梳理城市发展的科学理念,打造优化城市品质的关键要素,有效设计城市文化的结构,形成一个系统的、自组织的、相对完整的、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发展体系框架。如:统筹老城新区,推进产城融合、景城融合、港城融合、科城融合。二是必须要协同作战、整体推进。不能短期、片面、急功近利,也不能重特色建设而忽视全面发展,片面理解城市功能而忽视整体规划,突出主观意志而忽视城市发展基本功能,奉行拿来主义而忽视城市自身特点和创新发展。三是必须要从严从实,高效推进。从工作方法上说既要面上整体推进,又要点上精准突破,努力形成推进合力。从工作内容上说,必须坚持“品质提升”“育人留人”,做到“内外兼修”。于外,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市容市貌,让城市美丽名副其实;同时,于内要修文明素养,积极倡导文明新风,让城市的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九江市九江智慧
悠悠的九江
九江市审计局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庆“七一”
我的“自画像”
长干曲四首(其二)
不老的情缘(合唱)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老年大学校歌
鹭鸟如诗
永远跟党走
九江市484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