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
2023-12-27◎张旭
◎张 旭
(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宁夏 固原 756000)
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多样性功能对传统媒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广播电视台记者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创新采访形式,呈现出新闻内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从而赢得更多群体的认可。本文主要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的特点,以及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创新采访形式的策略。
一、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台记者的要求
(一)转变采访形式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一变化对广播电视台记者提出了多样性要求。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主动转变传统单一的新闻传播模式,应用多样性新媒体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传播渠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多元化特征,其多样性的传播渠道能够明显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和拓展信息传播范围。同时,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可以在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等角色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垄断的局面。但是媒体融合也为广播电视台记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需要应用新媒体便捷的采访形式创新节目内容,新闻采访要充分体现电视媒体内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还要体现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便捷性特点,从而满足受众多样性的需求。
(二)采访形式要体现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不同媒介的融合碰撞产生了多种可能性。同时,在互联网信息融合渗透的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台的采访被更多受众熟知,他们对电视媒体采访的态度开始呈现出平常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受众愿意主动站在镜头前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开放性信息环境下,广播电视台采访应遵循“开放性”“包容性”原则,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
电视新闻采访可以应用网络直播平台的功能,通过多平台视频直播或图文直播的方式拓展受众范围,促使受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的实时情况,而且受众可以结合自身主观感受进行点赞、评论等互动。
(三)丰富自身的采访形式
在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多种媒介的融合对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视记者应该学习多种不同的采访方式,尝试应用不同媒介创新采访方式。但从目前记者采访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电视记者依然应用传统的采访方式,其较低的信息获取效率难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所以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尝试应用多种平台获取新闻信息,并通过现场采访的方式验证信息的真实性,以此提升新闻信息获取的效率。
(四)关注与受众的互动
新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衍生物,所以新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功能,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双向互动对广播电视台记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在节目采访、编辑制作以及节目报道等多个环节关注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从互动交流中了解受众的真实需求。广播电视台记者在实践工作中应充分认识与受众互动的重要性,在实践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新闻报道,而且应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功能与受众建立紧密的联系,将受众的真实需求作为采访形式创新和节目制作流程优化的理论依据,为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创新的积极意义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暴露出信息剪辑效率低的弊端,传统新闻信息剪辑需要经过多种烦琐环节后才能够将新闻信息呈现在受众眼前,而且记者的采访形式也会对新闻信息剪辑效率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先进功能创新采访形式,为提升新闻制作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抖音、微信公众号、快手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内容丰富多样,这类贴近受众生活的内容广受人们的追捧,并且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明显冲击。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当结合时代变化创新采访形式。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在“十三五”规划实施后得到了广泛关注,“互联网+”战略也成为了现代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促使我国信息媒体传播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同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所以广播电视台记者应通过创新采访形式应对时代的挑战,应用自身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多样性创新采访形式,从而高效完成广播电视采访的目标。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创新采访形式的策略
(一)科学定位广播电视台记者的职能
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要求等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能作用,为保障采访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广播电视台记者要从复杂、笼统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广播电视台记者可以从多种新媒体平台搜集新闻线索,同时通过互动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从而拓展新闻资源获取渠道和丰富新闻资源[1]。一般来说,新闻线索中涵盖多种有价值的内容,所以广播电视台记者可以联系社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新闻报道,从而体现舆论引导的作用[2]。同时,广播电视台记者要以敏锐的新闻洞察能力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价值,为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信息素养,从大量信息中找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信息内容。
其次,广播电视台记者是受众与广播电视台连接的桥梁。在新媒体平台创新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拥有更多与受众实时交流的机会。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应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倾听受众的真实诉求和心声,从而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缘由。同时,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编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受众关心的问题,从受众视角深入挖掘新闻信息内容的价值,为凸显广播电视节目的内涵和提升电视节目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
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尝试从采访方面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通过采访形式创新提升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尝试应用多种新型媒体工具创新采访形式,为广播电视台打造受众熟知的品牌IP。例如,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广播电视台记者可以使用相机和手机等设备进行快速记录,从而实现临时采访的目的。同时,新闻信息发布不能局限在广播、电视、网站等传统媒体方面,同时还要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通过文字、视频、图片多种信息传播媒介整合发布的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
在新媒体工具多样性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持续学习新型新媒体工具使用方法和前沿性应用案例,不仅要保障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而且要关注各种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应熟练驾驭多种功能不同的新媒体工具,这要求广播电视台记者充分认识不同平台的功能调性,在实践应用中构建完整的网络信息发布流程和标准,确保新闻信息传播工作有章可循。
科学应用新媒体工具还表现在智能应用技术使用、网络语言应用和全媒体采编方面。首先,从网络语言应用方面来看,广播电视台记者的传统表达方式相对呆板、专业,其枯燥、难以理解的内容很容易对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尝试应用生动、通俗的网络用语拉近受众与新闻节目之间的距离,同时广播电视台记者也可以通过应用表情包和漫画的方式优化新闻传播效果。其次,从智能应用技术方面来看,广播电视台记者可以应用5G 技术打造5G 直播间,应用5G 技术低时延和高速率的特点提升新闻采访和传播的质量。最后,从全媒体采编方面来看,在媒体相互交融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不仅要关注传统媒体工作方面的专业素养,而且要关注主流媒体创新背景下衍生的新闻写作、采访和报道方式,应用创新型媒体挖掘方式快速提取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为提升广播电视台记者的全媒体采编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动转变传统采访理念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帮助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时为广播电视台信息采集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所以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主动树立创新意识,在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科学看待各种新闻信息,并通过全面、发散性整理的方式提取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在信息挖掘和报道过程中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需要灵活转变思维,通过多维转变的方式探索出高效的采访方式。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应坚持阶段性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为保障电视新闻报道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最后,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时刻做好赶赴新闻现场采访报道的准备,通过第一时间报道提升新闻的时效性。
(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是电视节目的主要特征,所以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内容的真实性,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创新新闻内容。[4]在网络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低门槛已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导致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可信度不一的信息内容,而且部分人员为了追求热度存在肆意篡改信息和传播虚假信息的现象,导致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在信息获取后需要通过现场采访的方式验证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传播后对新闻信息的权威性造成明显冲击[5]。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新闻报道,要关注传播模式的创新和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在新闻采访和传播过程中出现歪曲事实的现象,对传统媒体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应坚持以身作则,以规范的新闻采访态度保障新闻采访的科学性。
(五)科学落实前期准备工作
新闻事件报道应从细节着手,多维度分析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和社会意义。广播电视台记者应该关注网络留言板的内容,应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受众的留言,依据其有价值的信息反馈,针对性优化新闻采访方法[6]。最后,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工作中应该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对措施,避免突发事件对新闻采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可以避免自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乱了阵脚,避免关键信息遗漏,为保障新闻信息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奠定坚实基础。
(六)合理应用网络媒介开展新闻采访工作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访不再局限于面对面采访的单一形式。从传统新闻采访视角来看,广播电视台记者只能应用短信或电话等媒介与采访对象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确定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其多种冗余的环节导致采访消耗的时间相对较长。
在网络技术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不仅可以应用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采访预约,而且也可以应用网络媒介进行预约,应用这种预约方法可以实现双向互动,通过双向交互的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新闻采访的效率,而且应用网络视频、语音等采访方式能够突破传统采访方法单一的局限,同时广播电视台记者也可以应用网络直播画面展示的方式快速获取第一手资料[7]。应用网络直播采访的方式能够记录采访的完整过程,广播电视台记者可以利用云计算功能储存视频、文字和图片等基础资料,通过后期剪辑的方式为新闻采访和制作提供多种便利条件。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新闻采访时需要关注被采访人员的微表情变化,依据这类细微表情的变化转变信息挖掘方法,从中找寻新闻事件的真相,使得受众能够全面了解新闻信息。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应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针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变化调整采访方法。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不仅要承担记者的工作职责,而且还需要履行网络主播的义务。因此,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敏锐性和信息传播意识方面,广播电视台记者应该在获取有价值信息后进行高效处理,并将其发布到多个网络平台上,应用该方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多样性需求。
四、结语
总的来说,媒介融合推动了媒体行业的变革,所以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主动提升创新能力,以迎接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持续学习前沿性知识内容和采访案例,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创新采访形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广播电视台记者需要主动转变传统固化的采访思维,应用前沿性新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为采访形式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广播电视台记者在实践工作中需要了解新闻采访的目标和重点内容,依据重点内容延伸采访问题,从而与被采访人员建立紧密的联系,从平等沟通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升采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