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深度学习

2023-12-26娄延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与学深度价值

○娄延果

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是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该如何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又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呢?

学由教而定

课堂上,面对学习任务,学生用什么方式学习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教的行为,引发了学生学的行为。即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

这是因为课堂教学具有“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特征,即课堂的大多学习内容,在学生开始学习活动之前就已经预设。课堂教学还具有“有人教”的特征,即教师闻道在先,走进课堂,组织面向学生的教学活动。课堂活动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生生围绕学习任务、面对情境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交往。

以上三个特征决定了课堂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交往活动的引发、维持、发展都是由教师决定、把控的。尽管优秀的教师绝不会动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就连主体地位的落实、保障,都是要依靠教师教的行为来完成。这里有两个点值得注意:

一是教师教的行为引发学生学的行为,说明在时空上教与学是同时发生的,或者说教与学的行为是成对发生、出现、存续的。如,当教师开始讲解的时候,学生就要听;当教师演示的时候,学生就要看。“讲解—倾听”“演示—观看”都构成了教与学行为的对应关系。同样的,当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就会巡视,构成了“讨论—巡视”的行为对应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一般所说的教学行为,既包括教师教的行为,也包括学生学的行为,是教与学行为对应关系的反映,且我们习惯上用其中主动的那种行为来称谓这一对教与学的行为。如上述三例分别被称作讲解、演示、讨论,但其都暗含了同时发生的对应行为。

二是既然教师教的行为如此重要,那么课堂上教师选择、使用教学行为应是理性的,教师向学生发出的每一行为都应是经过思考、比较的,都是审慎而为的,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价值最大化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是随意的,不能是凭感觉而为,更不能是随情绪而动的。

教学行为的链接关系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课堂上,当教学活动开始后,教学行为是一个接一个连续发生的。已有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实效,或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既由教学行为本身的形式决定,更由接着发生的下一个、再下一个行为,特别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决定。或者说,为完成一个课堂学习任务,接连发生的几个教学行为及其之间的链接关系决定了任务的完成质量。比如,面对同一学习任务,以“布置任务—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汇报—教师讲解”和“布置任务—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小组讨论”两种完成方式,就有不同的教学价值追求,会收到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

同一科学实验,采用与其他教学行为链接次序的不同方式,学生的思维深度就会不同。如,“陈述知识—动手实验—原理解释—实践应用”和“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描述汇总现象—归纳结论—原理解释”。前一种教学行为链接方式中,学生的思维是被动性的、浅显的,是在用看到的实验现象印证、验证上一个教学行为所陈述的知识;而后一种教学行为链接次序,决定了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动手实验找到证据,回答、解答遇到的问题,思维深度远超前者。所以说,教学行为的链接关系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教学行为链,是把课堂上为完成一个具体的基本教学任务,而有机组合在一起的一连串的教学行为。显然,不同的教学行为链,活动于其中的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同,学习质量也不同。教学行为链的概念,为我们研究、观察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教学行为的优化是深度学习的保障

深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寻求知识的意义,发现规律与原理,琢磨证据的检验尺度,批判地参与讨论的学习。标志深度学习的行为动词常有反思、迁移、提出假设、做出解释、展开论证等。显然,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发,还需教学行为链中前后教学行为的有机匹配。要实现这一愿望,教师就需要对自己在课堂上选择、采用的教学行为进行优化。

一是思辨。思辨就是对教学行为的思考辨析,是教师在体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应用自己掌握的教学理论,根据行为目的,对行为价值实现情况的对照、分析。一位有思辨习惯和能力的教师,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趋于理性。

二是辩论。辩论就是教师间围绕教学行为价值的讨论、争论,是对行为与目的关联度的分析。辩论是建立在集体课堂观察和个体思辨的基础上的,面对大家共同关注的教学行为,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诱导,并最终趋于所选择行为的最优化。

三是统计推理。对于思辨和辩论无法肯定或否定,无法判断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系统观察、统计,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做关联分析,找出教学行为与教学目的的关联性,从而确定教学行为的价值,由此推理确定在什么情境下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是最有效的。在这里,观察的设计、统计的方法至关重要,也是这种形式的教育科研中最需要研究水平、最难突破的关键点。

四是教学实验。对于明确的某两类或几类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当我们难以区分其优劣时,可以设计实验项目,通过有意的不同教学行为的定期实施,再终测行为目的的实现情况,确定不同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确定不同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大小,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选择教学行为提供实证支撑,推进教学行为的理性化。

五是校本教研要既研内容又研行为。学科组要把课堂上引发学生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行为设计纳入集体备课的必研范围,主研人必须在准备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同步设计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链,并进行充分的研讨,让每一位老师都能采用最优的教学行为完成课堂教学。

在学生面前,不假思索,没有实证基础,随意而为的行为,往往是低效率的,甚至对学生造成伤害,是高效课堂所不能容许的,更是与深度学习的要求相违背的。校长要引导教师认识每一常用教学行为的价值、功能、意义,理解教学行为优化对深度学习的价值,并在校内建立起观察、研究、优化教学行为的制度体系,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教与学深度价值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