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联合多措施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作用

2023-12-26姜虹陶梦琪程新陈莹钱敏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肠炎

姜虹 陶梦琪 程新 陈莹 钱敏雪

炎症性肠病是消化内科一类肠道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疾病特征。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病、克罗恩病等,均难以彻底治愈,在临床治愈后部分患者也会反复发作[1]。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异常免疫反应均可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是其发病的基本病因[2]。近年来受到滥用非甾体药物、不健康饮食、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对炎症性肠病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3]。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炎症性肠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如负性情绪、机体免疫等,而既往的护理模式未重视相关部分的干预。由于在治疗中缺乏特效药物或特效治疗方案,因此护理干预措施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既往在炎症性肠病的护理中以基础护理为主,如按照医嘱用药、予以饮食建议等,护理效果并不满意,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复发的风险[4]。而炎症性肠病的病程长,治疗时间相对漫长,单纯在院内的护理难以对患者疾病治疗产生重大影响[5]。既往研究显示,多措施联合护理在许多疾病的护理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各类疾病的护理中均具有适应性[6]。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将多种护理模式应用于炎症性肠病患的临床护理中,不仅关注患者疾病最基本的需要,还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指导,并将负性情绪的干预作为护理的重点内容,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12 月—2022 年12 月医院收治的60 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关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标准[7];成年患者,年龄≥18 岁;首次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正常沟通,听从医嘱、护嘱安排。排除条件:合并有肠道其他疾病的患者;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未能配合随访者。按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3例;年龄19~45岁,平均28.96±8.50岁;具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18 例,克罗恩病12 例。观察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9~45 岁,平均29.92±8.58岁;具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19 例,克罗恩病11例。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编号:K-2020-062-K01),同时所有患者签字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

1.2 综合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患者延续性护理联合多模式护理干预,其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了解在罹患炎症性肠病后出现的焦虑、抑郁临床较为常见,但需要尽可能地疏导焦虑等负性情绪。告知患者虽然疾病迁延难治,但通过加强自我护理、配合用药能控制疾病,并且有较大的机会彻底控制疾病。此过程中可使用既往预后较好的病例鼓励患者,帮助其建立疾病治疗信心,配合疾病的诊疗。邀请家属加入患者的护理中,由于患者长期处于腹泻、腹痛的过程中,因而家属应注意照料、关怀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避免因负性情绪而加重病情。

(2)饮食指导:炎症性肠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的问题,因而需加强饮食指导,即向患者提供饮食参考表,帮助其选择易吸收、营养全面的食物和烹饪方式。除此以外,配合营养指标检查,确认患者缺乏什么营养,针对性地补充患者缺乏的营养。在患者出院后鼓励患者继续执行饮食计划,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使用营养液时按照从少到多的方式添加,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注意在滴入营养液时控制速度,充分保障患者的营养吸收。

(3)用药护理: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中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良反应风险较高的药物,使患者易发生腹泻而影响治疗效果。合理使用口服、保留灌肠的给药方式,并在合适的时间使用,减少腹泻对药物吸收的不良影响很重要。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时嘱患者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同时定期抽血进行肝肾功能的检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肛周护理:长期腹泻、排便次数多会对肛周皮肤产生破坏。因此指导患者使用湿纸巾擦拭肛门,避免干纸巾对肛门的刺激。如肛门发生红肿、瘙痒等,及时报告医生,使用有关药物缓解肛门症状。

(5)延续性护理:由于炎症性肠炎的病程长,使得患者在出院后依然需要保持良好的自主护理习惯。在出院前指导患者添加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获得护理支持,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护理疑惑均可通过微信群获得支持。并向患者发放居家护理手册,手册中包含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日常用药的指导、日常饮食的指导、日常运动的指导、定期复诊的时间等内容,提升患者出院后的居家护理质量。为确保患者在出院后落实护理措施,指导家属对其进行监督,并再次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到炎症性肠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管理,减少疾病的复发风险。

(6)定期复诊:由于病程长,因此为确保合理的干预治疗,患者需要按照医嘱定期复诊,通过复诊明确疾病进展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实施干预。如停用一些不良反应多的药物,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7)运动指导:在疾病症状得到控制后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调节机体免疫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同时体育锻炼还可放松患者心情,缓解其自身的负性情绪,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以焦虑自评评分(SAS)、抑郁自评评分(SDS)进行评价,两项量表均为主观选择的条目,得分达到50 分或53 分,视为有明显的焦虑症、抑郁症,并且随得分增加,焦虑、抑郁程度不断加深。

(2)营养状态指标:包括患者体质量、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体质量直接以体重秤测定,ALB、PA 测定时采集患者晨起空腹血4 ml,离心机分离血清,然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项指标实施检测。

(3)生活质量:以炎症性肠病(中文版)生存质量问卷调查表(IBDQ)进行调查,该量表可分为4 个维度,分别代表肠道症状、社会能力、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为理想。

(4)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评价量表(GSES)评价,该量表有10 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1~4 分,分别代表完全不正确、部分不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计算总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强。

(5)护理依从性:使用医院现有的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共计20 个条目,得分1~5 分,总分在90~100 分的患者为完全依从,得分70~89分的患者为部分依从,<70 分为不依从。

(6)护理满意度:从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专业性3 个方面评价,每项1~5 分,其中1 分为极差,5 分为极好。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体质量、ALB、PA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体质量、ALB、PA 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IBDQ 量表四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IBDQ 量表4 个维度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IBDQ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实施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2.6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实施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对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炎症性肠病在我国的发病与危害

炎症性肠病既往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其发病率仅为1/10 万,但近年来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炎症性肠炎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已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8]。炎症性肠病中包括两类即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我国的患者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表现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9]。其早期症状与常见的肠炎、胃炎相似,但与普通肠炎、胃炎不同的是溃疡性结肠炎腹泻次数可达到10 次以上,甚至更多,而持续时间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罹患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娱乐造成巨大影响,严重者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工作[10-11]。并且由于炎症性肠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案,导致该疾病在急性发病后容易演化为慢性疾病,最终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2]。疾病会导致长期腹泻,并导致患者的营养吸收障碍,进而造成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免疫力进一步紊乱和下降。有报道指出炎症性肠炎与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13-15]。由于本病无理想的治疗方式,在长期发病的过程中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还使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16]。研究显示罹患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风险较高,约有1/3 的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之中[17]。受到负性情绪包围的患者其社交活动、日常生活受到巨大的影响,并且负性情绪还会进一步加重疾病恶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炎症性肠炎对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因此近年来临床越发重视本病的治疗[18-19]。

3.2 炎症性肠炎的临床治疗

目前炎症性肠炎在临床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并且由于缺乏特效药物、方案,故普遍病程较长,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20]。在治疗中使用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促进炎症的吸收,而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或调节免疫功能,但这些药物治疗效果表现依然不佳,难以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21-22]。由于发病基础是异常免疫反应攻击消化道中的正常细胞,因此不存在具体的病灶,故炎症性肠炎的手术适应证范围小,主要用于出血、穿孔患者的治疗,不能根本性解决炎症性肠病的问题[23]。

3.3 炎症性肠炎的护理干预

由于药物、手术等在炎症性肠炎的治疗中的表现均不佳,因此临床更为重视护理干预在炎症性肠炎治疗中的作用[24]。传统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较少,仅能够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不适用炎症性肠炎患者的护理需求。联合护理是集合多种护理措施模式,但在不同疾病的护理中采用的措施不同,为达到最佳应用效果需要依据炎症性肠炎疾病特征设计护理方案[25]。炎症性肠炎患者病程较长,对患者的自主护理能力要求较高,而大部分患者的自主护理能力较差,因此在多项措施联合护理中需要加强患者自护能力的培养。由于疾病迁延难治,许多炎症性肠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问题。鉴于焦虑、抑郁问题普遍存在,在多项措施联合护理中还应该加强心理护理,缓解其负性情绪[26]。此外,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消瘦、营养不良的问题,因此如何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态也是护理中的重点[27-28]。

(1)多项措施联合护理取得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观察到实施多项措施联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通过综合护理可帮助疏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建立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在于心理护理中站在患者的角度帮助其分析和结局心理问题,干预效果较好。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其营养状况好于对照组,这提示在综合护理的作用下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极大地改善。因为综合护理中为患者制订科学的饮食干预计划,帮助患者针对性地补充营养,因而营养状态有更好地改善[29]。本研究中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后较对照组更为理想,还证实通过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是由于在综合护理的帮助下患者的症状极大缓解,同时心理状态、营养状态也有明显的改善,使得疾病对日常生活的限制降低,因此生活质量有更大的提升[30]。

(2)多措施联合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本研究还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该指标观察组在护理后高于对照组,这反映出通过综合护理能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能够促进患者居家护理质量的提升。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提高有助于医嘱、护嘱的落实,最终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观察分析了综合护理措施在炎症性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并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自我效能、护理满意度。这说明多项措施护理在炎症性肠炎患者的护理中取得理想的效果。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病例相对较少,这是由于虽然近年来炎症性肠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但依然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尽可能扩大病例数量,以取得更为客观、真实的研究结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依据炎症性肠炎等胃肠疾病发病、疾病进展的前瞻研究,将心理护理作为重要护理内容,配合其他护理措施形成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疾病的转归产生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肠炎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Th17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