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萧山区发展高科技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2023-12-27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三农专家咨询委员会311200娄火明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三农”专家咨询委员会(311200) 娄火明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核心在科技,出路在科技,地位也在科技。必须立足大都市、大产业等基础条件以及市场需要,聚焦农业科技革命,凝心聚力,加快培育能“砸墙”的业态和产品,同时还要争取有能“砸场”的载体和项目,建设具有鲜明辨识度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都市农业,为杭州打造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域范例贡献力量。
1.要打造“萧山农谷”
坚持“机器声与田鸡声”两手抓是萧山农业的优良传统,必须“从0 到1”“从1 到100”一起抓。
(1)集中要素建“谷” 要以湘湖实验室为基础,围绕生物育种、基因编辑、生物合成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展重点攻关,锚定“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绿色智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与生命健康”等主攻方向,汇聚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打造“萧山农谷”。要落实专项资金,组织专班力量,集中政府、市场、科研单位的优势,瞄准农业科技前沿,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科创园、未来农业工厂、种业智谷等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平台,产出更多原创性、迭代性、颠覆性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争创科技自立自强新范例。
(2)加强协同强“谷” 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组织机构专家团队合作,积极构建“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支撑”的全链条创新模式,把萧山作为承接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对接区内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要深化与“中国视谷”“钱塘芯谷”两大平台在农业高科技领域的创新互促与产业协同。鼓励各类企业把国内外优质涉农项目和研发力量布局萧山,推动各单项技术集成配套、整体协同。支持区内农业经营主体引进优质高效新品种,支持高科技农业企业开展研发。
(3)提能升级壮“谷” 要对标世界一流农业创新平台,深度融入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网络,深化与龙头企业、科技组织、知名科研院所和一流大学等交流合作,加快汇聚农业科创中心、高等院校等各类创新要素,力争引进更多国内外农业创新资源。探索构建开放式实验室体系等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成果评价转化机制等方面大力度探索创新,构筑最优创新生态。
(4)推进现代种业建设
要把“种子工程”作为优质高效都市农业科技攻关的起点、产业振兴的源头。建立种质资源保护目录,分类分级保护和提纯复壮。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保种育种机制,重点推进“一刀种”萝卜、萧山鸡、萧山甲鱼等地方品种的复育保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企业持续加强对白对虾、甲鱼等水产种苗病害防控的研究。要加强与高等级科研院校合作,致力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加速品种更新。完善提升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种畜禽养殖场、水产种业水平,培育水稻、蔬菜等新品种,提高全区水稻、蔬菜、畜禽良种覆盖率。
2.要加速农业数字化步伐
萧山数字农业需抓“三路”:一抓农业产业数字化之路,有可用的应用场景。要建好“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数字化平台。聚焦蔬菜、水稻、畜禽等主导产业和萧山萝卜干、青梅等特色产业,以数字化、图谱化、适农化为导向,分类推进“农业数字化场景”“机器换人”等项目建设,着力破解科技兴业中的“传统路径依赖”问题。以农合联数字驾驶舱等平台为服务载体,开启萧山农业合作组织与“三位一体”服务上云的数字农业服务新局面。建设综合示范性数字农业工厂,围绕优势产业培育数字化基地。
二抓场景创新化之路,有首创首用的场景应用。要以萧山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在生产、流通、服务全链条产业信息分析预警和辅助决策的数字化建设,在依托生鲜智慧生态系统和营销渠道网络等领域,加速跨部门、跨主体、跨业态的多跨场景创新。加快开展综合示范性数字农业工厂(园区)建设,在进一步优化生产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等方面,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数字农业集成提供解决方案。
三抓数字产业化之路,培育农业数字产业。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业态创新,发展各种新产业、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强化各类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让数据要素真正发挥作用。加快推动萧山农业的“智转数改”,着力打造农业数字技术产业链集成创新协作生态圈,让萧山农业的数字人才、数字应用与“中国视谷”和“钱塘芯谷”两大平台在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地缘优势、人脉优势等方面耦合叠加,通过模式创新,实现农业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设备和数字化标准等的产业化,助力省内外其他地区农户、经营主体、经销商、消费者和政府的全链路受益,真正做到“1+2>3”,实现萧山数字农业的反超和引领。
3.要深化农业“双强”行动
萧山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91%,下一步的重点是提高能级和科技服务水平。
(1)聚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现代设施农业能极大拓展农业生产边界,通过提高单位产出效率突破资源环境制约,这既是优质高效都市农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更是萧山突破空间、资源和产能制约的重要手段。要从设施装备、品种多元和产业集聚三个维度发力,加快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和以仓储保鲜与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加速设施装备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老旧设施改造和提档升级,建设植物工厂、数字牧场、智慧渔塘,提升设施产品供给能力。加速设施品种多样化。依托现有种养殖基地,因地制宜培育设施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特色品种,加大适宜设施栽培的品种开发和保护力度,不断丰富设施品种类型。加大智能化、绿色化设施农业机械和装备的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基地预冷、分级包装、贮运保鲜等冷链设施建设,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政策支持上,要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以更大的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2)加强对垂直农业等高科技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尝试作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垂直农业拥有十分可观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发展产能倍增的垂直农业,或将成为“保供给”的全新解决途径以及都市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6 月,李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专门考察了室内垂直农业、数字化企业体验中心等技术和产品展示。萧山农业要抓好高科技农业企业的扩面提能,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宽推动“萧山农谷”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实现路径。围绕示范基地、智慧体系、基层队伍等各要素系统性构建,补强各阶段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短板,努力打造科技成果“全覆盖”转化落地区(县)域样本。
(3)提高机械强农水平加大先进适用农机与设备的引进力度,建设配套设施,推广应用粮油机械化移栽、蔬菜机械化作业等新技术。加速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以减损提质、稳产保供、增值富农为导向,加快农产品初加工新技术新装备研发推广和集成应用,为减少农产品损失、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4.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萧山的乡村产业人才,既要“空降兵”也要“子弟兵”。通过打造“产业吸引人才”与“人才驱动产业”的融合平台,努力把能工巧匠用起来、职业农民育出来、乡贤精英引回来、创客队伍聚拢来,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的“能量库”。
(1)重塑引进机制 充分发挥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研院、北大信研院以及省级湘湖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优势,加快引育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力争让更多现代农业标志性科研成果落地,提升萧山都市农业创新能级。积极推动农业领域创业创新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努力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业资金、政策咨询和专业培训等支持,搭建创业者与投资者、行业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发挥乡贤和创客的作用,全力吸引各类人才“资智回乡下乡”。
(2)重塑培育机制 抓实新型农民这个主体,抓牢头雁队伍这个核心,抓强乡土人才这个底座,持续深化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人才培养品牌,提升农民适应新需求、新业态创业就业能力。高质量建设智库(联盟),为萧山都市农业提供高端智囊服务。通过盘活、赋能、融合等手段,坚持“科技+”“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思路,让乡创企业与乡村人才在都市田园中共同成长。
(3)重塑评价机制 坚持能干即人才、能学即人才、能用即人才。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探索科学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标准,侧重考察乡村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联农带农能力和推进乡村发展的能力。
(4)重塑支撑机制 构建“萧山农谷+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员”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拓展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萧山优质高效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5)重塑激励机制 呼应乡村关切,要在农村人才认定、激励等方面有所突破,让乡村人才“有付出就有回报”。努力在示范带动、强化引领、激励创业等赛道上做文章,使乡村人才用其所长,尽其所能,让乡村成为优秀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