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2023-12-26唐云兰韦艳时
唐云兰,韦艳时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 心血管内科,广西 柳州,54500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易复发,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2]。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服药、按时就医、饮食及改变其他生活方式)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3]。研究[4]显示,情绪护理可以增进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对提高其依从性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由于成长环境、社会背景、文化素养、自我认知等因素影响,多数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其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5],实施准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意义重大。叙事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优质心理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故事倾听、吸收、分析和反馈,以发现护理的切入点和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干预的护理实践[6]。叙事护理实践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的人们的关注[7]。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满意度,本文对科室收治的依从性差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干预,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3 年4 月科室收治的53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WHO 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②住院日≥3 d;③无语言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住院日<3 d;②有精神疾病、失语或意识障碍者。
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5 例,男14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62.96±8.16)岁;研究组28 例,男16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59.04±7.2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2013 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住院期间患者均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告知当前治疗方案流程,加强患者饮食、生活指导及健康宣教。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叙事护理干预,具体分为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和治疗文件5 个步骤[8]。①外化:明确患者问题重点,对存在问题命名,使问题具体化,询问问题对患者的影响,评估影响正负,论证评估。②解构:引导患者回忆过去相似经历,激发其内在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体验。③改写:通过患者的叙述,融合主线故事和例外事件,迁移到现在和未来,使消极支线往积极支线的方向转变,最终改写患者行为。④外部见证人:住院期间在患者知情同意的状态下请家属或其他同伴患者旁观整个叙事过程,取得家庭、朋友的支持,可以给患者更多的鼓励。⑤治疗文件:创造性的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文件与患者互动,比如证书、微信、邮件、照片、奖状、奖品等。通过以上叙事护理的5 个步骤,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以改变患者存在的根源问题、修正其错误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注意事项:在叙事干预的过程中,每个患者应由专人进行叙事疗法,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勿谈论患者的病情和叙事经历。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依从性评分表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估:①完全依从:患者在院期间完全按照医嘱治疗方案及健康宣教执行;②部分依从:患者住院期间多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劝诫下被动执行;③完全不依从:经常拒绝遵医嘱及健康宣教执行。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00%。采用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依从性评价
治疗依从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n(%)]
2.2 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满意度96.43%(27/28),高于对照组的84.0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冠心病需终身接受药物干预,必要时接受支架植入干预治疗,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增加经济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9]。冠心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生活经济压力增加、思想固化、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不以为意、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等因素均可能导致依从性变差。另外,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明显或隐匿的负性情绪,而治疗依从性差通常是负性情绪的表现形式之一。提高治疗依从性不仅需要患者在住院期间较好地按照医嘱执行,更重要的是患者出院后能够坚持按医嘱做好各方面的自我管理。依从性差的冠心病患者即使经过系统治疗好转后,易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导致再次住院,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也不利于患者预后。此外,患者受负面情绪、疾病预后、经济压力的影响,也会降低其住院期间的满意度。近年来,医院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已作为护理服务质量考评的准则[10],而患者满意度和其被护理时的感受及护理结局密切相关[11]。
叙事护理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理念的心理护理治疗方法[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价和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叙事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通过叙事护理,可将患者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连接在一起,使得护理工作与人文关怀紧密联系在一起[13],护士以倾听、回应的姿态进入到患者的故事当中,了解患者,引导患者,推动了护患友好和谐相处[14-15]。其抛弃了患者过去的生活情节,正面引导和激励患者发现自身潜在力量[16-17],给患者提供了尽情倾诉的机会与方式,通过患者过往经历中的例外事件的回忆,正确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负性情绪得到释放,增强自信,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能提高冠心病住院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对促进患者康复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本研究中护士对叙事理论支撑和叙事护理技巧掌握不足,限制了临床叙事护理实践的开展;同时由于时间等问题,未对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监测。后续可以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开展研究,也可以从干预对象角度入手,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冠心病伴有明显焦虑或抑郁心理问题的患者、其他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糖尿病、高血压等)且依从性差或有心理问题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