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科学防控畜间布鲁氏菌病
2023-12-27赵小刚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赵小刚(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宁夏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和《宁夏布鲁氏菌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精神,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扎实落实“口罩+手套 ”专项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因地制宜、强化措施落实,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做好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防控合力
2023年5月9日,红寺堡区政府分管区长杨吉林同志组织召开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自治区2023年“口罩+手套”专项行动暨畜间布鲁氏菌病工作推进会精神,就红寺堡区如何做好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做了会面安排部署,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农业农村局党组召开2次专题会议,精心研究及时制定了《红寺堡区布鲁氏菌病防治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年度防控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了工作措施,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站室、责任人。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明确责任,形成防控合力,全面推动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落实,保障如期完成各项防控目标任务。
二、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防群控能力
为使广大养殖户了解了防控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宣传培训,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群防群控能力。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建设。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线上、线下培训;同时举办了以专业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和规模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为主的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全面提升了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2.提高从业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强化个人防护,加强养殖、屠宰、加工、贩运等高危人群的个人防护知识训传培训,转变从业人员防疫观念,从“要我防护”转变为“我要防护”,杜绝从业人员作业期间抽烟、喝水、吃东西等不良行为,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人员感染。要求防疫人员工作期间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措施,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病专门健康检查,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70多人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筛查,发现患有布病的调离岗位,及时治疗,并为村级防疫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3.多种形式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一是通过宣传车充分利用喇叭走村串巷进行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宣传;二是在广场、商场等户外电子屏滚动宣传;三是发放宣传册、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对从事养殖、屠宰、贩运、加工等重点人群加大宣传力度;四是通过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在春防集中免疫、消毒的同时对广大养殖户发放布鲁氏菌病宣传册,并现场讲解布鲁氏菌病防空知识,共发放宣传册5000多份。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使从事养殖、屠宰、贩运、加工等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的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普及覆盖面达100%。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切实做到群防群控。
4.多种渠道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干预。一是利用法定宣传日,发放《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宣传册,提高全社会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意识;二是利用集市在牛羊交易市场等重点人群密集地方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对从事养殖、屠宰、贩运、加工等重点人群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在学校、清真寺等人员密集地方开展布鲁氏菌病健康知识讲座、知识问卷调查,发放健康教育包和行为干预1500人以上。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疫意识,营造良好的群防群控氛围。
三、强化集中免疫,源头根治
按照“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的防治要求,对辖区所有羊(除种羊场)采取集中免疫与平时补免补防结合的免疫方式,每年对辖区所有应免羊使用布鲁氏菌病S2株疫苗集中灌服免疫1次,对于新生羔羊和新补栏羊及时进行补免补防,确保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包乡指导和监督检查,将各乡(镇)村级防疫员集中按3~4个人分组,组成防疫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采取多组集中免疫、消毒、宣传同时进行,整村推进,营造了防控氛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成立了督察组,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及时掌握免疫进度、存在的问题和疫情动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达标。对种羊场采取以检疫净化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奶牛按照免疫程序由养殖场户自行免疫。2022年全年布鲁氏菌病免疫羊121.24万只,2023年春季布鲁氏菌病集中免疫羊59.06万只,免疫密度达到100%。
四、全力推进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主动监测+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积极响应自治区“全区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专项行动对红寺堡辖区内所有规模牛场、羊场进行血清学监测覆盖率100%。
1.开展抗体检测。一是对天源良种羊繁育养殖场(种羊场)每年定期开展2次血清学测监测净化;二是对重点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每年定期开展1次抽查监测,同时积极配合自治区动物疾控中心开展布鲁氏菌病专项监测。2022年以来累计检测血清样品4888份,其中牛血清300份,羊血清4588份,送检各种拭子1800多份。
2.加强病原学监测。建立牛、羊等布鲁氏菌易感动物流产监测排查机制,对高流产率畜群以及其他可疑情况及时开展排查、隔离、采样、检测和报告等工作。对疑似布鲁氏菌病患病牛和羊流产胎儿、胎衣等样品及时送有资质的实验室(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监测,并做好布鲁氏菌病阳性样品信息记录。发现阳性畜及时追溯来源场群病畜逐头进行监测。
3.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科学评估布病防控形势和制定防治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主要途径。每年在开展集中免疫的同时,指导村级防疫员全面开展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2023年累计调查13787多户,调查羊只67.3万只,完成调查问卷500多份。发现从业人员感染布鲁氏菌病时,及时对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户的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监测。
五、全面消毒灭源,消除疫病隐患
全面开展“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以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畜禽交易市场为重点,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做到定期消毒,从源头上消灭病原,达到净化养殖环境、消除疫病隐患的效果。一是指导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屠宰等重点地区规范消毒制度,加强日常消毒监督管理;二是对动物交易场所、运畜工具等重点地区和重要环节用消毒机进行集中全面清洗消毒;三是通过村级防疫员在免疫的同时对广大养殖户的圈舍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全面消毒,监督指导养殖户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消除疫情隐患。
六、加强易感动物检疫和调运监管,杜绝病源传入
全面推行“智慧动监”严格落实畜禽运输车辆和人员备案制度,运输畜禽车辆必须进行线下审核,线上“牧运通”信息系统备案。对新调入的奶牛、羊和种畜严格施行报检制度,杜绝外源性布鲁氏菌病流入。加强对饲养、加工、贩运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查证验物,强化输入环节监管,严格执行报检、检疫、隔离、消毒等制度措施,严防染疫牲畜及其产品流入。
七、严格无害化处理,及时清除疫源
加强对死因不明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清除疫源。一是对病死动物尸体、流产胎儿等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同群动物进行检测,对患病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等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二是对遗弃的动物尸体进行排查,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坚决杜绝养殖户随意扔弃病死动物。
八、加强净化场建设,提升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
红寺堡区把疫病净化创建和无疫小区建设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推动工作,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全面提升养殖环节布病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对种羊场采取以检疫净化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积极广泛宣传疫病净化场创建和无疫小区建设有关政策,指导红寺堡区天源良种羊繁育养殖有限公司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场建设工作,2022年5月30日通过省级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场;2022年11月3日通过国家级羊布鲁氏菌病(非免疫)净化场评估。定期对净化种羊群进行检测,并对其子代进行跟踪监测,开展净化群体净化效果的评价。不断提升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九、全面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和病患救治行动
联合卫生健康局以行政村为单位对从事牛羊养殖、屠宰、加工、贩运人员等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全面开展摸底筛查。指导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风险。2022年共摸底排查畜牧养殖等高危人群19502人,血清学检测8978人,阳性血清237人份,阳性率2.64%,2022累计确诊患者517例,报告发病率为261.6/10万;2023年上半年已筛查15456人,虎红凝集筛查疑似阳性人员881人,试管凝集阳性人员455人。对确诊的已感染布鲁氏菌病患者及时引导前往定点医疗机构(红寺堡区人民医院)进行系统规范化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不断提高患者治愈率,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十、强化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提高防控综合能力
强化联防联控机制,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防控合力,全面提高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