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3-12-26李洁张小廷张序婷
李洁 张小廷 张序婷
【摘 要】虽然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通过访谈分析得知,目前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叙事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全视角理论作为一种整体性学习理论,对促进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能力的提升很有助力。研究发现,“通过外部及内部联合,强化叙事动机与情感”“建立多效互动机制”“充分利用获得内容,诠释与建构意义”“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研究路径模型创设”等策略有益于促进教师课程叙事研究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叙事 全视角学习理论 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7-86-04
一、问题与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用好全球优质教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需要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运用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提升国家软实力。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就是幼儿园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幼儿园课程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发现教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以及对教育的理解”[1]。“作为儿童的教育者,理应要善于抓住在儿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尤其是儿童体验极为深刻的事件。”[2]幼儿园需要讲好幼儿的故事,发现其中的意义,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讲好故事只是基础,利用故事中的内容了解幼儿,完善课程才是目的。课程叙事需要从幼儿的游戏出发,厘清脉络形成一条连线的故事。然后上升至课程,从课程的角度去审视故事中的内容。最后从中总结出有意义的内容再回归至游戏,弥补之前幼儿游戏的不足,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此外,课程叙事能“促进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3]、“教师态度与行为的改变”[4]。然而,目前部分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叙事只是停留在讲述故事层面,或者只能简单运用故事中的内容,课程叙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据此,需要进一步明晰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的价值,探究目前存在的具体困境,从而针对性地弥补不足,提出有效的优化路径。
(二)方法的选择
1.理论基础:全视角学习理论
全视角学习理论是克努兹吸收多个学习理论,整合出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全视角学习理论搭建了两个过程、三个维度的学习框架,两个过程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内部心智获得与加工的过程。“获得过程总是包含着内容与动机,由此产生了学习的三个维度:内容、动机与互动”[5]。其中,内容主要包括知識、理解与技能,动机包括动力、情绪与意志,互动包括活动、对话与合作。幼儿园教师需要提升课程叙事能力,进行课程叙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与提升的过程。因此,运用全视角学习理论拓展教师叙事研究路径具有很强的契合性。
2.访谈法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叙事的方法、过程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访谈,总结出教师进行课程叙事时的不足,进而在改进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全视角学习理论建构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的优化路径。
二、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的价值
(一)课程叙事是教师与幼儿的视域融合
首先,课程叙事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教师通过观察游戏中幼儿的行为,确定幼儿游戏的主题,厘清其中的线索及脉络,最终形成由主题引领的完整的课程故事。其次,通过与幼儿进行交流确定故事的完整性。教师基于已有的观察,会与幼儿进行交流或者结合幼儿最后的“游戏故事”对课程故事进行完善,整合出完整的课程故事。在整个课程叙事中,既有教师的视角也有幼儿的视角,叙事过程就是视域融合的过程。教师如果有足够的意识,在长期的课程叙事过程中,运用这种视域融合,有利于获得儿童视角。“儿童视角作为成人认识理解儿童的有效路径,聚焦于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得儿童的‘显现,从成人与儿童的相互走向开始,通过理论学习以‘走近儿童,进而‘走进儿童、做儿童生活世界的‘明悟者”[6]。教师合理地运用课程叙事,在建构故事中,与幼儿面对面进行对话,完成初步的视域相接,在回顾故事时,通过悬置自身,以第三视角再次审视自我,发现故事中的幼儿,再一次进行视域融合。因此这种视域融合的过程,有利于教师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走进幼儿的世界,从而更好地在幼儿游戏中给予适宜的指导与支持。
(二)课程叙事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引领性
首先,课程叙事有利于教师建立起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布鲁纳认为“构建故事是人类为了理解生活中的事件及其意义所做出的自然回应”[7]。幼儿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热情与活力,在游戏活动中的幼儿更是肆意挥洒着自己的能量与热情。教师在观察记录幼儿的过程中容易被幼儿的热情所感染,能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教师在长期建构课程故事过程中,能够体味故事中的情感与意义,能够主动去感受、寻找生活及教学中其他的意义事件。教师养成对生活故事意义探寻的习惯,更利于发现教学的意义,理解幼儿的行为。
其次,课程叙事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思考与反思。教师在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的时候,由于受到环境、情节等的干扰,且关注的幼儿较多,因此很难对即时发生事件产生过多的回应与反思。教师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结合与幼儿的对话,最终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故事整理出来,形成具有逻辑线索的故事。在整个过程中,每一次几乎都在对幼儿游戏中的故事进行重复,在不断的重复中,很容易触发教师的思考及反思。形成文本之后,教师通过看故事中的“人”与“情景”,更容易将自己抽离于“故事”,以旁观者视角去审视故事中的“人”与“事”,从而促进教师对故事中的“自我”进行反思。
最后,课程叙事有利于教师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思考相结合。教师进行课程叙事,是基于幼儿游戏活动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叙事,也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事件进行叙事,本身就是基于实践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手材料。在进行课程叙事时,教师是带着一定目的的,如想了解幼儿某方面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等。在将课程故事连接成线后,教师会对课程故事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会结合之前所学的理论,利用相关学习指标等,也可能会在遇到分析瓶颈后,查阅相关资料。这个过程就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是促进教师思考的过程。
三、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的现实困境
研究者对四所幼儿园进行走访,发现目前幼儿园做课程叙事停留在简单叙事与表面分析的层面,访谈整理见表1。
通过表1得知教师进行课程叙事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概念模糊。教师并不确定自己所做的究竟是不是课程叙事,课程叙事到底是什么他们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将幼儿的故事记录下来。其次,意识不明。教师表示会利用故事进行简单分析,或者生成主题墙,或者放进档案,但并没有意识到课程叙事的价值,也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课程叙事研究,去提升自我,提高教学质量等。再次,缺乏系统性。教师会将一些小故事记录下来,但是没有形成线索较强的系统故事,未将故事上升至课程的高度。最后,缺乏反思。教师基本都是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记录及简单分析,未对“自我”进行任何探寻和反思。总之,教师进行课程叙事过于简单、比较模糊且技能不足,未达到课程叙事“深描”、教育“经验”挖掘等要求,更未达到利用课程叙事进行研究的程度。
四、全视角理论下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的路径生成
全视角学习理论整合多种学习理论,强调整体性学习,通过个体在与外部环境互动过程中,而获得内部心智发展的过程。动机是教师课程叙事的起点,互动是教师进行课程叙事的途径,内容获得是教师课程叙事的保障,通过这一系列的整体性建构,探索出幼儿园教师提升课程叙事能力的新路径。
(一)通过外部及内部联合,强化叙事动机与情感
1.幼儿园搭建学习平台,强化教师叙事动力
通过访谈分析可知,教师缺乏对课程叙事概念、课程叙事价值的理解,以及使用意识不足等。因此,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专家对课程叙事的分享座谈会,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开展相关书籍的阅读和分享活动,在集体进修中推动教师弥补课程叙事的不足。还可以组织课程叙事的知识竞赛活动、课程叙事优秀案例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参加一些期刊的课程故事的征集等,通过这些方式强化教师积极进行课程叙事的意识。教师只有明白什么是课程叙事,才有动力进行课程叙事。
2.调动积极情绪,促进教师高效的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任务时要‘投入的情感精力”[8]。教师的情绪劳动程度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9]和工作满意度[10]等。教师有较高的幸福感及工作满意度,对教学工作会更投入。因此,幼儿园需要为教师创设积极的工作氛围,调动教师积极的情绪参与到教学之中。幼儿园可以创造一些“软环境”,如多运用鼓励及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奖励教师的相关进步,让教师的劳动得到应有的认可。教师保持积极的情绪,才会更有动力进行课程叙事,为课程叙事研究奠定良好的情绪基础。
3.进行自我强化,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意志
教师个体应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相关的学习、培训,了解课程叙事的内涵、价值和方法等,以便更好地在实际中进行课程叙事。做好课程叙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工作中坚持,不断反思与改进。因此教师要拥有坚韧的意志,在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对课程叙事保持热情,长期坚持课程叙事,最终能灵活运用课程叙事作为研究方法提升专业能力。
总之,应通过幼儿园对教师进行外部培训,结合教师个体内部的学习与进步,丰富教师的内心情感体验,强化教师的叙事动机与研究热情。
(二)建立多效互动机制
1.与活动中的幼儿互动
虽然自主游戏中倡导教师要学会放手,但是不等于教师不能与游戏中的幼儿互动。在教师认为需要介入时,可以尝试去介入,并将游戏活动及介入过程记录下来,事后进行分析、反思或集体讨论应如何介入,怎样把教师介入变成教师支持等,最终探索出教师指导的有效路径。因此,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适当互动,如果在游戏时不适合互动,也可以选择在游戏后与幼儿多交流与互动。在叙事文本中也应将参与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自己进行叙述,甚至可以描述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及体验。只有与幼儿进行互动,才能进一步了解幼儿,更有利于视域融合,获得儿童视角。
2.与课程叙事文本互动
在形成课程叙事文本以后,教师应回顾课程叙事文本,与文本中的内容进行互动。“叙事研究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体验经验”[11],强调经验的意义[12]。教师在与课程叙事文本互动过程中,能更好地回顾与体验整个课程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经验,如探究文本中幼儿的发展、自己在做总结反思时是否不够等。教师可通过课程叙事文本中的内容进行互动及反思,探究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
3.与课程叙事文本中的“我”对话
与教师课程叙事文本中的“我”进行对话,更能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利于教师以第三视角看待事件过程的“我”。例如教师需要审视“我”在制订目标时,是否基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认真制订目标;“我”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认真观察;“我”在进行记录时,是否避重就轻;“我”在叙事时,是以什么样的视角进行叙事,是否带有主观色彩进行叙事;“我”在进行分析时,是否具体分析,是否敷衍了事;等等。教师通过与自我进行对话,更能让教师清楚记录时是“我”,而进行课程叙事时教师是研究者。
4.与同事交流合作
教师在遇到困惑、矛盾不清时,可以充分与同事进行交流与探讨。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交换课程叙事文本,相互提出建议,取长补短,相互弥补。或者通过集体的课程审议,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升课程叙事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獲得内容,诠释与建构意义
全视角学习理论的内容维度,分解为知识、理解与技能。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叙事的相关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深度理解课程叙事文本所蕴含的相关教育知识及意义。其次,充分理解课程叙事文本背后的教育意义,需要教师具备课程叙事研究的意识,这样才有进行理解课程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的可能。最后,除了要具备研究意识,还要具备课程叙事的基本技能,具备深度诠释课程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的基本技能。教师在与教学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相互作用及互动,再通过后续的学习积累,其心智技能得以发展,整个过程是在全视角学习理论下不断提升与进步的过程。通过前期动机与互动的铺垫,只要长此以往,不断尝试实践,不断地探索反思,便能很好地进行课程叙事。而教师在具备了课程叙事的相关知识、能够进行理解、具备研究的能力后,能够比较系统地进行课程叙事,反过来也能强化教师的课程叙事动机,增强互动的强度与效度。
(四)幼儿园教师课程叙事研究路径模型创设
首先,经历了建立基本的课程叙事概念、意识,强化了课程叙事的动机,为课程叙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利用叙事文本进行回顾现场,与现场进行互动,为课程叙事做好了实践准备。最后,通过前期的内生动力与实践互动,充分利用所获得的相关内容进行意义诠释。教师能够具备课程叙事的能力,对教师强化动机、有效互动都是具有反推作用,内容、动机、互动是一个循环,相互促进,共同为提升教师课程叙事能力服务。据此,构建了教师课程叙事优化路径的模型图(见图1)。
随着国家对幼儿园教育质量重视程度愈来愈深,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师角色也趋于多样化。教师不仅是吸收外来理论运用于教学的实践者,而且是可以通过研究提取理论的研究者。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叙事研究过程中能促进专业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课程叙事进行深描、分析、诠释、反思,最终提炼问题,发现教育意义,然后运用所发现的教育意义回到课程本身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整个过程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促进教师各方面成长的过程。虽然目前教师进行课程叙事还有很多问题,要运用课程叙事达到研究的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通过幼儿园教师进行思维的转变,动机的强化,互动的深入,知识、理解与技能的综合提高等全方位的学习提升,教师做好课程叙事研究指日可待。综上所述,运用基于“内容、动机、互动”三位一体的全视角学习理论,是促进教师课程叙事研究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唐海燕.课程叙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星光大道”[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16.
[2]李洁,张小廷,张序婷.重构生活故事疗愈儿童恐惧的成效及启示[J].生活教育,2022(7):26.
[3]卢素芳,曹霞,唐翠萍.利用课程故事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觉[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65.
[4]李云淑,吴刚平.课程故事的当代特征与实践价值[J].基础教育,2015,12(6):65.
[5]克努兹·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M].2版.孙玫璐,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9.
[6]李旭.儿童视角:成人认识理解儿童的有效路径[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9(12):7.
[7]熊素娟.课程叙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5.
[8]郭德俊.動机与情绪[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49.
[9]卫少迪,关金凤,王淑敏,等.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情绪劳动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9):1367-1371.
[10]洪秀敏,张明珠.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类型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六省市幼儿园教师的潜在剖面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1,33(1):68-74.
[11]李旭.儿童在园生活体验叙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37.
[12]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3-86.
李洁 / 贵州贵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贵阳 550004);张小廷 / 贵州贵阳市云岩区第十四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贵阳 550001);张序婷 /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遵义 563000)
【基金项目】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2021年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传统文化视角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以中国香文化为例”(GZJG2021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