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厕所变迁记

2023-12-26张应辉

金沙江文艺 2023年10期
关键词:猪圈公厕厕所

◎张应辉

人生在世,离不开吃喝拉撒,不吃不喝几天可以,不拉不撒一天都不行。拉撒不能当着众人面,需找个偏僻之地,有了偏僻之地,时间久了,拉撒之场秽气难受,熏了别人,臭了自己。既要能避开他人,又不能让拉撒之物随处可见,于是厕所就应运而生。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厕所,而厕所真正有资料记载的是先秦时期。古人将厕所称为 “圂”。《玉篇·口部》 中记载:圂,豕之居也。圂的最初作用是猪圈。而据陕西画像博物馆收藏的 “汉代双厕陶猪圈” 可知,当时的猪圈和厕所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在猪圈的一角落建高台为厕所,下为猪圈,人在上面方便时,排泄物就成为猪的食物。古人还认为排泄物是喂猪的 “大珍”。《太平御览》 记载: 朔人献燕昭王以大豕,曰养奚若,使曰: “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人谓豕仙。” 可见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了废物的再利用。在全国许多博物馆的陶猪圈显示也就是在汉代,厕所就有了男女厕之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与猪圈在一起的厕所因占地面积太大而被淘汰。人们在家里把大缸埋于地下,或直接在地下挖个坑,在上面放些横木,人就蹲在上面方便,甚至有的直接用木桶代替厕所,于是当时早起的人们就多了一项任务:刷粪桶。后来,有钱人家的厕所有了改变,把椅子下面掏空,放一便盆,人就可以坐在上面方便了。这样的厕所多在城市,农村则依然保存着最原始的样子,要么上为厕所,下是牲口圈,要么房前屋后随便挖个坑,周围用简单的树木搭就,能遮羞即可。排泄物喂猪的少了,但作为肥料的确是事实。

我国是农业大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拉撒之物在茅坑里发酵之后,又是庄稼的上好肥料。厕所之物既方便,量又多,肥力足,是庄稼施肥的首选,这样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直到20世纪末,在南方的许多农村,厕所依然是一个坑上担几根木柴。人们蹲在上面方便时,一要担心木柴断了掉下去,二要担心秽物下去后溅一屁股粪便。多数农村的厕所也不分男女,人们到厕所前先要咳嗽几声,以便试探里面是否有人。条件好的人家厕所建有遮盖之物,安上简易之门。条件差的就一圈简单的围墙,入口处用帘子或薄膜之类随便遮羞即可。更搞笑的是,有的偏僻农村竟然没有一个厕所。人们方便时都往山上或庄稼地里解决。早晨在村子里常常可以看到手捏苞谷核之类匆匆往外跑之人,见面都相互笑笑:你去啊,你也是去呀! 那时的城里的亲戚怕到农村,并不是农村人不热情、不好客,而是城里人到乡下去方便时实在不方便。即便去了,也是匆匆就离去了。

小的城市,乡下人上城里难,上厕所更难。有限的几个公厕相距太远,单位里的厕所又不许外面的人进去。人们憋了很久,匆匆找到一个厕所,总是见到排长队等候的人群。你急,他也急,没谁会让你,遇到拉肚子,忍不住就搞在裤裆里,丢死人了! 好容易排到进去,也是污秽横流,恶臭阵阵,氨气味熏眼。地上烟头、烟壳、撕剩的报纸随处可见,墙上各式广告,像牛皮癣一样格外刺目。但着急之人,谁管那些,只顾自己畅快地排泄,哪管外面急等之人的难熬。解决完毕,满身轻松,满脸快意地走出来。真应验了那句: “进门三分紧,出门一身松” 之语。

后来,每个公厕有了专管打扫之人,多是些老年或残疾人,条件好起来了,里面也干净了,但进入都收费,五毛钱一次,一元钱给你一包质量很差的纸。有时不带零钱,只好先给五元十元,出来再补。有强行上厕所不给钱的,有忘记补钱就走的,也有用五十一百去找不开的,为了上厕所,经常发生争吵。

城里如此,乡下学校上厕所就更麻烦了。记得刚工作时,厕所之事一直困扰着人们。全校五六十个教职工,五百多学生,而厕所只有两个,蹲坑一边也就二十多个。早晨最拥挤的就是厕所,时间短,人员多,进进出出,摩肩接踵。蹲坑没隔板,蹲在那里方便的人,时常会被旁边的小便溅在身上。灯光昏暗之时,蹲着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尿冲了一头。

更尴尬的是没有教师专用厕所,老师们也只能去和学生一起挤。再有礼貌的学生,那时也很少有让老师的。为了不和学生挤厕所,教师们只能在学生起床前或学生上课后才去方便。

最怕的就是轮到打扫厕所。先要指挥学生用扫把扫,随后用水冲。学生们排成队用脸盆到几十米远的地方去抬水,一盆盆将蹲坑中的秽物、尿槽中残留的尿液冲走,最后再用扫把把污水扫干净。扫一次厕所少则一二十分钟,多则一两节课。遇到上级检查,厕所又是检查的重点,却成了打扫的难点。稍微打扫不好,又被批评,又被扣分。

炎热的夏季,厕所里散发的阵阵恶臭从门窗飘进教室,熏得师生们发呕。从厕所中飞来的苍蝇,在教室里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让人心烦。遇到下大雨的时候,厕所也会被雨水灌满,污秽横流,蛆虫浮沉,肥胖的蛆虫时不时拖着长长的尾巴,蠕动着身子,爬到教室里,让人阵阵发怵。教师们只能带着学生去处理。一担担挑着粪水,一扫把一扫把扫去污物,现在想想都恶心。

不好的厕所不仅仅带给人们极大的不便,更是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源头。在我国农村许多的传染病都与厕所和饮用不干净水源有关。

厕所问题不仅仅困扰着我国国民,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且不说落后的非洲国家和因没厕所而案件频发的印度,就连发达国家也深受其扰。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上有十多亿人只能露天排泄。每年有无数的人因此而罹患传染病死亡。于是,全世界的人们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厕所革命。

2013年7月24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 “世界厕所日”,旨在倡导人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如厕环境,提高全人类的健康水平。

在我国,从第一代领导人开始就很注重人民的生活的改善,“宁脏我一人、干净千万家” 的淘粪工人时传祥还被评为时代模范,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但当时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厕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小小的厕所成了革命的对象。风景区、宾馆、高速路服务区修建了大量高标准的厕所。在小城市里,尤其是开始创建卫生城市后,厕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处可以见到的是漂亮的免费公厕,这些公厕数量多,规格高,你再也不用为找不到地方方便而苦恼。走进厕所,雪白干净的防滑瓷砖地面,袅袅升起的熏香,舒缓动听的音乐,常绿的小盆景,分隔开的全自动冲水蹲便处,自动感应立式小便器、手纸、梳妆镜、烘手机、感应洗手台,洗手液。连老年人残疾人都有专门方便的地方。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里,智能公厕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里面不仅可以方便,还可以休闲、看电视、上网、购物、喝咖啡,真是方便之地太方便了。难怪有外国游客惊呼: 中国的公厕哪里是厕所,简直就是豪宅! 在刚刚结束的冬奥会上,全过程免接触、使用过后会进行自动消杀、具有呼救功能的智能公厕亮相部分冬奥场馆,以 “黑科技” 助力绿色冬奥,为 “简约、安全、精彩” 的冬奥盛会提供了助力。

在现在我工作的学校里,政府投资了35万元人民币,对原来的三个公厕进行了改造,将原来蹲坑改成了感应蹲便器,将尿槽改成了立式感应小便器。在各栋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每层楼上都修建了厕所。里面也都配备了洗手台、手纸、洗手液等各种用品。近距离、宽敞、明亮、干净、数量众多的厕所为师生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师生们再也不用为上厕所而烦恼。正如一位女老师所说: “以前教学楼没厕所,连水都不敢多喝,因为楼层高,厕所远,来回一次不方便,水喝多了肚子又胀痛,现在教学楼有了厕所,可以放开地喝水了。”

在全国农村,一场 “旱改水” 的厕所革命,已完成了,农村的厕所已有质的改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

厕所虽小,但厕所干净卫生、厕所文化文明事大,一部厕所变迁史,是人类生活变化的历史,也是人们从落后向文明进化的历史。因为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厕所问题也才解决了。

猜你喜欢

猪圈公厕厕所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厕所囧事
城市公厕的人性化设计
警惕厕所性猝死
劫持“小不点”
一头好猪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记得上厕所
单独中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